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近七旬的陳阿姨去醫院做胃鏡檢查。陳阿姨告訴醫生,自己餐後經常胃不舒服,易飽脹,有時上腹痛。
「電子胃鏡顯示,陳阿姨胃裡有一個巨大的結石,橢圓形,長約三四公分,像一個小雞蛋那麼大,這在日常門診中很少見。」接診醫生袁磊介紹。
為解決陳阿姨的痛苦,袁磊醫生決定為其行「內鏡下胃結石碎石、取石術」,在電子胃鏡下,用圈套器將大結石勒碎後分塊取出,手術順利完成。
陳阿姨胃裡為何會長出巨大結石?
都是它惹的禍!
原來,陳阿姨家裡有一棵柿子樹,家人不愛吃柿子,每年秋天柿子成熟後,陳阿姨捨不得浪費,每天都會吃好幾個柿子,有時候空腹吃柿子。久而久之,胃裡就出現了結石,越長越大。
多吃柿子為什麼會導致胃結石?原來柿子富含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一種不溶於水以及胃酸的沉澱物,特定情況下還能與果膠及其他食物殘渣糅合成團塊狀。如果這些硬塊不能通過幽門到達小腸,就會滯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醫學上稱為「胃柿石症」。
袁磊醫生建議:
不要空腹大量吃柿子,不要吃不成熟的柿子。吃柿子要剝皮,柿子皮中的鞣酸含量特別高。
柿子和高蛋白食物(海鮮、雞蛋、牛奶、肉類、豆漿等)不宜短時間內大量同食。
脾胃虛弱、胃腸動力不好者不宜吃柿子。
此外,柿餅、山楂、黑棗等食物中也含有鞣酸,食用也要適量。
「胃結石不及時治療可能出現糜爛性胃炎、胃潰瘍 ,甚至發生出血、穿孔等嚴重併發症。胃結石症狀隱匿、病程長,如果出現胃部不適、腹痛、腹脹、嘔吐等狀況,要及早就醫。」袁磊醫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