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些年來風靡網絡,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的《木蘭詞》,相信大家對於這闕詞都非常熟悉,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納蘭容若這位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納蘭性德,小字容若,父親納蘭明珠是權臣,母親是愛新覺羅氏的皇族,曾祖父的妹妹是皇太極的生母,不得不說納蘭容若的出身實在是非常顯赫,加上他自幼天資聰穎,少年初長成就進士及第,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
納蘭容若在詞方面頗有成就,詞這種文學體裁始於唐朝,興盛於宋朝,所謂宋詞,此之謂也。北宋是詞發展的鼎盛時期,到南宋便漸漸衰落了,這是每一種文學體裁的必經之勢,因此每個朝代才會有不同文學體裁的興盛,譬如唐詩宋詞元曲等等,而偶爾會出現某種體裁又在另一個時代復興起來,比如宋詞在清朝的復興,清詞雖然不及宋詞,但詞在清朝的確是復興了很長一段時期。而說起清朝的詞壇,納蘭容若是最脫俗的一位。
任何一種文學體裁,在剛興盛起來時,作者們都語出自然易出佳品,但是隨著一種文學體裁的不斷發展,漸漸地就會開始工於雕琢,這就是南宋詞不及北宋詞的原因,而到了幾百年後的清朝,自然也難以避免這種情況,而納蘭容若的詞卻沒有這種短處,這是因為納蘭容若是滿人,康熙年間滿人才入關不久,所以沒有沾染漢人風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納蘭容若:「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如果你讀過納蘭詞,就會知道他每一句話都出自肺腑,譬如這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其實沒有太多的文學修飾,非常白話的一句喟嘆:「如果人生都能夠像初見那般美好」,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遺憾吧,正是因為這句簡單的話說出了大眾的心聲,所以才會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風靡。我想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吧,它可以穿越時空,讓我們和古人的心意相通。
其實早在納蘭的時代,他的詞就是非常風靡的。納蘭的詞集名為《側帽集》,側帽的典故出自北周美男子獨孤信,因為他長得很帥,於是成為了百姓大眾的模仿對象,相當於是今日的明星效應,獨孤信有一次出門打獵,因為馬騎得太快而被風吹歪了帽子,於是眾人都模仿他將帽子側著帶,比喻納蘭容若的詞能夠引起風靡,非常的流行。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一句用來形容納蘭容若,我想再合適不過了,這位出身顯赫文採斐然的貴公子,卻只活了短短三十歲。納蘭詞中以悼亡詞最為出名,他的妻子盧氏很早就去世了,此後納蘭容若便沉溺於悲傷之中,創作了大量的悼亡詞,可見其痴情。他一生金銷玉碎的悲傷,都在紙上被風吹亂。
好啦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點讚加收藏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