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王朗撕逼,到底誰說得有理?

2021-02-23 秋雨軒讀史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三國演義》中一段著名的戲碼。

  我們先看看兩人罵戰的具體內容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正是。」

  這是正常地打招呼。

  王朗:「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亮:「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朗:「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諸葛亮:「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這裡也算正常的對質,辯論,算不上「罵」。

  接下來的就是高潮部分了。

  王朗:「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我個人認為,王朗此言的某些部分的確有些道理。自從黃巾起義以來,東漢政府名存實亡,軍閥割據一方混戰不已,給國家、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

  就像曹操的《蒿裡行》說的那樣「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面對這種異常悽慘混亂的景象,曹操能夠逐漸統一北方,重視農業生產,使北方經濟恢復發展,百姓逐漸安居樂業,這份功勞是不可抹殺的。曹氏替代東漢是大勢所趨,王朗在這裡用「天命所歸」言之也不無道理,畢竟古人信奉天道天命之類的說法。

  至於後部分勸降諸葛亮的話,也是有理有據,最起碼也是中規中矩的說辭。

  諸葛亮:「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諸葛亮說王朗之言是「粗鄙之語」,也算不上罵,有時候辯論就是要貶低對方,語出驚人的。

  諸葛亮下面的話在語言上算得上是罵。

  「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他直接否定,曹魏政權是「天命所歸」的言辭。把曹操和董卓一類的作比,至此朝廷中都是「朽木」、「禽獸」、「狼心狗肺之輩」、「奴顏婢膝之徒」。

  實話實說,諸葛亮這裡說的有些過了,不過東漢中後期以來,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他們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導致政權腐敗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是不可辯爭的事實。

  東漢後期,京師就流傳著一句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由此可見,在朝廷的官員的確沒有多少是好貨色的,諸葛亮這裡說的「朽木」、「禽獸」、「狼心狗肺之輩」、「奴顏婢膝之徒」並非沒有道理。

  這時諸葛亮的罵只算是熱身。

  接下來,諸葛亮將矛頭指向了王朗,開始「罵」他了。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這裡諸葛亮利用王朗在漢朝是以「孝廉」走上仕途的特點對他進行攻擊。漢代以孝道治天下,那時候沒有科舉考試,也並非一味的世襲,一般百姓走上仕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舉孝廉。孝與廉都是人的一種品質,是受世人讚譽的。

  漢朝因孝廉起用王朗,王朗應該忠君為國,然而他背棄漢室投靠曹魏,成為曹魏篡漢的「同謀」,這的確是他的一個汙點。

  所以面對諸葛亮的這番估計,王朗氣急。

  王朗: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亮: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諸葛亮以話逼人,根本不給王朗還口機會。而且這時候諸葛亮對王朗的攻擊開始升級了。

  「無恥老賊」、「諂諛之臣」、「皓首匹夫」、「蒼髯老賊」這些詞彙是真正的罵人之詞了,算是人身攻擊了。

  王朗:我、我、我……諸葛亮: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最後更是說王朗是「斷脊之犬」,說他是失去脊梁只知道卑膝奴顏。

  臨了,還有一句後世被玩壞了的表情包名言「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你、你……啊……

  至此,王朗被活活氣死。

  諸葛亮罵王朗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橋段,正史中的王朗可是正常壽終正寢的。

  羅貫中在這裡虛構這個判斷,很明顯是為蜀漢正統做辯護的,為諸葛亮出師北伐中原做辯護的。

  後人會覺得王朗那段話說的很有道理,主要是受後來發生的事實影響。三國最終一統,而統一的是晉,晉正式在曹魏的基礎上建立的。

  可以說曹操曹丕父子為最終天下的統一打下了極好的基礎,當我們帶著這種已經形成的歷史事實看待某一問題是自然而然地有先入為主的認知。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罵死王朗的驚天真相
    如果小夥伴們讀過諸葛亮的文字就會發現,歷史上諸葛亮的文採較小說中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有理有據,所言既有邏輯上的合理性,也拿得出充足的論據。諸葛亮的邏輯是「道討淫,不在眾寡」,不信,看看歷史和現實,項羽、王莽不都是被高祖、光武以弱勝強嗎?曹操一代梟雄不還是死於非命嗎?得「道」和人心者得天下,實力強弱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歷史上的王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王朗還真被諸葛亮批過,人家王朗沒那麼脆弱,諸葛亮也沒那麼豪橫!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寫過《出師表》,不過這個《出師表》一般被稱為《前出師表》。諸葛亮致力於國家統一,僅僅是祁山就出了六回。後來,諸葛亮又寫了《後出師表》。
  •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說的話確實很有道理,但不該他來說
    不過很多網友看了諸葛亮與王朗舌戰的原文後,深深的感覺:王朗說的還挺有道理的!下面居士我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王朗說的有道理,已經為什麼他會被諸葛亮罵死。諸葛亮一上來就點明了王朗的弱點:「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王朗的身份是漢臣,所以有些話別人能說,但王朗不能說。
  • 深究《三國演義》諸葛亮罵死王朗這一情節
    然後攻擊諸葛亮,認為諸葛亮雖然有著足夠的才華,但是不識天數,企圖逆天而行。並指出魏蜀的國力差距。 最後再誘勸諸葛亮歸降。 整個言語可以說是有理有據,這段文字一個大的觀點是"天下有德者居之"。那麼誰是有德者?就是曹魏勢力。
  •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究竟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出祁山,罵死王朗,也發生在斯年,他已七十有六矣,看來延遲退休真得有個度。人會不會被罵死,這要問診專家;不過,言作為兵器之一,古已有之。在那個刀兵為王口水為河的時代,玩不起就輸了。  一  歷史大視野中的王朗,口碑倒是不錯!
  • 諸葛亮王朗終於相愛了
    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製作精良、表演到位,諸葛亮陣前罵死王朗更是堪稱經典一幕,特別是「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加上丞相的正義の凝視,著實爽了一代又一代的三國觀眾
  • 諸葛亮罵死王朗,如何做到字字誅心?論「嘴炮王者」的語言藝術!
    可以說,兩人在準備對方的基本材料上,諸葛亮是要爭佔據上風的,他將王朗的生平、年齡、家族、戰功等信息都摸得清清楚楚,將材料收集的事無巨細,攻擊起王朗就信手拈來。>而對於諸葛亮來說,敵軍陣營大部分都是武將出身,大部分都是將軍士兵,和他們對戰根本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 王朗真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
    結果這話倒是說了,可不但沒有說的諸葛亮投降,反而被諸葛亮大罵一頓,以至於「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深遠,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現的,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王朗之死就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歷史上的王朗並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那麼,王朗是怎麼死的?在王朗的性格當中,有可能被人罵一頓就會「氣滿胸膛」而死嗎?還有,小說家為什麼會寫成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呢?
  •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前者罵得太狠,還是後者做了太多虧心事?
    王朗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身上有什麼罪惡,平素溫文爾雅的軍師諸葛亮為什麼要罵他,他為什麼會被罵死了?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史書記載的王朗這個人。1、史書中的王朗王朗是東海郡郯縣(山東)人,早年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任菑丘縣令,被舉為孝廉,在陶謙轄下當「治中」。治中是刺史身邊最大的官,與「別駕」同為刺史的左右手。
  • 說說諸葛亮的罵街藝術之罵死王朗
    (註:皇帝只做好事,壞事都是別人幹的,潛臺詞是我們還是應該效忠皇帝,替他扭轉這種局面,這明顯是為皇帝洗地、推卸責任,在這裡,諸葛亮把天下大亂的原因歸結於奸臣,這就是混淆概念;而且這裡面還夾雜了大量把形容動物的詞來說人,像禽獸、狼心狗肺、奴顏婢膝等;把王朗與反朝廷的董卓、李榷,郭汜等放一起,就說王朗是奸臣)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
  • 為何主張「順應天命」的王朗會被「頑固守舊」的諸葛亮活活罵死?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自出山以來,屢立奇功,第一戰博望坡火燒曹軍,隆中作對,指導劉備聯吳抗曹,使得天下三分,借來東風助東吳大都督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大擺八陣圖,只用幾堆石頭困住了東吳陸遜十萬大軍,除卻這些神算計謀,最亮眼的還是諸葛亮的辯才,舌戰群儒,更是辯的江東群儒啞口無言,最經典的還是諸葛亮痛罵司徒王朗,氣的王朗氣血攻心,一命嗚呼!
  • 諸葛亮罵死「厚顏無恥」的王朗,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真是兩個極端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雖為一介書生,手下的冤魂敗將卻不在少數。火燒赤壁,七擒孟獲,氣死了周瑜,嚇跑了司馬懿。其中,諸葛亮罵死王朗,便是「神化」諸葛亮「智慧之神」形象的眾多虛構情節中的一例。 死得窩囊「厚顏無恥之人」的王朗 要說「三國演義」中誰的下場最詭異
  • 在電視劇裡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歷史上果真是「厚顏無恥之人」嗎?
    ,曹魏司徒王朗只能作為一個反面教材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王朗也因此一死成名。王朗「誓不屈」,自己好歹算是一方諸侯,在孫策看來又是個迂腐的文人,所以孫策寧願重用他手底下的虞翻也不願用王朗,只是把他安置在曲阿。王朗在江東過得並不好,「流移窮困,朝不謀夕」。直到公元198年,曹操徵召王朗入朝為官。王朗從海路出發,因戰亂頻仍走了一年多才到任,被封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 炸裂,諸葛亮罵死王朗: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諸葛亮:正是!王朗: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諸葛微笑不答。二人以禮相見。王朗: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諸葛亮: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王朗:哈哈哈哈!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 羅貫中為何杜撰諸葛亮罵死王朗,真實歷史原來這樣
    諸葛亮在同一年進行第一次的北伐,圍郝昭於陳倉(寶雞)。王朗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和諸葛亮有過口舌之爭,卻曾筆墨相鬥。據《三國志?許靖傳》記載:王朗和蜀漢大臣許靖是舊交,蜀漢政權建立後,王朗曾經多次寫信規勸許靖等蜀漢大臣投降曹魏,但許靖則是不與理睬。王朗不死心,同時又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
  • 三國志戰略版:唇槍舌戰雖然是王朗的戰法,但諸葛亮用起來很順手
    同樣是50%發動概率,明顯「唇槍舌戰」得傷害更高,附加效果各有側重。優點:唇槍舌戰是一個兼輸出與控制一體的戰法,實用性非常好。【唇槍舌戰的歷史典故】1:三國時期王朗認為自己「嘴遁」很強,發動戰法「唇槍舌戰」意圖控制蜀國全體武將。王朗:諸葛亮,你這個村裡的二柱子,快點投降。
  • 諸葛亮罵王朗,是罵給孫權聽的
    其中諸葛亮收到的信最多,據《諸葛亮集》記載,這一年,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都給諸葛亮寫過勸降信,其中華歆、王朗是曹魏三公,陳群是劉備故交,諸葛璋是諸葛亮的同族子弟,許芝則是曹魏的符瑞與讖緯專家,曾專門負責曹魏稱帝的意識形態宣傳工作(注1)。
  • 【名著細讀】《三國演義·九十三回》「天命」與「忠孝」的碰撞——從邏輯角度看諸葛亮罵死王朗
    王朗就有過一次既精彩又窩囊的出場,那是在「其性最急,又最吝」「雖掌兵權,未嘗臨陣」的曹操的女婿夏侯懋自請出戰,要同諸葛亮見一高低時,王朗站了出來,說:「不可。夏侯駙馬素不曾經戰,更兼諸葛亮足智多謀,深通韜略,不可輕敵。」這本是知己知彼出於好心的金玉良言,不料被那夏侯懋「叱曰」:「司徒莫非連諸葛亮,欲為內應耶?」善意勸諫,卻差點被打成叛徒,王郎這個人的時運也忒不濟了。
  • 王朗真的是厚顏無恥之徒嗎?
    跟你說放個觀音像,看被太守罵了吧,,少來,你說的是放土地。你倆都夠了,我們是漢朝,沒觀音土地的!王朗在會稽郡四年,頗受百姓愛戴,可好景不長遇到了孫策攻打會稽。虞翻,看來我們是打不過孫策的,要不逃吧我身為漢吏,當要奮戰到底,怎可棄城而逃?王朗決定與孫策交戰到底,孫策的數次進攻都被王朗部隊所擊退,孫策叔叔孫靜出了個主意我們正面攻擊不利,十裡地外的的查瀆道是條要道,我們佔據那裡攻其不備,好!
  • 三國最大人生贏家:王朗王司徒
    本來嘛,《三國演義》,出了名的七實三虛,讓諸葛亮舌戰群儒,把張昭虞翻、程秉薛綜們罵了一頓,又轉移戰線,把王朗送過來,也是羅貫中厚愛諸葛亮,安排幾個人給他罵罵玩兒。按王朗和諸葛亮的瓜葛,按正史,只有劉禪初繼位時,王朗和他的同事華歆、陳群、許芝、諸葛璋等,紛紛給諸葛亮寫信,陳述天命人事,勸諸葛亮投降算啦;諸葛亮沒回信,估計也沒能罵著王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