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醫】羅永佳:胃氣不降煩躁易怒,治以疏肝理氣調和肝脾

2020-12-26 網易

2020-12-23 09:08:35 來源: 美娟banana

舉報

  

  

  羅永佳 生於1938年,廣東省南海縣人(今佛山南海),廣東省名中醫,廣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曾任廣州市中醫院院長、廣州市中醫中藥研究所專職副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藥品審評專家庫專家、廣州市中醫藥學會顧問,是廣東省第七、第八、第九屆人大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廣州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以案說醫。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黃先生,時年67歲。初診時間:2015年9月1日。

  01 【發病過程】

  病史:胃氣上逆、胃酸多,大便不正常6個月,有高血壓病史。

  02 【首診證候】

  主訴:胃痛,服用胃三聯後覺氣上逆,無嘔吐。

  症見:舌紅,苔白膩,脈弦滑。易煩,易怒,胸脅滿悶。

  外院胃鏡:淺表性胃炎,HP2+,彩超:二尖瓣、肺動脈瓣返流。

  03 【辨證論治】

  西醫診斷:慢性胃炎

  中醫診斷:奔豚(肝鬱證)

  辨證施治:胃氣上逆,噯氣,反酸為胃氣不降之病機,脾虛則大便不正常,煩躁易怒,胸脅滿悶為肝鬱之象。故治療以疏肝理氣,調和肝脾為主。

  治則:調和肝脾。

  處方:黨參15g,白朮15g,茯苓15g,砂仁10g,香附10g,鬱金10g,法半夏10g,白及15g,陳皮15g,佛手10g,甘草6g,枳殼15g。7劑。

  04 【隨診過程】

  二診:2015.09.08

  症狀及體徵:胃氣上逆、噯氣症狀好轉,停藥後再次出現。大便正常。胸脅滿悶,無反酸。舌淡,苔白膩,脈弦數。

  處方:柴胡15g,白芍15g,鬱金15g,佛手10g,枳殼10g,蒲公英15g,茯苓10g,法半夏10g,黨參10g,砂仁10g,甘草6g,香附10g。7劑。

  三診:2015.09.22

  症狀及體徵:未出現氣上衝,大便溏,舌淡齒痕,苔白膩,脈數。

  處方:黨參15g,白朮10g,鬱金10g,佛手10g,法半夏10g,陳皮10g,砂仁10g,蒲公英15g,茯神15g,桂枝15g,麥冬15g,白芍10g,甘草3g。7劑。

  05 【按語】

  奔豚,是指患者自覺有氣從少腹上衝胸咽的一種病證。由於氣衝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病名,見《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可見於現代醫學的神經官能症、冠心病、胃炎等有類似症狀者。

  本病案患者胃氣不降,責之在肝之疏洩失調,氣機逆亂。木鬱克土,而致脾虛不運,胃氣不降之病機,故治療以疏肝,健脾,降胃氣為主。縱觀病程,胃氣之逆緣於肝氣之疏洩失調,氣機逆亂,故疏肝理氣貫穿始終。

  初診以香砂六君加鬱金、香附以益氣健脾為主,疏肝和胃為輔,後以四逆散加香砂六君加強平肝、健胃之力,繼以陳夏六君丸健脾養胃、鬱金香附疏肝解鬱,輔以麥冬、白芍等養肝胃之陰以防燥烈太過。

  (本案編寫:羅永佳 周毅平)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脈管炎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以案說醫】陳福如:疏肝清胃,理氣止痛法治療胃痛
    每天15時,以案說醫。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 301名醫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
    【案例】 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案 王某,女,34歲,幹部。 辨證: 證屬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 治擬疏肝瀉火,理氣和胃。 方藥: 方取四逆散、四君子湯和左金丸合方加減。
  • 經常煩躁易怒,適合吃這些,可改變你的情緒
    【煩躁易怒的危害】 煩躁易怒對人的身體及心理有一定的傷害,對人的社會生活影響也很大。 不良情緒包括悲、憂、恐、驚、怒、躁等消極情緒,煩躁易怒是一種常見的不良情緒,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這種情緒更加容易出現,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因此,我們要重視這種不良情緒帶來的危害,並且要學會控制和調節這種情緒。
  • 頭痛胸痛、煩躁易怒、憂鬱沮喪---1分鐘讓你了解經前症候群和更年期症候群
    心理方面:情緒起伏不定、易怒、緊張、煩躁不安、抑鬱、注意力下降、過度敏感等生理方面:乳房脹痛/腫脹、頭疼、腹痛、腹脹、關節疼、疲勞、粉刺/痤瘡、失眠、體重增加、食慾大增等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情緒上的變化:易怒、緊張、煩躁不安。
  • 肝氣鬱結,久傷身:疏肝理氣,有3味藥物或能幫上忙
    「我總是感覺身體不舒服,說又說不出來是哪裡不舒服,去醫院檢查也說沒有毛病,這到底是為什麼?」家住廈門的黃先生今年47歲,最近他感覺渾身上下不舒服,去醫院各種體檢項目檢查個遍,得到的結果都是一切正常。「沒辦法了,西醫完全檢查不出是哪裡有問題,只能看看中醫能不能找出個所以然來。」
  • 古今醫案研讀:蒲輔周用四逆散合左金丸、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蒲輔周(1888-1975),現代中醫學家,四川梓潼人,出身中醫世家,幼研醫籍,多在成都、梓潼行醫。其著作有《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對幾種婦女病的治療法》《中醫對幾種傳染病的辨證論治》等多種醫籍。【醫案】蒲輔周用四逆散左金、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吳某某,男,42歲。1962年9月12日初診。
  • 肝氣鬱結,久傷身:疏肝理氣,2味藥你會用嗎?
    中醫將鬱症分為4個類型:1.肝氣鬱結——抑鬱肝主疏洩,喜條達,肝鬱不舒則為病。肝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情緒不佳,敏感、易怒、抑鬱、焦慮、心神不寧;腸胃不適,口苦口乾、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不調;喉嚨有異物感,中醫中叫做梅核氣。
  • 高血壓降不下來,這有7種治療方法
    辨治要點:柴浩然從中醫辨證論治著眼,不拘泥於常法常方,針對高血壓「反跳」的不同病因病機總結出7種治療方法。1、疏肝理氣,將順肝木之性本法適用於肝鬱氣滯、化火上衝所致的高血壓病或其「反跳」者,症見頭痛頭脹,胸脅滿悶,時欲太息,煩躁易怒,失眠寐淺,乳房脹痛,舌紅苔薄黃,脈弦而數。
  • 氣血兩虛這樣補,益氣攝血,疏肝解鬱,一杯花茶就能搞定!
    ; 情志抑鬱、急躁易怒、健忘失眠、甚則狂亂; 面色晦暗青紫、皮膚青筋暴露或見絲狀血縷、肌膚甲錯。 氣血不調從肝治。 淤血不盡,新血不生,補血若不化瘀,則反而可能「添堵」。
  • 古今醫案研讀: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原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雜病醫院黃振鳴老中醫,出身於中醫世家,對治療疑難雜病有獨到的經驗,而且擅長使用蟲類藥。【醫案】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唐俊秀,女,51歲。初診:1978年5月10日。
  • 肝氣鬱結的症狀 6種偏方治肝氣鬱結效果好
    5、鬱結引起的壓抑、憂慮往往導致女人頭痛、煩躁、情緒波動易怒、胸脅脹痛、腹部脹滿、內分泌紊亂。肝氣鬱結怎麼調理1、情緒調理肝氣疏洩,心思鬱結,那麼人的情緒也不會高昂,時間長久則會使人失去溫和舒暢的感覺,故而容易產生易怒暴躁的情緒。
  • 此物疏肝解鬱、理氣調經,被譽「偏滯,多氣多鬱,非此不能疏散」
    香附用於養生的歷史悠久,《別錄》說它「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用利人、益氣、長鬚眉」;唐代的《唐本草》增加「大下氣」的理論,說明了香附可理氣解鬱之功;宋朝著名學者蘇頌認為「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十分適合用香附養生。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明確地總結了香附的妙用,提到「香附之氣平而不寒,能竄、能散、能降、能和,而兼通十二經之氣。
  • 臟腑方證與王氏治肝三十法:
    :肝氣鬱結證:一、疏肝理氣如肝氣自鬱於本經,則兩脅氣脹,或痛者,宜疏肝理氣。8胃蘇顆粒: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檳榔炒雞內金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主治@氣滯型胃脘痛,症見胃脘脹痛,竄及兩脅,得噯氣或矢氣則舒,情緒鬱怒則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及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 它不僅是治狂犬病的佳藥,還可治骨節痛!知道的人不多
    而要說到治狂犬病的中藥,紫竹根像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姑娘,知道的人並不多。活躍於肝脾經。 能行氣破積,祛風破瘀解毒,除風溼通關節,並清肝經風熱。可治腰腳筋骨酸痛,風癲狗咬等。 清代梅啟照《梅氏驗方新編》,及《重慶草藥》均提到了用紫竹根治狂犬病。
  • 此物尤善疏肝鬱,解鬱氣,引清陽之氣上升,升肝脾之陷而清肝養脾
    在諸多養生的東西中,有很多可以「清」的好東西,比如有一物無補益之力,此物卻尤善疏導肝氣之鬱、散鬱結、解鬱氣,還能引清陽之氣上升,升肝脾之陷而清肝養脾。這一物就是柴胡,源自於傘形科草本植物柴胡的根,在古代早期的本草類書籍中多數以「茈胡」為名,在各地還有山菜、茹草、紫草等別名。
  • 養肝是大事,在家做一茶一湯一操,疏肝補肝效果良好
    而味甘的食物對脾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能夠起到養肝脾,疏肝氣的作用。味甘的食物有燕麥、高粱、糯米、黑米等穀類,還有南瓜、扁豆、核桃、桂圓、紅棗、豬肚、牛肉、草魚、鯽魚、黃鱔等食物。一茶上面介紹了那麼多食物,看起來很複雜,實際上養肝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