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社X良渚古城遺址,開年共啟「對話良渚計劃」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然而在它被發現之前,國際社會多有質疑之聲。它,就是良渚古城遺址,於2019年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五千年歷史文明真正得以正名。可以說,良渚是上下五千年的起點,認識良渚就是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頭。

1月3日,青團社攜手良渚古城遺址,開年共啟「對話良渚計劃」,面向全國招募考古體驗官,以創新性沉浸式考古方式,讓更多年輕人走進良渚,溯源中華文化。

通過實地挖掘文物,10名年輕的考古體驗官近距離與良渚進行對話,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歷史的厚重感,極大地樹立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遺址

中華文明之光由此升起

豆瓣評分9.5,《國家寶藏》做到第三季熱度更勝,還記得節目首播時,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曾說:「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中華文明是獨屬於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而中華文明之光就在良渚升起。

良渚文明距今5300-4300年,遺址主要分布在長江下遊環太湖流域,打破了之前中華文明源於黃河流域的認知。

在良渚文明出現的同期,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完成統一,蘇美爾人在美蘇布達米亞南部平原建立起了城邦文明,印度河流域出現了哈拉帕文化,世界文明似乎在一瞬間爆發。

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在《國家寶藏》第一季中,周冬雨守護的國寶「良渚玉琮」正出土於良渚古城遺址。

《國家寶藏》「良渚玉琮」國寶守護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良渚遺址考古發掘領隊王寧遠寄語青團社的年輕人:「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已經歷了80餘年的考古工作。歡迎年輕人來良渚參與公眾考古活動,親身參與遺址挖掘、整理、修復、報告編寫等全過程,成為一個良渚考古人。」

國風青年的土地

與考古親密接觸

自去年起,良渚開始組織公眾考古活動,藉此向社會揭開考古的神秘面紗,並以此更生動地認識、傳播良渚文化。這也是深入貫徹落實關於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重要指示。

在此背景下,青團社創新性地開啟「國風青年·文化守護員」系列活動,並在國慶期間啟動首期活動「長城守護計劃」,此次「對話良渚計劃」為該系列活動的第二期。

此次活動共招募良渚考古體驗官10名,他們有主修人類學留學美國的學生,有在靈隱寺工作的95後,有《鬼吹燈》的資深粉絲,有熱衷志願活動的00後,有打卡中國51處世界遺產的數學老師,也有浙江大學在讀研究生……10個國風青年聚集在一起,火熱的心在良渚這片土地連接。

青團社COO莫凡表示,很高興大家能在「對話良渚的計劃」活動中感悟時間與歷史,收穫滿滿的國學知識。作為一家專注於年輕人的兼職服務平臺,青團社將繼續在年輕人中講好傳統文化故事,引導年輕人關注、探知、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眭星晨 @紐約州立大學

考古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也是一項非常浪漫的學問。面朝黃土,俯仰之間,我們開啟的時光之門,會將我們帶回人類歷史中的每一個不同的瞬間。

#璩先惠 @中國計量大學

雖然路途遙遠,但是非常值得。不同於在博物館只能看到精細的展品,來良渚遺址可以見到第一手古人用過的器具,某種意義上,自己也成了歷史的見證者。

#亓達 @浙江大學

認識到考古真的是一個為人類找回記憶的偉大工作。在這次活動裡結識了好多優秀的小夥伴,跟大家在一起邊工作邊互相打趣十分開心!

#武義昌 @杭州靈隱寺

親手觸摸數千年前人類製作的器物,即使是殘件,也令人感嘆先人的智慧,仿佛與史前的良渚先民進行了一次跨越時間的交流。

歷史記載的更多是王侯將相,而考古挖掘出來的遺蹟更多反映出平民百姓的生活。

#史曉宇 @浙江大學

大部分地方已經「荒草叢生」,但小丘上的古城牆遺址、河道裡仍在流動著的水,都把人帶回到五千年前繁華的良渚城。

#李錦雯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歷史的一項成果就在我們的指尖,它們在時代的微拂下閃現文化的進步,這才是美麗的源泉。我認為我們應該尋找,尋回歷史賦予杭州這座城市的獨一無二的光芒。

相關焦點

  • 良渚古城遺址:「中華第一城」走過申遺成功一周年
    去年7月6日,在世界最大湖泊裏海之濱的亞塞拜然巴庫,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走過申遺成功一周年,距今已經有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遺址,正在續寫新的篇章。  這一年,他們深入探索良渚  「良渚是四代考古人一點點挖出來、研究出來的文明,目前我們對它還知之甚少,良渚考古仍需深入。」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深藏著的中國色,你見過嗎?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深藏著的中國色,你見過嗎? 有人說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顏色 是晨霧在遠山留宿的月影白 是湖水向天空借來的鳶尾藍
  •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八大新變化「十一」亮相!
    杭州發布好消息,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八大項目」即將全新亮相,為慶祝國慶及中秋雙節,10月1日至8日,良渚博物院及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還將推出系列活動,一起看看怎麼玩?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八大項目新亮點」1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基於5G技術打造的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將於十月一日起對外試營業。
  • 良渚遺址管理區:提升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能力 全面推進遺址保護傳承...
    自「三服務」活動開展以來,浙江良渚遺址管理區主動作為、積極行動,努力在提升遺產保護管理、增強遺產活態展示、傳承利用文化價值三方面尋求新突破,將良渚文化價值與社會共享,不斷提升良渚文化影響力、世界遺產輻射力、遺址保護凝聚力。
  • 一場「賣萌」直播134萬人次觀看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三隻鹿寶寶...
    不出杭州市,就能和梅花鹿親密互動;不用到良渚,線上就能觀察遊客看不到的小鹿寶寶……隨著申遺一周年進入倒計時,這個6月,「良渚小鹿」成為熱搜關鍵詞,良渚古城遺址的關注度也節節攀升。在電視機上看小鹿直播的小朋友 網友「黑貓」供圖 6月3日~25日,天目新聞與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聯合推出24小時慢直播。這期間,三個分別對準鹿舍、產房、戶外草坪的攝像頭,靜悄悄把小鹿們吃飯喝水、散步曬太陽、夜間睡姿記錄了下來,投遞給了全國網友。
  • ...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傑出範例
    第三十四站,是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遊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網紅」小鹿,生寶寶啦!
    現在鹿媽媽還不讓人靠近,遺址公園的工作人員只能遠遠拍攝了一段視頻,目前還不能確認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鹿苑裡一共住著8隻梅花鹿,3公5母,它們還有個專門的家,叫鹿苑。去年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開園那會兒搬進來後,小鹿們一下子就成了「網紅」,好多人專程來看它們,說是杭州「小奈良」。
  • 良渚與古代中國:修城築壩做手工,中國最早的文明是什麼樣的?
    2007 年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及隨後的考古工作,基本證明了這是一個等級分明、有明顯分工、有高度一致精神信仰,且能動員大規模人群進行工程建設的社會。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也在一些器物上有所發現,只是留存較少,還無法完全釋讀。無論如何,這些證據足以斷定以良渚古城為中心的社會具備了國家的形態,良渚文化也因此進階為「文明」。毫無疑問,這也是迄今為止,東亞發現的最早的國家社會。
  • 讓中華真正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上)
    在剛剛過去的一月下旬,浙江省又出了一則新聞:「良渚古城遺址」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了——2018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而隨著上述新聞的爆出,「良渚古城遺址」也在網絡上迅速躥升為文化領域的熱詞。
  • 杭州將新開建一座遺址公園!5000年良渚文化魅力又一個展示窗口!
    杭州將新開建一座遺址公園!5000年良渚文化魅力又一個展示窗口!玉架山遺址是良渚大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周邊遺址共同反映了臨平遺址群作為良渚文化次級文化中心的地位;反映了良渚文化的基本居住單元和社會結構,體現了良渚文化時期的自然環境及發展水平。
  • 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到底有多牛?一文搞懂各種良渚玉器的區別和來頭
    01良渚王之玉1986 年,考古人員在良渚古城莫角山宮殿區西北處發掘出了 11 座良渚文化時期的大墓,墓葬等級甚高這其中就包括浙博入選國家寶藏的大玉琮和目前唯一雕琢有神人獸面紋和鳥紋的玉鉞,分別被譽為「琮王」和「鉞王」。據推測,它的墓主人就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良渚王。
  • 央媒看良渚∣央視新聞「夜遊良渚博物院 尋夢前世今生」直播活動獲百萬觀看
    小良學堂:良渚古城遠郊茅山遺址發現了一處大型稻田遺址。而良渚古城城址內卻未發現稻田遺蹟,在古城內的池中寺遺址出土了20多萬斤炭化稻穀,專家推測應是儲藏進貢糧食的國家糧倉。良渚文化的核心遺址——良渚古城遺址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有規模宏大、三重布局的城址,目前已知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統,見證階層分化、等級分明的墓地,象徵信仰和制度的系列玉器,完整呈現了中國5000年前早期國家的社會形態
  • 記錄良渚古城的冬天 | 自然筆記【冬藏篇】——感知自然,收穫冬季知識,繪畫自然筆記,製作自然相框!
    我們以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為創作背景,以大地母親為教科書,讓孩子們感悟
  • 5000年的時尚icon: FELLALA攜手良渚博物院再掀經典復古潮流!
    -----Fellala翡拉拉創始人:胡濤2020年8月24號,原創輕奢琺瑯時尚珠寶品牌Fellala翡拉拉於杭州良渚博物院召開了《夢回良渚· 聯名設計款珠寶發布會》。夢回良渚· Fellala翡拉拉聯名設計款珠寶發布會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俊傑;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壽田;杭州市餘杭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 良渚是一部書
    良渚是一部書,一部悠長耐讀的大書。捧讀良渚,書香飄逸,流淌著中華文明的發展氣息。初讀良渚,良渚是一部古典的線裝書。我們無法確切地洞悉,五千多年前的陽光如何照耀在九州大地上。良渚的記憶,重新奠定;江南的聰慧,歷來如斯。再讀良渚,良渚是一部現代的精裝書籍。隨著良渚成為世界遺產,江南的腹地,那些散落在平原綠地上的村莊,全都發生了變化,一處處整潔、靚麗、寧靜,散發著江南特有的韻味。博物館、遺址公園和附近的環境更加和諧共生。
  • 良渚文化&張小泉籤約合作
    12月6日下午,良渚文化&張小泉合作籤約儀式暨新品發布會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本次發布會由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和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世界文化遺產「良渚」攜手民族品牌「張小泉」,以「中華瑰寶 良鋼良魂」為主題,推出多款融合五千多年文明精粹與現代生活新風尚的國潮新品。
  • 可比肩古埃及的良渚文明正式被確認
    其實從2007年良渚古城被發現開始,良渚文化就重新進入大眾視線。良渚古城由包括莫角山遺址 、良渚古城區和外郭區等部分構成,面積達8平方公裡(而著名的蘇美爾人烏爾古城面積僅0.6平方公裡)。其中根據測年數據,良渚古城的塘山、水壩、反山、莫角山宮殿都已距今4900~5000年,城牆約距今4800年,外郭大致距今4700年。
  • 中國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從跨湖橋文化到良渚文化,形成了一個又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化高峰。它們是蒙昧與文明的最初分野,是古老東方文明的前奏和第一道曙光。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把這個文化遺址命名為「良渚文化」。
  • 「良良中華漫遊記」牽手恩施 為巴東娃娃帶去趣味良渚文化課堂
    今年10月1日以來,良渚博物院發起「攜一本書來——送給巴東民族實驗小學」公益捐書活動,聯合杭州圖書館事業基會、姜舢哥哥,共募集包括《良良的陶器世界》、《良良的古城世界》在內的少兒圖書共1000冊,在巴東民族實驗小學各年級建立「良良的圖書角」,比一比哪個年級的同學讀的書最多,希望以此培養同學們的閱讀習慣,從而激發他們更好地認識良渚文化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個人的文學和藝術修養
  • 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十周年活動開啟
    記者 熊豔2020年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當天上午,「十年志願路 致敬五千年」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年會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良渚國際研學中心舉行。創作者劉北鬥老師今年因病離世,生前為志願者和良渚文化創作了多首詩歌,其中一首詩歌作品就是《紅絲帽》。志願者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八十三年的守望》,演繹了從1936年施昕更先生發現良渚文化到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