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佳 生於1938年,廣東省南海縣人(今佛山南海),廣東省名中醫,廣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曾任廣州市中醫院院長、廣州市中醫中藥研究所專職副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藥品審評專家庫專家、廣州市中醫藥學會顧問,是廣東省第七、第八、第九屆人大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廣州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以案說醫。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黃先生,時年67歲。初診時間:2015年9月1日。
01 【發病過程】
病史:胃氣上逆、胃酸多,大便不正常6個月,有高血壓病史。
02 【首診證候】
主訴:胃痛,服用胃三聯後覺氣上逆,無嘔吐。
症見:舌紅,苔白膩,脈弦滑。易煩,易怒,胸脅滿悶。
外院胃鏡:淺表性胃炎,HP2+,彩超:二尖瓣、肺動脈瓣返流。
03 【辨證論治】
西醫診斷:慢性胃炎
中醫診斷:奔豚(肝鬱證)
辨證施治:胃氣上逆,噯氣,反酸為胃氣不降之病機,脾虛則大便不正常,煩躁易怒,胸脅滿悶為肝鬱之象。故治療以疏肝理氣,調和肝脾為主。
治則:調和肝脾。
處方:黨參15g,白朮15g,茯苓15g,砂仁10g,香附10g,鬱金10g,法半夏10g,白及15g,陳皮15g,佛手10g,甘草6g,枳殼15g。7劑。
04 【隨診過程】
二診:2015.09.08
症狀及體徵:胃氣上逆、噯氣症狀好轉,停藥後再次出現。大便正常。胸脅滿悶,無反酸。舌淡,苔白膩,脈弦數。
處方:柴胡15g,白芍15g,鬱金15g,佛手10g,枳殼10g,蒲公英15g,茯苓10g,法半夏10g,黨參10g,砂仁10g,甘草6g,香附10g。7劑。
三診:2015.09.22
症狀及體徵:未出現氣上衝,大便溏,舌淡齒痕,苔白膩,脈數。
處方:黨參15g,白朮10g,鬱金10g,佛手10g,法半夏10g,陳皮10g,砂仁10g,蒲公英15g,茯神15g,桂枝15g,麥冬15g,白芍10g,甘草3g。7劑。
05 【按語】
奔豚,是指患者自覺有氣從少腹上衝胸咽的一種病證。由於氣衝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病名,見《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可見於現代醫學的神經官能症、冠心病、胃炎等有類似症狀者。
本病案患者胃氣不降,責之在肝之疏洩失調,氣機逆亂。木鬱克土,而致脾虛不運,胃氣不降之病機,故治療以疏肝,健脾,降胃氣為主。縱觀病程,胃氣之逆緣於肝氣之疏洩失調,氣機逆亂,故疏肝理氣貫穿始終。
初診以香砂六君加鬱金、香附以益氣健脾為主,疏肝和胃為輔,後以四逆散加香砂六君加強平肝、健胃之力,繼以陳夏六君丸健脾養胃、鬱金香附疏肝解鬱,輔以麥冬、白芍等養肝胃之陰以防燥烈太過。
(本案編寫:羅永佳 周毅平)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脈管炎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