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薪30萬,卻不敢回家過年:擔心大家誤以為,我活得很風光

2020-12-24 次等大叔

01

最近有個朋友從北京回來了。

北京打拼多年,幾乎只有在過年這段時間才能見到他。

回來了,免不了一餐飯。

最常見的話題,莫過於工資了。他一年小三十萬,過得不算好,但也不差。

最開始,我們還很羨慕。一年三十萬,我們可拿不到呢。

可他也只是苦笑。他說,在北京一年30萬不算個什麼。正常一點,一年一二十萬,大有人在。

他說,不同行業自然有不同行業的薪酬水平,在北京,做一個主管,月薪也就在1萬上下。一年下來也就十來萬。

可這十萬來,卻要支撐一個人一年的全部開支。

「你知道北京租房子多麼的貴嗎?你知道為了租個便宜點的房子,要住得多麼的偏嗎?因為住得偏,每天上下班要花去多少時間嗎?」

這是他問過我們最多的三個問題。

02

沒體驗過的人,可能都覺得無所謂。實際走一遭,才知道沒錢在北京,在北上廣深,是多麼的痛苦。

北上廣深,物價水平不算高,有些甚至比其他內線城市還便宜。貴在哪?貴在地皮。

他們是買房子貴、租房子貴、停車貴。

像在廣州市內停車,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塊一小時。停一天車,比油費還多幾倍。

所以,真的不要把那些地方工資想得有多高,平均來算,它只是比其他地方高那麼一點而已。

他說,他家有個親戚,在廣州。工作十來年,月薪都在一萬上下蹦躂。年薪30萬,從來就沒有實現過。

能達到年薪30萬,其實已經算不錯的了。

可不要以為,年薪30玩,在北上廣深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刨除日常開支,能留下來的又有多少呢?

年薪30萬,想在好一點的地段買套房子都吃力,更何談所謂的生活質量。

30萬在其他城市,確實還算不錯,可在北上廣深,還是省省吧。

03

他這麼說的多了,我們也就明白了。以後再問,也無非是故意打趣。

很多人都想去北上廣深,大一線城市。之所以去那裡,是因為覺得在那裡能夠實現自我,可實際上能實現自我的,寥寥無幾。

都說北上廣深是夢想實現的地方,這話也就說說。說實話,要能實現自我,並非只有北上廣深。

可能唯一的說辭是,北上廣深的機會更多一些。

實際上「機會更多」包含的另一層意思是,個人能力還不足以擠進前排,也就只能靠擴大機會範圍這一招,把自己也圈進去了。

人確實要有夢想,但人也要能夠好好的認真活一次。

擁擠的地鐵站、只有床鋪的出租屋,這難道就是認真生活的證明嗎?

你若成功了,或許可以把它裝裱為「認真生活」,可如果一輩子如此,沒人會認同你這套說辭。

說白了,生活大家都只走這麼一遭,想要過得更好,就得更掙扎、更拼命。不然,到哪都沒自己的一杯羹。

相關焦點

  • 你29歲朝九晚五,年薪30萬還很迷茫,怎樣走好下面的人生?
    看了下面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們都自稱是精神病院院長,只有我理解你。作為年薪5個億的人,我非常理解年薪30萬29歲的你感到迷茫,現在30歲還掙不到年薪一個億,誰不迷茫啊!別理他們,他們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月薪3千的人給月薪3萬的你開導,差不多都能勝任精神病院院長了。
  • 不回家過年的真相……你敢看完嗎?
    她下地鐵又上地鐵,反反覆覆幾次,最後責任戰勝感情:「還是想回家,但是我覺得這是一份責任,我不能為了我自己放棄它,所以我回來了。」也是在後來,她才知道,當時在車站等待接她回家的母親,等到她一條不回家的消息後,哭了。
  • 就地過年不回家,讓我看清了爸媽的「真面目」……
    看過#當父母得知你過年不回家時#的微博話題後,你可以放心了:爹媽的思想覺悟是真高!@醜冰冰的下鋪是美馨馨呀: 我:媽我買好過年回去的票了我媽:還回來?別人都不回來了 你回來幹嘛?我???? @大頭菜菜子er: 我媽讓我別回家,說全國人民都團結一心抗疫,我為什麼不團結@Zz左寶子 :我姐回不了 父母就郵寄特產過去了 都能理解就地過年。
  • 要求不高,年薪30萬,車房彩禮50萬
    我要求不高,年薪30萬,有車,有房,有一筆彩禮50萬即可。我是大齡剩女,再過5年就40歲了,為此我父母急得不得了,都希望我趕緊找個人嫁了!給我相親快100次了,不過都被我給攪黃了。看了太多的劇情還有身邊的婚姻敗局,導致我對感情不抱希望,尤其是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更讓我更害怕走入婚姻。一說到終身大事就頭疼,其實我是不打算結婚的,一輩子不長,何必給自己找罪受?感情於我而言就是酷刑,所以非常排斥這方面的事。
  • 為什麼90後不願意回家過年了?我想你就是其中一個
    過年這件事,曾經在我很小的時候,還是有一點興趣的,因為可以出去玩而不用寫作業,還可以吃很多果凍不被媽媽罵。但長大了,過年就成了一年中最難逃的節日。我自己大概是有一顆不羈的心,對回家過年這件事的牴觸情緒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年中的巔峰。我覺得我是不對的,不孝的,不道德的。
  • 我不想回家過年的理由,跟大家都不太一樣.
    最近這幾天,只要你一打開公眾號,刷十條就能看見五條關於春節返鄉規定以及號召留當地過年的消息。我本來以為,這類消息一出,肯定會有很多人開始嘆息:今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回家過年了...但越來越多年輕人卻不這麼認為了。在他們看來,「過年回家」是一種負擔、煩惱,是想要「躲」過去的7天。有了這個規定後,更可以明目張胆地找個藉口不回家了。
  • 爸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
    吃不胖天團正在曼谷團建🏖雖然不在祖國,但是華人多的地方,還是可以感受到紅火的過年氣氛。同事 D 的堂弟剛發來視頻,放假回家的他已經穿上了不太合身的棉襖,百無聊賴地問:姐,就差你了,啥時候回來? D 一邊笑話他的衣裳,一邊和我們感慨:又是一年了。小年算是春節的「演習版」。
  • 河北和北京出現疫情,外出務工人員,2021年春節能否回家過年?
    近期我國多地出現疫情,昨日新增48例本土病例,其中河北46例,北京1例,遼寧1例,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不過也在可控範圍之內,河北這次突發疫情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從目前調查看,這次疫情也與境外有關聯,現在很多病例出現在入境機場附近的農村,其實從半年前開始我們國內疫情就已經控制住了,防止境外輸入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 楊丞琳婚後第一次跟李榮浩回家過年:媽媽別擔心,我被照顧得很好
    而對於楊丞琳來說,這也是她在嫁人之後,第一次要離開母親、離開自己的家,跟對方回家去過年。女生在這時候的心情,總是有些複雜的,所以她說:「今年是我第一次離開母親、離開臺北過年。坦白說,沒有什麼很大的改變,只是內心會一直擔心,兩個女兒都嫁人的母親,會不會很寂寞?
  • 老爸老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
    有時候,為了保證能夠回到家,一邊搶著火車票,一邊聯繫著拼車,確保回家的路絕對走得通暢。北京到家的距離,不過幾百公裡,硬是讓我演繹成了一場「回家的戰役」。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用在我回家過年這件事上,也毫不誇張。提前列好年後清單,逐個平臺購買,還不時地增添新的品類,直到準備齊全為止,通過快遞物流鏈條,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集到家門口。
  • 夜讀|今年,你打算回家過年嗎?
    所以,父母把今年過年看得格外隆重,拿出了「過新年,補舊年」的勁頭。他們早早張羅起醃腊味,搞衛生,鋪床換枕,添置年貨,並用語音告訴我進行到了哪一步。工作後,我每年對「年味」的最早感知,就是父母的這種忙碌。但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一些地方還有反覆。上周日,我在視頻裡遲疑地說,今年可能又回不去了。
  • 真的想回家過年,但真的回不去...
    這些天陸續收到同學群中好消息,唯獨在北京工作的王鵬,沒想過回家過年。越來越多人帶著行李坐上列車回家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卻堅守在異鄉,度過一個個沒有家人陪伴的春節。陳偉,一名廚師,3年沒有回家過年;老韓,老伴回老家過年,自己不回去;小苗,畢業之後是第一年沒回家過年;王鵬,主動申請春節值班;老高,永遠堅守崗位,沒有春節。不回家過年的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
  • 年薪30萬,英國女王的私人助理需要幹點啥?
    2017年,跟隨女王10年的私人秘書克里斯多福·格蒂特被迫辭職,他是女王最信任、最資深的顧問,多個不具名消息來源稱他是因為查爾斯王子的抱怨而離職。據說,除了丈夫菲利浦親王之外,女王最信任的人就是克里斯多福·格蒂特。他年薪14萬6千英鎊,約合人民幣128萬。
  • 過年不回家,去看演出嗎?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被迫「就地過年」,從11日的除夕開始,連續7天的假期,北京可能會迎來前所未有、無比熱鬧的一個春節假期。而雖然過節都是一樣,姿勢卻也千姿百態,我們採訪了幾位身邊就地過年的朋友,大家的心情都不盡相同:留京過年,能算上是給國家做貢獻了吧~~雖然不能回家見見許久沒見的朋友,但是過年期間留京和在京的朋友一起過年,這種體驗也是難得~~再加上情人節將至,今年的北京,一定會紅紅火火的!
  • 這屆打工人,回家過年都這麼難
    去年我一個人在北京過年,感覺很悽涼。除夕的晚上,和家人視頻的時候,雖然也在強顏歡笑,但當時我心裡就暗暗發誓,以後絕對不一個人在外面過年。今年,我早早就買好了票,也早早就告訴了爸媽,一定回家過年。為了我回家過年,媽媽準備了很多我愛吃的臘魚臘肉。
  • 「兒子,什麼時候回來過年」,「媽,我接你和爸來北京過年吧」
    臨近春節,父母都在牽掛著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回家過年。我有個同事,公司也幹了五六年了,算是在外打拼混得不錯的那一類人吧。今年也是剛在北京郊區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夫妻倆工作都非常拼命,身背房貸,一刻也不敢懈怠。這位同事前天也是接到了母親打來的電話。接完電話後看到他有些傷心,也有些無奈,甚至糾結。
  • 過年不回家,這些深圳人都在做什麼?
    「我……」 回家過年的理由或許只有一個,不回家的理由卻可能各有不同。 看著自己所剩無幾的頭髮和烏青的眼圈,真的不敢回家,就怕老媽老爸看見我這樣子心疼。 想起去年春節回家,除夕夜還在和國外的客戶對接,爸媽聊起春晚我都接不上話。 今年就不回家了,畢竟年初二還有個項目要跟。
  • 開不了口,今年疫情我打算不回家過年了……
    十五年來第一次打算不回家過年,現在還在糾結如何跟老母親打這個電話。- 1 -上個月單位剛剛做了新冠疫苗接種的摸底,這周一又發了通知,建議外地員工最好就地過年不要返鄉。看著手機推送的河北和杭州的疫情,我陷入了糾結。
  • 聽說,你過年也不回家了?
    當空城不再空,當打工人遠離了老家的腊味和爆竹聲,不得不駐留他鄉,這個春節必將發生一些不平凡的感受和故事。「很想回家過年,大概率今年第一次無法成行了。晚上宵夜點的家鄉菜,剛吃一口,眼睛就酸了。」在微博廣場輸入關鍵詞「不回家過年」,眼前跳出網友熱火朝天的討論。翻閱這些內容,不難發現,大多都涵蓋了「想家」、「失落」、「下定決心」的字眼。
  • 我爸叫我辭了北京工作回家結婚,該辭嗎?在線等
    臨近過年,原本回家應該是件喜悅的事,結果一些人提起來,就愁雲慘澹。一問原因,原來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催婚。 朋友Amy前幾天吃飯時突然聊起,一想到過年回家,她就十分恐懼。 每次回家之前,一想到回家就開始頭痛,好不容易回家,迎接她的並不是開心和喜悅,而是父母那兩張沉得快滴下水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