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將芭樂(番石榴)切塊、蘸上辣椒鹽再放入口中,這一酸、甜、香、鹹混合的果肉是不少海南人喜愛的美味。而在海南省澄邁縣福山鎮,今年29歲的吳坤德不僅愛吃芭樂,還將其中的紅心芭樂種出了致富新門道,迎來了創業的「開門紅」。
11月30日早晨,和煦的陽光照射在吳坤德種在福山鎮和富村的一片片紅心芭樂林上,在果樹旁,他搬來幾張小板凳,就地將新鮮採摘的紅心芭樂削皮切塊,並遞向周邊的人,「來,都嘗一嘗,今年這果可甜著呢!」吳坤德一邊說著,一邊從兜裡取出手機向記者展示網絡訂單數量,「你看,這批紅心芭樂才剛開始採摘不到一個月,我已經接下了近400箱訂單,這回可算放心了。」
時光回溯到2013年冬天,當時25歲的吳坤德因為3次創業失敗,已經在家待業了半年。知道吳坤德心裡苦悶,初中同學譚詠遊便不時來陪他聊天解悶。譚詠遊回憶道,「吳坤德自2007年開始創業,無論是種植香蕉、辣椒,還是養殖山雞,都僅能做到保本甚至虧損大半,當時的他並不好過。」
吳坤德記得,正當自己的創業腳步停滯不前時,種植戶張益利找到了他,商量著同去定安考察紅心芭樂種植等事宜。「那時候,已經年近花甲的老張也因發展種植業碰了不少壁,但他並未放棄。」吳坤德在心底暗暗告訴自己,作為年輕的創業者,自己「必須再試一試」。於是,吳坤德從家人、朋友處籌措了一筆創業資金,用於種植紅心芭樂。
令吳坤德沒有想到的是,芭樂種植起來並不容易,「除了要解決芭樂病害問題,果樹引來的飛蟲也十分難對付。」於是,吳坤德開始重新翻閱種植技術書籍,並上網找尋紅心芭樂的管理方法,很快,一張張捕蟲網、一臺臺誘蟲燈出現在了果林裡,相應問題也迎刃而解。
「今年,我還學會了夏秋季不留果、冬春季進行採摘這一訣竅,讓每株紅心芭樂樹的掛果量提升了20多斤,甜度也大大提高。」吳坤德介紹,現在,他將果品打包成4斤裝禮盒,每盒售價達到70元,遊客們若來到田頭採摘,每斤採摘價也能達到10元,「通過網絡宣傳和銷售、發展採摘遊,預計我今年紅心芭樂的營業額可達到20多萬元,扭虧為盈再也不是夢。」
在紅心芭樂果林旁,一片翠綠的小樹苗已長至約60釐米高,這裡承載著吳坤德更大的「野心」。「這些紅心無籽芭樂是我今年5月從臺灣引種的新品種,在當地市場,這一果品每斤售價超過20元。」吳坤德說,如果一切順利,明年他將以紅心無籽芭樂作為主打產品,專攻高端市場,「福山土地肥沃、農產品種類豐富,這裡從不缺少奇蹟,我也相信自己能創造奇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