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超級迷弟李世民,書法究竟怎樣

2021-02-09 直擊書壇

王羲之作為一代書聖,從古至今,俘獲的迷弟迷妹自然不在少數,但要說到頭號真愛粉,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屬。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愛王羲之愛到什麼程度呢?

李世民曾想(坑)方(蒙)設(拐)法(騙)將《蘭亭序》收入囊中,但這僅僅是人家追星路上的日!常!

做一個合格粉絲的必備素質,就是要支持偶像所有的作品,所以千萬不要被蘭亭的故事誤導,以為李世民只愛「天下第一行書」。

唐代的《徐氏法書記》記載:「太宗於右軍之書,特留睿賞,貞觀初下詔購求,殆盡遺逸」。也就是說,李世民同學剛一當上皇帝,就開始迫不及待要為偶像花錢了,並且發誓要把王羲之的作品全部買光光~~

皇帝一下詔書效果自然是棒棒噠,按《敘書錄》所寫,李世民當時收集了王羲之的墨跡3000多幅,並將其裝訂成書卷,印上「貞觀」二字(這個行為是不是讓你想到了乾隆,果然霸道總裁表達愛的方式都是相似的)。

不過「追星無止境」的李世民表示這仍然不夠,一定要親自下場為偶像吶喊一番。

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成書於貞觀二十二年,書中有李世民親自撰寫的4篇史論,其中之一就是《王羲之傳論》。

因《晉書》中有李世民寫的4篇史論,故書中有「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字樣

在史論中,李世民把鍾繇(yao)、王獻之等書法家挨個點評了一通,並給每個人都挑了堆毛病,然後直接放話說「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為了突出偶像的完美,不惜貶低別人,這個別人裡甚至還包括偶像的兒子!李世民追起星來的瘋狂程度直逼現在「國民老公」的小迷妹們呀。

不過人家李世民畢竟是一朝明君,格局還是有的,追星的同時也沒忘了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

據說,每得一幅王羲之真跡,唐太宗都要命人將之掛在寢殿中,方便自己朝夕觀覽、每日臨摹。而且自己臨摹還不算,連帶著兒子們也得跟著臨上個幾百遍,請注意,是每幅都要臨幾!百!遍!

時間長了,兒子們的書法練得怎麼樣不清楚,不過李世民自己臨摹的字跡已經和王羲之真跡非常相似。北宋文學家張耒評價他的書法時說「觀其用筆精工,法度粹美,雜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

是不是真像到分辨不出來,我們可以從李世民傳世書法作品《晉祠銘》來一窺究竟。

《晉祠銘》拓本局部

《晉祠銘》是李世民摹擬王羲之書法的得意之作,全文1203字,用筆遒勁,筆勢流逸灑脫,字字結體都從王羲之而來,其中最見功力的當屬「之」字。

《晉祠銘》中「之」字的結體明顯帶有《蘭亭序》的風格

王羲之《蘭亭序》全篇21個「之」字,字字不同,被視為神來之筆;《晉祠銘》中的「之」字多達39個,亦是各有姿態、絕無雷同,且多數與王《蘭亭序》中「之」字如出一轍,可見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揣摩之細。

北宋拓《聖教序》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此外,對比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而成的《聖教序》,二者之間的相似處則更為明顯。

《晉祠銘》結字與《聖教序》結字對比

李世民自己對於《晉祠銘》也是滿意到不行,《後唐書》記載,貞觀二十二年( 648),新羅(位於朝鮮半島)派國相來朝,李世民就曾以《晉祠銘》拓本相贈。

要說李世民一心學王羲之的最大收穫,並不是最後寫出的字能夠以假亂真,混進「二王」帖中幾乎不能分辨,而是首創行書入碑,留名書法史!

唐以前,為表莊重威嚴,碑文書體一般是篆書、隸書或楷書為主。

漢《石門頌》拓本局部 書體為隸書

而到了李世民呢,估計是覺得自己多年臨摹練就的行書最拿得出手,於是大手一揮,中國書法史上首個以行書入碑的書家,和首塊行書碑就這麼愉快地誕生啦。

《晉祠銘》碑局部

這塊最早的行書碑,就是我們剛剛提到過的《晉祠銘》,由李世民親自撰文並書寫,現保存於晉祠貞觀寶翰亭內。

晉祠貞觀寶翰亭

晉祠位於太原,為紀念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而建,李世民登基後來此拜謝叔虞,並做《晉祠銘》,主要內容為歌頌叔虞的建國策略,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

碑高1.95米,寬1.20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主要用行書寫成,間有極少量的楷書和草書字體,使全文筆意流暢貫通的同時,在章法上充滿節奏感。

《晉祠銘》中的草書字體「可」

不同於一般碑石以題目做碑額(碑頭),《晉祠銘》碑的碑額所題卻是年月日,從「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可以得知,此碑立於貞觀二十年(64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碑額拓本

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碑額書風與正文又有不同:碑額九字採用隸書寫成,每字橫豎筆畫間絲絲露白,似用枯筆所寫,其實這是李世民於行書外所擅長的另一書體——飛白書(相傳為漢朝大書法家蔡邕所創)。

武則天《升仙太子碑》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也是飛白書

也就是說,李世民同學在《晉祠銘》碑上,向我們展現了行、楷、草及飛白書四種書體。作為一個前半生忙著戎馬,後半生忙著治國的帝王,於書法一事能取得如此造詣,實為難得。

當然,更難得的是,他對書法的喜好,極大地推動了唐朝書法的發展,在「貞觀之治」外,開創出一個書法盛世。

關注「書壇微服務」了解最新書壇信息

為提前迎接春節到來,本店特把店內所有電子資料打包出售(總價140元),另加篆刻視頻、陳忠康未公開視頻、王厚祥國展視頻、舊體詩寫作等。全國僅限50,還剩最後10套。店主微信qianhang0901,

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憑書法迎娶「白富美」,皇帝是其「迷弟」,他的書法境界有多高?
    書法從商代幾千年的演變到如今,書法裡讓人沉醉的東西,美的東西太多太多。寫得一手好字,是非常受歡迎的。尤其是在古代,那個時候社會節奏很慢,能練得一手好字更是相當了得。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人稱「書聖」,他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讚許,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的豐碑深遠影響著中國一千多年的書法,還留下了豐富多樣的書法佳作。古時候書法寫得好很有可能討一個好老婆。據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因為書法而結緣的。
  • 書法名家精講: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從這裡了解王羲之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很多書友都非常喜歡書法藝術,今天分享這本《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給各位書友,這不是一般的字帖,書法名家精講的專業教材,來看看老師怎麼解析王羲之的筆法的。
  • 王羲之作品消失之謎
    王羲之7歲就能寫得一手好字,最後一篇作品是《想弟貼》,此時已經58歲,從書法界的小學生到書壇盟主,一直引領傳奇,但流傳至今的作品卻一篇也沒有,委實可惜。在王羲之作品散佚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人物:恆玄、梁元帝蕭繹、徽欽二帝。但凡是帝王,對於王羲之的書法都是欽佩有加,想方設法將其搜集並珍藏起來。但是,一旦改朝換代,兵刃相見,性命都堪憂,哪還能顧及那些文字。
  • 就是這10幅書法,將王羲之推向巔峰!
    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比較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比較有人問我:很多人言必二王,二人有何不同,孰高孰下?這個問題,貫穿了整個書法史。我試著淺解幾句,說得不對之處,請回復微信指點。從書法特點上看,二人都取遒麗豐妍之美,筆法豐富多姿,代表了行書的最高水準。
  • 自東晉王羲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書法人,為何不能超越王羲之?
    傳到了王羲之第7世孫智永的時候,智永是個和尚沒有後代,於是就交給他的弟子辯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這個《蘭亭序》,經常放到自己座位邊上仔細的觀賞。貞觀十三年,他又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法家,臨摹了10本賜給身邊大臣。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王羲之失傳1000多年的小楷,據說已陪葬唐太宗,成為書法界的傳說
    王寵楷書《臨樂毅論》從南朝梁武帝時期開始,皇家便開始大肆搜集民間的王羲之法帖,到了唐朝這種風氣依舊絲毫不見,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在皇宮內所藏王羲之的法帖真跡達3000多卷,當時負責校訂這些王羲之法帖的最早是大臣魏徵
  • 《蘭亭序》成也李世民,敗也李世民
    王羲之,48歲時突然得到一個大好的機會,當時的會稽內史回家奔喪了,那意味著王羲之可以去查缺補漏了,不費吹灰之力榮升高職,這個右將軍的職位是王羲之擔任的最後一個官差,所以後人也稱王羲之為「王右軍」。這個官位對王羲之來說太重要了,有錢有權有勢,即可遊山玩水,又有人脈朋友相隨,視野得到開闊,事業書法造詣當然更上一層樓。
  • 右軍書法晚乃善!
    眾所周知,王羲之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書法家,享有獨一無二的「書聖」稱號,但是世間有無數人認為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推崇而上位的,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本來王羲之與與驃騎將軍王述少時齊名,但是王羲之輕視王述,不料王述任揚州刺史,王羲之卻是會稽內史,成了王述下屬,王述檢查會稽郡刑政,王羲之以為恥,故稱病辭官,遊山玩水,寄情於書法藝術,要知道我國有官本位的傳統,王羲之是右軍將軍,有社會地位,但是能辭官不做,表達了他傲岸正直,一身正氣,所謂字如其人,我們從他的書法中可以看出其超凡脫俗的境界!
  • 父親節,看書法史上的「父子書法家」!
    王羲之書法 王獻之為王羲之第七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 1666年前的今天,王羲之揮毫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在他的一生中,有過許多的職位和稱號,但都不及書聖二字,相信你也聽過他的名字王羲之。奠定他書聖地位的作品,無疑就是於1666年前的今天誕生的《蘭亭集序》。連一向以刻薄嘴損著稱的北宋大書法家米芾都迷弟一樣的喊出《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英明神武,但愛王羲之父子的字也是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 書法「用筆」的訣竅,王羲之等人這麼總結,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
    從這句話就能夠看出,書法的「用筆」,是有一個傳承規律的,並且是那些書法高手都在默默遵守的,千古不變。關於書法「用筆」,其中到底有什麼訣竅呢?古人是這麼總結的,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1虞世南《筆髓論》:「管為將帥,處運用之道,執生殺之權。毫為士卒,歲管任使。」
  • 李世民尋找傳世佳作,煞費苦心,他最後是怎麼得到的?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852,閱讀約4分鐘隋朝時期,王羲之的傳世書法名作《蘭亭序》落入僧人智永之手。智勇去世後,他的弟子卞才在寢宮的房梁上鑿了一個方洞,保存了「蘭亭帖」,比老師在世時更加珍惜。唐太宗貞觀年間,李世民在處理國事的同時,潛心欣賞書法,臨摹王羲之的真草帖。
  • 王羲之祖墳被挖,寫下了這篇絕世書法!
    王羲之真跡沒有存世,這是公認的。
  •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
    在王羲之的小楷書法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黃庭經》與《樂毅論》。前者是道教養生修仙的名帖,後者則記述名將樂毅的故事。相比之下,王羲之生前最後一幅小楷,《曹娥碑》讓人有些陌生。但這幅小楷書法,其實並不比《蘭亭集序》遜色。而《曹娥碑》背後的故事,也是十分精彩。相信待你細細品讀之後,你一定會愛上她!
  • 嘖嘖,蔡英文書法竟被稱為「現代王羲之」
    嘰歪先生對書法好的人,歷來十分尊敬。中學時有位同學,每天臨摹龐中華,練得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剛勁有力,讓人豔羨。
  • 學生練書法,為什麼不要多練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是書聖,他的書法享譽中外。如果我們以王羲之比較經典的字帖,比如《蘭亭序》和《聖教序》為例來進行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字「千字千面」,各個不同!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的21個「之」字各各不同,引起後人極大的興趣和讚譽。
  • 王羲之《舅母帖書法全集》1.0版
    《書法全集》 王羲之《舅母帖》,本版出自:明代匯刻叢帖《玉煙堂法帖(卷九)》。都五日書,今送謝,即至,想源得勉豺狼耳,王羲之。 ┣ 書法展(及賞析)--- ┣ 書法課堂---------- ┣ 書法視聽----------
  • 為何學王羲之,必自懷仁始,詳解《集王羲之聖教序》的前世今生
    說道嘔心瀝血,我們可能會想到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紅樓夢》,十年成書,耗費曹雪芹一生心血;司馬遷為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忍宮刑之辱,耗時十四載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在書法史上的一部作品所經歷的時光打磨與之相比不遑多讓,那便是《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1904個字耗時十五年,成為歷代書學愛好者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千金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