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面對棄嬰現象

2020-12-22 覺軍賢友

坊間曾這樣比喻國內收養現狀:幾乎每家兒童福利院門口,都有兩支隱形隊伍,一支在遺棄孩子,一支在苦盼孩子。

棄嬰,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群體,每年超過數萬名不幸的孩子被遺棄。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可能身患疾病,可能身體殘障,也可能不幸地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一、遺棄孩子的原因無外乎利益

遺棄孩子的原因很多,相信每一個遺棄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定的理由而不是成為幾十年後心裡上的重負,可能他們感到,遺棄是為孩子做的最好選擇。

瑪欣德尊者在《阿毗達摩精要》裡說:「這個世間的人都是被無明、貪愛所蒙蔽,世間所追求的、所歌頌的、所讚嘆的是貪、瞋、痴。」人為了利益,什麼都會做。遺棄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是先入為主的認為孩子只是父母的從屬品,他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所以必然可由父母主宰。認為孩子的利益本質上還是低於父母,孩子有義務在父母遭受危險時為父母捨棄自己的利益。所以兩相衝突,先犧牲的就是尚在襁褓中不能反抗的嬰兒,所有的因果都匯聚到了無辜的孩子身上。

例如戰亂饑饉父母可以「易子而食」或者「賣兒鬻女」,「二十四孝」中有好多非常荒唐的故事,如「郭巨埋兒」,郭巨把父親留下的家產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則獨自把老母親供養起來。因為家境逐漸貧困下來,養活妻兒老母一家人有了困難,便要想著把兒子活埋了,減少一份負擔,好來養活老母,這不太殘忍了嗎?

二、不管有什麼困難都不能遺棄孩子

人人生而平等,靈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明白生命的價值。每當上天賜給我們美好的新生命,自有一份美意在其中:為了讓我們學習如何用愛去呵護另一個生命。

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還不知人間冷暖,剛剛來到人間,就體會到了險惡,遭到父母的拋棄,他是不幸的,更是無辜的!作者「有故事的店視頻」在《一個佛教法師和她收養的33個孤兒,聞者淚目》裡說:「一般人很難想像,從出生就被拋棄的孩子將怎樣存活,如何成長,又如何面對自己、面對親情與愛、面對來自整個世界的槍林彈雨。……從生命跡象初顯之時,到走完漫長的人生路,被遺棄的生命需要經歷九十九次的死亡,才能換來一次重生。……一個人在這世間獨行,承受著本不應由他來承受的一切,又有多少孩子,能跨過命運的這道門檻?……佛門渡厄難渡人間苦,這些孩子被選擇的權利始終遠遠高於選擇的權利,被裹挾、被拯救、被憐憫,都是他們要面對的一門生死課。如果生即能語,想必他們都想對著這塵世深鞠一躬:生而為人,對不起。」

在棄嬰的心裡,哪怕自己被城市裡的百萬富翁領養,也不及在親生父母身邊自由成長,再好也不及生他的媽媽!母愛的缺失或許會成為伴隨孩子們一生的傷痕,棄嬰心理將是他們一輩子的烙印,他們一直活在可能再次被拋棄的恐懼,及對自己真實姓名、生日、出生地一無所知的迷茫中。希望這種痛苦能成為改變方位的坐標,但凡能在挑戰中倖存下來的人,都能夠開始另一種人生。

那些準備為人父母,或者意外成為父母的人,你們應該更理智、成熟、有責任感,不管有什麼困難,都不能遺棄自己的孩子。既然不要,為何要生呢?既然生了孩子,莫問男女、健康與否,一定要負責到底,萬萬莫丟棄。生而不養,何以為家?孩子的未來還將有更多的路要走。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心存良知和善念,不要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們痛下毒手。請慎重,不要因一時衝動,造成終生遺憾。

我們希望遺棄自己孩子的父母能夠良心未泯,早點接孩子回家。也希望,孩子能夠早日找到家人,更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三、不要報復遺棄自己親生父母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對於遺棄自己孩子的親生父母,我們都是一種態度:無論怎樣,這是你們的親生骨肉,這種做法確然違背社會道義,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而棄嬰也往往有一種報復心理:當初被父母拋棄,真的想不通,也很恨他們!但是,請記住,自己沒必要為拋棄你的人過多的傷心!親生父母總是生你的,不應該仇恨他們,相信親生父母也是無可奈何,不能親自撫養孩子,只能忍痛遺棄。

濟群法師說:「佛教認為,在父母和兒女之間,必然有著特別深厚的緣分。有道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不論來的是什麼,終歸是有它的緣由,有它千絲萬縷的宿世糾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順緣,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緣,同樣要心存感恩,因為當下就是化解往昔惡業的機會。把握這個機會,才能轉逆緣為順緣,而不是讓這種不良關係帶入未來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纏繞。 所以說,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時,是以彼此尊重為前提,以珍惜緣分為原則,以心存感恩為重點。」

「棄嬰多是富貴命」,佛教是相信萬物之間都有聯繫的,因而面對棄嬰,認為他們是自身帶有大富大貴命格的人,而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他們的生身父母沒有福報,不配享有。而棄嬰也沒有還其生身父母債務的責任,只是借腹所生,被其遺棄,所以被遺棄的他們其實是在等待自己的有緣人撿拾收養,繼而給對方帶去滿滿的福氣。而撫養他們長大的人,也被視作是前世積累福報多,所以才能換來今生的好運。

佛陀在《法句經》中說:「於此世界中,非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居家戒諍訟,訟則終兇。幫人打架的人,是要挨打的。凡事要以善勝惡,人要寬以待人。

要有感恩之心,沒有父母就沒有你。

相關焦點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收養棄嬰,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一個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以一己之力,見證世間大愛。一、收養棄嬰是一種福報凡世人,都有三個最大的願望,乃財、子、壽。如果有了錢財而又長壽,膝下猶虛,也是美中之不足。二、「棄嬰多是富貴命」佛教是相信萬物之間都有聯繫的,因而面對棄嬰,認為他們是自身帶有大富大貴命格的人,而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他們的生身父母沒有福報,不配享有。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並明確,「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以孤兒、棄嬰為服務對象的社會福利機構,必須與當地縣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共同舉辦。」其間,袁厲害以及她的「非法收養」被媒體大量報導。但至今,蘭考既沒有「優先」建設福利機構,使得一旦有棄嬰,人們就更願意選擇出名的「愛心媽媽」,甚至有警察也曾主動送棄嬰到其家。
  • 晚清時的「棄嬰塔」有多殘忍?母親把嬰兒抱進塔中,任其自生自滅
    到了晚清的時候,戰火紛飛社會動蕩,遺棄女嬰的現象就更多了,甚至出現了名為「義塔」實為「棄嬰塔」的齷齪建築。 從1840年開始,外國殖民國家將侵略的目標轉向了中國。因為清廷的腐敗以及懦弱,屢戰屢敗,只能給外國賠償款來求和。為了支付賠款,清廷只能提高百姓的賦稅,拋棄嬰兒的情況也大幅增長。
  • 晚清「棄嬰塔」有多可怕?父母把女嬰放入塔中,從此不再過問
    但是在古代人們卻並不這麼想,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嚴重,甚至因此誕生了許多令現代人難以想像的現象。比如說在漢朝漢惠帝時期便有這麼一個律法,規定女孩子到了十五歲仍然不嫁人,家裡就會被處以600錢的罰款,很多貧苦的老百姓一輩子也沒有看過幾回錢,這600錢已經足以壓垮他們。所以一般人家都會早早的替自己的女兒找一個婆家。
  • 亞洲富國棄嬰遍地,韓國為什麼成了「兒童出口大國」?
    1、國家有錢,棄嬰遍地無意間讀到了「環球網」
  • 韓國:這麼有錢,為什麼棄嬰遍地?淪落為世界「兒童」出口大國?
    文丨曹鏡明題丨韓國:這麼有錢,為什麼棄嬰遍地?淪為「兒童」出口大國?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韓國的看法!韓國印象不知道提起韓國,大家會有怎樣的印象?流水線批量生產的愛豆明星?伴隨著《來自星星的你》一炮而紅的炸雞啤酒?性價比超高的化妝品?層出不窮的偷拍小視頻?
  • 新加坡情侶在臺灣棄嬰垃圾桶後,逃回了國!可能難逃死刑!!
    棄嬰人疑似指向一對早已飛回新加坡的年輕情侶那麼,如果確實是兩個人棄嬰按照新加坡的法律他們會受到怎麼樣的懲罰呢?裡面有一封信請求他們照顧「父親意外死、母親又沒錢」的寶寶,兩人報警後才發現棄嬰是自己的親孫子棄嬰的18歲青年和14歲小女友
  • 晚清「棄嬰塔」:女嬰剛出生就被送入塔中自生自滅,堆滿後再燒掉
    在古代的時候,「重男輕女」現象更是嚴重,當時,為了生養男孩子,甚至不惜將剛生下的女嬰給丟棄。當時,沒有生下男孩的女性,基本上都會被夫家看不起,家裡有條件的,夫家為了生育男孩,還會不斷納妾室。封建思想最為濃厚的清朝,在「程朱理學」的封建觀念影響之下,整個的封建思想已經對人們的腦子侵蝕得十分嚴重。
  • 醫生「媽媽」為棄嬰擠奶哺乳
    醫生如廁遇到棄嬰,多科協作展開救治  隨著大雪節氣的臨近,南京的清晨愈發寒冷。一早,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的醫護工作者們像往常一樣忙碌。突然急診科護士長鄒月寧的耳邊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聲:「護士長,快來看!女衛生間發現了一名棄嬰!」
  • 新加坡情侶臺灣棄嬰案孩子竟然是活著被丟進垃圾桶的!!
    在等待解剖報告出爐後,涉嫌棄嬰的新加坡籍情侶可能面對殺人罪的司法追訴。根據新加坡法律,新加坡人在境外實施的犯罪等同於在境內實施,最終要在新加坡接受審判。一旦棄嬰致死的罪名成立,這對情侶很有可能被判死刑!因為犯罪行為發生在臺灣,臺灣也有管轄權,根據臺灣《刑法》,殺人罪可處死刑、無期或10年以上徒刑。
  • 晚清「棄嬰塔」有多恐怖?將女嬰送入塔中自生自滅,堆滿後再燒掉
    所以,清末時期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座座棄嬰塔,其中被丟棄的一般是女嬰,棄嬰塔本來是不該存在的,是百姓們自己建造的,但當地政府也沒有多加管制。 比起丟在荒郊野外,或者將孩子放入籃子裡面,然後再放入河流中自身自滅,他們更多的是選擇將養不起的孩子放入棄嬰塔,在一些女孩出生比例高的地區,棄嬰塔甚至會出現被堆滿的現象,迫於無奈
  • 拾荒媽媽張菲:為了撫養30多歲的棄嬰
    也就是說,在26歲的時候,她發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她沒有忘記她自己的養母和她自己的養育之恩,也沒有忘記她是個棄嬰。她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開始收養棄嬰,她應該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被遺棄的孩子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 棄嬰江中的秘密 ∫《西遊記》探秘 5
    作者:吳閒雲小姐為什麼要棄嬰江中上回推出的結論:劉洪與溫嬌才是真正的的原配夫妻,而唐僧則是劉洪與溫嬌所生。只有這樣解釋,邏輯上才是清晰、通順的。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既然唐僧是劉洪與溫嬌所生,那麼,劉洪又怎麼會要殺掉自己的親生兒子呢?    今天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 晚清真實的棄嬰塔:女嬰出生就被送入塔中自生自滅,堆滿就燒毀
    以至於民間出現了很多的怪相,比如說令人不寒而慄的建築「棄嬰塔」便是這一時期誕生的。 有些地方的棄嬰塔卻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座高塔了,不僅有數十米高。而且口子也設立的很好,要人捧著嬰兒爬上樓梯才能從口子上扔進去。 那麼為什麼要把口子設立的這麼高呢?因為丟棄的女嬰實在是太多了把塔都堆滿了。
  • 「拾荒媽媽」張菲,撫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兒女卻多半不聯繫她
    在很多人看來,他們是需要他人幫助的人,可卻有這樣一位拾荒者,明明是弱勢身份,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撐起了30多個棄嬰的一片天。這名"拾荒母親"叫做張菲,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棄嬰,剛出生就被父母丟棄在荒野。
  • 生命形態的轉變:佛教死亡觀
    人死之後,並非形神皆滅,佛教在吸收印度教「業報輪迴」的思想的基礎上,釋迦牟尼在禪思中思察生死輪迴因果本末的基本方法或所依據的基本原理,是被強調為佛法理論基石乃至佛法代稱的「緣起法」。此一法則,可用《雜阿含經》裡的偈語:「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概括。
  • 佛教對同性戀的看法
    過去幾年中,我那些同為同性戀的朋友們一直向我提問,他們有興趣了解佛教對基友的觀點。在今日世界裡,很難過地說,基友仍然被當成是社會唾棄的對象,認為這些人不幹正事,只思淫慾。這種根深蒂固的形象造成了在工作單位上對基友的歧視,這在亞洲國家尤其嚴重。根據我的理解,象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這樣的宗教是譴責基友行為的,但是我常常自問佛教是怎樣的態度。
  • 佛教:一目了然的緣起涅槃
    當世正流行著的,能衝破民族和國界的世界性的三大宗教,為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他很多教派,也大都是這三大宗教的分支在這裡,要研究長江流域的寶塔、寺廟和僧俗,就必然涉及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祭拜形式上,和另兩個信奉只一個神的世界性宗教不同,佛教是於多神教,並且是拜祭偶像的。佛教與印度教同樣都產生於以婆羅門階級為中心的印度,它吸收了原來婆羅門教(古印度教)的生生輪迴和因果報應的思想。
  • 【竹搖籃】臺灣棄嬰成為猶太人的真實故事
    有一天,他在臺中火車站月臺的長椅上,發現了一個竹搖籃,裡面有嬰兒哭聲。他好奇的打開搖籃,裡面有個穿著整齊的嬰兒,身旁放個紅包。許博士交給火車站長後,回家跟太太提即此事。太太結婚多年沒有生育,便提議收養這個棄嬰。他們回到火車站,接著一路追蹤到安置的孤兒院,找到了小女嬰。經過冗長的手續後,終於完成領養。
  • 上海老人撿到一混血棄嬰,含辛茹苦把他撫養20年,後來怎麼樣了
    上海的一位老人在20年前撿到一名黑人混血棄嬰,含辛茹苦的養育他20年,如今已經20歲的他長大成人。也明白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家庭。和年輕的混血黑人相比,老人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而現在的他們怎麼樣了?老來得「孫」的半百夫婦2000年8月,上海一位朱姓阿婆在下午去買菜的途中,在草叢中發現了這名混血棄嬰。心生不忍的朱阿婆沒有過多猶豫,便把這名棄嬰撿了回去。起初朱阿婆並不知道棄嬰是黑人混血,只把他身上的黑膚色當成生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