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靈點滴》中,亞當(羅賓•威廉斯 飾)想成為一名醫生,後來他進入了維吉尼亞醫學院學習。可是院內的傳統觀念的限制使醫生們開來都十分不近人情。他不屑於這種狀態,於是他把歡笑看做是醫治病人的一個重要處方。他總是穿著鮮豔的衣服,帶著滑稽的裝扮到學院去,為的就是能讓每一位病人都開懷大笑。
校方對亞當的行為十分不滿,但他還是冒著被勒令退學的危險堅持理念。亞當需要克服的東西眾多,從醫路上又將有不同的挑戰與不同的人與事在等著他,亞當仍不懈的為著夢想前行。
心靈點滴圍繞著對待病人的兩種治療態度的醫生的故事展開敘述。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僅僅關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給病人帶來快樂,帶來心靈上的安慰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類醫生;另一類是以華克院長為代表的自認為高高在上以傳統的治療方式對病人進行治療的一類醫生。在帕奇與華克院長的一次次爭執中,我看到了一個好醫生身上所擁有的三樣法寶:熱情、微笑、信念。
第一是熱情。醫生的熱情不僅能驅趕病人的病痛,也能撫平病人家屬心中的焦慮感。心靈點滴中,帕奇主動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幫病人們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願,他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了病人。他主動幫室友如迪驅趕幻想出的松鼠以讓如迪敢出去上廁所;他主動與病人瑪姬打招呼並與之握手;在華克院長的再三勸阻下,他依然去醫院看望病人......這是由他內心的熱情以及對病人的愛的驅使所產生的崇高行為。對帕奇來說,熱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在他的熱情之餘,他給病人帶來了快樂,成為了他們最要好的朋友。他不僅幫助病人避免死亡,更重要的是增進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第二是微笑。微笑,似冬日裡溫暖我們身軀的陽光,也似黑夜裡照亮我們前進路途的燈塔。在電影中,帕奇是個樂天派,在華克院長眼中,他是個小丑;在米契眼中,他是個幼稚園老師,在病人的眼中,他是他們最要好的朋友。帕奇將微笑詮釋的淋漓盡致。他認為歡笑就是最好的處方,他為了把病痛纏身的病人逗笑,在兒童病房裡把灌腸的氣球套在鼻子上,把體溫表、輸液用的架子和夜壺都變成雜耍道具,讓這些稚嫩的臉上重新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容......帕奇用微笑和病人拉近距離,讓病人敞開心扉,而不再專注病痛,甚至不會感受到病痛。他的的確確做到了用歡笑減輕甚至治癒他們的病痛。
第三是信念。面對審官的時候帕奇說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動的話,他說:「不論你們如何決定,我還是會成為全世界最好的醫生,你們有不讓我畢業的權力,你們能不讓我得到頭銜及白衣,諸位,你們不能控制我的心靈,你們不能阻止我學習,你們不能阻止我進步......」這是他對世界的宣言,是他對自己信念的堅定。他認為治病在給病人解除病痛時,更要在心靈上讓他們得到安慰,以人性的方法與病人進行心靈交流,增進他們的生活品質,讓他的病人有尊嚴的活著。帕奇用自己的信念踐行著醫學人文關懷的職業精神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