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方強一男子身患白血病卻還收養智障棄嬰……

2021-02-25 大豐之聲

  元月4日,義工王春吉因肺部感染在大豐人民醫院住院掛水,元月5日晚,一言去看望時,陪同照料的老父親王元芝講述家裡的實際困境,讓一言頗為意外,一言通過朋友圈轉述了王春吉家的情況後,引起廣泛關注。元月30日,得知王春吉已經出院回家,一言專程到新豐鎮方強居委會農業組看望了王春吉,了解了王春吉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平平對陌生人的造訪很好奇,也很友好。

  2009年5月17日天還沒亮,在村裡負責清掃道路的王元芝老人開門準備出去掃路,突然發現門口水泥場上擺著一個襁褓,由小抱被和小毯子包裹,裡面有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老人一下子驚呆了,連忙叫起老伴和兒子王春吉,大家打開襁褓,棄嬰是個女孩,抱被裡面還夾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嬰兒的出生時間,還有一些奶瓶、奶粉等嬰兒用品。嬰兒是誰送來的?什麼時候送來的,他們一無所知。王元芝老人犯了難,家裡原本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兒子王春吉已經三十多歲還沒找對象,如果收養這個女孩,將來找對象更難。他有心把棄嬰送給公家,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但老伴不樂意了:「我這一生只養了兩個兒子,沒養過女兒,正好上天送上個孫女,哪有再送給別人的道理!」於是,棄嬰就被王家收留下來,他們給女孩起名平平,希望女孩能平平安安。

  平平兩歲了,還不會講話,王春吉慌了,帶她到南京檢查,才發現孩子智力有缺陷。一晃平平已經9歲,仍然不會講話。新豐鎮方強小學照顧讓她上了一年級,但一學期下來,她只會數簡單的數字,會算5以內的加法,超出這個範圍的她就不知道怎麼算了。她也不會寫字,只是喜歡在紙上畫畫,至於畫的什麼內容,她不會說話,別人也看不懂。王春吉每天送平平去上學,放學再接她回家。1月30日學校期終考試,平平什麼都不會做,被王春吉提前接回了家,一個人伏在紙上靜靜地畫畫玩。
  平平幾乎什麼都不懂,但王春吉和年邁的父母仍然把她當作掌中寶,今年夏天到派出所上戶口的時候,民警建議把她送到東臺育嬰堂由公家撫養,一家人怎麼也捨不得,孩子已經成了他們家的一分子,早已水乳交融,無法割捨。


王春吉家的廚房屋頂透過破洞,能看到天空的亮光。

  王春吉家的廚房有三間,但中部的明間屋頂有幾個透光的破洞,原來屋頂上的一排瓦滑了下來,雨水長期洗刷,屋頂的人造三合板早爛了,天光從破洞中透出,人站在屋內就能看到。因為屋頂漏雨,中部和北部的房間都已經不能住人,原來住在北側房間的王元芝老兩口只能搬到堂屋裡住。在廚房的東南角,兩位老人又接了一個小灶間,今年夏天梅雨季節,廚房、灶間漏雨厲害,他們只好把煤氣灶搬到堂屋裡燒菜。雨季過了,他們才把煤氣灶搬回廚房。

  2012年之前,王春吉在方強小街一家玻璃中堂店鋪幫工,每個月有3000元工資,一年能做10個月的工。幾年下來,也有了7萬多元積蓄。他花6萬元把家裡已經建了三十多年的舊堂屋翻了上蓋,外牆貼了磁磚,室內鋪了地磚,貼了牆磚,裝了窗簾,家裡立即「現代化」起來。王春吉之所以花積蓄對三十多年的老舊房子「精心打扮」,他是有想法的。他還沒到40歲,再辛苦工作兩年,把十幾年前建的廚房也翻上蓋,再把快要倒的廁所重新砌好,家裡裡裡外外漂亮了,他找對象就容易些。

  然而,這些想法還沒等他實施,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就降臨了!


這幾天積雪開始融化,氣溫很低,剛出院的王春吉棉大衣不敢離身。

  2014年10月,王春吉感冒無力,在村衛生室掛水5天仍不見好轉,又到方強衛生院掛了6天水,仍然不見好轉。衛生院建議他轉到大豐人民醫院檢查看看。在大豐人民醫院檢查,醫生初步診斷是白血病。又到鹽城附醫檢查,附醫也認為是白血病,直接讓他住院掛水,他考慮到在鹽城治療報銷麻煩,還是回到了大豐人民醫院。為了慎重起見,大豐人民醫院對他進行了穿刺檢查,並把抽出的骨髓送到蘇州醫院檢測,11天後,蘇州醫院確診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按常人習慣性的思維,有白血病就要化療,然後想辦法骨髓移植。但王春吉知道化療的費用是一筆天文數字,他還惦記著家裡的廚房要翻上蓋,堅決不答應化療。醫生尊重了他的意見,就是住院掛水消炎。2015年王春吉住院治療了幾次,除去合作醫療報銷的,自己還承擔了14000多元費用。2016年自己又承擔了9000多元錢,截止到2018年元月,實際看病自己支出了4萬餘元,自己原本積攢了準備廚房翻上蓋的2萬元全部用掉不算,還欠了近2萬元的債務,廚房翻上蓋、重砌廁所變得遙不可及。

  「幸虧我沒有答應化療,我們方強老墩村一位黃老闆的老婆,比我大幾歲,在我後面查出白血病。她家裡有很多錢,就接受化療,結果才化了5個療程就死了。我沒錢化療,今年已經得白血病4年了還活著。」談起治療過程,王春吉有些慶幸,「這次在醫院,我也就是掛水消炎。有人建議我化療,我還是沒有答應。」

2017年夏天,王春吉堅持到愛心素食館做義工。

  自從患了白血病,王春吉的生活全被打亂:玻璃中堂店不敢要他去做工了,想找其他的工作,也沒有哪個老闆敢要。家裡有5畝地,年過七旬的老父親都種小麥、玉米等「懶莊稼」,收、種以機械化為主,平時也不需要怎麼管理。宅基地四周老父親種了菜椒,夏天運到菜市場賣錢。王春吉身體好的時候就幫年邁的父母做一點,但父母怕他太勞累,總是不讓他插手。

  這兩年,種田掙錢不容易。老人力氣小,全部依賴機械化,自然成本就高了,每到一季收成,除去請人播種、收割的工錢和農藥、化肥成本,已經所剩無幾。種菜椒收入也不穩定,2016年,菜椒賣0.80元/斤,宅基地上的菜椒一共賣了1000多元,家裡日常開支都有了著落。但2017年菜椒只賣0.20元/斤,全年所有賣菜椒的錢只有380多元,連本錢都沒賣到。

  在人民醫院住院的王春吉偶然得知了大豐義工聯的事跡,又跟身邊人學習傳統文化,他想通過行善助人,為自己積福累德,以延緩病情,讓生命更有意義。2017年夏天,家裡沒事的時候,他跟隨義工陳雲到大豐愛心素食館幫忙。每次公益活動,他清早從方強乘公共汽車到大豐客運北站,然後轉乘兩次公交,才能到達素食館。他幫助擇菜、洗菜、拖地,到中午所有工作結束,他再乘車回方強家中。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患白血病的義工,在素食館做事最賣力,低調,寡言,只知道埋頭做事。後來,漸漸融入義工聯大家庭的王春吉還參加了二院的「陪伴行動」,為住院精神病人改善夥食出力。

  義工聯領導知道他身患白血病後,想到他家裡深入了解他的困難,他趕快推辭:「我家沒什麼困難,現在挺好的。」義工聯副秘書長王珂琪幾次想採訪報導他,都被他拒絕。一直到今年元月份,他的老父親才道出家中的困境。


義工姐妹知到了王春吉的情況,到病房慰問王春吉。

  王春吉收留了一個智障棄嬰,自己身患白血病還堅持做公益,許多被感動的愛心人士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一位在媒體單位工作的愛心人士聯繫一言,捐給王春吉2000元錢,「千萬不要公布我的姓名,王春吉那樣艱難的情況下還堅持做公益,我們都要向他學習。」有許多和王春吉經常一起搭檔的義工知道他家的困境後,也自發捐款給王春吉。巨峰模具施燕華捐贈1000元,韓福臺烤肉店柳峰女捐贈1000元,王翠芹、楊友明、王喬紅、侯建梅燉湯送到病房給王春吉滋補。王翠芹得知王春吉和她同屬方強人後,兩次共捐款1200元,還請熟悉的當地瓦匠師傅到王春吉家核算,看為王春吉的廚房翻上蓋需要多少錢,想等王春吉出院後,幫他把廚房翻上蓋。瓦匠師傅也很負責,能少用的材料全部幫他節省,原本需要1萬多元的費用,爭取為王春吉節約4000-5000元。跟王春吉素不相識的道融集團總經理陳磊聽說了王春吉的事跡後,當場捐出2000元請義工聯秘書長趙春芹帶給王春吉。72歲的金蘭英老人經常在素食館做義工,她得知王春吉的情況後,也捐獻了100元;遠在上海的外地愛心人士李雙珍從朋友圈得知大豐王春吉的情況後,通過朋友捐獻了200元。不願透露姓名的大豐區委常委某領導得知了王春吉情況後,專門聯繫義工聯捐獻500元,表達了自己對王春吉的慰問。僅三天功夫,為王春吉捐款的愛心人士有公務員、老師、醫生、企業老闆、普通員工、學生,甚至還有下崗職工和低保戶。5歲男童侯智凡聽說了王春吉的情況後,在媽媽、義工祝衛娟的帶領下,把儲蓄罐裡的50元硬幣全部倒出來捐給王春吉。

  沒有通知,沒有要求,大家默默地幫助曾經付出愛給別人的王春吉,一切只為了讓愛回流到王春吉身上,讓王春吉的日子過得不再那麼揪心。到元月14日,為王春吉捐款的愛心人士達到278人,愛心善款達到50000.88元,目前善款除了幫助王春吉支付5000元治療費外,其餘全部保管在義工聯秘書長趙春芹身邊,等天氣漸暖的時候,義工們幫王春吉家漏雨的廚房翻上蓋,餘款全部交給王春吉。(註:文中平平為化名)

(視頻)


2012年,王春吉取出積蓄把30多年前砌的舊堂屋翻上蓋、貼磁磚,讓家裡多了一些「現代化」氣息。

大人吃午飯的時候,平平要坐在房裡看動畫片,飯菜冷了也沒覺察。

平平和爺爺奶奶睡,她的房間掛滿了好心人捐贈的衣服,平平的衣服幾乎全是別人捐的。

平平根據語音指讀畫報上的數字,有的指得對,有的指錯了。被一言表揚很棒時,平平很開心。

下午要上學了,奶奶為平平塗「雪花膏」。

平平很乖,自己已經會往臉上和手上塗抹「香香」。

王春吉怕孩子坐車冷,2017年秋天淘到一輛二手三輪車。平平自己可以打開車門爬到車後的座位上。

每天接送平平上學放學,成了王春吉生活的重要內容。


王春吉家的廚房,屋頂的瓦滑下了一排,導致屋頂漏雨嚴重。


夏天廚房裡漏雨嚴重,煤氣灶只得搬到堂屋裡燒菜。雨季過了,再搬回廚房。


75歲的老母親、73歲的老父親對生活很知足,他們感恩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

王春吉家的廁所也有十七年了,早已破敗,孩子上廁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家裡已經沒錢重砌。

2017年宅基地上長的菜椒不值錢,秋天老人就沒有把秸稈拔掉,任其在地裡枯萎。


王春吉要到學校接平平回家,做豆腐的鄰居請他把豆製品帶給街上客戶,熱心的王春吉爽快答應。

路過自己曾經做工過的中堂玻璃店,王春吉熱情地向一言介紹老闆一家人對他很關心。

因為承諾幫鄰居送豆製品給街上客戶,王春吉的電動三輪車消失在方強小街的盡頭。



資料圖片:在王春吉住院期間,義工兄弟姐妹經常煲湯送到病房給王春吉滋補。



王春吉出院回家後,義工王翠芹、楊友明、王葡萄、盧興平、馮國華、逸雅上門慰問探望。

本文來源:大豐之聲

合作致電:0515-83526966

爆料加微信:15751115636(一旦採用有紅包哦)

相關焦點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並明確,「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以孤兒、棄嬰為服務對象的社會福利機構,必須與當地縣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共同舉辦。」其間,袁厲害以及她的「非法收養」被媒體大量報導。但至今,蘭考既沒有「優先」建設福利機構,使得一旦有棄嬰,人們就更願意選擇出名的「愛心媽媽」,甚至有警察也曾主動送棄嬰到其家。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收養棄嬰,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一個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以一己之力,見證世間大愛。一、收養棄嬰是一種福報凡世人,都有三個最大的願望,乃財、子、壽。如果有了錢財而又長壽,膝下猶虛,也是美中之不足。二、「棄嬰多是富貴命」佛教是相信萬物之間都有聯繫的,因而面對棄嬰,認為他們是自身帶有大富大貴命格的人,而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他們的生身父母沒有福報,不配享有。
  • 20年前撿棄嬰,20年後身患絕症無奈託孤,引出棄嬰父母身份不一般
    [ 截取於陳奕迅歌曲《孤兒仔》的歌詞 ]每每看到棄嬰的新聞,或聽到棄嬰的故事,腦海都會想起陳奕迅的這首歌,心中有種莫名的傷感,眼眶也不受控制,自覺的溼了。下面的故事除了有感動,還有憤怒。可是日子還得過,李山陽寧願去撿破爛,也不放棄李婷,就這樣每天一大早出門,一個人,一直拐杖,一個蛇皮袋,一撿就是20年。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李山陽並沒有讓李婷早早的當家,不單止含辛茹苦把李婷拉扯成人,還供她讀書,李婷也爭氣,考上了大學。生活正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可天不遂人願,李山陽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得知結果的那一刻,妻子哭的悲天憫地。
  • 還記得4年前的「皮包骨棄嬰」嗎?24歲網紅收養她,現在還好嗎?
    現在基本不會出現什麼棄嬰的情況了,要麼就安全生了下來要麼早早就打掉了,但是在幾年前,還是會有很多這種大街上看到棄嬰的情況的。那個時候也有很多收養棄嬰的新聞,4年前有一位24歲的女孩收養了一個瘦得皮包骨的女嬰,她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西安六旬老人收養棄嬰,如今遇到這個難題!該咋辦?
    張寨村村委會以及現場證人出具的「撿拾棄嬰情況證明」顯示,這名孩子拾獲於2016年12月16日,是張老漢外甥在打掃衛生時發現的,當時孩子哭得很厲害,無人照料,孩子身上也沒有任何消息。一晃四年過去了。現如今,張老漢一家子抱養的這名女嬰在鄰村的一所民辦幼兒園上小班。
  • 他們是棄嬰,卻成功逆襲,真希望這樣的事情多一點!
    史秋撿先天失聰並且身患疾病,為了治病,趙丹花光積蓄鬧得與丈夫離婚,後來她發現秋撿有跳舞的天賦,就賣掉房子給他出學費。幸運的棄嬰還有下面的女孩,1992年的3月24日,武漢一處公交車站,有人丟下了一個女嬰,後來她被送到了武漢市育幼院,被短暫寄養在一戶人家裡。至於她姓什麼,從哪裡來,為什麼被遺棄……無人知曉。
  • 18年來,美國收養8萬多中國兒童,為何幾乎全是「女孩」?
    ——《詩·小雅·小宛》從1992年中國正式頒布涉外收養法,開放了跨國收養之後,中國成為世界領養收養兒童的主要輸出國之一。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在內的十七個國家,都與中國建立了收養合作關係。其中,美國是跨國收養的大國,其對華收養開展業務的代理機構就多達近百家。
  • 甘肅道士收養棄嬰 道觀內兩人「相依為命」(圖)
    一年來,這裡除了餘音嫋嫋的誦經聲外,還多了幾聲孩子的啼哭和歡笑,這是因為,一年前,百衣觀的魏道長收養了一名嬰兒。  新生兒被棄道觀 道長不知所措  在小孩周歲時,記者拜訪了這座道觀。一進觀內就看見一名活潑的小男孩蹣跚學步,給肅靜的道觀帶來陣陣笑聲。一年過去了,與嬰兒當初的「邂逅」,魏道長仍記憶猶新。
  • 那位身患白血病的廈門刑警盧霖,現在怎麼樣了?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11月9日,《人民公安報》第一版刊登《盧霖:讓對手尊重的廈門刑警》相關報導還記得上個月報導的那位身患白血病的戰友盧霖嗎?12月5日,帶著公安部黨委對基層民警的深情關愛,中國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代表在天津市公安局領導的陪同下到醫院探望身患白血病的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治安大隊教導員盧霖,並向其家屬送上慰問金。↑12月5日下午醫院外景下午3點,中國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代表和天津市公安局領導到達醫院後,先向盧霖的主治醫生詢問了他最新的治療情況。
  • 全真派陳光靜道長逝世:曾收養70多名棄嬰,獲溫州好人稱號
    全真派陳光靜道長逝世:曾收養70多名棄嬰,獲溫州好人稱號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1-19 20:08
  • 佛教面對棄嬰現象
    坊間曾這樣比喻國內收養現狀:幾乎每家兒童福利院門口,都有兩支隱形隊伍,一支在遺棄孩子,一支在苦盼孩子。棄嬰,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群體,每年超過數萬名不幸的孩子被遺棄。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可能身患疾病,可能身體殘障,也可能不幸地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世界上有三種人,黃種、白種、黑種。從古至今,雖然三者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背地裡波濤洶湧。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名老太太和一名黑人棄嬰的故事。2000年8月8日,上海老人朱婆婆出去買菜,買完菜在回家的路上她聽到了草叢中有一陣陣嬰兒的哭聲,朱婆婆撥開草叢之後發現草中放了一個嬰兒,孩子的身上放了一張紙條寫的嬰兒的生日:2020年8月1日。朱婆婆當時看到孩子只覺得可憐心疼,便把這個棄嬰帶回了家。
  • 上海殺妻焚燒別墅案26歲男子背後身份,竟然是養子,養父身患腸癌
    01案件回顧據媒體爆料稱:「2020年3月20日上午9點左右,上海浦東彭鎮地區一居民家中發生火災,接到報警後,公安、消防迅速趕到現場處置,02男子是養子隨後有知情人在網上爆料:這對夫妻是2020年1月剛結婚,妻子27歲且還懷著身孕,本來在外人眼裡他們很幸福
  • 【紫牛新聞】收養重病棄嬰七年花費50多萬,如今含淚解除收養關係
    近七年來,他們家幹了一件別人認為「很傻」的事情:母親張平街頭撿回被棄女嬰,女兒張亞楠和女婿陳洪友收養了這個孩子。之後發現孩子身患多種疾病,雙目失明、沒有聽力、腦癱、心臟缺陷……每一樣都足以讓一個普通收入的家庭感到驚心。很多人都苦口婆心地勸這個家庭放棄這個孩子:「帶著這麼一個孩子,要背負的東西太沉重了。」
  • 「愛心媽媽」曾收養118位孩子,善良背後卻暗藏著惡魔
    在遭到丈夫背叛之後,深受打擊的李利娟需要在精神上尋找新的寄託,而發生在自己兒子上的遭遇,讓李利娟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被人販子拐去的孩子,以及孤兒、棄嬰身上。李利娟照顧收養的棄嬰收養上百位孤兒 "愛心媽媽"感動河北也就是在人生之路發生重大轉折的1996年,李利娟收養了第一個孤兒。
  • 20年前,上海老太收養一黑人棄嬰,為他在上海落戶,如今過得怎樣
    第二天把孩子送去醫院檢查身體,才知道這娃娃竟然是個外國黑人孩子,朱阿婆雖然吃驚,但還是把孩子收養了下來,轉眼間20年過去了,阿婆和那個黑人棄嬰,如今怎樣?話說當年朱阿婆一家原本就反對她收養一個孩子(因為一家人生活很拮据),現在又知道是個黑人棄嬰,就更加不讓阿婆收養他了,可阿婆覺得,上天既然讓他們相遇,就是一種緣分,而且現在她要是不要這個孩子,他可能就活不下來了,於是阿婆毅然收養了他,見朱阿婆心意已決,家人也只能接受了。
  • 收養孩子要滿足哪些條件?單身人士可以收養孩子嗎?
    單身男性可以收養孩子嗎?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告知,根據《收養法》相關規定,辦理收養登記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國內公民收養子女,辦理收養登記的程序和所需提供的材料按照《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執行。根據收養的對象的不同,如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棄嬰、兒童和孤兒,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等,提交的證明材料也有所區別。
  • 他在垃圾堆發現棄嬰,將其撫養長大後,卻發現自己已經身患重病
    因為附近沒有任何人,就只有一個嬰兒,還是在垃圾桶裡,所以路安邦明白了,這個嬰兒應該就是被父母拋棄了,於是他做了一個特別大膽的決定,就是收養這名被遺棄的女嬰,並且將她帶回了自己的家中。回到家中,家人們看到路安邦莫名其妙地抱回來一個嬰兒,就很奇怪這個嬰兒是從哪裡來的,路安邦就進行了解釋,說嬰兒是在垃圾桶裡撿到的,並且表示自己要收養這個女孩,家人在了解到事實真相之後,不同意路安邦收養這個女嬰,覺得壓力很大,負擔不起,然而在路安邦的堅持和不斷勸說之下,家人也就同意了路安邦的執著。
  • 世界首富貝佐斯:收養中國棄嬰寵成小公主,是親情還是資本運作?
    在當時,很多的美國富豪都會來中國收養棄嬰,而貝佐斯在一次來中國考察電商發展的時候,也是有了這個念頭。機緣巧合地來到了湖南長沙的這個福利院,遇到了這個讓他滿心歡喜的小女孩。
  • 關注 被外籍男子「收養「女孩死因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名叫雷蒙恩的美國男子「收養」了11名中國孩子,其中一名叫菲比的八歲女孩兒因被「虐待」致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