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不敢面對的事,最後帶來只有不可想像的後果

2021-01-08 小la談心態

一些人在做了錯事、犯了錯誤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去逃避、彌補,往往這樣更容易再次的犯錯!然而有些東西是根本就不敢去面對的,那是因為這些事情給他帶來了很大很大的傷害。相信各位都有過這種感受吧,然而更多的人會選擇把這件事給埋在心底,不對任何人表露出來,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哪怕是別人不經意間的提起,會感覺自己的心猛的抽搐一下,都不願意去講出來,也不願意去面對。

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很多,現在的人都喜歡跟有故事的人去聊天,也都喜歡去探索別人的內心,想要發掘別人內心深處所藏著的那件事或者人。但是這樣往往會不經意間的傷害到他人,會使他人對你有所厭惡,但是出於人的本能好奇心再去探索他人的內心。而往往他人都會出於逃避的心理從而不願意再聊下去,他所選擇的是用時間淡忘那些人或事。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敢面對,那麼件事會對你造成一個很長久的持續性傷害。

張敏因為一件事,當她把這件事說給一個朋友時,那個人並沒有幫她保守這件事,反而當時嘲笑、嘲諷於張敏,導致當事人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傷害。從那以後張敏變的沉默寡言,很少再與人交流,慢慢的開始自閉起來。哪怕是自己的親人也不再去表露心聲,當聽到別人有類似的事情時,她反而覺得是在說自己,覺得老天不公平時時刻刻的都在打擊自己。突然有一天她辦了離職手續,把自己的行李給打包起來,去了另外一個城市開始了新的生活。覺得這樣就不再會有那樣的事情發生了,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的,那件事就如夢魘一般的纏著她,整天的休息不好,精神不佳。時間一長,就有了輕生的念頭,慢慢的這個念頭開始佔據了她的全部想法。有一天晚上她去酒吧買醉,已經讓酒精麻痺了她的身心,頭腦已經不在受理智的控制,走上了樓頂,最後導致悲劇的發生。

如果當時張敏沒有選擇逃避,而是以正確的方式去面對,那麼最後也不會有這麼一個悲劇。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選逃避時,帶來的傷害也是在成倍的增加。無論遇到多麼大的打擊,都不要想著如何的去逃避,因為逃避帶來的後果是更加的不可收拾。理性的去面對於它,擊垮它,那麼就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再次的收到傷害。

相關焦點

  • 人可以逃避現實,但無法逃避「逃避現實」所帶來的後果
    只是,過度逃避現實的無限,因為內心對做人的排斥,導致她將要承受「永遠成為貓」的後果。選擇了逃避這條路並沒有比較好,女主人公無限仍然要面對另一個困境:做人還是做貓?作家安·蘭德曾說:人可以逃避現實,但無法逃避這麼做的後果。
  • 「逃避不可恥但沒用」
    然而她幾乎不看書,自然通不過這個考試,和她一起進醫院的實習同學,大多都分了不錯的科室,能獨當一面了。她還跟在帶教老師的後面,待遇薪資只能和實習生一樣。她只能重新抱起落灰的書本,打起十二分精神等待來年的考試。終於拿到執業護士證之後,她感慨:「如果早知道都要考,我就早點考過了。」是啊,原以為能躲過去,實際上根本躲不過去。
  • 從甩鍋心態,談談人們的逃避心理
    不想承擔後果;為何不想承擔後果?後果很嚴重。人在壓力之下,潛意識會有逃避情緒。就像小孩兒幹了壞事,首先一個情緒反應就是:先抵賴再說。如果實在抵賴不了,再承認吧。承認,意識著要承擔結果。很多成年人看似長大了,其實心態和孩子是一樣的。凡事先甩鍋,這在職場上非常常見。
  • 哈爾的移動城堡——逃避與面對
    變老的蘇菲一直走到荒郊野外,意外之中進入了哈爾的城堡, 她自稱是清潔工,為了表現的盡職盡責,蘇菲開始為大家做早餐,強迫火焰卡爾西法幫她做菜,正好哈爾回來,他驚訝於卡爾西法會聽別人的話,並且開始和卡爾西法共同製作了豐富的早餐。
  • 人為什麼不敢面對真相
    為什麼當別人提及你的一些敏感話題的時候,你首先選擇的是不是逃避?     在這個世界,當我們習慣了一些假象塑造的氛圍時,我們習慣了不去面對真相,有時我們就是不肯也不敢去面對真相,所以當有人直接說出我們所處事實的真相時,我們甚至會懷疑這個人的動機不純,這個時候你比較相信大多數人的力量,哪怕這種力量不過是假象的集合。
  • 面對困難,不要逃避,請「及時止損」,真正自律的人是怎麼做的?
    人活著不如意十之八九,往往看不到剩下的十之一二,才會痛苦。既然痛苦無法避免,那麼怎樣才能降低痛苦對我們的影響呢?有的人會迎難而上,坦然承受痛苦,不把問題徹底解決不死心。《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作者表明: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過程。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逃避過後總要面對
    從女主角度,研究生畢業的她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職場失敗的她把錯誤歸結於自己的狂妄和【小賢しい】,之前的打擊也讓女主的自尊慢慢變低,覺得外在的張揚只是想證明自己能力的表現,在和男主的生活中,不斷主動但又一直因為男主的自卑而遭到拒絕、受到打擊進而懷疑自己,也像男主一樣築起高牆,最終受到男主啟發,選擇兩人一起勇敢面對生活。
  • 你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會刻意逃避還是勇敢面對?
    親悅讀丨你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會刻意逃避還是勇敢面對?據新京報6月8日報導,5月6日晚,葫蘆島市實驗中學的初三學生劉歌從家中陽臺墜樓身亡。湯尼拉著喬去餓死巖州立公園攀巖,喬心裡害怕卻不敢回絕,只好把阻止的希望寄托在父親身上。沒想到,父親沒有斷然拒絕他與唐尼騎自行車去餓死巖,而是勉強同意,但要喬「以人格保證」,除了公園以外,哪裡也不去。喬不情願地出發了。一路上,兩人一直在比賽。誰知半路上,湯尼突然改變主意想去河裡遊泳。喬起初不肯,因為這條河非常危險,但在湯尼的激將下同意了,因為這樣也好,可以不必去攀巖了。
  • 3月初,無言相對,卻又相思,三星座敢愛敢恨,放手不回頭
    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原來電視劇之所以會有happyending是因為人們喜歡,因為觀眾喜歡美好結局,這是我們對真善美的嚮往,而現實中,感情遠遠沒有電視劇裡那樣跌宕起伏的相愛相殺,它是流動的,會變的,它脆弱的不堪一擊,因為真的有相愛的兩個人不能在一起,因為這就是現實。3月初,無言以對,卻又相思,這幾個星座,敢愛敢恨,放手不回頭。
  • 喜歡逃避怎麼辦:3個方法幫你面對事實,不再逃避
    比如撒躺躺,創業失敗後完全喪失了信心,每天躲在公寓裡逃避著過去;張高級逃避現實中完全不高級的自己,永遠沉浸在自己假裝高級的幻想中;林夠夠逃避現實中不知道怎樣努力的自己,沉浸於虛幻的二次元世界裡。其實在現實中,逃避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每個人都會產生逃避的情緒,但是一時的逃避可以讓我們在打擊中緩口氣,但是的逃避會讓我們再也起不來。
  • 佳萊熊銀河: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能有不敢面對現實的逃避型人格
    佳萊熊銀河:現代心理學將習慣性逃避的人群,歸結為逃避型人格,又叫迴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1、 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 佳萊熊銀河:現代心理學將習慣性逃避的人群,歸結為逃避型人格,又叫迴避型人格。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因為愛與勇氣,我們最終不再逃避
    而不打破這種關係,兩人都選擇默認,原本就是一種逃避的行為。本劇懷著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想法的,只有美慄與井崎兩人嗎?我總覺得小安是這部劇第一個選擇不逃避的人。家庭主婦選擇離婚需要多大的勇氣?一個與社會脫節多年的職業,一個離開職場多年除了孩子家務和丈夫的肯定之外得不到任何東西的女性究竟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跳離舒適圈選擇離婚去奔向一條未知的路線?
  • 遇到麻煩總是逃避的四大星座是不負責任、膽小、不負責任的
    1、天秤座  天秤座性格溫順,膽小,對待很多事情都很佛教徒,即使是架子上的鴨子,都在拖延,能耽誤一天就是一天,總之,就是不想面對,只想用逃避來解決問題。不管後果如何,他都會被鎖在自己的保護殼裡,不顧世界,所以他經常會得罪許多人。雖然巨蟹座很會照顧人,也很細心,但只限於與人相處,遇到困難時,他會立刻變成另一個人,優柔寡斷、膽怯等已成為他的代名詞。他們從不考慮未來的生活,他們只關心現在和過去,有時他們利用自己的智慧來逃避責任,這樣,人們就會覺得自己缺乏責任感。
  • 第一批「集體逃避」的90後:為了不寫ppt故意遲到,為了不陪女友故意...
    正如美國精神分析師、臨床心理學家Joseph Burgo說的:面對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逃避之後再面對。逃避不可恥,但沒用為什麼逃避之後的面對會更痛苦?Fear Setting的核心是先別著急尋找或制定目標,而是先定自己的恐懼——為什麼逃避。可以藉由下面這個表格:在第一欄 「定義」(Define) 中, 你寫下讓自己恐懼的事情。比如工作上的難題、一段讓自己痛苦的感情、不敢辭職……總之就是讓你想盡辦法去逃避的那些事。
  • 《習慣逃避》:如何拯救你的迴避型人格?
    她在《習慣逃避》一書中帶領我們從「習慣逃避」走向「刻意面對」,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重新打開世界的過程。然後你換了個環境,小心翼翼地試圖融入新的群體,不敢和任何人發生衝突,不斷地委曲求全,後來卻又因為同他人發生了劇烈的衝突而和新的群體決裂。最後,你變得有些害怕群體生活,或者你勉強在群體中生活,卻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你活得很累,因為在群體中你不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不敢和別人產生任何矛盾。
  • 《琉璃》杏花林名場面:司鳳向璇璣表白,雙方面對感情不再逃避
    但是因為琉璃心讓她對感情一事總是過於懵懂,每一次確認真心也就是人心成長的過程。那一年玉寧失手傷了端正師兄,內心懊悔不已卻不敢前去看望,只敢在門前留下了傷藥,這一幕翩翩看在眼裡。但是這時候再裝什麼都不懂也不太可能吧,所以璇璣還是問了,她要確認司鳳對她的想法,司鳳是早就堅定了想法,但是她呢?
  • 女人無法正視自己的婚姻問題,通常是因為不敢面對這四件事
    我們每天為您帶來歡樂,愉快的心情。網友傾訴,圖文無關,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並不是任何一段婚姻都是美滿的,總有一些婚姻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問題,這些問題一開始,有很多夫妻都不在意,可漸漸地就轉換成了更大的問題,等到你意識到了已後悔莫及。在婚姻裡,最迷茫的往往是女人,她們窺測不懂愛人的心,無法正視自己的婚姻問題,其實通常都是因為不敢面對這四件事。一.
  • 第一批「集體逃避」的90後:為了不寫ppt故意遲到,為了不陪女友故意加班
    當你行走在崎嶇複雜的地形上時,你總是不自覺地沿著那些車轍走,成為一種終身行為模式。 而且,逃避的人往往知道自己在逃避,內心其實充滿焦慮和對自己的鄙夷之情,所以他們會通過外部環境或行為方式去發洩自己因為逃避而帶來的痛苦感受。比如虛假樂觀、對某樣物品成癮、或者情緒大變。
  • 逃避自由
    「為了躲開責任帶來的痛苦,數不清的人甘願放棄權力,實則是在逃避自由。」昨晚和室友們聊天,說到在感情中付出犧牲一事。
  • 為何逃避問題的人,反而更能贏得老闆的信任?
    有的時候,有些問題是不必勇於面對的,選擇主動逃避,反而是一種更佳的問題解決策略。你是否認真想過:如果面對一個問題,只會消耗我們的時間精力,而又不能帶來任何的正面回報,甚至還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危機,我們一定要勇於面對它嗎?又如果一個問題可以逃避,而且逃避後不會帶來負面作用,甚至還會產生正面效益,逃避為什麼不能被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