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看世界|博物館裡的色彩和線條,是我迷戀的CP

2020-12-28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良渚博物院和錢江晚報共同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

徵集令發布後,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各種美照、視頻和背後的故事。即日起,小時新聞將日更,分享他們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和遺產地的見聞。

【我是第④位講述者 陳雨明 攝影愛好者】

我去過不少博物館和美術館,但很少拍照,因為我更享受在博物館裡欣賞的過程,還有一個原因,有些博物館裡是不讓拍照的。

但我對色彩和線條比較感興趣,這次選出的這七張照片都是簡潔的,顏色好看的。

一、北京東景緣寺廟是藝術家James Turrell的一個永久裝置藝術,參觀者每日可在日落之前進入,躺於地板之上,透過建築的天井仰望天空。建築內部的燈光也會根據補色原理,隨天空的變化而變化,呈現出驚嘆的視覺效果。一名觀賞者舉起手機拍攝,我趁機記錄下這幅畫面。

二、東京的昭和建築博物館是一座露天體驗式博物館,走進館內仿佛回到昭和時代。照片中的場景是一座被還原的昭和時期公共澡堂建築,壁畫上繪有美麗的富士山圖樣——這在日本已經很少見。一名遊客步入浴池中假裝泡澡,我趁機拍下了這幅畫面。

三、蘇州的金磚博物館在磚窯遺址上修建,這幅作品就是從磚窯底部向上拍攝的。正午,陽光從煙囪射入,小孩繞著樓梯奔跑,不時伸出手想抓住透下的光,我拍下了這個瞬間。

四、這幅作品拍攝於洛杉磯LACMA,照片中的巨石是博物館的標誌性藝術裝置之一。一名遊客從下面經過,抬頭張望,我拍下了這張照片,後期處理光線後,呈現出一種戲劇化的對稱效果。

五、這幅作品拍攝於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當天的展覽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是這張觀眾上樓梯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光線和建築邊界切割了畫面,形成一種簡約的美感。

六、這幅作品拍攝於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一位觀眾從旋轉樓梯走下,突然停住,看著我身後的巨幅畫作,我拍下了這張照片。

七、作品拍攝於首爾的三星博物館。燈管和玻璃幕牆相互反映,形成有趣的視覺空間效果。一位遊客從樓梯走下,我拍下了這張照片。

投稿請戳:你拍過哪些博物館和遺址?良渚博物院和小時新聞邀請你「在良渚,看世界」

【徵集細則】

面向全球,徵集你在全世界博物館、世界遺產地所拍攝的圖片或視頻(須原創作品),內容可以是博物館的建築或文物、世界遺產地的精彩一角等,配上200字以內關於圖片/視頻背後的故事。

一、徵集要求

1、投稿時間:2020年4月10日-5月10日

2、參評作者在規定期限內將參評作品電子版以附件形式,發送至徵集郵箱liangzhubowuyuan@163.com,郵件主題請註明「在良渚,看世界+作者名+聯繫方式」。

二、投稿作品要求

1、本次徵集活動面對全球的攝影師、攝影愛好者。

2、本次徵集作品形式圖片、視頻均可,投稿作品應為2018年-2020年間的原創作品,同時配以200字以內的文字,對照片、視頻進行闡釋。

3、投稿作品形式、風格不限,彩色、黑白均可。單幅、專題不限,專題作品組成內容不超過10幅作品。組照與單幅等同於一件作品。本次徵集,每位投稿人投稿僅限一件(組)作品。

4、投稿照片解析度不低於300kdi,格式為JPG/JPEG/PNG;視頻時長15秒以內,格式為MP4/AVI/MOV。數據不低2M、不超過5M。

5、每件(組)投稿作品需另附一段文字說明(不超過200字)和真實的作者信息(作者姓名、聯繫方式),缺少文字說明和作者信息視為無效投稿。

6、投稿作品須為原創作品,要保證內容真實、均不得對原始圖像進行任何影響真實性、準確性的像素添加、刪除、移動。

7、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原創作者,並對該作品的整體及局部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投稿者應承擔由其稿件及投稿行為所引發的一切後果與責任。

8、對於所有選用作品,主辦方有權在著作權存續期內,以複製、發行、展覽、放映、信息網絡傳播等方式用於宣傳和展示,不再另支付稿酬。

9、對於所有選用作品,主辦方有權對作品進行篩選、組合,並選擇其認為適合的圖片進行編輯;對於所有選用作品,主辦方有權對作品的尺寸、形狀、文字或形式進行美化或修整,改變或潤飾,包括但不僅限於決定作品的尺寸,編寫介紹文字或說明,在作品上增加水印、網址、商標、或其他不破壞作品主題的內容。

10、本徵集解釋權屬於主辦單位。凡投稿者,即視為其已同意本徵稿啟事之所有規定。

三、作品遴選

1、照片組和視頻組將綜合拍攝內容、拍攝質量,內容文字介紹等進行評選,合計評選出一等獎2名,獎金2000元;二等獎3名,獎金1000元;三等獎6名,獎金500元;優秀獎20名,頒發榮譽證書。

2、作品遴選以線上投票和線下專家投票相結合的方式,評選最終結果。

3、線上投票將在錢江晚報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App上設置專題頁面呈現。

相關焦點

  • 在良渚,看世界|在洛陽博物館,看西周的玉琮和玉鉞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良渚博物院和錢江晚報共同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徵集令發布後,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各種美照、視頻和背後的故事。即日起,小時新聞將日更,分享他們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和遺產地的見聞。【我是第位講述者 潘勁草 攝影師】2019年去洛陽出差,會議結束後的空閒時間,我到洛陽博物館參觀和拍攝了一整天。洛陽是千年古都,藏品反映了華夏文明的起源和昌盛的歷程。
  • 在良渚,看世界|義大利佛羅倫斯地震前10小時,我拍下了大教堂前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良渚博物院和錢江晚報共同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徵集令發布後,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各種美照、視頻和背後的故事。即日起,小時新聞將日更,分享他們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和遺產地的見聞。
  • 在良渚,看世界|沒有玄彬的阿爾罕布拉宮,有他的回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良渚博物院和錢江晚報共同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徵集令發布後,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各種美照、視頻和背後的故事。即日起,小時新聞將日更,分享他們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和遺產地的見聞。
  • 央媒看良渚∣央視新聞「夜遊良渚博物院 尋夢前世今生」直播活動獲百萬觀看
    五一期間,這種不扎堆、不聚集,足不出戶就能線上看展覽、「雲遊」博物館的方式受到網友喜愛。有網友表示:「五千年文化,足不出戶雲直播看遍良渚『歷史』,值得一觀長知識了,大讚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院是良渚文明的展示窗口!」
  • 環境特別美的景點,秦皇島鴿子窩公園、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館也在
    讀了萬卷書,走萬裡路,最大的夢想是遊覽世界名勝古蹟,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環境友好的觀光景點,這些地方是小編,只去過一兩個地方,喜歡旅行的你都觀光過嗎?秦皇島鴿窩公園鴿子巢公園(也叫鷹角公園)位於北戴河海濱的東北角,緊鄰濱海大道,是秦皇島市北戴河風景名勝地的四個景點之一,在鴿子窩裡看日出的話,經常能看到「巴士時間」的奇觀,鴿子巢遊戲中最受歡迎的項目是看日出,著名隨筆作家峻青描繪了在鴿子窩裡看日出的壯觀風景,每年一到春天和秋天,數萬珍奇的候鳥就在這裡覓食或停下來,又是一個新的景觀
  • 在良渚,看世界|還未完工的聖家族大教堂,他花了46年設計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良渚博物院和錢江晚報共同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徵集令發布後,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各種美照、視頻和背後的故事。即日起,小時新聞將日更,分享他們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和遺產地的見聞。
  • 看見文物|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浙江博物館玉琮 楊曉君 攝【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6年出土於餘杭反山十二號墓,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此玉琮通高約九釐米,重約6500克,形體寬闊、碩大,構圖獨特,紋飾繁細。
  • 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到底有多牛?一文搞懂各種良渚玉器的區別和來頭
    我這篇文章主要通過故宮的良渚大展來介紹良渚玉器,關於故宮這次展覽的背景和良渚文明的整體介紹詳見上一篇:尤其是頻繁出現的神人獸面紋,為我們揭示了良渚人的精神信仰世界。這次展覽最大的亮點便是良渚遺址群中反山 12 號墓(良渚王)和瑤山 11 號墓(良渚王后)的首次整墓展出。通過這些王者之玉,我們便能弄明白玉在良渚文明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重要角色。
  • 且看這部講良渚故事的話劇
    「我們讀詩」團隊策劃執導的話劇《施昕更:一鏟,一槌,一夢》於12月24日夜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上演。這部話劇的人物設置很有意思。主人公施昕更,此劇為他命名,是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館員、良渚文化發現者。施昕更的妻子是良渚安溪村村民。
  •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八大新變化「十一」亮相!
    其造型以良渚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玉琮王為底座,分別結合蓮葉、祥雲和浪花組合成具有良渚特色的運動會頒獎禮臺,向全世界展示了良渚文化的獨特魅力。3實驗考古新開放實驗考古作為公園新推出的特色體驗項目之一,讓帶有神秘色彩的考古項目呈現在遊客面前,通過遊客的真實參與,探知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
  • 良渚是一部書
    建造城郭,手工琢玉;城外種植水稻,水利工程可觀,讓肥沃的土地隨時可以得到澆灌潤澤;水草豐沛,適宜於江湖捕撈……民以食為天,衣食住行的穩定,使文明在日月更替中孕育和發展,從馬家浜到崧澤再到良渚,江南實現了一次力量的匯聚與輻射。這是低調的江南。這裡的先民用黑土燒制古樸的陶器,把精美的玉石雕琢成「琮璧」。
  • 青團社X良渚古城遺址,開年共啟「對話良渚計劃」
    它,就是良渚古城遺址,於2019年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五千年歷史文明真正得以正名。可以說,良渚是上下五千年的起點,認識良渚就是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頭。1月3日,青團社攜手良渚古城遺址,開年共啟「對話良渚計劃」,面向全國招募考古體驗官,以創新性沉浸式考古方式,讓更多年輕人走進良渚,溯源中華文化。
  • 羅浮宮布達拉宮良渚古城:全球戰「疫」,世界文化遺產怎樣應對?
    羅浮宮員工代表安德烈薩克利斯汀表示,由於遊客來自世界各地,感染風險非常大,儘管目前博物館的2300名員工中沒有確診的新冠患者,但「這只是時間問題。」除了擔憂遊客帶來感染風險外,羅浮宮的工作人員還擔心來自義大利北部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他們已經來到羅浮宮收集整理萊昂納多達文西的作品,籌備出借這些展品進行一次大型展覽。
  • 全國八大博物館在線直播看文物,帶你雲遊捕捉無數精彩瞬間
    蘇州博物館第二站,蘇州博物館一邊直播一邊賣貨走進這家博物館,你不會急著去看文物。還比如最聲名赫赫的兩個青銅器:四羊方尊和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被譽為「青銅器之王」。四羊方尊是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座。
  • 良渚古城遺址:「中華第一城」走過申遺成功一周年
    去年7月6日,在世界最大湖泊裏海之濱的亞塞拜然巴庫,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走過申遺成功一周年,距今已經有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遺址,正在續寫新的篇章。  這一年,他們深入探索良渚  「良渚是四代考古人一點點挖出來、研究出來的文明,目前我們對它還知之甚少,良渚考古仍需深入。」
  • ...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傑出範例
    環遊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並用手機進行攝影創作。讓我們跟著波哥一起,欣賞全世界的美景吧。第三十四站,是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
  • 「良良中華漫遊記」牽手恩施 為巴東娃娃帶去趣味良渚文化課堂
    良渚博物院資深社教員施舟英、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姜舢,為同學們帶來了生動的良渚文化、博物館教育分享課程;向小朋友們揭開了來自五千年前的良良的身份之謎,引發了小朋友們對於良良、以及良渚文化的熱烈討論。飲食結構、交通工具、房屋宮殿、刻畫符號……這些良渚文化知識被一一解答,巴東的小朋友們也對良渚文化有了最初的認識。
  • 中國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從跨湖橋文化到良渚文化,形成了一個又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化高峰。它們是蒙昧與文明的最初分野,是古老東方文明的前奏和第一道曙光。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把這個文化遺址命名為「良渚文化」。
  • 《柯南》劇場版裡的向日葵,分別藏在世界哪些博物館?
    在給埃米爾·伯納德的信中他寫到」我在用半打向日葵裝飾我的工作室時想到,這未經粉飾的鉻黃燃燒在藍色的背景之上,從孔雀綠到品藍。  文森特最終於計劃在他和高更作為工作室的黃房子裡開始畫12朵向日葵的工作。」我想為牆壁搞點裝飾,只用向日葵……好,如果我完成了計劃,那將做為牆的表面。所有的東西將因此成為藍與黃的交響樂。
  • 憶江南·長三角文創產品博覽浙江省博物館舉辦
    浙江省博物館主打富春山居系列、西湖十景系列和良渚玉琮系列三大特色江南水鄉文化系列文創產品,以及全新推出的十裡紅妝-萬工轎系列文創產品,此外還有黃賓虹特展系列、館藏精品系列、惠世天工特展等特色主題文創產品展出。《富春山居圖》系「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為無用禪師所作,為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