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華: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021-02-08 家族之光


庚子春節,疫情來襲,假期不定,閒居家中,除了禱祝,我們還能做什麼?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公孫丑問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公孫丑問說):「請問先生在哪方面擅長?」

(孟子)說:「我能理解別人言辭中表現出來的情志趨向,我善於培養我擁有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說:)「請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難以說得明白。那浩然之氣,最宏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而不用邪惡去傷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滿天地之間無所不在。那浩然之氣,與仁和義道德相配合輔助,不這樣做,那麼浩然之氣就會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樣疲軟衰竭。浩然之氣是由正義在內心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不是通過偶然的正義行為來獲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則浩然之氣就會衰竭。所以我說,告子不曾懂得什麼是義,是因為把義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義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記,不要用外力(違背規律地)幫助它成長。不要像宋人那樣。宋國有個擔心他的禾苗不長而拔起它們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對家人說:『今天我疲累之極啊,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裡去看,禾苗都乾枯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不給作物除草的人;幫助莊稼生長的,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感悟】浩然之氣是生理作用與心理作用兼而有之的一種精神力量和情感態度,它極端剛強、宏大,如果以正義、直道來支持它、充實它,而且留心不去刻意地拔苗助長,那麼它就湧流不息,以至於如江河決堤無可阻擋,最終「上下與天地同流」,達到天人一體的境地。

「浩然之氣」是大丈夫人格力量的源泉,有了這股氣,就有了「匹夫不可奪志」的膽識,就有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就有了「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生命力,只要培養得法,一個人的精神生命就會變得偉大而剛強,從而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蕩蕩。

至大至剛的的浩然之氣是一種智慧之氣、修養之氣,孟子的浩然正氣應該成為我們的立身之根本,成功之動力,正如雨果所說:「人有了物質才能夠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夠生活。」

據《孟子·公孫丑上》記載,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孟子,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詳解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孟子認為,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面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經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對孟子說的浩然正氣,曾有一首長詩作出過生動的文學描繪,這就是一身正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寫的《正氣歌》。詩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意思是說,浩然正氣寄寓於宇宙間各種不斷變化的形體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構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氣;在人間社會,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時,便表現為祥和之氣,而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時,便表現為仁人志士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氣節。社會秩序靠它維繫而得以長存,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他還列舉了中國歷史上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如不怕殺頭仍秉筆直書的晉國史官董狐;堅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載的蘇武;被俘後大喝「蜀中只有斷頭將軍,而無投降將軍的嚴顏;率部渡江北伐、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的東晉名將祖逖,還有充滿忠貞正直之氣的諸葛亮的《出師表》……等等,作為例證,說明浩然之氣長存於天地之間。

在家中,讓長輩愉悅、家庭和睦,乃為人之功課;在家中,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乃生活之功課;在家中,持續學習,日日精進,乃進學之功課……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最有效的防疫應為自身正氣充滿。孟子嘗言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宋代大英雄文天祥曾困於獄中兩年,作《正氣歌》,因善養浩然之氣,得以無恙。以上功課皆可以養己之正氣。但養浩然之氣最方便最易行之法即是讀經。在讀經過程中體貼聖賢之生命,體貼天地之精神,涵養浩然之正氣。居家靜候疫情平穩期間,期諸位師友莫精神散漫、荒廢時光,特倡議每人可制定自己進德修業之計劃。昔有錢賓四先生,過年七天,背完《孟子》。假期或不定,建議眾師友亦可以七天為一單位,制定功課,以提廝精神,振拔心靈。面對如此艱困,更體會到人生之不測與不易,莫要辜負,當活出真生命。與聖賢為伍,與經典同行;養浩然正氣,助四方康寧。所謂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在個人精進奮發之餘,更冀望諸師友在本平臺推文下方留言,分享每日學習成果或心得,以相觀相摩,砥礪成長。子之所慎,齊戰疾。面對疫情,希望大家在生活上,善加珍攝,敬慎起居;在心地中,內省不疚,不憂不懼,進德修業,正氣充塞。以此禱祝:疫情儘快平息。

附:

南宋 文天祥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cuàn),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tà),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qīng hún)、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育兒,健康和財富能量是相通的!

普通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閒事,
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

生意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項目,
賺的是利潤,想的是下一年。

事業人的圈子,談論的是機會,
賺的是財富,想到的是未來和保障。

智慧人的圈子,談論是給予,交流是的奉獻,遵道而行,一切將會自然富足!

  學習中西經典著作,秉承讀經教育的理念,中西經典傳世書法、音樂、名畫,武術經典,及七國語言的薰陶,啟發學生心靈,開啟其智慧,強健其體魄,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才兼備、匯通中西、學貫古今、胸懷寬廣、理想高遠的學子。



 

       誦讀古聖先賢的經典著作,學習聖賢的智慧與格局,親近經典,站在智慧殿堂的頂峰,尋求生命的真諦,探索世界的本質。開發人性的光輝,培養融匯中西、涵納古今、粹然至善、超越世俗、破壁而飛、馳騁縱橫時空的心靈。構建獨立人格,涵養性情。成就智慧、德才兼備、志道樂學、仁愛自由、卓越飽滿、光輝強大的生命,綻放生命本有的價值和意義。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相關焦點

  •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譯為「 我長於修養我的浩然之氣.」,出自《孟子》。原文(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譯文(公孫丑問說):「請問先生在哪方面擅長?」
  • 【我愛小古文】《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賞讀(高中語文必修)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
  • 【孟子成語】浩然之氣
    孟子成語:浩然之氣【成語出處】
  • 《孟子》:養浩然正氣 俯仰無愧 心地光明
    當然,本文所論,不在如何對治心鬼,而在由此引出孟子的「浩然之氣」。只要養得一身浩然之氣,豈止在夜裡是一個不會怕鬼的人,更是天地間俯仰無愧的大人。孟子的弟子公孫丑曾問孟子,他最擅長什麼,孟子告訴他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知言」且不論,且看本文的主題「浩然之氣」。
  • 讀《孟子》「知言養氣」章朱注札記
  • 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就說義勇
    孟子說:「不會。我四十以後,就已經不動心了。」公孫丑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您勝過孟賁遠矣。」孟賁是個大力士,齊國人,能把活老牛的犄角硬給拔出來。孟子雖然是文人,但什麼都不怕,在勇敢方面,跟勇士孟賁一樣,甚至超過孟賁。孟子說:「這個不難,告子就先於我做到不動心了。」告子是另外一個思想家。公孫丑問:「要想不動心,有什麼辦法嗎?」
  • 《孟子》經典名言——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為「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他不同於孔子的淡泊從容,孟子屬於「激進派」,主張人無貴賤,人人平等,積極入世,彰顯自我。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讓我們用心品讀一下古聖先賢的語句,享受一下精神的盛宴,淨化一下我們的心靈,善養一下我們的浩然正氣,藉此走向智慧的人生。一,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
  • 孔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說養氣修心之道,雖愛好其事,但一曝十寒,不能專一修養,只能算是知道有此一善而已;必須在自己的身心上有了效驗,才算有了證驗的信息;進而由「充實之謂美」直到「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才算是「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成功。何為浩然正氣?一謂至大至剛的昂揚正氣,二謂以天下為己任、擔當道義、無所畏懼的勇氣,三謂君子挺立於天地之間無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氣。
  • 黨員幹部要善養浩然正氣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修養正氣就是要「正心、正身」。對黨員幹部來講,做到「心正」,就是要心中始終裝著黨和人民,裝著初心和使命,裝著責任和擔當,裝著黨紀國法,心中有黨、有民、有責、有戒。堅定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蘇軾,孟子 為什麼說要善養「浩然之氣」?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節選自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這段話每次讀來,都似乎能夠清楚的感覺到心中的那點浩然之氣。
  •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為儒家的重要著作,是記述戰國繼孔子之後最出色的儒學大師孟軻的言行以及他與時人或弟子相互問答的一部典籍。對後世在思想上、文學上均有重大影響。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它比《論語》又有明顯的發展。《論語》的文字簡約、含蓄《孟子》卻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
  • 孟子名言警句大全
    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4、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7、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8、定天下者,在乎仁政為一者也。
  • 最高境界的亮劍精神——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句話,出自《孟子》,原文是:「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 光大道統的亞聖孟子
    針對「都說孟子好辯」,孟子進行了嚴密無縫的辯解,他說:「我是要端正人心,消滅邪說,反對偏頗,駁斥謬論,從而繼承大禹、周公和孔子三位聖人的事業;哪裡是我好辯?我是不得已啊。能用言論反對楊朱墨翟的,也只有聖人的門徒能做到。」孟子好辯,來自於他內心有力量,這股力量就是大丈夫氣節。他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你看這個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