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中和 我們對2060年的承諾-認識碳中和

2020-12-22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向外界承諾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什麼?畢馬威近期將發布碳中和系列文章,介紹碳中和的意義及影響。本系列文章共三期,本次為第一期,主要介紹碳中和的基本認識。

背景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了「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做出艱苦卓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做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因此碳中和對中國而言並非實現「絕對的零排放」,而是到2060年前,要將人為活動排放對自然的影響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到幾乎可以忽略的程度,達到人為排放源和自然新的平衡,真正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國際上,氣候中性(Climate neutrality)和淨零CO2排放量(Net-zero CO2 emissions )的定義與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一致1 。要達到碳中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

部分其他國家碳減排承諾

由上表可以看出,從碳排放達峰到達碳中和,上述其他國家過渡期有50—60年的時間,而中國只有30年時間。因此,我們能預期我國在能源和經濟轉型、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減排的強度都要比其他國家要大得多。

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環境與發展挑戰之一。中國目前承諾的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提前於《巴黎協定》中2攝氏度溫升控制目標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要求,中國將在減緩全球變暖方面做出更大貢獻,以應對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不利影響。

1來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於2018年發布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2060年前要實現的碳中和 中科院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全國首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立,旨在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說,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中心將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單位,預估2030年和2060年我國及全球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碳中和最優路徑,評估可能的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
  • 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環保專題報告: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2060 年「碳中和」目標下達,較美麗中國目標更進一步今年我國首次提出碳中和承諾,也是首次提出碳減排的目標,展現大國力量。此次提出 2060 年碳中和承諾,不僅意味著從「十四五」開始 我國低碳轉型決心不變,繼續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的脫鉤,也意味著政府對於中國產 業在實現能源轉型中所處的競爭能力和技術發展充滿信心。
  •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
    在第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氣候雄心峰會及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為何要實現、以及怎樣實現呢?
  • 姜燕:投融資行業如何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不久前,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的提出,表明了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發展方面的鄭重承諾,也勾畫了綠色低碳轉型的路線圖。
  • 伊利股份率先承諾實現碳中和 切實緩解氣候變化危機
    因此,在近日,中國乳業龍頭伊利股份率行業之先承諾實現碳中和,積極響應「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目標所謂「碳中和」,是指測算組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從事生產、經營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或購買碳信用的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零碳排放。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在近期的中央經濟會議上,「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被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目標是中國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彰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碳中和」意味著經濟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抵消的二氧化碳,以及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 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題: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新華社記者高敬「碳中和」成了熱詞。從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全球「碳中和」之戰勝負,關鍵在城市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20年12月召開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如上呼籲。他敦促各國採取更有效的措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增強信心」的全球氣候治理三點倡議,承諾了四項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2030減排新目標,中國的全面減排行動被提上日程。
  • 做好節能減排「減法」 伊利股份響應國家目標做出碳中和承諾
    當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實現碳中和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和願景。不久前,中國發布「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釋放積極信號。伊利股份作為龍頭企業,率行業之先承諾實現碳中和,積極響應「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目標。
  • 解答丨「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文在寅宣布韓國「碳中和計劃」,中日韓三國氣候目標聚首
    在日本首相菅義偉10月26日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兩天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演講時作出同樣的承諾。這意味著東亞三大經濟體在一個多月時間內集中發布了有關「碳中和」的計劃。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參考:「碳中和」「淨零排放」「氣候中性」有什麼區別?10月2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關於下年度預算案的施政演說時宣布,以2050年為目標,力爭實現國內溫室氣體零排放。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為實現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提升全社會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強度需要大力發展清潔替代、實施電能替代,且要長抓不懈。「國網副總經理龐驍剛在致辭中表示,該公司將繼續加大電能替代推進力度,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提高社會電氣化和能效水平,合力推進清潔低碳發展,合力推動電能替代技術攻關突破,合力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共同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 生態環境部李高: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做好碳中和工作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了中國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和2060年前碳中和願景,此後又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反覆重申,並且強調我們要堅決落實。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了我國國家自主貢獻的新目標。
  • 碳中和是地方發展天花板嗎?
    不久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這是中國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把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全年的重要任務。
  • 【名詞解釋】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
    央視網消息:給大家解釋兩個名詞,一個是「碳達峰」,一個是「碳中和」。在這兒,我們簡單解釋一下。「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今年的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雄心下,全球格局會發生哪些變化?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碳中和」再次迎來高光時刻,被列為明年八大重點工作之一。繼兩個多月前明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節點,一周前在氣候雄心峰會上許下量化的承諾,中國的「碳中和」路徑正逐漸清晰。針對中國的「碳中和」抱負,國際社會一片讚揚聲。但也有人開玩笑,中國「碳中和」一出,澳大利亞先慌了。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  據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這兩個公式,即碳排放等於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佔比,再乘以單位化石能源排放;其次是碳匯,等於碳吸收加上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碳移除。
  • 外交部:對日方宣布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表示讚賞和歡迎
    新京報快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20年10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 什麼是碳中和?明白這個你就不會奇怪斷電斷火了!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就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解決方式。針對該問題,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到2015年的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均重點強調要減少碳排放。其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200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而《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就是推動全球儘早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