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的熱播綜藝《花樣姐姐》第二季已經完成了在南美的所有任務,即將迎來高潮——南極之旅。作為一檔大型戶外旅遊類真人秀節目,《花樣姐姐》第二季足跡所經之處均令人讚嘆,也滿足了很多「身未動心已遠」的電視觀眾的出行渴望。
如果說一檔綜藝節目也是一部完整的作品,那麼其必然會留下創作者的印記。儘管與小說、影視劇甚至音樂相比,綜藝節目由於其創作的規律和方式,作者印記相對較淡,但如果遇上個人化風格強烈,節目本身對人的依賴程度較高的時候,綜藝節目同樣能呈現出各自不同的作者風格來。第二季《花樣姐姐》,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文妤!」王琳清脆的一聲,突然將觀眾的心思從南極船票之爭的憂傷情緒中拉扯開來,經過思考,王琳決心將自己的船票轉送給比自己更加渴望南極之旅的志玲姐姐,而要促成這一決定,必須要通過一個人的同意,這個人就是王琳口中的「文妤」,也就是《花樣姐姐》兩季以來的總導演李文妤。
導演李文妤
這一幕發生在《花樣姐姐》上周六節目中的場景,成為本季《花樣姐姐》中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橋段,也真實體現了總導演在花樣旅行團中的地位。就在王琳轉送船票的前十分鐘,團員們還因為一場探戈比賽決定勝負後有兩位團員無法繼續南極行程而流下眼淚,
他們問導演,這是真的嗎?得到的回答只有兩個字:真的。這兩個字的背後,是電視綜藝第一次突破「大團圓」的結局,讓一部分人留下,需要勇氣,同時也是一種創新。
在這一季《花樣姐姐》中,李文妤的出鏡率頗高,通常都是在團員做遊戲完成任務時出來講規則,因此她也被稱為電視真人秀出鏡率最高的導演。好在李文妤的出鏡不讓人覺得煩,因為她只是陳述客觀事實,從不搶一分嘉賓的戲。
鏡頭中的導演李文妤
東方衛視的同事對李文妤的評價是堅定的溫柔,下判斷果斷不拖泥帶水,但不乏女性的細膩與溫情,這一點和鏡頭前的形象是一致的。而這個性格反映在節目上,就形成了《花樣姐姐》本季最大的風格轉型:拋棄所謂的窮遊,重新解構旅行節目的價值體系,不再以所謂的生存困境考驗嘉賓,而是讓嘉賓融入良好的旅行條件之下,自然不拖沓地完成任務,最終讓觀眾找到代入感。
嘉賓之間的良性互動,尤其是李治廷&林志玲、Henry&姜妍兩隊俊男靚女的組合細緻入微的情感走向,也被李文妤看在眼裡,」抓個正著」,而這恰恰又是《花樣姐姐》的溫柔觀察力。
李治廷&林志玲
Henry & 姜妍
實際上,要體現個人風格並不一定要出鏡,但因為觀眾需要了解遊戲和任務的規則,李文妤的出鏡才在情理之中。
除了在鏡頭前展現的,在鏡頭之後的故事,也體現了李文妤對節目的信心。
在本季節目的前半段中最突發的事件就是王琳丟包事件。當時王琳因為這個原因,有可能將缺席後面所有節目的錄製。在節目播出後,有不少外部意見認為這個是節目組的「劇本」,換言之這是一次「假」的事件。在節骨眼兒上,李文妤下判斷:真實發生的事情,不怕別人說假。於是在後面的節目中觀眾才能看到較為完整的找包的過程、最終和墨西哥旅行團的斡旋與找到包、再到王琳與PD的和解以及團隊等等大圓滿情節。這一出真戲真做,最終贏得了好評。
東方衛視另一檔爆款綜藝《極限挑戰》的總導演任靜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真人秀的嘉賓其實也是導演,六位哥哥在節目中主觀能動地發揮,直接決定了節目的可看性。綜藝節目與其他文藝形態相比,其團隊創作的基因更加確切,開放式的拍攝環境,對人與人之間的協調也變得更加重要。因此真人秀導演想要在節目中形成獨立的風格,更像是一個「融進去」的過程,融進節目中,和節目中的嘉賓、PD甚至每個工作人員相融合,再以個人意志試圖去影響節目中的每一個創作要素。雖然同樣需要個人魅力,但這與許多影視劇創作中導演需要「跳出來」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電視綜藝從去年開始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產能過剩的時代,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節目的同質化嚴重。如何去除過剩的產能,將這部分過剩的產能轉化為質量的提升和差異化的探討,其實已經是很多業內人士都在思考的問題。而在節目中融入作者的印記,讓綜藝節目的差異化除了模式劇本之外,增加更多的創作語彙,也為綜藝節目形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樣本。
【電視節目創新引擎】 微信號→ tvcxyq
電視節目創新背後的真相。
關注世界電視潮流,觀察國內節目動態。
QQ:315749676
手機:13739087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