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的暑假,少不了碗大的西瓜,少不了滿櫃的冰棍,少不了空調電扇,卻唯獨少了不用點播也能看的《西遊記》。
從1982年成立劇組並開拍,陸續到2000年的千禧元年正式完結,並在央視進行首播。隨後每年的暑假,《西遊記》像是約定好了一樣,如期而至……
圖©微博-文哥武弟成長記
直到現在,推出電視屏幕的它,在更多的網絡平臺上仍有強大的「造梗能力」,這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畫,不是用「火爆」一詞就能衡量的。
無論是哪個年代的人看《西遊記》,每一集都逃不開「唐僧有沒有被妖怪吃掉了」這一話題。
作者為了突出取經的艱難困苦,特意給出了「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設定,使得各路妖魔鬼怪都對唐僧肉有所覬覦。
可奇葩的是,無論是牛頭馬面,還是蛇形蠍怪,對於吃唐僧肉,他們的想法可謂是不謀而合,一定要洗乾淨後蒸著吃。
圖©微博
某些「無聊透頂」的人特意翻閱了整本原著,發現書中共有6路妖怪,分15次明確提到了唐僧肉的吃法,其中包括青獅精、白象精、金翅大鵬、紅孩兒、白骨精和蜘蛛精等,他們都堅定地認為,唐僧就該蒸著吃。
難道這肉蒸著吃,的確是美味與營養並存嗎?美食君用這6道菜,揭開事實背後的真真假假……
肉 餅 蒸 蛋
這是一道極其簡單易上手的家常菜,大概是繼番茄炒蛋後,又一道人人都敢說出口的「拿手菜」。半肥半瘦的豬肉剁成肉末,加料攪拌醃製,再用勺子抹平表面,華麗麗地磕上雞蛋,一個兩個,隨心情。
上鍋大火蒸製,水汽順著鍋蓋流入,鮮鹹的肉汁緩緩滲出,汁濃味鮮,滿滿的優質蛋白。非常適合老人,兒童,以及產後孕婦補充營養所需。
圖©下廚房-寧一時令
蒸 肉 糕
蒸肉糕,絕不是簡單的上鍋蒸,它的製作過程相對繁瑣不少。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肉多是自家散養的豬身上宰的,膘肥肉厚,將二刀大肉去皮後「咔咔」地剁成肉泥,加入紅薯澱粉,蔥薑汁抓散拌勻,再倒入模具中壓實,入蒸屜上汽蒸製35分鐘左右。
中途成型後將蛋黃液均勻地塗抹在肉糕上,繼續蒸製蛋黃液熟透。倘若在江浙一帶,可能會看到上面是鋪滿蛋絲的蒸肉糕。如此一道槓槓的硬菜,多是在宴席上才吃到。
圖©下廚房-Holiday Tang
粉 蒸 肉
傳統粉蒸肉的做法以帶皮的五花肉為原料,醃製後裹上碎散的米粉,尤其是自製的更香。
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香味濃鬱。大概這麼多的4字詞,都抵不過入口的那一瞬間。
梅 菜 扣 肉
這份用碗扣的豬肉,不僅肉香四溢,還帶著梅菜的幹香。
肥多瘦少的五花,是最心儀的選擇,滲出的油脂和湯汁在盤中遊走,加上蒸汽的熱量加持,使得盤底原本皺巴巴的梅乾菜緩慢地舒展開來。
但每次吃完,油潤入味的下飯梅乾菜,是丁點都沒剩下的。
圖©下廚房-愛做飯的道士
東 北 蒸 肉
光聽這道菜名,會把它與東北人的淳樸自然地聯繫在一起。相對粉蒸肉,梅菜扣肉,做法倒是簡單不少,東北的蒸肉可以搭配白菜,土豆,寬粉條或酸菜等等。
看似平平無奇的一道家常菜,鮮香下飯,片片輕薄油亮,是不可多得的下飯神器。
圖©下廚房-一粒思考的芝麻
其實,對於《西遊記》裡所說的蒸唐僧肉,首先是基於唐朝這一時代背景,因為人們炒菜所用的油並不多,蒸著吃不僅方便省事兒,還更大地保留了肉原本的香味和口感,減少對營養成分的破壞。
其次,在文言文裡,蒸」和「祭」字同義,說白了唐僧就是個貢品,整個上鍋蒸可將外形保存完好,上桌也體面。
再回到當下,我們喜歡吃蒸的豬肉,無非有以下4點:
1.製作步驟少,前處理簡單;
2.烹飪過程環保無油煙,方便廚房的清理打掃;
3.原滋原味,蒸出來的造型完整且好看;
4.健康少油,只有豬肉原本滲出的油分,吃著負罪感也降低了。
總之,愛吃紅燒肉,蜜汁叉燒肉,鍋包肉,回鍋肉……的年輕人,一定不太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