今日處暑,欣賞八首與處暑有關的古代詩詞,感受最後一抹夏日氣息

2021-01-18 刺蝟讀書

今日處暑。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4個節氣,此時三伏剛過,還有些炎熱。處暑,「處」有止的意思,即為「出暑」、「止暑」,也就是暑熱炎熱離開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到了尾聲,暑氣逐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不過由於受短期回熱天氣,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後仍要持續一段時間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後,也就是再等半個月左右,天氣就逐漸涼爽了。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即:處暑過後,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等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也就是說,要迎來一個農作物五穀豐登、金秋收穫的季節。

處暑這一段時間的氣候特點是早晚涼、白天熱,晝夜溫差比較大,氣溫逐漸下降,降水較少,空氣溼度低,空氣比較乾燥,人們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咽幹唇焦的燥症。

季節交替之際,換季時節人們也該注意養生休息之道,處暑之後天氣逐漸轉涼,這個時候是鼻炎和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大家在飲食、起居、運動方面要多多注意。

飲食方面,應少食辣椒等辛熱食物,如果辛辣食物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還會傷及肝氣,因此,建議在做菜的時候,注意調料的用量,以清淡為主。我國西醫以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可以多吃些酸性食物。喜歡吃酸味者,如:葡萄、橘子和山楂這三種食物,保肝護肺。

今日處暑,我們找到()首與暑期有關的古代詩詞,與大家一起分享,讓我們在這些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人的夏季情懷。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長江二首其一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閒適

宋·陸遊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閒相期。

元宮詞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

貴穀子

天地乾坤始漸肅,鷹隼捕鳥稷乃登。

冷熱交換試拳腳,一場秋雨一場寒。

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簷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相關焦點

  • 處暑的讀音處的正確讀音:處暑代表什麼?什麼意思?
    昨日風起,葉落知秋,今日雨打,更添秋涼。處暑已至,三伏將出,暑熱將止,秋景初微。...處暑已至,三伏將出,暑熱將止,秋景初微。  處暑代表什麼?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 「處暑」用英文怎麼說?雙語說節氣
    「處暑」用英文怎麼說?:雙語說節氣處暑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有「終止」之意,處暑的到來意味著中國絕大部分地區正在脫離炎夏,邁入涼爽秋天,因而可譯為End of Heat。
  • 100句處暑文案,與夏天告別
    8.暑夏止步於此,熱愛滿載而來9.新涼直萬金,處暑無三日10.盛夏終有尾聲,經典回味不絕11.暑氣止於此,勞作不止於此12.暑去涼來,秋風送爽13.暑氣止,忌貪涼14.處暑「露」秋,宜飲熱露露。21.處暑見新花,荷塘秋已來22.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23.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24.風靜草蟲吟,氣受禾黍熟25.夏末之際,醉美山水,雲卷秋意,清波搖影。
  • 節氣| 今日處暑!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節氣 | 今日處暑!——(唐)王維《山居秋暝》」《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今天23時45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標誌著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真正的秋天即將到來
  • 十首處暑詩詞,露荷散香,風竹含韻: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著秋意漸濃,暑氣終止。十首處暑詩詞,一起感受秋風吹過,涼意陣陣。《處暑》: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餘涼。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身處南方而思念故鄉。處暑時節,家鄉的庭院已是涼風習習。
  • 處暑|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是「去」的意思,「處暑」即「出暑」暑氣,至此而止夏天的熱烈正式落幕秋日的美景鋪陳開來 。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仁美名師鄭山麓作品這時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正是欣賞美景的好時節。民間素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處暑的雲彩千姿百態高遠的天,美妙的雨秋色在萬物間開始瀰漫。
  • 《芒種》已經走遠,音闕詩聽又一首節氣歌曲《處暑》你聽了嗎
    一首首節氣歌曲隨著節氣的到來推出,而且每首歌曲都皆有各自的風格特點,選用不同的嗓音演繹,音闕詩聽團隊個個都是才華橫溢的人才。《紅昭願》這首歌算是音闕詩聽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首歌曲,中國風的定位,精益求精的製作態度使得這首歌一炮而紅,但當時的她們並沒太多人知曉,於是加倍努力,一路創作。
  • 今日處暑:暑氣漸消 日常飲食需要注意啥?
    原標題:今日處暑:暑氣漸消 日常飲食需要注意啥?   連續幾場的秋雨,預示著處暑時節的到來。處暑即出暑,炎熱離開,暑氣漸消,天氣慢慢的轉向涼爽。當外界的暑溼之邪褪去後,養生的重點就可以適當轉換為滋潤平補,這時就可以開始潤燥養肺了。
  • 「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蟋蟀有關,漲知識了!處暑古詩詞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處」不是正處於的意思,而是「出」的意思。天氣開始漸漸轉涼,樹葉也漸漸轉黃了。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唐代詩人元稹的這首詩,將處暑的「三候」飽含其中。
  • VOL.義田·節氣 | EP.處暑
    生活有時 人生百年恪守規矩 敬畏自然你來了 便是暮暮良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表示暑氣、炎熱即將過去;「處暑十五天前的立秋,可以說是尚與暑氣為伍,那現在的處暑,至少早晚確實有了一絲秋爽的體感,即使是響晴的天氣,粘呼呼的悶熱感也漸漸褪減,不再灼熱難耐。在即將到來的蕭肅和四季繁重的勞作面前,讓莊稼人有了一段修養生息的好時光,那也是對土地不負耕耘的深情等待。午後的天邊開始堆砌累累的雲朵,任雷雨來和去,很明顯的是,立秋之後的雷雨過後,陽光也能變得清涼起來。
  • 今日處暑,涼意明顯,山東加快入秋進程
    今日處暑,涼意明顯,山東加快入秋進程 2019年08月23日08:36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8月23日訊  「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 靈州四時|庚子|處暑
    靈州四時|庚子|處暑 處暑 庚子鼠年 甲申月 丁酉日 農曆 七月初四 天地始肅
  • 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天氣還熱嗎 處暑節氣含義吃什麼養生常識
    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天氣還熱嗎 處暑節氣含義吃什麼養生常識  今天我們將進入處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節氣的到來,意味著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出暑」時間並不相同,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哪些地方暑熱將退場,哪些地方酷暑猶存?
  • 涼風有信,處暑來臨
    處暑:意味著長夏盡,暑氣除。「一場秋雨一場涼」,過了處暑,就意味著氣溫開始明顯地下降,涼風起天末,君子以如何?不如學學陶縣令,喝喝酒,採採花,亦或模仿林和靖,放鶴歸去,一葉扁舟便可漫遊江渚,待黃昏暮色布滿天,月色暈暈方才歸來。雖如此,卻是做隱士卻做得名氣大增之士。
  • 主播說節氣 | 主播王琪問問你,處暑的「處」是什麼意思?
    每年的公曆8月23日前後,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處暑節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那這處暑節氣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氣呢,處暑的處又是什麼意思,咱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處暑從文字上就能夠感受的到這是一個反應溫度變化的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當中有 處暑 七月中 處 止矣,暑期至此而止矣,處暑的諧音是出暑,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
  • 「處暑高粱白露谷,秋分路旁看豆撲」,說的是什麼意思?
    今日「處暑」,令人心煩的三伏天就要過去,秋老虎也倉皇而逃。我們也該抖擻精神準備秋收了。俗話說:立秋三天遍地紅。這句老話是說立秋以後,高粱開始轉人成熟期,高粱穗子開始變紅臉了,處暑節氣,農民就該開始動鐮收割了。真正的秋收大忙季節到了。
  • 【老黃曆之處暑宜忌】2019年8月23日
    小運播報: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農曆七月廿三(己亥年 壬申月 壬辰日) 今日處暑,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標誌著炎熱的暑天結束。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不時有秋雨降臨。處暑這一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祝不同工作崗位上的朋友們,收穫多多,喜事連連!
  • 農諺說「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今年的天氣會應驗嗎?
    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我們的先輩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中的時令(時候)、氣候、物候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比如昨天剛過去的處暑節氣就有這麼句農諺: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這句農諺,從字面上很好理解,直白的解釋就是「處暑節氣這天如果不下雨,天氣就會一直晴朗無雨,直到白露結束。」「白露」也是一個節氣,它在「處暑」之後,時間是在每年公曆9月7—9日間的某一天。
  • 處暑的香草美人腿
    前兩天秋風秋雨,睡覺都要蓋薄被了,偏到了處暑這天,一下子燠熱起來,秋老虎擇時出動,一點含糊沒有。 處暑節氣,當令應該吃鴨子,按照養生的說法,鴨肉味甘性涼,不過鴨子好像是個很少會出現在自家餐桌上的菜,北京的烤鴨、金陵燒鴨都是去餐廳裡才點的菜。本身鴨子是有點羶味,不易去除,所以烤鴨蘸甜麵醬,燒鴨用燒滷,都是為了壓制這股子羶味的。
  • 今日農曆七月初一,為何六月只有29天?處暑過後天氣轉涼了嗎?
    還有處暑節氣馬上就要到了,處暑寓意「出暑」,那麼處暑過後什麼時候天氣才轉涼?農曆和陽曆的區別農曆我們也叫陰曆,它是以月球的陰晴圓缺的周期作為基本周期。而農曆年也有分為閏年和平年,在閏年農曆是13個月,共384或者385天;而平年12個月,一共354或35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