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很喜歡各版掐架,因此我的劇評中也從未特地將各版進行比較。看劇時也儘量拋開之前電視劇的影響,單純地對照著原著上來看劇。
當然劇評本就是把筆者的主觀觀念強加給讀者的,即使我再怎麼想規避也逃脫不掉。好與不好,讀者可自行論斷。編劇改得如何,在我的劇評中也只是一家之言。
沒人有資格可以說電視劇超越原著,「超越」這種詞用在小說和電視劇的比較裡是不適用的。沒有小說的精彩,哪有編劇的腦洞。
所謂的「超越」無非是電視劇把小說裡原本並不貼現實的人物,從外形人設上,改得更貼近觀眾心目中想像的合理且完美的形象而已。
十九、二十集對應了小說回合裡的《九陰真經》的後半部分和《雙手互搏》前半部分,總共加起來也就一個回合左右。因此不用多想,便可知其中的原創情節有多少了。而且這兩集很多內容,我幾乎快找不到小說的影子。
劇情
十九集的前半部分,多為原創情節。一時之間,我竟然不知從何處寫起。
由於新劇的楊康改了部分人設,在穆念慈面前,更像是個乖弟弟在認錯。劇裡的楊康沒有出言詆毀穆念慈,因此也少了穆念慈割發證清白的橋段。
黃蓉低頭見到穆念慈噴在地下的那口鮮血,沉吟片刻,終不放心,越過圍牆,追了出去,只見穆念慈的背影正在遠處一棵大柳樹之下,日光在白刃上一閃,她已將那柄匕首舉在頭頂。
黃蓉大急,只道她要自盡,大叫:「姊姊使不得!」只是相距甚遠,阻止不得,卻見她左手拉起頭上青絲,右手持匕向後一揮,已將一大叢頭髮割了下來,拋在地下,頭也不回的去了。
不過這些都無礙,來說說原創的情節吧。
如果拋開小說,靖康慈蓉四人在小茅屋裡的戲拍的挺好的。通過四人的言語,眼神等交互,使得四人性格更加分明,對比也更加明顯。
劇中,郭靖的胸襟比小說中更加寬廣,其在情與義上也更具有包容性,他通過換位思考,也懂得楊康的難處;楊康則比小說中更多了幾分真情,雖然心中的矛盾依舊存在,但更側重在養育之恩和父母大仇之上,對穆念慈、對郭靖的情感也一直存在著患得患失的心態,對黃蓉則多了幾分忌憚。
聰明人永遠不喜歡被另一個聰明人看穿自己的心思。楊康黃蓉是這樣,黃蓉楊過也是這樣。
所以黃蓉,她只要保持除了男女之事其他可以看穿一切的狀態,就很好了;而穆念慈,劇中的人設比郭靖倒是還多了幾分執拗和硬心腸,若不是楊康一句「回牛家村」,她應該還不至於這麼快原諒她的情郎。
我從前幾篇就有講到,楊康的線一直都很穩,即使加了原創,或是稍微改了人設,但至少故事邏輯上都是清晰的,還有後面梅超風來殺楊康等情節也給人物後期發展上鋪了不少前提。
接下來,劇情走向也是輪到筆者看不懂了,華箏與郭靖相遇提早上線了,而且早於郭靖去桃花島求親。以前看射鵰時,從不會細究很多細節,比如郭靖與華箏的婚事等,反正最後都解決了,靖蓉愉快幸福地生活在桃花島上。
可是,不知曾幾何時起,網絡上開始會拿華箏之事來指責郭靖的渣。本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可是新劇提早上線後先不說郭靖渣的問題,這打亂劇情的邏輯可不是一點點。
華箏上線,黃蓉提早知道了婚約之事也就算了,她居然丟下郭靖一個人走了。郭靖一個人單槍匹馬赴桃花島之約,且看小說本來是如何寫的。
郭靖與黃蓉商議,桃花島約會之期轉眼即屆,只好先到嘉興,與六位師父商量赴約之事。
黃蓉點頭稱是,又道:「最好請你六位師父別去桃花島了。你向我爹爹賠個不是,向他磕幾個頭也不打緊,是不是?你苦心中不服氣,我加倍磕還你就是了。你六位師父跟我爹爹會面,卻不會有甚麼好事。」郭靖道:「正是。我也不用你向我磕還甚麼頭。」次晨兩人並騎南去。
郭靖出海前沒人互動,只能和小紅馬說話來把原本的劇情給捋了捋。順便還召喚出了白雕來。小說裡的白雕在郭靖救拖雷哲別時便出現了,郭靖直接把雕給了黃蓉玩兒(其實就是給了黃蓉)。
黃蓉初與郭靖相識,即曾聽他說起過射鵰、養雕之事,心中好生羨慕,常想他日必當到大漠去,也養一對雕兒玩玩,這時忽見白雕,也不顧追兵已迫近身前,叫道:「給我玩!」伸手就去撫摸白雕的羽毛。……黃蓉在金兵懷裡摸出幾塊乾肉,去餵那雕兒。郭靖道:「蓉兒,你玩雕兒吧,我去殺散金兵!」
沒有了黃蓉陪同的郭靖上了桃花島,沒有了黃藥師簫聲引路,沒有了郭靖在馮蘅墓前叩拜(郭靖磕頭這個點也許後幾集裡會有,這麼關鍵的情節編劇應該不會寫沒了),黃藥師對郭靖的改觀很多時候都是通過一些小細節上的處事,總之這一段內容少了很多細節,本該生動的劇情一下子死板了不少。
(郭靖)奔向那隆起的高處,原來是座石墳,墳前墓碑上刻著「桃花島女主馮氏埋香之家」十一個大字。郭靖心想:「這必是蓉兒的母親了。蓉兒自幼喪母,真是可憐。」當下在墳前跪倒,恭恭敬敬的拜了四拜。
當他跪拜之時,簫聲忽停,四下闃無聲息,待他一站起身,蕭聲又在前面響起。郭靖心想:「管他是吉是兇,我總是跟去。」當下又進了樹叢之中,再行一會,蕭聲調子鬥變,似淺笑,似低訴,柔靡萬端。
然而新劇裡的黃藥師居然也提前知道了郭靖與華箏的婚約,郭靖提前想起了自己與華箏的婚約,兩個本是促進試題招親劇情的關鍵人物,都知道了本不該知道的情節,試問接下來的劇情,編劇想如何圓呢?
在知道郭靖有婚約的黃藥師還同意讓他參與比試;在想起自己還有婚約的郭靖還請洪七公前來提親……這麼做都不符合二人的人設。編劇怎麼圓,都會讓這兩個人物失色很多。
老頑童終於上線了,但不是在黃藥師的簫聲折磨之下出現的,而是滿桃花島的亂跑。以玩的方式出場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實在不知道編劇是如何定位桃花島的九宮八卦陣的,小說中的周伯通,是只能在洞內和洞口溜達的。
周伯通笑道:「若是我勝,也不在這裡了。他打得我重傷嘔血,我逃到這洞裡,他追來又打斷了我的兩條腿,逼我把《九陰真經》的上卷拿出來,說要火化了祭他的夫人。我把經書藏在洞內,自己坐在洞口守住,只要他一用強搶奪,我就把經書毀了。他道:『總有法子叫你離開這洞。』我道:「咱們就試試!』「這麼一耗,就對耗了一十五年。
這人自負得緊,並不餓我逼我,當然更不會在飲食之中下毒,只是千方百計的誘我出洞,我出洞大便小便,他也不乘虛而入,佔這個臭便宜。有時我假裝大便了一個時辰、他心癢難搔,居然也沉得住氣。」……周伯通道:「一十五年來,他用盡了心智,始終奈何我不得。只是昨晚我險些著了他的道兒,若不是鬼使神差的,兄弟你忽來助我,這經書已到了黃老邪手中了。唉,黃老邪這套《碧海潮生曲》之中,含有上乘內功,果真了不起得很。」
說到《碧海潮生曲》,劇裡的這首曲子居然只是為了試探郭靖的,那老頑童在桃花島白吃白喝十五年,又在桃花陣裡來去自如,黃老邪又不對他用狠的,那請問黃藥師和周伯通之間相互的目的是個啥?
電視劇這是把黃藥師的乖戾性格改掉了,除了自己徒弟,似乎對誰都寬容的很,也沒有打斷老頑童的腿。還有,黃蓉為什麼聽不了《碧海潮生曲》?這兩集的BUG真的是太多了,編劇接下來幾集應該編的很辛苦。
老頑童絮絮叨叨回憶的情節進展很快,而且故事線上也拆的很混亂,黃藥師與馮蘅騙走《九陰真經》的故事內容也少了很多遊戲趣味,如此,電視劇對周伯通的刻畫已開始趨於平凡了。
周伯通道:「我當然知道,但這口氣不肯輸。我說:『經書是在我這裡,借給嫂子看一看原也無妨。但你瞧不起老頑童守不住經書,你我先比劃比劃。』黃老邪笑道:『比武傷了和氣,你是老頑童,咱們就比比孩子們的玩意兒。』我還沒答應,他夫人已拍手叫了起來:「好好,你們兩人比賽打石彈兒。」
郭靖微微一笑。周伯通道:「打石彈兒我最拿手,接口就道:『比就比,難道我還能怕他?』……」
《九陰真經》的故事斷斷續續並沒有闡述完,周伯通就強行要教郭靖雙手互搏,小說中周伯通教雙手互搏只是為了可以玩四人打架,而且,若非郭靖點醒他,他都不覺得雙手互搏算什麼高明實用的功夫。
場景
這兩集的主要場景,就是桃花島。其實很多人說起小說中的桃花島,都以為是種滿了桃花,但請看原文:
船將近島,郭靖已聞到海風中夾著撲鼻花香,遠遠望去,島上鬱鬱蔥蔥,一團綠、一團紅、一團黃、一團紫,端的是繁花似錦。黃蓉笑道:「這裡的景致好麼?」郭靖嘆道:「我一生從未見過這麼多,這麼好看的花。」
黃蓉甚是得意,笑道:「若在陽春三月,島上桃花盛開,那才教好看呢。師父不肯說我爹爹的武功是天下第一,但爹爹種花的本事蓋世無雙,師父必是口服心服的。只不過師父只是愛吃愛喝,未必懂得甚麼才是好花好木,當真俗氣得緊。」
電視劇裡這麼製作也是無妨,畢竟看書的人少而觀眾們說起桃花島想當然會覺得桃花島上全種了桃花。其實這劇裡的置景還是很不錯的。
他焦急起來,躍上樹巔,四下眺望,南邊是海,向西是光禿禿的巖石,東面北面都是花樹,五色繽紛,不見盡頭,只看得頭暈眼花。花樹之間既無白牆黑瓦,亦無炊煙犬吠,靜悄悄的情狀怪異之極。
演員
其實演員項裡,有時候侃的不是演員,而是角色了。
拋開原著,真的覺得這個楊康很有楊過的影子,我在9~10集的劇評中,就提到過此楊康有拿楊過劇本的嫌疑,不僅僅是與穆念慈的姐弟戀,還有很多行為處事,都像極了楊過。
對,我這裡用像楊過,而不是楊過像楊康,因為小說裡的楊康並不是這樣。楊過只遺傳到了康慈的外貌和楊康的聰慧,偏激且大悲大喜、左右搖擺的性格特徵全是因為幼年時期的生活環境造成的。
小說裡的楊康,對郭靖更多是看不起和不屑,性格上應該更內斂,行事上應該更果決。但電視劇沒有,電視劇的楊康猶豫程度不下楊過,對靖蓉的態度也與楊過相似,劇中的楊康對郭靖有嫉妒、有羨慕、有自慚形穢、也有信任,對黃蓉則是更多的提防,這與楊過去襄陽見靖蓉的狀態十分相像。
我雖然不愛評論演員的演技,但陳星旭的表演的確是幾個年輕演員中較為出色的,他把劇本裡的人物做了一個得體的定位,雙男主的戲本,楊康的存在本就是為了突出郭靖。
周伯通也許是83版射鵰的影響太過深遠,印象中的形象好像一直都是胖胖的,或者微微發福的中老年男子,桃花島夥食太好了?
只見這人盤膝而坐,滿頭長髮,直垂至地,長眉長鬚,鼻子嘴巴都被遮掩住了。
這時他面容看得更加清楚了,鬚髮蒼然,並未全白,只是不知有多少年不剃,就如野人一般毛茸茸地甚是嚇人。
新射鵰裡的周伯通,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太正經,正經得像個道士。起初我還以為是不是因為受了前幾部射鵰的影響,才會覺得新劇的周伯通很不對味。
事後看了小說,發現並不是。周伯通是俗家人,並未出家,老頑童之名並非空穴來風,他所做的所有事情的出發點就是有趣好玩;另一點,老頑童是個武痴,當然,在周伯通的觀念裡,練武也就是好玩,無論是聽故事,還是講故事,或者是做重要的事都得有這個前提,除非是王重陽吩咐的。
新劇的周伯通,少了「玩」這個屬性,瞬間就沒了味道。
韓棟的王重陽,嗯,我先不說話,先上圖比較好。
一句臺詞都沒有的王重陽,出現不過三分鐘,卻讓我印象深刻,是的,我第一次get到了韓棟的顏值!為什麼我從韓棟的眼神裡都感受到了那種道家的仙風道骨呢。
打戲
這兩集沒什麼值得稱道的打戲,初學左右互搏還未見其威力。
後期
這兩天有時間,又拆了一下射鵰的鏡頭,我決定真的要幫後期吐槽一下前期攝像:「你們拍的都是些什麼鬼,機位辣麼多敢不敢架在軸線一側,就算不行的話來一個移軸鏡頭或者中性鏡頭也好啊,難道從來沒人考慮後期的感受嗎?」
億和數字影視製作承包了近幾年來許多古裝劇的片頭片尾及特效。武俠劇則從霍建華版《笑傲江湖》開始,就可以看到億和數字做的片頭片尾。
這家製作公司的片頭片尾水墨效果頗多,但偏偏又比較假(不過水墨效果做真實起來非常困難是真的,耗時也長,費用也高),第一次看到時覺得很新鮮,可這麼多年了,感覺依舊都是一個風格,套用類似的模板。
首先必是有水墨形狀的遮罩,其次是主要演員的剪影或劇照摳圖,開場不是一個推就是一個拉的特效鏡頭。這種效果,在霍建華版《笑傲江湖》、陳曉版《神鵰俠侶》、鍾漢良版《天龍八部》、韓棟版《鹿鼎記》、朱一龍版《邊城浪子》等等都可以看見,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新射鵰的片頭片尾一上線,我就基本猜到是億和數字做的,不過也沒辦法,即使想往好的打磨,提前上檔,時間上卻是不允許了。
……………關於作者……………
弋顏 | 金庸江湖網特約作者、江南女俠
…………影視裡的金庸江湖…………
新版《射鵰英雄傳》1~2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3~4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5~6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7~8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9~10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11~12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13~14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15~16集劇評
新版《射鵰英雄傳》17~18集劇評
……………長按二維碼,關注弋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