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部分女孩子刷抖音都刷到這樣一句戳心窩的話,那句話就是:「女孩子長大了是沒有家的」。
01
曾在知乎上看到某網友說:她發過一條朋友圈,寫的內容是「女孩子長大了是沒有家的」。
然後她的媽媽在下面評論說:「只要有媽媽在,隨時歡迎你回家」,聽著倒是暖暖的很窩心。
但是說歸說,事實上就是女孩子長大了就是沒有家的。
我曾記得,以前讀高中時每周回家一次,連讀大學我都能夠做到了每月回家一次,只要有時間,我就想著回家,因為回家了,爸媽會帶我去買新衣服,爸媽會給我做好吃的,在家可以釋放自己的所有疲憊……
02
而結婚以後,回那個從小長大的地方,被稱為「娘家」了。
我的弟弟還未結婚,所以我的房間被保留得很好,可多少還是有種不是「家」的感覺,更像是親戚。
我記得結婚後的某一年過節,我前腳剛進門,後腳奶奶就端著茶水向我走過來,問我要不要喝茶。
我記得以前都是我給別人端茶倒水,奶奶隔個幾分鐘就問我要不要喝水,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跟奶奶說,我不要,又不是外人,我想喝水了我自己會倒。
奶奶卻回我,當然要倒水啊,你是客人。
而且我孕期在娘家呆了很長一段時間,就有鄰裡街坊的對我說,你怎麼還沒回去呀……我心想,我又沒吃你家大米,你管我呆多久呀,就連回娘家呆久了都要被人說閒話。
03
至於婆家,就是「婆家」。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婆家」的,反正對於我而言,如果不是我孩子在婆家,我可能回都不想回去。
我沒有覺得那個地方是屬於我的,我只會覺得:「哦,我還有一個可以待著的地方」。
我結婚四年了,但是村子裡面認識的人兩隻手都可以數得過來,過年帶著孩子出門,人家都說「你是誰我不認識,但是我認識這個孩子」。
所以我在婆家就是「孩子的媽」的代名詞,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我就是誰家的兒媳婦,誰家的老婆,誰的媽媽,我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
04
如若女孩子有兄弟,那麼你將不可以一輩子住在家中,等兄弟長大結婚了,你就會成為那個最像家人的外人。
也許,只有獨生女會覺得娘家還是自己的家。
也許,只有招上門女婿的女孩子還會覺得娘家是自己的家。
也許,只有女孩子自己獨立買房了,也會覺得有自己的家。
也許,只有等結婚後擁有屬於自己名下的三口之家的房子,才會有真正的「自己的家」吧。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也一直希望通過這些文字讓大家覺得人間值得相信美好,歡迎關注我。
PS: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