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花生App裡,有一群熱愛閱讀的大小朋友們,@pandybaby就是其中一位。這篇文章裡,她記錄了他們一家帶著兩個小朋友進行親子閱讀的點點滴滴,全家人對書的熱愛,對閱讀的堅持,對孩子耐心的引導,讓人看了受到很大的啟迪和帶動…
本文由小花生網友@pandybaby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這次花編在世界讀書日給出的徵文,讓我有很多想說的,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作為一個重視親子閱讀和高質量陪伴的上班族麻麻,覺得自己一路走來,也許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愛」。我就分為兩部分來隨便和大家聊聊吧,不一定準確,但是都是自己親歷體會以及實打實的陪伴所得到的感悟。
想分成兩大塊,第一部分就選擇大寶妞閱讀之路上結合自己最大的愛好 - 繪畫,二者是如何有機結合的。
當閱讀遇上繪畫,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孩子一路成長,喜歡繪畫,也喜歡閱讀,我突發奇想,是否能在閱讀深度推進過程中,特別是在重讀精讀的過程中引入繪畫創作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也是讓孩子用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從而更加熱愛閱讀,早日跨度到章節書。於是,我就和孩子溝通了這個想法,沒想到女兒很激動,說謝謝媽媽,我想試試。
(這是孩子自己想的一本書,包括書名和故事梗概,然後又順便設計了封面,不知道什麼時候真能寫出這個故事呀,好期待)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只是負責觀察,不給孩子布置啥硬性要求,結合繪畫的圖書也全部交給寶貝決定,不是每本書都採用這個方式,完全由孩子根據閱讀體驗,來決定自己是否做些繪畫閱讀筆記。
這裡分別從中英文兩方面,舉兩個女兒畫的例子,還蠻給我啟發的,我也在不斷和孩子共同成長。
第一個例子是神奇校車系列,女兒當時幼兒園中班期間就看過,特別感興趣人體的奧秘,後來到了6歲多認字量激增,能獨立無注音閱讀後,又翻出了這本書重複閱讀,或者叫二次閱讀,反覆閱讀,然後自己感悟書中的人體結構,隨手做了如下繪畫筆記。寶貝在早期讀的時候並沒有畫,是在長大一點精讀時用了這個方法,對消化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
這本書,孩子精讀了很多次,才慢慢內化吸收,畢竟年齡小,最早接觸的時候才4歲左右,主要是親子共讀為主,我讀她聽。然後就放著,後來認字多了,並且看了Magic School Bus 原版動畫片後,更加痴迷,對圖書文字也會反過來加深理解,多重感官刺激。
再來舉個英文繪本的閱讀例子。我們母語強勢,從小識字量大,所以中文書籍閱讀的多,但英文啟蒙比較晚(只是磨了耳朵,放放音頻),不是我不想早啟蒙,但孩子更愛漢字,中大班基本能獨立閱讀繪本類文字。一年級章節書開始,注音讀物用的很少,直接過渡到無注音章節書,兒童文學了。
既然孩子更愛中文書籍閱讀,我們儘可能尊重,順其自然,培養大量母語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直到上了一年級,零起點入學,半學期後,有了開口的自信,開始不排斥英文閱讀了。於是開始選擇最簡單最經典的繪本,Big Bear Small Bear 採用了繪畫筆記的閱讀方式 。
這就是讀了繪本 Big Bear Small Bear 之後用繪畫方式完成的筆記,加深了孩子對文本的理解,特別是在趣味故事中加深了對反義詞的理解。
又比如卡爾爺爺的經典英文啟蒙繪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我家讀完後,在重讀過程中,根據繪本中顏色的順序,發散聯想,繪畫出了屬於自己的繪本。顏色順序完全一致,補充了全新單詞,還練習了繪畫,孩子很喜歡。
每晚堅持親子閱讀的真實點滴
有了二寶之後,雖然家裡格外忙碌,也很疲憊,但親子閱讀卻讓每個夜晚都特別溫暖,小寶愛聽大寶講故事,大寶愛給小寶各種古靈精怪的演繹,很有意思。閱讀之路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在小寶身上也開始延續,一歲多開始紙板書,漸漸地聽著姐姐和我們帶來更多有趣的故事,對書也產生了興趣。
有時候,我們會在朋友圈記錄,比如那天晚上姐弟倆閱讀的繪本是《100層的巴士》。
親愛的小小乘客們,你們倆準備好了嗎?就讓我們一起出發,坐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環球巴士吧!這倆巴士哪兒都能去! 如此神奇的100層巴士,一下子就吸引了寶貝的興趣。弟弟邊看邊數那一層層的巴士,姐姐則選擇拿起畫筆畫一畫,乘上這百層巴士,從清晨到日落,想像無限.快來一起開啟車隨心動的旅程吧!
點點滴滴的記錄,正是每一個平凡晚上的家庭親子閱讀時光,每一個成員都在其中受到啟迪和帶動。
《給孩子讀詩》是我從2016年歲末開始的和寶貝們的一場約定,每日讀讀詩,電臺錄製親子朗讀音頻,給孩子一個激勵,也是成長的足跡。
伴隨著這些日常潤物無聲的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孩子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著。一個寒假買的和借的書基本都讀完了,2017一年級開始獨立中文無注音章節書閱讀了。
這是寒假作業裡第一次要求填寫讀書卡,寫體會。
這是孩子第一次精讀國際大獎獲獎小說之後完成的閱讀單。
看到這些順其自然的閱讀成長和收穫,我深刻感受到一點,那就是:再忙,也要陪孩子朗讀。哪怕每天堅持20分鐘,讓良好的閱讀習慣陪伴孩子一生,這種滋養是任何物質生活所替代不了。
當我在認真看書時,孩子會悄悄過來問我,媽媽,你好認真啊,一邊看書默讀,還一邊做筆記。我莞爾一笑,說,女兒你可以試試,除了閱讀,也可以嘗試做手札,記錄下你閱讀中的感受,疑惑,批註……什麼都行,然後我們再一起交流分享怎麼樣?女兒充滿期待的眼神,讓我心裡竊喜。
女兒從嬰兒期、幼兒期到現在的學齡一年級,每個階段看似不同,但在我們家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親子閱讀,從父母給孩子讀,到親子共讀,再到獨立閱讀,這些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大寶很愛閱讀,但我知道我也得像小時候那樣,不能因為她現在識字量大了,願意自己獨立閱讀,就不去珍惜那每天20分鐘,爸爸媽媽給孩子朗讀的這20分鐘了。
這點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所以除去孩子自己每天至少半小時的課外閱讀之外,未來我希望自己每天都能陪伴兩個寶貝,繼續神奇快樂的閱讀之旅,跟著小花生網,給孩子大聲朗讀名篇和繪本。
世界讀書日,不僅僅是這一天,而應在365個平凡日子裡,不忘初心。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相關閱讀: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話說思維和方法
周三:怎麼閱讀,怎麼學英語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實踐
周六、日:榜單來了、熱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