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三大原因致使胤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2020-12-27 曉史才能明事

摘要:話說清朝康熙晚年,康熙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可以說是花招百出,為此更是上演了一出「九王奪嫡」的兄弟相殘之慘劇。

康熙與奪嫡諸子劇照

雍正後來在《大義覺迷錄》中就曾經直白地這樣描述過這段歷史:從前儲位未定時,朕之兄弟六七人,各懷覬覦之心,彼此戕害,各樹私人,以存僥倖。而作為這些兒子的父親康熙,自然也是被他們折騰的夠嗆,因此後來他才會說出:「日後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乾清宮內,爾等束甲相爭耳!」這麼悲痛而又無可奈何的話來。事實上按照道理來說,胤礽作為康熙的嫡長子、欽定的太子,在這場硝煙瀰漫的血腥之戰中是佔有相當大的優勢的,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最終敗北,輸給了默默無聞不爭於人的老四胤禛的呢?本文就針對這一點詳細地分析了一番,得出了胤礽性格上的三大缺陷。

胤礽簡介:

康熙皇帝的皇二子胤礽是他的原配皇后赫舍裡氏於康熙十三年(即公曆1674年)五月初三日所生,據說胤礽出生的時候情況十分兇險,幾乎就要落得一個母子俱亡的下場,不過幸好赫舍裡最後還是拼盡全力把孩子給生了下來,可她自己卻沒有逃脫厄運,在生產兩個時辰之後便因難產離開了人世,當時年僅二十一歲。

赫舍裡氏劇照

痛喪嬌妻的康熙自然萬分悲痛,於是乎他就把對已故愛妻的感情轉嫁到了他們唯一的孩子身上。僅僅一年之後的康熙十四年(即公曆1675年)六月初三日,當時年不過二十二的康熙就不顧群臣反對,公開在太和殿冊立胤礽為儲君:

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對這個嫡子的培養可以說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不僅親自手把手地交他讀書騎射,替他選了朝中數一數二的文豪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更是早早地就放手要胤礽來接觸朝政,讓他在20歲左右就能夠自由地幫助康熙處理一些尋常事件,開始在政壇上獨當一面。

年輕康熙劇照

而少年的胤礽也是相當爭氣,史書記載他八歲就能夠左右開弓,而且箭無虛發,其文採也是相當好,熟讀四書五經,十餘歲時就做出了「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的佳對。文武雙全的他自然讓康熙歡喜不已,連連讚嘆道:「其騎射言辭文學,無不及人之處」。

康熙十七年(即公曆1678年)十一月,胤礽突然得上了天花,把康熙急得十二天都沒有心思批閱奏章(豫親王多鐸、先帝順治爺均是青壯年死於此症,而相比之下胤礽當時才四五歲,這無疑更讓康熙憂心不已),而當時正值平定三藩的關鍵時候,這也足見康熙對胤礽的關懷之切了。不過後來經過悉心照料,胤礽還是恢復了健康。

康熙得知胤礽身體有了好轉,立馬就跑去了太廟祭祖,把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列祖列宗,並感謝他們的在天之靈對胤礽的護佑。

其實按理來說,照康熙對胤礽這般的疼愛來看,只要胤礽不犯什麼大的過錯,等到康熙百年之後他自然就能夠順理成章地繼位為皇,這也就沒有後來的雍正啥事了,可問題壞就壞在胤礽自己的身上。

胤礽劇照

筆者認為胤礽之所以把一手好牌打成稀爛,最後慘澹收場,原因有以下三點:

人心不足,慾壑難填胤礽從小就被眾人捧在了手心裡,可謂是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從小就享受著東宮太子待遇的他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受夠了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日子,他不想再屈居在父皇康熙之下了,他想做的是「所有人之上」,我想這也就是他之後屢次出言不遜說出:「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等大逆之語的原因所在吧。

康熙二十九年(即公曆1690年)七月,康熙率軍御駕親徵噶爾丹。

康熙親徵噶爾丹劇照

途中經過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不幸患上了重病,於是急召太子和皇三子胤祉前來御前侍疾。康熙此舉用意自然明顯,無非是害怕自己有個萬一,駕崩在了這荒郊野外,王朝政局會動蕩不安,故而這才召來胤礽,這樣即便自己重病不治,他也能夠順利接受祖宗江山,當上大清皇帝。

而這當時年方十六的胤礽似乎還是太過稚嫩,絲毫沒有理解到父皇的用心良苦,在侍疾的時候沒有流露出一點關懷之色,反而臉色透著一點喜悅,毫無忠君愛父之情的胤礽讓康熙頗為不悅:

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懌,遣太子先還

這件事也為他們日後父子翻臉埋下了一個重大的伏筆,最終在康熙四十七年(即公曆1708年)八月皇十八子胤祄病重,而胤礽卻仍然冷漠視之的時候一併發作了出來: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皇十八子抱病,諸臣以朕年高,無不為朕憂,允礽乃親兄,絕無友愛之意。

康熙廢太子劇照

這就直接導致了胤礽的第一次被廢黜,致使向來愛子情深的康熙說出了「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締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付此人」這般絕情的話。

行為不檢,樹敵太多胤礽自小養尊處優,凌駕於他人之上,自然不像「八賢王」胤禩那樣會左右逢源,團結眾人,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他在「九王奪嫡」中的孤立,不像老四、老八那樣皆有兄弟倚靠(老四有「拼命十三郎」胤祥,老八身後則跟著老九胤禟、老十胤、老十四胤禵)。

書中記載胤礽「剛惶喜殺人」,動輒責罵毆打朝中大臣和許多皇室貴族,甚至對康熙的兄長裕親王福全都是十分不敬,公開與之爭吵並痛加辱罵,致使許多宗室成員對他都是敢怒不敢言,對此康熙在廢黜他的詔書中這樣斥責他道:「允(胤)礽與所屬恣行乖戾,無所不至。」

此外,康熙此前知曉胤礽「賦性奢侈」,為了滿足他日常龐大的開銷,就特意任命了他乳母的丈夫凌普為內務府總管,以方便胤礽予取予求。可是胤礽仍然不知滿足,經常向手下官員敲詐勒索,對不服從他作為的官員打擊報復,對此實心任事卻不畏強權的江寧府知府陳鵬年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後來陳鵬年就遭到了胤礽的報復,險些丟官喪命,幸得大學士張英、江寧織造極力保全,方留得性命)。

胤礽劇照

長此以往,胤礽必然是自外於諸位兄弟和朝堂眾臣了,這樣一來他的失勢也自然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也正基於此,康熙爺為了棄卒保車,避免因為這大失人心的胤礽在自己死後再掀起大浪,致使兄弟相殺的悲劇再次上演,才會在彌留之際給繼位者留下了「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其中二人就的是「殘暴橫肆」的老大胤禔,和「昏亂失德」的老二胤礽)的諭旨。

結黨營私,威脅皇權胤礽和朝中重臣索額圖相互勾結,謀奪私利,和大阿哥胤禔與另一大臣明珠組成的黨羽相互傾軋,幾乎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在黨爭中,罪不可缺少的就是銀子了,打通關節,收買人心都少不了它,為此胤礽和索額圖只能大量賣官鬻爵,用富而不用賢。時年,索額圖權柄滔天,所保舉的官員自然也不在少數,故而「要做官,找索三」的民間諺語也就這樣流傳開了。

對胤礽和索額圖之間的事,康熙聖明燭照,自然都看在了眼裡,但他當時還沒有廢掉太子的打算,出於維護兒子的初衷,同時也是給他敲個警鐘,康熙就在康熙四十二年(即公曆1703年)以「本朝第一罪人」之名把索額圖鎖拿下獄。

索額圖下獄劇照

不久後他就在監牢裡含恨去世了。

但傻乎乎的胤礽到這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到來,依然是專橫跋扈、我行我素,所以後來他太子之位被廢也就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了。

其實在胤礽的這麼多缺點裡,康熙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他結黨專權,為禍朝政,畢竟相比於其他兩個,這點還是危害最大(眾所周知,明朝就亡於黨爭)。因此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爭對朝中黨爭之風盛行,官員腐敗不堪才有了這麼一段痛心疾首的肺腑之言:

朕剛繼位的時候,以為朝廷最大的敵人是鰲拜,滅了鰲拜,以為最大的敵人是吳三桂,朕平了吳三桂,臺灣又成了大清的心腹之患,朕收了臺灣,噶爾丹又成了大清的心頭之患。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朝廷,就是在這乾清宮,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們當中。咱們這兒爛一點,大清國就爛一片,你們要是全爛了,大清各地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呢?忘了,那顆老歪脖子樹還站在皇宮後邊,天天地盯著你們哪!

胤礽的第一次被廢黜,其實就已經宣告了他爭奪皇位的失敗,因為他第二次被康熙冊立,僅僅是因為康熙屢次頒布諭旨禁止皇子爭奪儲位:「諸皇子中如有謀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所不宥」,此舉效果不顯,這才出此下策再次搬出胤礽作為「擋箭牌」的。我想即便是後來胤礽再次出場後各位皇子安守本分,康熙身故之後傳位給他的可能性恐怕也是微乎其微了。

康熙傳位皇四子胤禛詔書

結論:

綜上,我認為胤礽之所以條件得天獨厚卻最終無緣皇位,就是因為他的人心不足、行為不檢、結黨營私,至於康熙在詔書中批判他的「窺伺朕躬起居動作」,害怕「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故而「晝夜戒慎不寧」,在我看來就有點欲加之罪的味道了。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大義覺迷錄》

參考文獻:

《雍正十三年》·林乾《雍正王朝》·鄧玉娜、張宜《正說清朝十二帝》·閻崇年《清朝十二帝》·夏飛《清史講義》·孟森

相關焦點

  • 明明擁有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的明星,最後一位讓人同情
    本期話題【明明擁有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的明星,最後一位讓人同情!】在娛樂圈中想要出名爆紅並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了,還需要擁有龐大的人脈和資源才是能爆紅的根源,這就是俗稱的擁有一手好牌。但是娛樂圈有些明星,明明擁有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活生生毀了自己的前途,現在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 胤礽本有一手好牌,卻硬生生將牌打爛,最後被終生圈禁在宗人府
    赫舍裡皇后和康熙皇帝感情深厚,兩人曾育有一個兒子,名叫承祜,但是這個嫡長子早夭,作為康熙唯一的嫡子,胤礽似乎成了太子的唯一人選。康熙的髮妻赫舍裡皇后去世後,只能把感情轉移到胤礽這個兒子上來。從政治層面上看,當時的清朝並不穩定,胤礽可以說是出生在一個比較亂的年代,遇上了三藩之亂,又有人借著朱三太子的名號在蠱惑人心,使人們試圖復立明朝。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九子奪嫡」是清朝歷史上一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坎兒,其對於清朝就好比「玄武門」之變於唐朝。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在權力面前是那樣的脆弱單薄可笑。而作為失敗者的皇太子胤礽,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實力作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皇子,滿周歲即被康熙立為太子,一生兩度廢立,歷經大起大落。
  • 袁承志: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最初,袁承志拿到了一手好牌。可以這麼說,在金庸武俠的所有男一號當中,袁承志是起點最高的那個人。
  • 為什麼說太子胤礽被廢,是康熙帝一手造成的?
    提起清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廢太子。他的乳名叫做保成,是清聖祖玄燁第二子,母為仁孝皇后赫舍裡氏。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故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
  •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他們是可憐,還是活該?
    其實,娛樂圈中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演員不少,今天周周就和大家盤點一下,看看有沒有你家的房子李小璐說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這句話,周周第一反應就是李小璐了,因為她的起點實在太高了。李小璐出生於1981年,她的爺爺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員工,爸爸媽媽都是演員,她也算是出生在一個演藝世家了。
  • 年度最勵志: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黃奕們,努力靠自己把牌贏回來了
    一把好牌打得稀爛,說的就是黃奕了。好在黃奕沒放棄自己,用無可挑剔的實力,讓觀眾再次看到了她。在《演員請就位》中,黃奕演繹的幾個片段,個個都展現了一位天賦演員的功底和靈氣。餘生很長,好牌暫時打爛了又怎樣,只要不放棄,照樣可以把打爛的牌全都贏回來。我想,人生最勵志的,莫過於此吧!像黃奕一樣,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卻又努力靠自己贏回來的女藝人,在娛樂圈還有很多。阿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明星,哪一位讓你覺得可惜
    成功不是手裡有一把好牌,而是把一手爛牌打好,既然有人把爛牌打好,那也有把好牌打爛的,在娛樂圈,有一些成功的明星,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好牌打爛,一起來看看吧!也是因為婚內出軌,文章的事業一蹶不振,好幾年都爬不起來,從幕前轉到了幕後,真的是一手王炸牌打得稀巴爛
  • 高開低走的《大秦賦》,10集加旁白就滅六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高開低走的《大秦賦》,10集加旁白就滅六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要說2020年,「最受觀眾期待」的年度歷史大作,當屬《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續作,熱度和知名度都非常高,所以只要不做的太差,那麼和前面幾部就可以一較高下,沒想到「出身」這麼好的《大秦賦》,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女星,除了張栢芝,還有誰你認為最可惜?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女星,除了張栢芝,還有誰你認為最可惜?細數娛樂圈中那些女星,或溫柔善良,或性感漂亮,抑或演技高超,總之,大紅的女星總會有一點讓人沉迷不已,或者顏值高,或者業務精,或者性格好,當然也有很多人是這幾點兼而有之,但是娛樂圈中還有一群女星,她們也是或漂亮或妖嬈或端莊或文藝,甚至有顏有才華,但是她們卻能將好好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著實讓人惋惜!
  • 《神奇公司在哪裡》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看了一期《神奇公司在哪裡》後,內心湧現八個字: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甲方是這麼設計的: 西班牙鬥牛:兩個人穿上牛的衣服,嘉賓們人手一條紗巾,隨隨便便合個影就算是體驗西班牙特色了! 巴西柔道:這一趴就更絕了,楊迪被人打得滿臉無語
  • 「扶不起的阿鬥」女明星,都是絕色美女,硬生生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五個「扶不起的阿鬥」女明星,都是絕色美女,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主要原因就是葉璇當年在娛樂圈中發展經常耍大牌,而且還被爆出了很多負面新聞,也正是因此後來葉璇就不火了。陳德容作為瓊女郎還是非常成功的楊恭如曾經也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的一位女演員,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好看的影視作品
  • 神燈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爆出冷門
    神燈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爆出冷門 北京時間12月27日凌晨1點30分,英超聯賽第15輪繼續火熱進行,阿森納主場坐鎮酋長球場迎戰切爾西!
  • 《獵狐》:孫銘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不管是想出人頭地的楊建秋,還是想追求理想的於小卉,本劇都刻畫得有血有肉,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行長,本來應該是順風順水的一生,可他卻偏偏走上了不歸路,成了逃犯。那麼,孫銘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呢?
  • 著名女星為媽媽喊冤,卻被罵上熱搜第一,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important}著名女星為媽媽喊冤,卻被罵上熱搜第一,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和前幾年一樣,曲婉婷是被罵上熱搜的。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母親,更是因為她自己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但作為女兒的曲婉婷卻始終沒有露面,也從來沒有回到國內。
  • 齊王建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國滅身死的?
    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卻在秦滅六國時碌碌無為,不費秦軍一槍一彈,繳械投降,其最後一任國君被秦王分在共地,餓死在松、柏間。不錯,這個諸侯國就是齊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實力強勁的諸侯國,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本應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秦國統一天下不可逾越的鴻溝,但其最終的表演卻讓人大跌眼鏡:沒有合縱連橫的陰謀詭計,沒有血流成河的慘烈廝殺,不是在沉默中爆發,而是在沉默中靜靜滅亡。
  • 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真實歷史上,胤礽為何被康熙廢掉?
    這是皇位之爭也是生死之搏,而這這個過程中,作為太子卻顯得黯然失色。那麼,作為被康熙傾盡心血培養的接班人,為什麼會出現兩次被廢太子之位,是能力問題還是其他原因呢?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有一位老師,叫王掞,在太子被廢後,曾經為太子打抱不平,當著康熙的面罵盡了滿朝文武及諸位皇子,順帶著連康熙也給罵了一頓。
  • 封神中,出身名門的黃天化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個稀爛的?
    潼關守將陳桐倚仗出手有煙的火龍標,便能贏來偌大的名聲,清虛道德真君一看,這玩意這麼好,給他;黃天化誅殺陳桐,使用了一把善發白光,取人首級的莫邪寶劍,清虛道德真君一看,莫邪寶劍這麼厲害,也給他;除此之外,還有剎那千裡的玉麒麟,無物不克的八稜亮銀錘,致使黃天化的攻擊,無論明的暗的,都已到了極點,若黃天化還不小心,遇到敵人暗算,該怎麼辦,沒關係,還有寶貝。
  • 樊少皇:童星出道年少成名,從虛竹到成昆,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樊少皇二胎得女的新聞,衝上26日的熱搜。看到這一名字,有點唏噓,說到樊少皇,對於很多80後90後而言,第一反應就是虛竹,還能想到別的作品嗎?,童星出道,年少成名,只是手握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劇中的賀力王,就是那種日漫少年長相,身材絕佳,全程只要負責狠,就是那種一路打過去的,打得爽就行。樊少皇也憑藉賀力王這一角色打響名號,也成為他的成名作。
  • 曾被視為蘋果的最大「威脅」,HTC如何一手好牌打到「稀爛」?
    曾被視為蘋果的最大「威脅」,HTC如何一手好牌打到「稀爛」?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老牌廠商HTC,曾被視為蘋果最大的「威脅」,HTC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到「稀爛」的呢? 根據HTC12月份的營收報告顯示,當月營收6.15億新臺幣(約合1.4億人民幣),第4季營收16億元,全年營收58.06億元,下滑了42.03%,這創造了HTC的最低營收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