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端源於樹先生母親的嘮叨,自己家的地被二豬家的場子給佔了去,樹的老娘要求樹去討回公道。樹是沒有那個膽量去和二豬理論的,不去理論又不像是個當家做主的男人。這個時候的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親,那個將自己的大哥親手打死的父親,那個臉上從沒有浮現過笑容的父親。樹害怕他,所以,在無數次的場景中都可以看得到樹父親的影子。在樹的母親給樹的父親燒完紙之後,樹恍惚看到了父親的身影。所以,膽怯的樹必須找個機會向二豬討個說法,不然無法面對自己逝去的老爹的眼神。
樹先生因為自己的工作失誤丟掉了修理廠的工作,在閒逛的時候遇到了高朋。說是閒逛,其實是樹先生壯起了膽想著找二豬說道說道,卻不曾想被二豬徹底的羞辱了一番,說樹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去他的場子裡面看場子去。此時的樹知道二豬不是好惹的,也是在這個時候,樹遇到了小梅,那個成為他媳婦的人。
樹和二豬的第二次衝突發生在高朋的婚宴上。二豬將樹拉到新人面前非逼著樹說點什麼,而此時樹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踩了二豬的白皮鞋。在之後的酒宴上,樹趁著酒勁向二豬發起了挑戰,說他是仗勢欺人。當然,最後的結果是樹先生被迫向二豬下跪求饒。可又有什麼好的辦法呢?既然沒有,那只有屈服,樹先生也做了同樣的選擇,他知道此時他還不是二豬的對手。這個也跟後面二豬求爺爺告奶奶的來找樹形成了巨大的對比。
離開了老家的樹找到了自己的老友,那個在大城市開奧數班的有能耐的人,希望著能夠在老友這裡得到一份安穩的工作。卻不曾想遇到了張藝馨出軌的事情,樹感到很是尷尬。
但是,卻在此時樹先生和張小梅的感情急速的升溫。在張藝馨這裡樹沒有討到好的工作卻得到了自己的愛人。在和張小梅交流的過程中,兩個人情投意合,這讓樹喜出望外,難以自持,所以,樹決定和張小梅約會一次。而地點就選在了小餐館裡面。
就這樣,樹先生和張小梅決定要結婚了,事情的轉機也發生在這個時候。
樹先生的弟弟沒有借到皇冠車被樹臭罵了一頓,卻不曾想還被揍了。不僅如此,婚宴布置的現場差一點被燒了。此時出現了一個鏡頭,樹在潛意識裡面用手掐住了父親的脖子,並且說道,死了就別再纏著我。這裡可以看成是樹第一次從潛意識裡面的反擊,他不想自己的所作所為處處的受制於自己的父親。可現實卻是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早已經形成了習慣,習慣了被漠視、習慣了什麼事也做不好。樹將所有的一切都歸怨在父親身上。所以,才有了用手掐父親的那一幕出現。
這之後,樹先生開始了「開掛」的生涯。現實預言到了好友小莊出事,接著就是「恐嚇」二豬,玉帝要收了你。再接著就是預言了村裡面要停水。關鍵是樹先生的「預言」還都實現了,這更加增添了樹的神秘性。家裡沒了水,張小梅竟然離家出走了,匪夷所思。當然,這也成就了樹先生的「威名」。也只有這樣,樹先生才有機會「整治」曾令自己下跪的二豬。所以,當樹先生假借何仙姑的名頭令二豬下跪的時候,內心應該是狂喜的。
至此,樹先生的「大仇」終於報了,內心也就了無牽掛了。當然,從這個時候開始,樹先生的潛意識裡面再也不會出現父親的影子,因為樹做了一個男人該做的事,已經不再是父親眼中那個窩囊、猥瑣的人了。所以,父親這個角色也就在樹先生的生命中徹底的消失了。
故事的最後,樹先生還幻想著小梅能夠重新回到他的身邊。不僅回來了,而且還會說話了,臉上灑滿了燦爛的陽光。於是,大家看到的樹先生那隻無處安放的右手實際上是在牽著他的愛人。只可惜,此時的樹已經徹底地瘋掉了。
影片以「樹,他的名字」結束了全篇,在隱忍的背景下,大段的音樂開始響起。我們看到在冰雪的世界裡,一個靜默的鄉村大畫幅的展現,一棵樹的沉默,就好似樹先生的沉默,在所有誇張動作的背後是對小人物的關注和表現。樹,這是被人叫的最多的。而「樹先生」則是他後期的代稱,他的誇張動作在碎片式的回憶裡顯得尤為重要。人物的語言是簡單的,對比卻是強烈的,導演用一種荒誕和玄幻來表達主題。所有時代在發展,可是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有一類人被扭曲,在苟且,在隱忍。就像樹說的「活著沒意思」,他時常看見的哥哥和父親只是對過去的留戀和對未來的恐懼。
影片中,他的朋友有學校校長,有煤礦老闆,也有老實的礦工,這就是生活。在所有人的狂歡中,他表現的拘謹,但卻又那麼突兀,緊張的語言和動作,都在表現我們的主人公。影片對生態和人性也有討論,樹誇張的語言,近似黑色幽默的忠告都在揭示我們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他的眼睛可以看到荒誕和虛幻,同樣可以看到每個人物的悲哀。不管是陳藝馨還是二豬,他們都是悲哀的,但是導演處理的手法卻是喜劇式的幽默,沒有告訴我們人物的結局,卻以喜劇所具有的喜感去表現了小人物式的悲哀。影片結尾處大片的紅色裡是狂奔的人,驚恐誇張的樹先生奔跑的匯入人流,他無力逃脫,他只能在人群裡奔跑,即使他有一雙能看清未來的眼睛,但他的生活註定是無力改變的。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現代西方文藝流派。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於歐洲,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影響最為深遠。其致力於探索人類的潛意識心理,主張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同時其認為,現實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許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實和本來面目的是現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它主張打破理性與意識的樊籬,追求原始衝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將文藝創作視為純個人的自發心理過程。超現實主義:
這部電影是一部超現實主義電影,通過黑色幽默的手法,將90年代的社會面貌,通過樹先生和周圍人的表現真實展示出來,樹先生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縮影,也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自卑、懦弱和虛偽。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讓樹先生的虛榮內心暴露無遺。樹先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因為他始終活在別人的陰影下面,他渴望的是自由,崇尚像哥哥一樣的前衛。但是,哥哥卻是被抹殺的對象,父親也同樣帶走了樹先生成為哥哥一樣的人的夢想。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直抵現實,在幽默中諷刺,猶如綿裡藏針,精神勝利法對此毫無作用。樹先生的形象是典型的「傻」,因為自我內心的需要,扮演出很有人緣的樣子,朋友們都叫樹先生一聲樹哥。但不是對他尊敬,而是配合他。所有人都活的很明白,但是樹先生好像很糊塗,不知道自己的社會地位如何,但體面的生活卻是他一直追求的。
其實樹先生這樣的形象就在我們身邊存在,他們或許是我們。他們是一個群體,尋找他們的出路,正是我們應該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