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斯卡伯勒集市嗎?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裡香;請代我問候住在那裡的一個人,因為她曾經是我的真愛……」
這首悠揚婉轉的英格蘭民歌《斯卡伯勒集市》,因作為美國經典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而膾炙人口。歌中提到的斯卡伯勒(Scarborough)位於英格蘭北約克郡,是一座擁有6萬人口的小鎮。如今它的集市早已不復存在,但小鎮卻因風光秀麗,成為英格蘭境內第三大旅遊目的地。不過,在這美好的景色背後,有著一段沉重的歷史。
斯卡伯勒寧靜的街道和公園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的國力江河日下,其對不列顛的統治也在狼煙四起中土崩瓦解,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皮克特人和北歐人在此競相逐鹿,羅馬人的定居點不斷受到他們的騷擾。羅馬人為了抵禦這些侵擾,在北海邊建立了5座烽火臺。其中一座烽火臺修築在一個岬角上,這座岬角將海岸分成了南北兩個海灣,此地便發展成了後來的斯卡伯勒。
斯卡伯勒示意圖
到407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帝國對不列顛的統治由此結束,羅馬人的烽火臺也趨於荒廢。而一小群北歐人隨之在岬角烽火臺附近的海邊定居了下來,這應該是斯卡伯勒最早的定居者。不過在連綿的戰火中,這樣的小居民點屢遭兵燹,難以發展,故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記載。直到10世紀,一個綽號「兔唇」(Skarthi)的北歐海盜頭子索爾吉爾斯(Thorgils)在羅馬烽火臺的舊址上修築了堡壘,用以過冬及囤積戰利品。人們便將這裡稱為「兔唇的城堡」(Ska-bourg),斯卡伯勒因此得名。
1066年,挪威國王「無情者」哈拉爾(HaraldHardrada)率軍入侵英格蘭,將斯卡伯勒的全體居民屠戮殆盡。其後英格蘭國王哈羅德(Harold Godwinson)率軍北上,消滅了這支侵略軍,但因師老兵疲,哈羅德最終在對陣另一個入侵者——諾曼第公爵威廉時兵敗被殺,後者旋即入主英格蘭。
歷經戰亂的斯卡伯勒,終於在中世紀的盛期開始蓬勃發展。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1154—1189年)從地方貴族的手中奪取了斯卡伯勒之後,將其設為王家城堡。為了防備桀驁不馴的約克郡貴族,亨利二世的幼子、英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無地王」約翰(1199—1216年)在位期間4次臨幸斯卡伯勒,並斥巨資建設斯卡伯勒城堡。後來,當各地貴族反叛、強迫約翰籤署《大憲章》時,斯卡伯勒是為數不多的仍忠於他的地區之一。
也許是感念於斯卡伯勒曾經的忠誠,約翰之子亨利三世(1216—1272年)登基後,授予了斯卡伯勒各種特許狀,允其增收關稅、設立集市,並進行各種市政建設,使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熙熙攘攘的商業城鎮。就在這個時期,在南灣的斯卡伯勒城堡腳下,形成了一個裝卸貨物的港口,並使用至今。從1253年開始,斯卡伯勒每年都會在8月15日聖母升天節至9月29日聖米迦勒節期間舉辦長達45天的集市,這便是《斯卡伯勒集市》這首民歌的背景。北海的魚類、內陸的羊毛乃至歌詞中提到的「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裡香」以及「孔雀羽毛」這樣的異國商品,都會在集市上進行交易。繁榮的商品經濟迅速提升了斯卡伯勒的政治地位,到1283年,斯卡伯勒已成為能夠向英格蘭議會派遣代表的20座市鎮之一。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斯卡伯勒作為商業城鎮的繁華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雖有城堡的保護和優良的港口,但斯卡伯勒缺乏河流這樣便利的內陸運輸條件。14世紀開始,斯卡伯勒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諸如南邊的赫爾和北邊的紐卡斯爾這樣毗鄰河流的城鎮趕超,斯卡伯勒集市的吸引力日漸衰退。雖然斯卡伯勒的集市一度迴光返照,但最終還是在1788年正式停辦,其昔日的繁盛只能在歌聲中為人所知。不過,斯卡伯勒的歷史並沒有到此為止,它仍能繼續享用海水帶來的福祉,也將忍受戰火帶來的苦難。
《斯卡伯勒浴場的夜》(1879年)展現了斯卡伯勒的悠閒與愜意
斯卡伯勒南北兩個海灣的風光大異其趣。北灣有時風大浪急,市政當局不得不在此修築防波堤,防止海浪的侵蝕;南灣則相對風平浪靜,當地居民常在南灣的沙灘上散步遛狗,享受這裡宜人的景色。17世紀20年代,一位鄉紳的太太在南灣的海灘上散步時,意外地發現了一處泉水。她在飲用了這又苦又硬的泉水後,發現自己的胃病居然開始好轉。這一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紛紛從各地前來品嘗這神奇的泉水。由此,斯卡伯勒漸漸地轉變成以水療為特色的旅遊度假城鎮。19世紀,由於大批中產階級攜家帶口前來度假,南灣一帶逐漸出現了餐飲、住宿和療養等旅遊設施。斯卡伯勒的地標之一——斯卡伯勒大酒店(The Grand Scarborough)便是在1867年建成的。這座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而呈「V」字形的建築高12層,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20世紀初,南灣的泉水已因汙染而變得不宜飲用,但這裡的海水和沙灘現在仍然令大量遊客趨之若鶩。
呈「V」字形的斯卡伯勒大酒店
不過,這樣美麗的景色常常被戰火打破。英格蘭內戰期間,議會軍於1644年7月在馬斯頓荒原大破王軍,使北英格蘭王軍的戰局全線崩潰,王軍的統帥紐卡斯爾侯爵從斯卡伯勒乘船倉皇出走歐洲大陸。議會軍於次年初佔領了斯卡伯勒城區,但殘餘的王軍卻躲進城堡負隅頑抗。英格蘭內戰期間出現過不少攻城戰,但此次斯卡伯勒攻城戰卻被史家稱為「大圍攻」(The Great Siege)。議會軍動用了當時全國口徑最大的火炮,向城堡發射20多公斤重的炮彈,城堡守軍則居高臨下進行還擊。這場戰鬥持續了5個多月,斯卡伯勒堡主堡的西牆被削去,城堡外的聖瑪利亞教堂也毀於雙方的炮火之下,只留下一段殘垣斷壁。
城堡下的聖瑪利亞教堂,門前仍留有內戰時期的斷壁殘垣
到了20世紀,戰火仍然沒有饒過斯卡伯勒。1914年12月16日,為了將英國皇家海軍引誘到公海加以殲滅,3艘德國巡洋艦悍然對只有少數守軍的斯卡伯勒進行了炮擊。489發炮彈傾瀉到小鎮上,大小街道無一倖免,造成了百餘名平民的傷亡和200多處財產的損失。德軍此役並沒有達到牽制英國海軍的目的,而他們的戰爭暴行卻激起了英國民眾的義憤。「銘記斯卡伯勒」(Remember Scarborough!)成了當時流行的徵兵口號,一幅著名的徵兵海報上畫著慷慨激昂的民眾在英國民族主義的象徵——「不列顛尼亞女神」的引導下參軍入伍。這幅海報的背景就是在戰火中熊熊燃燒的斯卡伯勒。
幸運的是,殘酷的戰火現在已經遠離了斯卡伯勒。在小鎮一所小學的宣傳欄上,我們看到當地小學生和德國軍方代表在小鎮的公墓裡,一起吟唱「聖誕節停戰」期間的著名歌曲——《平安夜》,以悼念當年炮擊中的死難者的情景。議會軍和王軍浴血爭奪的城堡,現在已成為旅遊景點,殘破的主堡也沒有必要再加修復。斯卡伯勒仍將沐浴在溫柔的海水裡,享受愜意的假日時光。
從城堡俯瞰波濤洶湧的北灣
從南灣的浴場遠望斯卡伯勒城堡下的小鎮
交通//TRANSPORT:斯卡伯勒有火車可到達,距離約克、利茲約1小時車程,距離曼徹斯特約2小時車程。
住宿//SLEEPING:斯卡伯勒旅遊業發達,有許多不同價位的旅店可供選擇,不少人家也經營家庭旅館,具體可在旅遊信息平臺Booking.com查詢。
門票//TICKET:斯卡伯勒城堡門票為5英鎊,開放時間隨季節變化,最好提前查詢。
⊙本文選自《地圖》雜誌,內容有所刪減,版權歸《地圖》雜誌所有
合作or投稿郵箱:dituzazhi@sinomaps.com新浪微博:@地圖雜誌
電話:010—83543926
更多地圖文化創意產品:上淘寶,店鋪搜索「輿圖天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