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大人生贏家:王朗王司徒

2021-02-13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給澎湃的一個專欄。修了修。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5099

19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編劇多有神來之筆,變文言為通俗,人民喜聞樂見。比如,《武鄉侯罵死王朗》這段裡,編劇讓諸葛亮下了一套華麗說辭,憋得王朗王司徒啞口無言,末了使個「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一錘定音。可憐見了王司徒,如今逐日裡,滿網際網路上,吐血倒馬,氣死了一遭又一遭。

至於丞相那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真是田間地頭,有井水處皆歌謠了。

然而王司徒這人,歷史上可沒這麼慘。他老人家太和二年去世,也沒見千裡迢迢,去挨諸葛亮的罵。本來嘛,《三國演義》,出了名的七實三虛,讓諸葛亮舌戰群儒,把張昭虞翻、程秉薛綜們罵了一頓,又轉移戰線,把王朗送過來,也是羅貫中厚愛諸葛亮,安排幾個人給他罵罵玩兒。按王朗和諸葛亮的瓜葛,按正史,只有劉禪初繼位時,王朗和他的同事華歆、陳群、許芝、諸葛璋等,紛紛給諸葛亮寫信,陳述天命人事,勸諸葛亮投降算啦;諸葛亮沒回信,估計也沒能罵著王司徒。

實際上,若按正史,則王朗王司徒,真可算是三國的大贏家之一。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和諸葛亮協力同心呢。

首先,王司徒不大聰明,但運氣不壞。

且說王朗王司徒,東海人,因為通經書,當過會稽太守,結果地盤被孫策吞了。王司徒很開放,坐船出海,又被孫策追上揍了。好在他儒雅,孫策也只是罵他幾句,沒殺他。

後來曹操請了王朗去當官,問他孫策何許人也,王司徒雖然被孫策打得滿地找牙,但背後不說人壞話,評價道:孫策勇冠一世,張昭是民之望,周瑜是江淮之傑。所以孫策在吳地,早晚是要成大事的,不是雞鳴狗盜之輩。

後來曹操稱了魏公、曹丕篡漢稱帝,王朗都幫了忙。於是開國之後,位列三公。當是時,王朗、鍾繇、華歆,算是三公。曹丕都誇他們「當代偉人」也。

當然,「當代偉人」,也就是曹丕誇的。其他人嘴裡,王司徒的風評,也不算特別好。

歷史上,諸葛亮並沒當面罵王朗,但在《後出師表》裡——當然這文章是否諸葛亮親筆還待商榷,就算是諸葛亮寫的好了——諸葛亮指名道姓的說: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大概意思:王朗明明有地盤了,結果動不動引用聖人之語,磨磨唧唧,拖拖拉拉,大家都煩了,眼看著孫策坐大,統一了江東。

文章裡罵了留名後世,比陣前罵,還狠辣呢。

後來《世說新語》裡,王司徒也很沒主意,兩個段子。

其一:王朗很推重華歆的學識度量。年終臘祭八神之日,華歆召集子侄們宴飲,王朗也跟著學。有人跟張華說這事兒,張華吐槽了:王朗學華歆,都是表麵皮相,所以離華歆越來越遠。

其二:還是王朗和華歆,一起乘船避難,岸上有人,想上船來投靠。華歆猶豫,王朗覺得船裡還寬敞,不妨;末了才發現,那人被賊寇追殺了,王朗怕了,想把那人放回岸上去,華歆說了:我剛才猶豫,就為了他可能有難會連累我們;可是既然收留了,怎麼還好意思捨棄他了?

所以了:王朗王司徒,按行為來說,大概不算壞人,但不大聰明,沒什麼主見。甚至筆下嘴上,都不算快。

《三國志-王粲傳》注引《典略》,說王粲口才好,辯論棒,相比起來,鍾繇、王朗等,「皆閣筆不能措手」,顯然差了一籌。

可是,為什麼說王司徒是三國人生大贏家呢?看下面。

首先,他如果確實活了七十六歲,那就比五十四歲的諸葛亮長壽多了——在三國,這算是長壽。賈詡使盡了陰謀詭計自保,也就活了七十七歲。

然後,王司徒的孫女兒,叫做王元姬,孫女婿叫做司馬昭;孫女兒和孫女婿叫做司馬炎,統一了三國,立了晉朝,這點不消多提了。

實際上,論輩分,他還比司馬懿長一輩。您可以想像一代梟雄司馬懿,見著王司徒,還得行禮:

「喲,這不是他親家老爺麼?」

「哎呀這不是我家親家小兒仲達嗎?就別行大禮啦。子元子尚我那倆孫兒還好?哈哈哈哈!」

按史書上,王元姬也確實了得。她很早就跟司馬昭提過,鍾會這人,「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勸司馬昭不要重用鍾會。結果鍾會滅了蜀漢後,果然起心要謀反,被平了。這事一直被史書說成王元姬英明睿智,洞察先機,其實有個緣故在裡面。

如前所述,王司徒算是個厚道人,所以他一生最著名的大事,是跟鍾會他爸爸鍾繇,掐那肉刑之議。當年曹操曾想恢復古代的肉刑——割鼻子、挖膝蓋,諸如此類——而鍾繇贊成這提案。王司徒這麼溫和磨嘰的脾氣,哪能答應了?和鍾繇吵了三次,都沒輸。所以鍾家和王家算是勾心鬥角。王元姬為了給爺爺王司徒爭氣,也得說鍾會幾句壞話——還就說準了!

聽爺爺的話,不是有譜嗎?

所以,王朗王司徒九泉之下,完全可以大搖大擺去跟諸葛亮吹牛:

諸葛村夫,你不是想滅魏嗎?我孫女婿,把曹魏給滅了!

鍾會不是把你們蜀漢給滅了嗎?我孫女兒,吹吹枕頭風,給你們蜀漢報仇啦!

最後王司徒最大的成就,還是他的兒子王肅。

眾所周知,話說,中國古來做學問,小半倒是在搶經典的注釋權。比如王安石要變法、朱熹要搞思想,都得從解讀經典開始;康有為要變法,都得先來個《新學偽經考》。兩漢之際,大家都在討論今古文尚書的事。好比張佳瑋成了聖人,留了句話「排骨貴嗎?」,那麼張佳瑋的爸爸說:「這沒啥,就是表示我兒子愛吃肉。」張佳瑋的媽媽說:「不不,這是我兒子在反諷市場經濟政策。」鄰居奶奶說了:「得了吧,我看他是想說你們都不食人間煙火,何不食肉糜。」這種時候,最聰明的人知道該怎麼辦:咱搶解釋權幹嘛?咱直接編經典啊!

前頭說過,王朗王司徒極通經書,他兒子王肅也是家傳了得。王肅自己偽造了孔安國的《尚書傳》、《論語》、《孝經注》、《孔子家語》、《孔叢子》一大堆書。這些東西,流傳千多年,陸陸續續被質疑,但直到清朝之前,還是沒能完全釐清——大家還是把偽教材當經典解讀。

所以王司徒和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吵架,到底還是一朝一代的事兒,王肅先生這樣偽造經典,忽悠中國讀書人琢磨一千多年,才真當得起諸葛亮那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可是罵歸罵,做大忽悠能忽悠一國之人千多年,也算是了不起了。這裡面得多說一句:除了偽造得像,王肅的背景也起了大作用。畢竟親爹是魏國司徒王朗,女兒王元姬是司馬昭的老婆。想整他的人,也是惹不起。這就好像現在,一個能隨便刪所有微博的人,跳上微博喊一嗓子,「秦始皇說過,羅馬稅收系統的用戶體驗不行」,大家也沒法怎麼他。

自己輔佐了一個王朝的誕生,又借著漫長的壽命,靠自己的權勢和教育,為自己那貴為開國太后的孫女和博學多才的兒子打好了基礎,讓孫女婿推翻了一個王朝,讓兒子偽造經典忽悠中國讀書人千餘年。

還有比王司徒更快活的人生麼?

權勢的好處,本來就是這樣:

不在於你說對了大家點頭,而是大家知道你在胡編,但還是得被迫前赴後繼,鼓掌通過,並加附議:「樓主說得對!」

相關焦點

  • 王司徒?王司徒!你真的了解王司徒嗎?
    所創蔡氏五弄(《遊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與三國魏末嵇康創作的《嵇氏四弄》(通說為《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並稱九弄。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一。綜合來說,王允是個既心懷天下,又不通人情世故的人。羅貫中: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 王司徒為何突然在鬼畜界走紅?
    這一系列鬼畜作品,起源於Bilibili一位叫「萌萌代」的Up主。  他的空間和菊子桑的「小金庫」,都屬於點進去就出不來了系列。  萌萌代的作品多屬於略鬼畜(不是戰略級鬼畜),調教程度較輕,主要就是給原素材加上音樂和節奏。他的作品集中在2014年上半年以前,當時丞相與司徒已經隱隱然有鬼畜全明星潛質,但是尚且不算太火。
  • 王朗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諸葛亮,為何要在三國中安排被當眾罵死!
    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說:「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於陣前,只用一席話語,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大將軍曹真自然不相信王朗的話,但是軍事上一時半會又不能擊敗諸葛亮,於是同意讓上了年紀的王朗到陣前發揮一下口舌之能,等於是有棗沒棗打一竿子再說。果然第二天一早,兩軍都擺好架勢,列陣於祁山之前。諸葛亮舉目見魏軍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
  • 為何主張「順應天命」的王朗會被「頑固守舊」的諸葛亮活活罵死?
    為何主張「順應天命」的王朗會被「頑固守舊」的諸葛亮活活罵死?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從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開始,天下陷入了混亂的軍閥割據,步入三國時期,天下大勢漸漸變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吳國孫權劃江而治,憑藉長江天險,自保無虞。
  • 羅貫中為何杜撰諸葛亮罵死王朗,真實歷史原來這樣
    治中是刺史身邊最大的官,與「別駕」同為刺史的左右手。董卓死後,王朗與別駕趙昱勸陶謙派代表到長安,向朝廷表示「奉承王命」。陶謙就派了趙昱去。朝廷很嘉許,拜陶謙為「安東將軍」,任命趙昱為廣陵太守,也把會稽太守的位置給了王朗。王朗在(浙江紹興一帶的)會稽郡當太守,當到了孫策兵臨城下之時。他與華歆不同。華歆在豫章立刻投降;王朗卻不計成敗,與孫策打了一仗。
  • 老戲骨演技爆發一幕:《老三國》諸葛亮罵死王司徒
    開場的時候,魏蜀兩軍擺好陣勢,魏國的王朗欲欲躍試,準備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諸葛亮投降。因此,唐國強這裡的神情,可以說是似笑非笑的那種,笑,是諸葛亮對王朗以及一眾魏將的蔑視,嚴,是對兩軍對陣這種莊重場合的認真對待態度,更加是他明白戰爭不是靠個人的體現。
  • 王司徒是怎麼被諸葛亮罵死的?
    很多人都看過這段諸葛亮罵死王司徒的視頻,但是大多可能還不是很清楚王朗到底是怎麼死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和學習一下諸葛亮的辯論術,也為死得不明不白的王司徒討一個公道。在研究諸葛亮VS王朗的案例之前,有必要先對諸葛亮的辯論技巧做一個概括。
  • 當豆瓣7.9的新三國遇到了9.1的老三國———經典翻拍有必要嗎
    舉個例子:新三國對所有人物的悲傷只有一種刻畫——一夜白頭,然後在聽到或者說到某一句話時,吐血。這一段還有人說我尬黑:那麼老三國裡五分鐘拍出來這麼多亮點,主要角色個個有戲。新三國十分鐘平淡的講完了一個故事,看完平平無奇毫無亮點甚至還有個二愣子讓人無語。
  • 王司徒與諸葛丞相的花樣對決
    看沒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都知道,諸葛亮罵王朗堪稱罵戰經典,尤其唐國強版本的電視劇還被製作成鬼畜。
  • 諸葛亮王朗撕逼,到底誰說得有理?
    我們先看看兩人罵戰的具體內容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正是。」  這是正常地打招呼。  王朗:「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亮:「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朗:「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 【天皇東問】武將攻略之唇槍舌劍·王朗
    人物生平:                           王朗,字景興,東海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臣,著名的經學大家。舉茂才出身,初仕陶謙,後敗於孫策,輾轉數年後歸於曹操手下,終於在曹丕建魏後任司空,後於曹睿繼位時轉任司徒,從此成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王司徒。其孫女王元姬為司馬昭之妻,晉武帝司馬炎之母。
  • 諸葛亮罵死王朗的驚天真相
    在鬼畜文化圈子,諸葛村夫及王司徒成為繼元首、葛叔、李團長等鬼畜明星之後的新網紅,唐國強老師那句帥氣值爆表的「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更是成為紅遍網絡的名言和表情包。「武鄉侯罵死王朗」這一情節安排得固然非常巧妙,唐國強老師和網上各路大神up主對它的演繹更是收錦上添花之效。
  • 素質教育的漏網之魚:三國著名3大「噴子」,讓罵人成為一種文化
    在那個紛爭的三國亂世,禰衡可謂是一股清流。 (四) 上述兩位「噴子」都是史實記載的,下面說一個演義中虛構的劇情:諸葛亮罵王司徒。 志在必得的王司徒 從這幾段可以看出,王朗的話語比較客氣,縱向梳理了歷史,精闢分析了局勢,似乎也給出了漢朝衰微的合理解釋。
  • 扒一扒諸葛亮罵死王朗背後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而要說到最富傳奇的一件事,那就是光憑一張嘴罵死王司徒了。公園228年,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諸葛亮進軍北上伐魏,取天水、安定、南郡三城。孔明自得三城之後,威聲大震,遠近州郡,望風歸降。孔明整頓軍馬,盡提漢中之兵,前出祁山,兵臨渭水之西。
  • 三國裡武力最被低估的幾個人,你以為的文官,卻曾經三回合敗魏延
    如果提到三國將領的武力排行,大多數人估計都能脫口而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其實如果嚴謹一點來排,這份名單裡還要加上一些名字,三國裡還有很多人的武力值被嚴重低估。甚至一些你認為他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其實都是難逢低手的悍將。
  • 或許王朗才知道答案!
    被罵死的王司徒王朗,祖籍東海郡郯縣,就是今天山東臨沂市郯城縣西北。三國時代可沒有普通話。試想一下,孔明在陣前用山東話開麥,對面的魏軍將領誰都聽不懂,唯有他的老鄉王司徒,一個字沒落下,聽得句句切齒,字字扎心……你說諸葛亮不是山東人?我不信!
  • B站鬼畜區經典全明星,金坷垃葛炮王司徒,已經被後浪取代了?
    諸葛&王朗諸葛和王朗是B站鬼畜區著名歌唱組合,剛出道就憑藉一段萬能的以舊版三國中諸葛亮和王司徒這個聲樂組合為素材做的鬼畜視頻,翻唱了大量國內外著名的流行音樂,有很多作品的播放量都突破了200萬,有《有何不可-王朗的七夕獻唱》、《素顏》、《以父之名》、《丞相司徒-霍元甲》等。
  • 諸葛亮罵死王朗,如何做到字字誅心?論「嘴炮王者」的語言藝術!
    二人對戰所以,王朗挑選對手的時候,目光直指敵方陣營的大佬諸葛亮,有諸葛亮在,敵軍的士氣就在,所以挑選諸葛亮作為對手,並不會辱沒了王司徒的身份,所以,打嘴仗還是得找敵方陣營中文官地位最高的,王司徒當之無愧,所以諸葛亮把他作為對手,也算是勉強達到了作為對手的及格線。
  • 說說諸葛亮的罵街藝術之罵死王朗
    (註:皇帝只做好事,壞事都是別人幹的,潛臺詞是我們還是應該效忠皇帝,替他扭轉這種局面,這明顯是為皇帝洗地、推卸責任,在這裡,諸葛亮把天下大亂的原因歸結於奸臣,這就是混淆概念;而且這裡面還夾雜了大量把形容動物的詞來說人,像禽獸、狼心狗肺、奴顏婢膝等;把王朗與反朝廷的董卓、李榷,郭汜等放一起,就說王朗是奸臣)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
  • 炸裂,諸葛亮罵死王朗: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諸葛亮:正是!王朗: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諸葛微笑不答。二人以禮相見。王朗: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諸葛亮: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王朗:哈哈哈哈!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