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以後,我原諒了媽媽

2021-03-03 看理想

母親,是一個總被賦予「無私與偉大」的詞彙。我們總是期待母親能夠無條件地、充滿愛地照顧家庭,將一切奉獻給孩子,卻常常忽視她們的訴求、需要與困境。 

事實上,許多人的母親,在成長和成為母親的過程中,因為遭受過許多剝奪而充滿創傷,本身就缺乏愛的能力。

網劇《聽見她說》第二集《許願》,就塑造了一個控制狂母親的形象。通過女兒的獨白,我們看到了母親的行為對女兒的傷害。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相關的評論中常有對自己母親的「聲討」。

有人會因此覺得,沒有準備好的話,就不要生小孩。可是成為母親,並不是一件可以準備好的事情。

母親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符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性,有她的缺陷、痛苦和無奈。

當我們無法理解母親的困境時,總會對她有過高的期許和很多不滿。

但當我們逐漸從女孩成長為女人,當「母親」變成我們即將成為、已經成為或者拒絕成為的身份時,這些不滿就逐漸消解了。

前幾天,我們向大家徵集了一些女兒們同母親的和解故事。

 

讀者劉逸這樣寫道:「女兒用母親的身體生活,卻用父親規定的語言說話,成長中必然會帶來矛盾與失望。寬容母親是在寬容我自己,肯定母親也是在肯定我自己。

 

母親曾經的行為帶給你的負面影響或許依然還在,但當你理解了她的處境,也許就能原諒她沒有給你最好的愛。

自顧不暇時還要扮演另一個人的媽媽,這樣要求有點苛刻吧從記事起,我就發現,我的媽媽和別人家的媽媽不一樣,她給予我的照顧是周期性的。如同月亮的陰晴圓缺,她常常會從母親的角色裡隱沒不見,臥床不起,無法應對一切生活事宜,連話也不想多說一句。每每如此,她形容自己變成了一隻蝸牛,只能縮在殼裡。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讀幼兒園時的某個早晨,那天正值媽媽的「蝸牛期」,我頂著一頭亂髮到床邊喊媽媽幫我扎辮子,但她閉著眼睛說很抱歉,實在沒辦法幫我,說完便繼續悶頭睡覺。想到要頂著這麼一頭亂糟糟的頭髮去上學,我急得快要哭了,束手無策的爸爸只好帶我去找了鄰居小姐姐幫我扎頭髮。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都不能理解,她那天為何不能稍微努力一下,坐起來幫我扎個頭髮,從蝸牛殼裡爬出來一會兒,就做幾分鐘我的媽媽都不行嗎?

直到近年我才明白,媽媽的「蝸牛期」其實是一次次的抑鬱症發作。

小時候從大人口中聽來,她生下我後落下了病,身體便一直不好,但我一直不知道她究竟生了什麼病。直到近年對抑鬱症開始有所了解,我才意識到那些變成蝸牛的日子裡她經歷著什麼。

呼吸般自然的日常生活忽然遙不可及,連開口說話也成為一件需要刻意努力才能做到的事,背對著我的睡眠不是逃避,而是她獨自應對的一場場噩夢。


誰都有無能為力的時刻,做母親的人也不例外。自顧不暇的時候還要扮演另一個人的媽媽,這樣要求有點苛刻吧。

現在長大了,有時候她不當我媽我反倒覺得蠻開心的,她可以卸下母親這個角色,只是她自己。

記得上半年在家的時候,有天中午等媽媽一起吃飯,左等右等都不來,不曉得她去河邊洗東西怎麼去了那麼久。打了個電話才知道,原來她一時興起在河邊撈螺螄,完全忘掉了家裡還有個我,儘管那天早上她還特地去買了我想吃的豆腐打算給我做湯。

她不需要成為全年無休釋放母愛光熱的太陽,做月亮就很好,縱然有時隱退在暗夜裡,我仍感覺她一直都在。

小的時候不理解為什麼別人家裡都是媽媽照看孩子更多,她卻把很多時間撲在工作上,家務活都是我爸做,出去玩也都是我爸帶我。現在覺得她快樂自在就夠了,畢竟很多事情都是個人的選擇與喜好,她是個很獨立能幹的女性,也很有勇氣。記得我有一雙很喜歡的運動鞋,雖然穿破了但還是會穿著去學校。一次,一個同學笑著指著我鞋面上的破洞說:「這種鞋,我想穿我媽都不會讓我穿的。」我曾經覺得媽媽不夠愛我,如今卻明白,婚姻失敗的她需要時間緩和,好巧不巧趕上我的青春期而已。她沒有不愛我,是世界沒有愛她而導致的暫時迷茫。我曾經不理解我的媽媽為何如此「懦弱」。在她和爸爸的婚姻中,每次出現矛盾都只是一味地退讓,從未為自己爭取過什麼。鬧得最兇的一次,奶奶讓我打電話給在外地工作的父親「交涉」。8歲的我,對著電話那頭的爸爸說,如果他和媽媽離婚,我就再也不理他了。當我最近處於分手階段,處理自己感情問題的時候,我突然理解了媽媽。大家都勸我走出來,專注自己的事業,努力搞錢。可是媽媽呢,她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沒有工作,沒有可以賴以為生的技能,甚至沒有出過遠門。在她當時的境況裡,她沒有多餘的選擇,她所能做的就是承受,然後稀裡糊塗地往前走。我的媽媽是一個價值觀念很傳統的女性。小時候不讓我多玩手機,會說:「你這樣小小年紀眼睛壞了,以後嫁到別人家去怎麼做家務」;長大些我每次要出去玩,她都會打聽對方是男是女,有幾人……大概就是這些事,讓我很無措地發現,媽媽她的確是一位很好的母親、很好的妻子、很好的媳婦,但她好像沒有告訴我,什麼才是很好的「女人」。要怎麼處理未來婚姻中的自己,要怎麼面對青春期異性相處中的自己……小一點的時候我會很討厭自己作為女性的身份,很熱衷於讓自己「性格像個男孩」,不想成為像媽媽那樣,沒有「我」的女人。高三的時候媽媽懷了二胎,當時水腫得厲害,還要給臨近高考的我送餐,聽我絮絮叨叨說學習的壓力、考試的壓力、升學的困惑;生了妹妹之後,她身體變得不太好,自己工作那邊也很忙,剛出生的小孩又很難帶……我看著她的生活,逐漸明白了,即便媽媽沒有我們這一代人更想追求的所謂「獨立女性氣質」,但她能夠成為一位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媽媽她的確在某些方面沒有做到我百分之百的榜樣,但她也是「優秀的女性」,甚至拋卻性別,她也是很難得的、溫柔又可貴、付出不求回報的美好人類之一。我現在想努力做一個好女兒,讓做了那麼久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的她得到一點點回饋。我成長的過程裡,母親和父親不停地吵架。每一次,他們爭吵的結果都是父親把一屋子東西砸得稀巴爛,母親在一旁痛哭流涕。父親離開以後,母親經常會做一些傻事,覺得活不下去了,在我面前吞了一整瓶藥,或者嚷嚷著要去跳海……對於父母的爭吵,不知道為何,我們幾個兄弟姐妹總是偏袒父親,覺得都是母親的錯。我曾經自己打定主意,以後要是結婚,一定要做個善解人意的好妻子,不要總是跟丈夫吵架,要多理解他,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不會讓孩子因為父母太過傷心。然而在我自己結婚生子後,卻也經常跟先生慪氣,因為跟公婆生活理念不一致、養育孩子的觀念不一致……這些按理說都算不上大事,可總似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生不完的氣。先生也覺得無法理解我的行為。兒時我最討厭母親說的一句話是:「我留在這裡,都是為了你們三個孩子。」我們其實都希望她和父親結束這段婚姻關係,在每一次他們歇斯底裡的吵架裡,我們無助又痛苦。長大後再回看。母親,一個人人疼愛的么妹,嫁給了一無所有的父親。結婚不久後,爺爺病倒了,大伯只顧著自己家裡人,做為老二的父親卻想憑一己之力負擔起爺爺的醫藥費、贍養費、叔叔的學費、妹妹的婚嫁……他們只有兩雙手,但是要養七八個人。如此重壓之下,她選擇留下來,確實是為了我們三個。按照現在我接觸和理解的世界,確實有很多女性在面臨母親那個困境時,是會選擇離開的。當時只是青春期萌動的少女心事,和他很單純地發發簡訊、下課的時候偷瞄對方……但是很不幸地成績下滑嚴重(從第一名下滑到二十多名)。被媽媽發現之後,她竟然帶著我去了那個男生家。那天她說了特別難聽的話,還對我喜歡的男生動了手。我當時感到很絕望,因為自己的喜歡原本是很美好的,最後卻要這樣被她踐踏,落魄收場。我以前完全不能理解她的行為,覺得她不尊重我、不能正確接受「早戀」,只是一味地否定、隔離,傷害了我的自尊和情感。但隨著自己長大,看問題更全面,雖然回想起來還是覺得難過,卻已經能慢慢理解她當時的做法。媽媽很早就離婚了。她不希望她離婚這件事會導致我成績下滑、或者心態上有改變,而且,她想讓爸爸看到她一個人也可以把我養育得很好,她可以成為「合格」的母親。一個人在彼時彼刻的行為其實跟她所處的環境和心態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會直接決定她處理問題的方式。畢竟,婚姻破裂這件事傷害最深的不是作為孩子的我,是媽媽自己。一想到離婚後的媽媽養育孩子很辛苦,壓力很大,付出了很多,我的一切不滿和難過都能迎刃而解了。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我的母親脾氣暴躁,控制欲強,從來不會關心我的感受。小時候每次叫媽媽,她總是不理我,叫的時間長了,還會對著我吼:「你叫什麼叫,煩死了!」讓我委屈又不解,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需要遭到這種對待。所以我不喜歡媽媽,不想成為她這樣的人,也從來沒有和她好好聊過天。青春期的時候很叛逆,經常半夜和她吵架,吵到她默默躺在床上流淚時,自己心裡會隱隱有快感。長大後,我重新審視她的行為,她的成長環境,她的父母,她的生活經歷,她的丈夫。我開始心疼她,不再與她劍拔弩張。她是家裡第一個女兒,父母重男輕女,所以她受到忽視,沒有得到過愛。結婚後與丈夫性格一樣好強,針尖對麥芒,時常發生打架與爭吵,又因為我是女兒而受到輕視。生活的壓力和無子的壓力總是壓著她,所有的怒氣和怨氣都無處發洩。沒人愛她,她也不會愛人。沒人憐惜她,她也不會憐惜我。我曾經想不通當初母親為什麼會提出離婚。結婚生子後才徹底明白那句「每對夫妻都曾有幾千次想掐死對方的時候」。大概,在母親的婚姻裡,不知道什麼時候,不經意間,哪件事,便成了最後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吧。媽媽從小對我特別嚴格。生活中我不聽話的時候,比如考試沒考好、做作業錯題太多之類的,她不會優先選擇平和的溝通方式,總是要麼就罵我,要麼就用冷暴力。因為和她的關係,我決定不婚不育,不希望我的下一代再延續這種家庭關係和性格。我和爸爸說了我拒絕婚姻和繁育下一代的決定,他說:「你媽是因為生在了我們那個時代,那個時候社會風氣就是大家都生孩子,如果她生在了今天這個年代,和你一樣大的話,她也會拒絕生孩子的。」我問他:「你這麼喜歡小孩子,我媽不喜歡小孩子嗎?」我爸說:「她不喜歡小孩子。」

蕾切爾·卡斯克(Rachel Cusk)在她的育兒體驗書《成為母親:一名知識女性的自白》中寫到了她作為母親的難處:

「想要做好一名母親,我必須不接電話,不工作,不顧之前已做好的安排。想要做好自己,我必須任憑孩子哭;為了思考其他事情,我必須忘掉她。成功扮演一種角色意味著演砸另一個。」

 

母親面對著許多「導致她們無力愛我們的困難」,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困難,也就能夠原諒她的「不夠好」和「不夠愛」。

接受並不是每個母親都很愛自己的小孩,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成長。

而且,最重要的是,育兒從來不應該是母親一個人的事情。

比起責備母親,為什麼父親常常從育兒中缺席,為什麼缺乏相關機構輔助育兒等等問題,才是女兒們更需要問的。

封面圖及插圖來自

《春潮》《送我上青雲》

內容編輯:Purple

監製:貓爺

Hi~ 這裡是「看理想·小紙條回收站」,一個想和你聊一些有的沒的的小專欄。

我們會在微博@看理想vistopia 上拋出話題,收集大家的小紙條投稿,再加上一些公司內部的私貨,共同組成這個不太正經但是很有意思的「小紙條回收站」。

期待你的參與,也期待與你的下次見面。

轉載:請微信後臺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相關焦點

  • 我是杜拉拉 原諒他你會長大
    原諒他,你會長大。 杜拉拉 | 那些我曾經以為永遠不會原諒的終成過往大學初戀陳逸毅然決然的前往美國,她的情緒是無以形容的崩潰,就像她十幾年後對陳逸說的那樣——那個時候,我覺得我一輩子都無法原諒你,不可能再跟你做朋友,更不可能像現在這樣面對面坐著吃飯。
  • 《請你原諒我》最感人的男孩 一句話讓媽媽大哭
    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請你原諒我》  齊魯網5月30日訊 「媽媽我愛你」,即使曾被媽媽暴打,即使曾被媽媽逼得覺得自己很壓抑,面對來到《請你原諒我》舞臺道歉的媽媽,懂事兒子一句話讓媽媽大哭。
  • 這樣的地鐵標語,只配被踩在腳下:爸爸,長大以後我想嫁給你?
    近日,深圳地鐵一號線一女性車廂出現「爸爸,長大以後我想嫁給你」,「媽媽,長大以為我想娶你」的標語。有的網友認為,在公共空間使用這種標語並不妥當,可能會對兒童產生誤導。但是也有網友表示,這是一種童言無忌的表現,不需要上綱上線。
  • 長大以後,我只能奔跑
    今天,在無意間聽到了《明天你好》這首歌,我沉浸在音樂中,若有所思,明白了長大以後,我只能奔跑。 長大以後,我只能奔跑。
  • 長大以後的世界有多酷?
    身在其中時不覺意,當某個時刻才會發現:長大,並不苦大仇深,而是令人熱淚盈眶,充滿希望。長大以後,真是一件很酷的事兒~@李白白不說話我是一個留學生,2020年回國就像「闖關」一樣。將近3個月,我在搶票、搶一張取消一張、聯繫黃牛等過程中度過。
  • 我長大了,媽媽變小了.
    最好的讚賞,是你每晚的陪伴01正午的陽光透過濃密的棗樹葉子
  • 戰地家書|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在武漢,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
    家 書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很抱歉,我瞞著你們報名參加「支援湖北,共抗疫情」的行動,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我愛你們。本來我以為可以在家裡陪你們過年,可以在你們的眼皮底下搞怪闖禍,作弄家裡的小孩。可是就在年二十九的早上,接到春節要留守市區待命的消息,我不得不從家裡離開,回到需要我的地方。
  • 深有感觸:女孩子長大以後,結婚以後,是沒有家的
    女孩子我相信,大部分女孩子刷抖音都刷到這樣一句戳心窩的話,那句話就是:「女孩子長大了是沒有家的」。然後她的媽媽在下面評論說:「只要有媽媽在,隨時歡迎你回家」,聽著倒是暖暖的很窩心。但是說歸說,事實上就是女孩子長大了就是沒有家的。
  • 麥兜的故事,長大以後才看懂了
    在《麥兜·我和我媽媽》中,長大以後的麥兜成了神探波比,而且還被譽為自福爾摩斯以來最深入民心的私家偵探。神探波比說,一切,都得自我媽媽,麥太。這個世界,滿滿的都是成功人的故事。長大後的你才懂得,麥兜的故事,一點都不好笑。麥兜的故事,其實很悲傷。《麥兜故事》(2001)「拿著包子,我忽然明白,原來有些東西,沒有,就是沒有。
  • 「原諒媽媽,當時不能告訴你我是誰!」
    「原諒媽媽,當時不能告訴你我是誰!」近日,在遼寧瀋陽一小區的核酸採樣現場聽到親生女兒對自己說出這句話防護服和護目鏡背後的護士劉沫涵卻不敢與女兒相認……「原諒媽媽當時不能告訴你我是誰」2020年12月31日
  • 媽媽,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你和媽媽成了連體嬰,你從未離開過媽媽,從未自己一個人生活過,從未考慮過什麼是真正的獨立,你和媽媽的互相依賴已經習以為常。爸爸的突然病重,讓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必須獨立,意識到是時候要和媽媽說再見了。一直享受媽媽的呵護,和媽媽關係的過度親密,影響了你的成長和獨立。需要自己做決定的事情,你卻習慣性用「我媽媽說」,你漸漸成了一個大嬰兒。
  • 「媽媽,原諒我不能盡孝……」
    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今天,一段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 疫情防控一線傳來的視頻 讓無數網友淚目↓↓↓ 家裡有弟弟盡孝我在這裡為國家盡忠1月5日凌晨 張麗芳所在的辛集市中醫院接到支援石家莊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 60名醫護人員清晨5點就集合 前往藁城廉州鎮 為村民進行核酸檢測 6日晚 張麗芳突然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 本可以回家奔喪 她則選擇留下來 她滿眼淚水地站在路口面向家的方向深深鞠了三躬「現在正值抗疫緊要關頭我要留下來完成任務
  • 媽媽,請讓我自己慢慢長大
    /都有幾百年似的我也是慢慢長大的/媽媽/我知道/只要不是星期六或星期天/你總會說「快點!」可是我並沒有加快速度/反而更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速度/有的小孩的速度/比隕石撞擊地球的速度還快/有的小孩/卻只有如烏龜一樣慢慢爬我就是像烏龜一樣慢慢爬的小孩/媽媽/請讓我自己長大/自己發現自己的樂趣羅珊讀完這首詩,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那句「請讓我自己長大」讓她心如刀割。
  • 「老婆,我錯了,就原諒我吧」「丟下我和女兒5年,沒法原諒你」
    圖|網絡長大後,我再聽到奶奶說這句話,總會和她說,我們周圍也沒多少這樣的情況,你就不要總嘮叨這句話了。但後來我自己遇上了這樣的婚姻,我才意識的,任何小概率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傷害就是百分百了。我和趙然結婚5年,我倆自由戀愛,感情 一直不錯。有一個3歲的女兒,聰明懂事,我們一家三口,雖然日子不算富裕,但一家人快快樂樂,生活還是很愜意的。
  • 林志穎媽媽坦言:孩子無法原諒對自己離開,不給自己解釋機會!
    面對兒子忘記自己的生日後,林媽媽很傷心,還埋怨親兒子居然沒有把自己記住對此,林志穎的回答是:媽媽,我們小時候是怎麼過來的,你知道嗎?聽到這裡發現了吧?林志穎從小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父母在他11歲的時候就離婚了,之後志穎哥哥就很少很少和母親見面了,而到現在,林志穎已經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林媽媽也慢慢變老逐漸到了需要兒子孫子圍繞的時候,所以回憶起他們的母子情,林媽媽在節目中坦言,說兒子還是無法原諒自己離開這個家庭……這正好印證了那句話:我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卻無法給到你們想要的童年!
  • 我長大了
    我長大了呂詩怡       時光匆匆流逝,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在某一刻突然感受到爸爸媽媽開始變老,然後時常提醒自己快點長大,自強自立。       一次早晨醒來時,我的額頭像被火烤了一樣滾燙,媽媽在另一個房間聽到我難受的聲音,急忙跑過來,摸了摸我的額頭,發現我發燒了。       媽媽看到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帶我去醫院。
  • 我的叫錢多多 因為希望從此以後我的錢很多
    在線等……23@夏天就要配冰淇淋啊我的叫錢多多 因為希望從此以後我的錢很多24@大風吹鴨叫碳碳,因為太黑了沙雕朋友圈,了解一下?好不容易有機會叫一趟滴滴,結果司機問我▼而且一些人都已經當上了老師,雖然在咱們小的時候非常的討厭老師,感覺他們總是管的很多,還非常喜歡和家長告狀,但是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這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就開始當上了老師,開始教書育人了。
  • 輕易原諒調皮孩子的錯,帶來的後果,你有想過嗎?
    文|福林媽咪當你小時候犯錯的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教育你的?我記得,我犯錯的時候,媽媽會直接說出我的錯誤,然後給我一次申辯的機會。如果委屈就會說出來,如果發現自己真的錯了,就會道歉。我犯下的錯誤,媽媽不會輕易的原諒我,媽媽會給我講,如果以後有這個錯誤,會對我造成怎樣的後果。有時候,媽媽氣急了會給我一定的懲罰,是為了讓我記住這個錯誤。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嬌生慣養的,很多家長也會拿來炫耀,以為這是疼愛,是慈愛,是仁愛!對孩子永遠動口不動手,是紳士風度!錯!大錯特錯!
  • 媽媽,請原諒我是一個永遠向著遠方獨行的浪子
    你總為我獨自守候沉默等待聽《故鄉》時你是否同我一樣想到的是媽媽?沒離開家的時候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總幻想著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步入工作以後卻發現沒那麼簡單,只能一路都在咬著牙的往前趕。匿名書友從前有一個男生推薦給我聽的。當時我想知道他愛不愛我。如今再聽這首歌我想起我的媽媽。
  • 至我那顆「無法原諒的心」
    那些關於原諒的故事@鄧鄧比如前男友的爸爸和我爸爸是小學同學。我父親去世了。有天我前男友說:你想知道你爸的外號嗎?我很無語.@Andrea我姐從小說給我送她畫的畫,都長大了到現在還沒送@Ac**知了17歲那年,和一個特別要好的朋友跑到安徽,誤入傳銷組織,呆了一個月,出來的時候身無分文,在火車站他一個人買票走了.幾經周折回家以後,他雖然當面給我道歉,但從那以後我們關係變得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