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喲!切克鬧!今天我們說Rap
2017年,一部現象級的音樂節目《中國有嘻哈》掀起了全社會的說唱浪潮,似乎每個人都能來一段自己的Freestyle。但是,除了觀賞綜藝之外,你對Rap有多少了解?難道Rap僅僅是穿著衛衣、哈倫褲,戴著明晃晃的項鍊,抓著話筒在臺上肆意喊麥嗎?
本小組利用數據分析工具Google Ngram和Google Trend對說唱音樂(Rap)進行了詞頻檢索,看數據如何幫助我們理解Rap的發展吧。
關於Rap我們所說的說唱音樂(Rap),一般而言有兩種解釋。其一是源自流傳許久的黑人俚語,其主要內涵為「對一個人說話方式的評述」:去Talking意味著去與人進行溝通,去Rapping則意味著通過某種方式將人們逗樂或激怒。由此可見,Rap在這種解釋中更偏向於一種文化實踐。
而另一種解釋則認為Rap是Rhythmic African Poetry的縮寫,即「有節奏的非洲詩歌」。這種解釋強調了Rap的音樂屬性。
Rap的緣起及演變過程圖1 1950-2000年「Rap」詞頻1、緣起時期Proto-rap
Rap一般公認為誕生於在20世紀60-70年代,從Ngram可以看到,此時Rap經歷了一個顯見的小峰值。在這個時期,低迷的經濟形勢、低下的政治地位、流行音樂中自我話語權的迷失……都困擾著處於經濟、政治「雙重貧困」的美國黑人。於是,在美國曼哈頓布魯克林區等著名的黑人聚集區,一些黑人青年就以自娛自樂的方式發展出了獨特的音樂活動。
由於資源貧乏、沒有樂器,他們只能利用唱片機進行音樂活動,由此發展出了刮擦唱片的「混音」效果,而播放唱片的人就成為了第一批「DJ」。在這批人當中,DJ Kool Herc被譽為Rap音樂的開山教父,他率先在打碟時運用funk、soul的beat以及一些黑人祝酒詞,這種風格迅速走紅。Kool Herc還叫上朋友Coke La Rock表演即興說唱(日後的Freestyle)來烘託現場氣氛,這些在音樂聚會上總有一些運用插科打諢、亦說亦唱的方式渲染氣氛的人就成為「麥克風控制者」(MC)。而這些在俱樂部派對上出現的極富韻律性的說唱方式就成為了最初的Rap。
Coke La Rock(左)與Kool Herc(右),兩位嘻哈文化的創始人2、老派說唱Old-school Rap
70年代末-80年代中旬,Rap的詞頻並沒有消退而是趨於穩定,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Rap音樂走上了商業化道路。1979年,來自新澤西的「糖果山幫」樂隊推出了第一首商業化的Rap說唱單曲——《Rapper’s Delight》一炮而紅,一舉登上全美流行音樂榜單,由此Rap從街頭巷尾的草根音樂登上了商業化舞臺。美國的音樂製作人和唱片公司發掘了說唱音樂的價值,並包裝了一批Rap歌手或組合,如Kurtis Blow、Furious Five等。老牌說唱的主要表演形式是在街頭或公園進行現場演唱,仍然以經典的DJ「搓碟」方式與觀眾互動。
美國傳統DJ「搓碟」形式3、黃金時代Golden age
Rap的詞頻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早期出現了飛速上升的趨勢,這段時間Rap音樂的發展可謂是風起雲湧。無論是歌詞韻律、表演形式還是音樂內涵,都產生了巨大的變革。
歌詞韻律創新化。80年代Rap音樂的騰飛離不開大量才華橫溢的個人和團體,這些音樂家不僅僅開始說唱一些全新的內容,同時嘗試全新的Flow,在押韻中融入了更多音節,嘗試多音節押韻,創造了全新押韻套路和運用更具有鮮明風格的詞組,其中詩人Rakim以及具有經典風格的Tupac樂隊就是在歌詞韻律方面的創新先鋒。
表演形式商業化。80年代Rap音樂的商業化進程進一步擴展。首先是唱片公司將Rap音樂從街頭巷尾搬進了錄像帶(MV),並選用更加專業的伴唱隊伍來配合Rapper的演繹。除此之外,藍調、放克、黑人靈歌、搖滾等音樂元素通過電子科技的方式得以融入到MV錄製中,傳統的「搓碟」形式有了更多樣的替代。
早期Rap採用專門的樂隊伴奏形式來配合歌手的演唱音樂內涵深刻化。在老派說唱流行的時代,Rap主要是以自我解嘲、調侃社會不公現象、製造黑色幽默等較為輕鬆的內容為基礎展開的。而到80年代末,Rap音樂在美國的不同地區有了新的文化意蘊,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東部的「硬核」說唱(Hardcore)和西部的「匪幫」說唱(Gangsta)。前者以強硬的姿態揭露、謾罵美國社會對黑人的種種的不公現象,更加強調運用打擊樂器製造音樂張力和煽動性。而後者的特點在於聽覺詭異的混音效果,在內容方面則充斥著對於黑幫罪案、暴力、仇殺、金錢、性解放、毒品等消極事物的嚮往和歌頌。這些音樂從簡單直白的自嘲生活深入到了最真實的黑人生活,雖然受到了主流媒體的抨擊,但取得了非常好的銷量,Rap也因此進入了主流音樂圈。
左:硬核音樂代表作《It Takes A Nation of Millions to Hold Us Back》(Public Enemy,1988)80-90年代,隨著歌舞廳的普及和美國主流音樂公司對黑人說唱的收編,Rap音樂也逐漸從老派向新派轉型。新派的Rap為了適應音樂市場有意地去除了一些「黑人元素」,甚至白人不僅參與到rap音樂的製作發行,更直接成為了新一代的Rapper。Dr. Dre、JAY-Z、Nas、Eminem、Snoop Doggy Dogg……這些樂迷所熟知的歌手多數都是在這個時期通過自己獨特的音樂表現力和全球化音樂公司的挖掘、推廣而風靡全球。
美國Rap代表歌手:五角大帝50cent、白人說唱歌手Eminem、西海說唱教父Snoop dogg、西海說唱教父 Dr Dre、匪幫說唱歌手Ice Cube進入21世紀,Rap歌手和唱片公司之間則更多地依靠「廠牌」(Label)合作關係,如華納音樂(Warner Music Group)旗下的南部獨立廠牌Grand Hustle、環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Group)旗下專注年輕流行市場的廠牌Young Money、Shady Records(代表人物Eminem)。廠牌的存在為歌手提供了更具有獨立性、藝術性的創作空間,鼓勵歌手做出更加前衛、更具個性的音樂作品,可以說,Rap的流行背後離不開這些大大小小的廠牌的經營與包裝。值得一提的是,很多Rap歌手也通過創立廠牌的方式從歌手跨界資本,如Jay-Z就創辦了個人廠牌Roc Nation,並籤下了數十位rap藝術家,建立起自己龐大的嘻哈帝國。
Jay-Z 創建的綜合性娛樂公司Roc Nation除了美國本土音樂市場的熱潮之外,rap音樂被第二代非裔和亞裔美洲移民帶往歐洲、日韓、中國等地,呈現出一派日益壯大的國際圖景。如在英國非常盛行的Grime音樂(英式汙穢嘻哈),讓人聯想到東倫敦地下文化,歌詞多圍繞著政治及貧民生活現狀、草根化的生活,就是英國音樂人對於北美嘻哈風格與其他音樂流派、英國本土音樂風格的創新融合。
英國街頭Rap愛好者1950-2000年「rap」和「individualism」相關關係除此之外,我們還關注到Rap與個人主義之間也有著非常相近的詞頻分布,尤其是在90年代有著相似的上升趨勢。這個年代世界缺乏全球性的緊張衝突,青年人則更加著眼於個人生活、注重自我價值,強調人的個性和自由,努力尋求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既讓人享受生活的富裕,同時又不失叛逆的自由靈魂」。這一點可以從rap歌曲的歌詞中獲得啟發,以Nas的《I Can》為例,主要表達了對社會黑暗現實的控訴和對個人理想的追求,充滿了自我主義的表達。
Rap飄洋過海來到中國Rap作為嘻哈音樂中的主要表現形式,是20世紀最後的草根藝術。進入中國後,Rap又稱「說唱」或「饒舌」。其中,「說唱」一詞卻是由來已久,最早提到中國的「說唱」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荀子的《成相篇》。自此,中國民間講唱故事的「說話」逐漸流行開來。然而,這一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說唱」和基於黑人文化誕生的「Rap」在音樂本質上存在明顯差別,同時在時代發展中,古代的「說唱」也早已被重新注釋,成為Rap在中國的標籤,因此它不在本文所涵蓋的定義範圍內。
當「張狂」的Rap遇上「矜持」的中國通過分別檢索關鍵詞「Rap」、「說唱」以及「饒舌」,我們清晰地看到Rap自八、九十年代傳入中國到現在這四十年來的大眾關注程度軌跡。
1900-2008 「說唱」、「rap」和「饒舌」詞頻變化情況首先,通過上圖可以直觀的觀測到:在中國,「說唱」被提及的頻率要遠遠高於「饒舌」和「rap」。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理解Rap在這一音樂形式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首先在概念上被中國人解構為「說話+唱歌」,即有旋律有節奏的說話。
其次,值得關注的是rap音樂在中國的詞頻變化從80年代開始呈現一個急劇猛增的勢頭,並達到峰值。之後在90年代呈現回落,2000年後又出現一定的回升。
為什麼詞頻呈現這樣的變化?結合歷史看,本文將Rap在中國的軌跡定義為三個時期,分別是引入期(80年代)、擴張期(90年代)、發展期(2000年後)。
Rap在中國的三個歷史時期1 引入期
中國音樂界喜好以地域進行樂壇,而說唱音樂在引入時期最主要的兩個窗口是大陸和臺灣。臺灣說唱音樂的開拓者是L.A. Boyz(洛城兄弟),其中包括有黃立行、黃立成和林智文。他們三人在美國洛杉磯留學接觸到了Rap這樣的說唱藝術,並在80年代末把它帶回到了臺灣,從而改變了臺灣樂壇。
至於大陸說唱音樂的形成也同樣在相近的歷史階段,由「音樂教父」崔健引入內地市場,說唱進入內地音樂界的視野。這也暗合了圖中所顯示的在80年代說唱的詞頻增長並達到頂峰這一現象。
L.A.Boyz(洛城兄弟)2 擴張期
從音樂人的角度看,90年代,由崔健主導的「歌詞內容」重於「音樂旋律」這一概念開始被推廣。林子祥、庾澄慶、尹相傑等中國歌手陸續出說唱專輯,其中包括有《某某人》、《不是我不明白》、《ah lam日記》等歌曲。但從詞頻來看,「說唱」的關注度卻呈現一個下滑趨勢。其原因在於兩個方面:
第一,「說唱」這樣一種激烈亢奮並脫離旋律,關注節奏的音樂形式並不能完全被當時的受眾所接受。簡單說就是「它不美」;
第二,「沒有人願意做地下說唱歌手!」在當時,市場經濟處於轉型時期,中國的音樂市場並不景氣,除了成名已久的巨星願意拓荒,草根說唱音樂人處於「圈地自萌」狀態,完全得不到一些音樂公司的經濟支持。
黑棒樂隊3 發展期
2004年-2017年每月「Rap」、「說唱」的熱度變化情況在2000年後的發展階段,由於08年後的詞頻缺失,本文通過Google Trend對08年以後的「說唱」發展進行進一步分析。
在2000年-2008年,中國的「Rap」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轉折——真正的說唱樂隊出現。中國的唱片公司進行了一次輕量級的資本出擊。新褲子樂隊、隱藏組合、CMCB樂隊等說唱樂隊成功被籤約。這一切變化還是由於市場和資本的變化引起的。因此,詞頻的變化正是因為這一次小規模的資本出擊,說唱的關注程度有一個小幅度的回升。
新褲子樂隊然而,在2004年-2014年,通過觀察Google Trend上的熱度變化趨勢,我們發現「Rap」和「說唱」的熱度始終低於50,且整體呈現下滑趨勢。由此可見,在新世紀以來,儘管說唱音樂由於小規模資本的影響在開始有所回暖,但長期上仍是沒有成為主流的音樂形式。同時,短期上的波動也只是曇花一現,某支樂隊或歌手異軍突起但有轉瞬即逝的現象層出不窮。
此時的說唱音樂的特點,簡單概括就是:氣候不佳,忍受寒冬。這一點同樣與市場行情和文化認可度沒有到位有著很大的關係。
部分說唱歌手和樂隊的熱度情況嘻哈俠歐陽靖最後,把時間點鎖定在2014年-2017年。這段時間中國說唱的熱度巨幅波動,同時熱度值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樣,我們仍是結合現實情況加以分析,在近幾年,中國音樂越來越偏向商業化,《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中國有嘻哈》等眾多綜藝音樂類節目,把說唱音樂重重地砸在了觀眾的耳朵裡。當然,這一點與其他音樂形式如民謠、搖滾等市場飽和以及說唱在之前的寒冬特點存在一定的關聯。
無限光明,還是曇花一現?
最後的最後,中國到底有沒有Rap?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肯定是有Rap的,中國樂壇的Rap雖大起大落,但從未真正斷絕過。這一點在前面的分析中已有所體現不再累述。從整個樂壇來看,我們將嘻哈音樂同搖滾樂、民俗音樂以及流行音樂在04年後的熱度進行對比(如圖7)。在前10年,結果是令人失望的,嘻哈音樂相對其他音樂形式在中國的受關注度只能在末尾遊蕩。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市場環境也包括受眾選擇。但是在14年後,說唱音樂的關注度回升,這暗示Rap的未來是可期的!
各類音樂形式熱度對比對於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而言,藉助新媒介,顯然有了比父輩更多的機會和介質去接觸音樂。而正處在第三消費社會的中國,90後、00後開始進入主流消費市場,迫切要求對世界表達看法,希冀被公平對待的欲望愈加強烈。而說唱作為音樂中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恰恰迎合年輕人的心理。
相信有一天,Check Now會成習慣,中國的節奏將會成為主流。
參考文獻:
[1]郝苗苗, 李昊燦. 美國黑人口頭藝術Rap的概念釋義與歷史溯源[J]. 當代音樂, 2016, (12): 67-68
[2]馬小玲. 美國RAP說唱樂的「前世今生」——兼談商業化對說唱興衰之影響[J]. 黃河之聲, 2014, (21): 24-25
[3]郝苗苗, 魏琳琳. 紐約黑人說唱樂演的演變及其異文化解讀[J]. 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 (4): 132-139
參考網站:
http://www.xihachina.com/shuochang/page/2
作者:孫晨亮 顧希維
稿件首發於「數據火鍋」公號,轉載請註明出處「未來媒體實驗室」、作者名以及「發自澎湃新聞湃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