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4日,義工王春吉因肺部感染在大豐人民醫院住院掛水,元月5日晚,一言去看望時,陪同照料的老父親王元芝講述家裡的實際困境,讓一言頗為意外,一言通過朋友圈轉述了王春吉家的情況後,引起廣泛關注。元月30日,得知王春吉已經出院回家,一言專程到新豐鎮方強居委會農業組看望了王春吉,了解了王春吉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平平對陌生人的造訪很好奇,也很友好。
2009年5月17日天還沒亮,在村裡負責清掃道路的王元芝老人開門準備出去掃路,突然發現門口水泥場上擺著一個襁褓,由小抱被和小毯子包裹,裡面有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老人一下子驚呆了,連忙叫起老伴和兒子王春吉,大家打開襁褓,棄嬰是個女孩,抱被裡面還夾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嬰兒的出生時間,還有一些奶瓶、奶粉等嬰兒用品。嬰兒是誰送來的?什麼時候送來的,他們一無所知。王元芝老人犯了難,家裡原本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兒子王春吉已經三十多歲還沒找對象,如果收養這個女孩,將來找對象更難。他有心把棄嬰送給公家,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但老伴不樂意了:「我這一生只養了兩個兒子,沒養過女兒,正好上天送上個孫女,哪有再送給別人的道理!」於是,棄嬰就被王家收留下來,他們給女孩起名平平,希望女孩能平平安安。
平平兩歲了,還不會講話,王春吉慌了,帶她到南京檢查,才發現孩子智力有缺陷。一晃平平已經9歲,仍然不會講話。新豐鎮方強小學照顧讓她上了一年級,但一學期下來,她只會數簡單的數字,會算5以內的加法,超出這個範圍的她就不知道怎麼算了。她也不會寫字,只是喜歡在紙上畫畫,至於畫的什麼內容,她不會說話,別人也看不懂。王春吉每天送平平去上學,放學再接她回家。1月30日學校期終考試,平平什麼都不會做,被王春吉提前接回了家,一個人伏在紙上靜靜地畫畫玩。
平平幾乎什麼都不懂,但王春吉和年邁的父母仍然把她當作掌中寶,今年夏天到派出所上戶口的時候,民警建議把她送到東臺育嬰堂由公家撫養,一家人怎麼也捨不得,孩子已經成了他們家的一分子,早已水乳交融,無法割捨。
王春吉家的廚房屋頂透過破洞,能看到天空的亮光。
王春吉家的廚房有三間,但中部的明間屋頂有幾個透光的破洞,原來屋頂上的一排瓦滑了下來,雨水長期洗刷,屋頂的人造三合板早爛了,天光從破洞中透出,人站在屋內就能看到。因為屋頂漏雨,中部和北部的房間都已經不能住人,原來住在北側房間的王元芝老兩口只能搬到堂屋裡住。在廚房的東南角,兩位老人又接了一個小灶間,今年夏天梅雨季節,廚房、灶間漏雨厲害,他們只好把煤氣灶搬到堂屋裡燒菜。雨季過了,他們才把煤氣灶搬回廚房。
2012年之前,王春吉在方強小街一家玻璃中堂店鋪幫工,每個月有3000元工資,一年能做10個月的工。幾年下來,也有了7萬多元積蓄。他花6萬元把家裡已經建了三十多年的舊堂屋翻了上蓋,外牆貼了磁磚,室內鋪了地磚,貼了牆磚,裝了窗簾,家裡立即「現代化」起來。王春吉之所以花積蓄對三十多年的老舊房子「精心打扮」,他是有想法的。他還沒到40歲,再辛苦工作兩年,把十幾年前建的廚房也翻上蓋,再把快要倒的廁所重新砌好,家裡裡裡外外漂亮了,他找對象就容易些。
然而,這些想法還沒等他實施,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就降臨了!
這幾天積雪開始融化,氣溫很低,剛出院的王春吉棉大衣不敢離身。
2014年10月,王春吉感冒無力,在村衛生室掛水5天仍不見好轉,又到方強衛生院掛了6天水,仍然不見好轉。衛生院建議他轉到大豐人民醫院檢查看看。在大豐人民醫院檢查,醫生初步診斷是白血病。又到鹽城附醫檢查,附醫也認為是白血病,直接讓他住院掛水,他考慮到在鹽城治療報銷麻煩,還是回到了大豐人民醫院。為了慎重起見,大豐人民醫院對他進行了穿刺檢查,並把抽出的骨髓送到蘇州醫院檢測,11天後,蘇州醫院確診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按常人習慣性的思維,有白血病就要化療,然後想辦法骨髓移植。但王春吉知道化療的費用是一筆天文數字,他還惦記著家裡的廚房要翻上蓋,堅決不答應化療。醫生尊重了他的意見,就是住院掛水消炎。2015年王春吉住院治療了幾次,除去合作醫療報銷的,自己還承擔了14000多元費用。2016年自己又承擔了9000多元錢,截止到2018年元月,實際看病自己支出了4萬餘元,自己原本積攢了準備廚房翻上蓋的2萬元全部用掉不算,還欠了近2萬元的債務,廚房翻上蓋、重砌廁所變得遙不可及。
「幸虧我沒有答應化療,我們方強老墩村一位黃老闆的老婆,比我大幾歲,在我後面查出白血病。她家裡有很多錢,就接受化療,結果才化了5個療程就死了。我沒錢化療,今年已經得白血病4年了還活著。」談起治療過程,王春吉有些慶幸,「這次在醫院,我也就是掛水消炎。有人建議我化療,我還是沒有答應。」
2017年夏天,王春吉堅持到愛心素食館做義工。
自從患了白血病,王春吉的生活全被打亂:玻璃中堂店不敢要他去做工了,想找其他的工作,也沒有哪個老闆敢要。家裡有5畝地,年過七旬的老父親都種小麥、玉米等「懶莊稼」,收、種以機械化為主,平時也不需要怎麼管理。宅基地四周老父親種了菜椒,夏天運到菜市場賣錢。王春吉身體好的時候就幫年邁的父母做一點,但父母怕他太勞累,總是不讓他插手。
這兩年,種田掙錢不容易。老人力氣小,全部依賴機械化,自然成本就高了,每到一季收成,除去請人播種、收割的工錢和農藥、化肥成本,已經所剩無幾。種菜椒收入也不穩定,2016年,菜椒賣0.80元/斤,宅基地上的菜椒一共賣了1000多元,家裡日常開支都有了著落。但2017年菜椒只賣0.20元/斤,全年所有賣菜椒的錢只有380多元,連本錢都沒賣到。
在人民醫院住院的王春吉偶然得知了大豐義工聯的事跡,又跟身邊人學習傳統文化,他想通過行善助人,為自己積福累德,以延緩病情,讓生命更有意義。2017年夏天,家裡沒事的時候,他跟隨義工陳雲到大豐愛心素食館幫忙。每次公益活動,他清早從方強乘公共汽車到大豐客運北站,然後轉乘兩次公交,才能到達素食館。他幫助擇菜、洗菜、拖地,到中午所有工作結束,他再乘車回方強家中。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患白血病的義工,在素食館做事最賣力,低調,寡言,只知道埋頭做事。後來,漸漸融入義工聯大家庭的王春吉還參加了二院的「陪伴行動」,為住院精神病人改善夥食出力。
義工聯領導知道他身患白血病後,想到他家裡深入了解他的困難,他趕快推辭:「我家沒什麼困難,現在挺好的。」義工聯副秘書長王珂琪幾次想採訪報導他,都被他拒絕。一直到今年元月份,他的老父親才道出家中的困境。
義工姐妹知到了王春吉的情況,到病房慰問王春吉。
王春吉收留了一個智障棄嬰,自己身患白血病還堅持做公益,許多被感動的愛心人士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一位在媒體單位工作的愛心人士聯繫一言,捐給王春吉2000元錢,「千萬不要公布我的姓名,王春吉那樣艱難的情況下還堅持做公益,我們都要向他學習。」有許多和王春吉經常一起搭檔的義工知道他家的困境後,也自發捐款給王春吉。巨峰模具施燕華捐贈1000元,韓福臺烤肉店柳峰女捐贈1000元,王翠芹、楊友明、王喬紅、侯建梅燉湯送到病房給王春吉滋補。王翠芹得知王春吉和她同屬方強人後,兩次共捐款1200元,還請熟悉的當地瓦匠師傅到王春吉家核算,看為王春吉的廚房翻上蓋需要多少錢,想等王春吉出院後,幫他把廚房翻上蓋。瓦匠師傅也很負責,能少用的材料全部幫他節省,原本需要1萬多元的費用,爭取為王春吉節約4000-5000元。跟王春吉素不相識的道融集團總經理陳磊聽說了王春吉的事跡後,當場捐出2000元請義工聯秘書長趙春芹帶給王春吉。72歲的金蘭英老人經常在素食館做義工,她得知王春吉的情況後,也捐獻了100元;遠在上海的外地愛心人士李雙珍從朋友圈得知大豐王春吉的情況後,通過朋友捐獻了200元。不願透露姓名的大豐區委常委某領導得知了王春吉情況後,專門聯繫義工聯捐獻500元,表達了自己對王春吉的慰問。僅三天功夫,為王春吉捐款的愛心人士有公務員、老師、醫生、企業老闆、普通員工、學生,甚至還有下崗職工和低保戶。5歲男童侯智凡聽說了王春吉的情況後,在媽媽、義工祝衛娟的帶領下,把儲蓄罐裡的50元硬幣全部倒出來捐給王春吉。
沒有通知,沒有要求,大家默默地幫助曾經付出愛給別人的王春吉,一切只為了讓愛回流到王春吉身上,讓王春吉的日子過得不再那麼揪心。到元月14日,為王春吉捐款的愛心人士達到278人,愛心善款達到50000.88元,目前善款除了幫助王春吉支付5000元治療費外,其餘全部保管在義工聯秘書長趙春芹身邊,等天氣漸暖的時候,義工們幫王春吉家漏雨的廚房翻上蓋,餘款全部交給王春吉。(註:文中平平為化名)
(視頻)
2012年,王春吉取出積蓄把30多年前砌的舊堂屋翻上蓋、貼磁磚,讓家裡多了一些「現代化」氣息。
大人吃午飯的時候,平平要坐在房裡看動畫片,飯菜冷了也沒覺察。
平平和爺爺奶奶睡,她的房間掛滿了好心人捐贈的衣服,平平的衣服幾乎全是別人捐的。
平平根據語音指讀畫報上的數字,有的指得對,有的指錯了。被一言表揚很棒時,平平很開心。
下午要上學了,奶奶為平平塗「雪花膏」。
平平很乖,自己已經會往臉上和手上塗抹「香香」。
王春吉怕孩子坐車冷,2017年秋天淘到一輛二手三輪車。平平自己可以打開車門爬到車後的座位上。
每天接送平平上學放學,成了王春吉生活的重要內容。
王春吉家的廚房,屋頂的瓦滑下了一排,導致屋頂漏雨嚴重。
夏天廚房裡漏雨嚴重,煤氣灶只得搬到堂屋裡燒菜。雨季過了,再搬回廚房。
75歲的老母親、73歲的老父親對生活很知足,他們感恩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
王春吉家的廁所也有十七年了,早已破敗,孩子上廁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家裡已經沒錢重砌。
2017年宅基地上長的菜椒不值錢,秋天老人就沒有把秸稈拔掉,任其在地裡枯萎。
王春吉要到學校接平平回家,做豆腐的鄰居請他把豆製品帶給街上客戶,熱心的王春吉爽快答應。
路過自己曾經做工過的中堂玻璃店,王春吉熱情地向一言介紹老闆一家人對他很關心。
因為承諾幫鄰居送豆製品給街上客戶,王春吉的電動三輪車消失在方強小街的盡頭。
資料圖片:在王春吉住院期間,義工兄弟姐妹經常煲湯送到病房給王春吉滋補。
王春吉出院回家後,義工王翠芹、楊友明、王葡萄、盧興平、馮國華、逸雅上門慰問探望。
本文來源:大豐之聲
合作致電:0515-83526966
爆料加微信:15751115636(一旦採用有紅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