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總會,豬肉燒:回到宋朝京城嗨一天

2021-02-17 崇德國學
有這麼一個說法在網上流布甚廣,許多人寫文章都引用了——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但又有人考證過,這其實是以訛傳訛的說法,湯因比並沒說過此話。不管湯氏是否這麼說過,此話的廣為傳播,倒也說明「生活在宋朝」確實能引發眾多共鳴。換成「我願生活在朱元璋時代」試試?看多少人會響應。

事實上,不少名人都表示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的意思,比如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有雜誌給我發問卷:『如果你能穿越,最喜歡回到哪個朝代?』我想了一下說,宋朝吧。」清華大學教授劉東先生也說:「我最願意去活一次的地方,無疑是在10世紀的中國汴京。對於天水一朝的文物之盛,我是那樣的心往神追。」

如果可以穿越歷史,宋代中國的確是最優的選項之一,因為宋人的生活與我們熟悉的現代生活比較接近。別看「大唐盛世」的名聲很好聽,但真讓現代人回到唐朝,可能會感到極大的不適。別的不說,就說坊市制度與夜禁制度吧,城市中的商業區(市)與生活區(坊)是相隔離的,你居住的坊不準開設商店、市場、酒店,你想喝杯小酒,只能跑到定時營業的「市」裡。入夜,坊門開始關閉,街路清場;要是夜晚上街溜達,便屬於「犯夜」,會被抓起來打板子的。唐朝還保留著中世紀式的良賤制度,你如果成為大唐的貴族與自由民也就罷了,萬一成了貴族家的奴婢,那便是賤口,沒有法律地位,沒有國民身份,如同牲畜,是主家的私有財產,主人可以像牽牲口一樣牽著你到市場上賣掉。再比如說,你要是穿越到明代,特別是明初,恐怕也會非常不適應。明朝恢復了唐代時嚴厲的夜禁制度,按《大明律》的規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點,鐘聲已靜之後,五更三點,鐘聲未動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鎮各減一等。」你若是宅男宅女,倒也無所謂;若是習慣過夜生活的夜貓子,就很難受了。明代政府還不允許居民自由外出,農民的活動範圍限在一裡之間,必須「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你若想出一趟遠門,必須先向戶籍所在地的官府申辦「介紹信」,當時叫做「路引」。洪武年間,曾有一名居民,因祖母病重急著遠出求醫,來不及申請「路引」就上路,結果給巡查的官兵抓住,「送法司論罪」。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情況就不一樣了。宋朝時,坊市制已經瓦解,夜禁也鬆弛下來,街市上到處都是商鋪,城市的夜生活非常豐富。遷徙自由,只有進出要塞的關禁時,才需要辦理「公憑」(通行證)。良賤制度在宋代也趨於解體,除了少數官妓之外,所有的國民都是法律意義上的自由民,具有平等的法律身份。

那麼,假設你穿越到公元11世紀的北宋東京,或是12世紀的南宋杭州,你可以如何安排一天24小時的生活呢?



你穿越到宋代城市,首先需要有一個棲身之所。這個問題容易解決,對於一名生活在宋朝的人來說,外出經商、旅遊、趕考,不用太擔心會露宿街頭或野外,因為宋代的旅店業很發達,「州府縣鎮,驛舍亭鋪相望於道,以待賓客」。只要你有錢,就不愁找不到舒適的賓館、民宿(今天出土的宋錢非常之多,大可攜帶一麻袋穿越回去)。

繁華的京城自然是客店如雲。《東京夢華錄》說,開封的「臨汴河大街」,「街西保康門瓦子,東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員商賈兵級,皆於此安泊」;《武林舊事》亦載,杭州的「三橋等處,客邸最盛」。你展開《清明上河圖》,在「孫羊正店」的斜對面,可以找到一塊招牌,上書「久住王員外家」。這是京師一位王姓員外開設的民宿。宋朝客店的住宿費也不算貴,一般的民宿,住一晚大概收50文錢,以購買力折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約二三十元。按照宋政府頒發給客店的管理條例,如果你是秀才,可以優先入住上等客房。如果你是商人,店家有義務提醒你:第一,不要忘記繳稅;第二,交易請找有牌照的牙人(居於買賣雙方之間,從中撮合,以獲取佣金的人)。如果你在穿越的過程中不小心著了風涼,或因水土不服,不幸病倒於宋朝的客店,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宋政府對於客店的管理條例中,有一條是這麼規定的:「客旅不安,不得起遣。仰立便告報耆壯,喚就近醫人看理,限當日內具病狀申縣照會。」意為店家如發現住店的客人生病,不得藉故趕他離店,而是要告訴當地「耆壯」(民間基層組織的首領),就近請大夫給他看病,並在當日報告縣衙。如果病人身上沒有帶錢,這筆醫藥費將由政府來支付。在客店安頓下來後,你就可以洗個澡、吃頓飯,然後美美地睡上一覺了。第二天清晨,你會在響亮的報曉聲中醒來。報曉的通常是城市寺院的僧人,在北宋的開封,「每日交五更,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門報曉,亦各分地方,日間求化(化緣)。諸趨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南宋的杭州也一樣,「每日交四更,諸山寺觀已鳴鐘,庵舍行者、頭陀打鐵板兒或木魚兒,沿街報曉,各分地方」。聽到清脆的鐵板兒聲響,你便知道天快亮了,可以起床洗漱了。

這些報曉的僧人,在報曉的同時還兼報天氣:「若晴則曰『天色晴明』,或報『大參』,或報『四參』,或報『常朝』,或言『後殿坐』;陰則曰『天色陰』,晦雨則言『雨』。」這樣,你躺在客店的被窩裡,不用起床開窗,便可以知道外面的天氣如何。這樣的報曉,有點像現代社會的天氣預報。事實上,南宋杭州的市民生活已經有點兒離不開「天氣早報」了,為何?當值的公務員需要知道天氣如何,好早做準備;一般市民也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安排日程。大概正因為「天氣預報」對於市民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報曉者「雖風雨霜雪,不敢缺此」。

在這報曉聲中,整個城市也從沉睡中醒來,宋朝都城的早市開始喧譁起來。東京開封「諸門橋市井已開」;生肉作坊已宰殺好豬羊,「每人擔豬羊及車子上市,動即百數」;入城賣麥麵的農民,「用太平車或驢馬馱之,從城外守門入城貨賣,至天明不絕」;飯店「多點燈燭沽賣,每分不過二十文,並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

臨安杭州,「御街鋪店聞鍾而起,賣早市點心,如煎白腸、羊鵝事件、糕、粥、血髒羹、羊血、粉羹之類」;還有「賣燒餅、蒸餅、餈糕、雪糕等點心者,以趕早市,直至飯前方罷」;「早市供膳諸色物件甚多,不能盡舉,自內後門至觀橋下,大街小巷,在在有之,有論晴雨霜雪皆然也」。洗涮完畢(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習慣了,市場上也出現了販賣牙刷的鋪子),吃過早點後,你還可以買一份新聞報紙,了解一下最近幾天的朝野時政消息——你沒有看錯,大約從北宋末開始,東京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商品化的報紙,叫「小報」「新聞」。《靖康要錄》載,「(開封)凌晨有賣朝報者」。這裡的「朝報」並不是官方出版的邸報,因為邸報是免費發給政府機關的報紙,不會進入市場。報販子叫賣的「朝報」實際上應該是民間雕印與發行的「小報」,只不過假託「朝報」(機關報)之名而已。

宋朝小報刊載的內容,多為「內探、省探、衙探」(報料人)提供的時政消息,包括「撰造之命令,妄傳之事端,朝廷之差除,臺諫百官之章奏」,還有「意見之撰造」,相當於今日的報紙評論。由於民間小報反應迅速,「朝報未報之事,或是官員陳乞未曾施行之事,先傳於外」。「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報為先,而以朝報為常」。小報似未取得合法出版資質,但宋朝城市的早市上,很容易買到小報。

如果遇上春季,天氣又不錯,我建議你上午先在東京(或杭州)的園林遊玩一番。每年元宵節過後,東京市民都有遊園探春的習慣:「上元收燈畢,都人爭先出城探春,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裡之內,並無閒地,並縱遊人賞玩。」你可以到哪些園林賞玩呢?《東京夢華錄》給你提供了一份園林名單:玉津園、學方池亭榭、一丈佛園子、王太尉園、孟景初園、快活林、麥家園、王家園、東御苑、李駙馬園、金明池、宴賓樓、集賢樓、蓮花樓,等等。南宋的杭州市民同樣保留著「探春」的習俗:「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都人皆往錢塘門外玉壺園、古柳林、楊府雲洞,錢湖門外慶樂、小湖等園,嘉會門外包家山王保生、張太尉等園,玩賞奇花異木。最是包家山,桃花盛開,渾如錦幛,極為可愛」,包家山上遍植桃花,遊人無數,為城南之一大勝境。我提醒你,這些宋朝的城市園林,不管是私人園林、寺觀園林還是皇家園林,這個季節都是對市民開放的,任士庶遊賞。在宋代,開放私家園林是一種社會習俗,定期開放皇家林苑則是一項國家制度,明代《汴京遺蹟志》記載:「梁園,芳林園,玉津園、下松園,藥朵園,養種園,一丈佛園,馬季良園,景初園,奉靈園,靈禧園,同樂園,以上諸園,皆宋時都人遊賞之所。」上述所列園林,多數為北宋開封的皇家林苑。你想出門遊玩,交通也極便利。我們今日出門,計程車通常是招手即停。在宋朝的話,則可以租馬或者租馬車,套用今日「計程車」的說法,不妨將這種用於出租的馬稱為「出租馬」。《東京夢華錄》說,都人「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開封的市民出個門,路程稍微遠一點,都會租馬代步。這也說明了東京城內出租腳力的服務業應該是比較發達的,租匹馬還是挺方便的。即使是夜晚二更時分,市間也有馬出租。

順便我再友情提醒一回:如果你穿越到北宋的東京,出行儘量不要乘坐轎子,因為北宋時,男人乘轎是一件並不怎麼體面的事情,北宋的士大夫都不太喜歡乘坐轎子。朱熹說,「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甚用轎……朝士皆乘馬。或有老病,朝廷賜令乘轎,猶力辭後受。自南渡後至今,則無人不乘轎矣」。北宋士人之所以不願意用轎,是因為他們認為轎子「以人代畜」,是對人尊嚴的侮辱。他們不允許自己將他人當成牲口來使用。後來宋室南渡,乘轎之風才漸漸盛行開來,原因可能是南宋的馬匹太稀缺了。

如果你不認識路,那也不要緊,可以請導遊。導遊作為一種職業,最早可能就出現在宋代。南宋臨安府有一群靠導遊為業的市民,叫做「閒人」。他們陪富家子弟「遊宴執役」、替僱主打探「遊湖酒樓飲宴所在」,以此「乞覓贍家財」,工作性質有些接近今日的導遊。宋朝京城還有一個叫「四司六局」的服務機構,也提供導遊服務。

當然,請導遊需要花費一筆錢。如果你想節省一點,也可以自己買一份旅遊地圖。宋人將地圖叫做「地經」「裡程圖」。杭州的白塔橋,就有向遊人兜售地圖的商店。有一首南宋題壁詩寫道:「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只說臨安路,不較中原有幾程。」詩有諷刺南宋人歌舞昇平、不思進取的意思,不過其中透露了一個信息:宋代的「地經」,確實已經比較接近旅遊地圖了,圖上標註有臨安的道路、裡程、可供歇腳的旅店等,遊客「按圖索景」,很是方便。

在園林景點玩了半天,你應該有點累了,肚子也餓了吧。找家酒店、飯店歇息一下吧,喝點酒,吃個飯。宋代是美食的黃金時代,今天任何一名廚師必須掌握的烹、燒、烤、炒、爆、溜、煮、燉、滷、蒸、臘、蜜、蔥潑等烹飪技術,正是在宋朝成熟起來的。因為宋代時,食物開始豐盛起來,人們有了更閒適的時間、更從容的心思來琢磨飲食,研究烹飪之道。北宋東京則是美食的天堂,有人統計過,《東京夢華錄》共提到100多家店鋪,其中酒樓和各種飲食店佔了半數以上。《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一百餘棟樓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確認出是經營餐飲業的店鋪有四五十棟,也差不多接近半數。所以,如果你穿越到北宋開封,不用操心吃的問題。

如果你身上的鈔票足夠多(在北宋後期,開封府已有錢引、會子等官私發行的紙鈔流通,你出門可以不用帶著笨重的銅錢),不妨尋個「高大上」的飯店酒樓吃喝。東京城裡的豪華酒店都有很搶眼的裝飾性廣告:「其門首,以枋木及花樣沓結縛如山棚,上掛半邊豬羊,一帶近裡門面窗牖,皆朱綠五彩裝飾,謂之『歡門』。每店各有廳院,東西廊廡,稱呼坐次。」你走在東京的大街上,抬頭望見高聳的彩樓歡門,那八成就是酒樓飯店了。

如果有機會,請一定要到樊樓見識一番大宋城市的繁華。樊樓「乃京師酒肆之甲」,一天可接待一千多名客人,非常豪華。樊樓也是東京的地標性建築,「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因為樊樓太高,以致登上頂樓,便可以「下視禁中」,看到皇宮之內。你一進酒樓飯店,馬上就有人招呼座位、寫菜,想吃什麼,請隨便點:「客坐,則一人執箸紙,遍問坐客。都人侈縱,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膘澆之類,人人索喚不同。」這些飯店的菜品非常豐富,「角炙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腰子、燒臆子、入爐細項、蓮花鴨籤、酒炙肚胘、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羊頭籤、鵝鴨籤、雞籤、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金絲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炸蟹、洗手蟹之類(這份菜譜,其實我還未抄完),不許一味有缺」。點菜後,很快就會上菜,「須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馱疊約二十碗,散下盡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錯」。飯店的服務也很周到,簡直將顧客當上帝看待:「凡下酒羹湯,任意索喚,雖十客各欲一味,亦自不妨。」飯店夥計若是服務不周,被客人投訴,則會受到店老闆叱責,或者被扣工資甚至炒魷魚。高級的酒樓都使用珍貴的銀器,「每樓各分小閣十餘,酒器悉用銀,以競華侈」,「雖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帶給你一種異常尊貴的消費體驗。你還可以叫來歌妓彈唱佐酒,宋朝的大酒店,通常都有陪酒的美豔歌妓:「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不過,這裡我還要提醒一下,宋朝的飯店有一慣例:正式上菜之前,會先上幾道「看菜」。這「看菜」只供你觀賞,只許看不許吃,大概是為了展示本店大廚的手藝吧。你要是對「看菜」動筷子,會被當成鄉下人,被取笑「沒見過世面」。酒樓飯店當然會供應各個品牌的美酒佳釀,如樊樓有「眉壽酒」與「和旨酒」,時樓有「碧光酒」,和樂樓有「瓊漿酒」,遇仙樓有「玉液酒」,中山園子店有「千日春」,高陽店有「流霞酒」「清風酒」「玉髓酒」,姜宅園子正店有「羊羔酒」,梁宅園子正店有「美祿酒」,楊皇后園子正店有「法清酒」……宋代可能已有了蒸餾酒的工藝,但高度白酒尚不多見,這些酒大致都是低度的糯米酒與果酒,請放心飲。如果你不喝酒,叫杯飲料也是可以的。宋代的飲料叫做「湯」「熟水」。「熟水」相當於今日的廣式涼茶;湯品則相當於今天的果汁飲料。宋筆記《事林廣記》收錄有製作果汁飲料的湯方:先將花果鹽醃,曬乾,烘焙,碾成細粉,然後裝入器皿密封儲存,招待客人時,再取出若干衝泡成飲料,有點像今日的速溶咖啡。如果在炎熱的夏天,你還可以吃到爽口的冰鎮冷飲。《東京夢華錄》說,六月時節,東京的「巷陌路口、橋門市進」都有人叫賣「冰雪涼水、荔枝膏」,「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舊宋門外兩家最盛,悉用銀器」。這「冰雪涼水」就是冰鎮冷飲。今人習慣在餐後享用幾片水果。在宋朝高級酒樓的餐桌上,水果也是必備的,「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同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其果子菜蔬,無非精潔」。一般的飯店也都有水果供應。宋人夏天吃水果,還講究用冰鎮:「房青子碧甘剝鮮,藕白條翠冰堆盆。嚼之清泠醒醉魂,猶可招邀慰文園。」

這麼精緻的宋朝飲食及服務,一定可以滿足你一顆吃貨的心。

下午的日程安排,我建議休閒一些。你可以在開封(或杭州)的茶坊喝喝下午茶、信步逛逛街。

宋時的城市,滿大街都是茶坊、茶肆,就如今天城市中幾乎每一個要鬧處都會有咖啡廳。東京的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舊曹門街的「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杭州也是「處處各有茶坊、酒肆」。我給你列一串杭州茶坊的名字吧:潘節幹茶坊、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干茶坊、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車兒茶肆、蔣檢閱茶肆。光看這些個性十足的茶坊招牌,你就會忍不住要進去坐坐吧。這些茶坊檔次不同。大眾茶肆茶價低廉,是城市傭工、賣藝人等候僱主的地點,你要是生活在宋朝,想僱請個保姆、奶媽之類,可以到大眾茶肆找「行老」介紹;高檔一點的茶樓,「多有富室子弟、諸司下直等人會聚,習學樂器、上教曲賺之類」,是城市文藝青年搞音樂創作的會所;而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車兒茶肆、蔣檢閱茶肆比較清雅,適合開展文藝與學術沙龍,是「士大夫期朋約友會聚之處」;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干茶坊,則是「花茶坊」,「樓上專安著妓女」,「非君子駐足之地也」。檔次稍高一點的宋朝茶坊,裝修都特別「高大上」:「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又「列花架,安頓奇松異檜等物於其上,裝飾店面」。有些茶坊還會邀請藝人獻藝,以招徠顧客,如黃尖嘴蹴球茶坊內應該就有足球表演,又如洪邁《夷堅志》載,乾道年間,宋人呂德卿偕其友前往杭州,在「嘉會門外茶肆中坐,見幅紙用緋貼尾云:『今晚講漢書』」。這家茶坊不但有說書節目,還張貼出節目預告。今天的酒吧不是也會邀請歌手駐店演唱?在茶坊消磨一段休閒時光後,到東京的大相國寺逛逛也很有意思。大相國寺是出家人的寺院,但「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又是東京城最大的商業交易中心,「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於此」。幾乎什麼貨物都可以在大相國寺買到。不過作為一名穿越者,你應該去大相國寺「淘寶」。因此,你可以先到近佛殿,那裡主要銷售「趙文秀筆及潘谷墨」等,是個文化市場;「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也是文化市場。可以淘到珍貴的書畫金石文物。

在這裡,你也可能會遇到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趙李結婚後,小兩口經常跑到大相國寺「淘寶」,樂而忘返。這段美好的時光成了李清照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她後來寫文章回憶說:「予以建中辛巳歸趙氏,時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貧儉,德甫(趙明誠,字德甫)在太學,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後二年。從宦,便有窮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傳寫未見書,買名人書畫,古奇器。」

最後再悄悄告訴你:大相國寺僧人的廚藝也非常高超,「每遇齋會,凡飲食茶果,動使器皿,雖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辦」。大相國寺內還開有飯店,有一位叫做惠明的和尚,廚藝尤其高明,擅長燒豬肉,以至得了一個「燒豬院」的花名。到了大相國寺,可別忘記嘗嘗惠明和尚的燒豬肉手藝。

這麼從容地接納世俗生活、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寺院,你怎能不去瞧瞧?

夜暮四合,吃過晚餐之後(尋常百姓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也是從宋代形成的。宋朝之前,人們一日只吃兩餐),宋朝城市的夜生活便開始了。

夜生活,並不是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的。只有到了宋代,宵禁之制被突破,城市中才徹夜燈火通明,笙歌不停。可以這麼說,中國社會的繁華夜生活是從北宋開始的。宋朝前期還保留著夜禁制度,不過禁夜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了,「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唐朝的夜禁時間是從「晝漏盡」,擊鼓六百下之後開始的,即一入夜就開始禁行人,至次日「五更三籌」結束,換算成現在的時間單位,大約從晚上7點至次日早晨4點為夜禁時段。宋初將夜禁的起始點推後到「三鼓」,約夜晚11點。那宋初的夜禁時間又結束於何時呢?從天禧元年東京的官營賣炭場「以五鼓開場」可推知,開封的夜禁結束於五更,即凌晨3點左右。換言之,唐代的夜禁時間為9個小時,北宋初的夜禁時間只有4個小時。到北宋後期至南宋時期,即使夜禁制度仍然保留,也已鬆弛下來,甚至名存實亡,市民的夜生活不再受限制。你如果在東京便會看到,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京城有一條馬行街,由於徹夜燃燒燭油,燻得整條街巷連蚊子都不見一隻。你如果在杭州,也會發現「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你逛街走累了,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點美食,喝碗飲料,除了晝夜迎客的酒樓茶坊,宋朝夜市上還有各種飲食小攤,叫賣各色美食:「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又有沿街頭盤叫賣姜豉、膘皮子、炙椒、酸兒、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又有擔架子賣香辣灌肺、香辣素粉羹、臘肉、細粉科頭、姜蝦……」;「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到瓦舍勾欄中觀看表演,也是你度過一個愉快夜晚的好選擇。瓦舍勾欄,是宋朝城市的娛樂中心,類似於今天的大型夜總會。瓦舍之內,設有勾欄、樂棚,東京城內規模最大的瓦舍,內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而最大的勾欄「象棚」,居然「可容數千人」。勾欄中日夜表演雜劇、滑稽戲、講史、歌舞、傀儡戲、皮影戲、魔術、雜技、蹴鞠、相撲等娛樂節目,「夜點紅紗梔子燈,鼓樂歌笑至三更乃罷」。北宋後期名動一時的藝人如丁仙現(比劉德華還紅的演員)、張七聖(比劉謙還紅的魔術師)等,也會到東京的瓦舍演出,相當於今天的大明星「走穴」。瓦舍中不獨有各種文娛表演,又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叫賣舊衣服)、探博(賭博)、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煞是熱鬧。不管冬夏,無論風雨,瓦舍勾欄天天都有演出,有小買賣,「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到瓦舍勾欄看表演,你需要掏一點錢,因為瓦舍勾欄的節目都是商業性演出,是要收費的。收費分兩種方式,一是收門票,先購票再進入勾欄觀看節目;另一種收費方式是,免費入場,但在表演之前會有專人向現場觀眾「討賞錢」。為了招徠觀眾,勾欄還會張掛「招子」,寫明演員名字與獻演節目,跟今日劇院貼海報做廣告沒有什麼區別。當你正在宋朝的夜市或瓦舍勾欄中享受著這麼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時,市井間的熱鬧與喧譁,卻將皇宮襯託得冷冷清清,連宮女都向仁宗皇帝發牢騷:「官家且聽,外間絲竹歌笑,儘是民間酒樓作樂之樂,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宋仁宗說:「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他們)如此快活。我若為渠(我若像他們那般享樂),渠便冷落矣。」仁宗的話,其實正好說明了宋代社會繁華的原因。

http://www.kz928.com/about.html

相關焦點

  • 京城」天上人間「夜總會第一花魁梁海玲遇害案
    死者信息梁海玲,河北人,天上人間夜總會花魁,1996年,進入天上人間,在「天上人間」待了近十年,被稱作天上人間「四大頭牌」之首。2005年11月13日,梁海玲慘死北京東四環遠洋天地家中,這是她在天上人間最巔峰的時期,卻意外被殺死,而警方在清理梁海玲的遺產時發現竟然有千萬之巨,此消息震驚一時。梁海玲,河北人,北京知名夜店"天上人間"四大花魁之首。
  • 如果穿越回宋朝吃一頓火鍋,能夠吃到哪些菜餚?
    但是,只有到了物產豐富、富裕繁榮的宋朝,火鍋的吃法才在民間逐漸普遍起來。北宋時期,在開封的酒館裡,會有火鍋向食客提供;南宋時期,美食家林洪在武夷山遇到大雪,有人獵到了野兔,他們將野兔剝皮去骨,將肉切成片,燒起一鍋沸水,大家夾著肉涮著吃——這是涮兔肉。
  • 趣話燒豬肉
    扒肉條的前身是燒豬肉,燒豬肉如何製作?還得從兒時記憶說起。小時候每逢過節,大人們總要自制美食為之歡慶。       我的老爺是商人出生,住宿、穿衣、飲食都很講究,尤其飲食方面更一絲不苟。我十歲那年的臘月二十四這天,因為姥爺記得臘月二十六是我的生日,所以選擇上好的五花豬肉,切成大約十五釐米見方的塊狀,浸泡在一個大盆裡。
  • 燒烤、外賣、鄉村旅遊,中國古代最具幸福感的朝代——宋朝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過去,你會選擇哪個朝代? 有人選擇亂世三國,感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氣勢磅礴。如有幸尋得一位明主,也能與諸多英雄相識,共赴前程。
  • 在宋朝,你怎樣度過一天24小時(上)
    電視劇《清平樂》掀起了一波宋朝熱,這是一個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朝代。假設你穿越到公元11世紀的北宋東京(開封),或者12世紀的南宋杭州,你可以如何安排你一天24小時的生活呢?對於一名生活在宋朝的人來說,外出經商、旅遊、趕考,不用太擔心會露宿街頭或野外,因為宋代的旅店業很是發達,「州府縣鎮,驛舍亭鋪相望於道,以待賓客」。只要你有錢,就不愁找不到舒適的賓館、旅館、民宿。繁華的京城自然是客店如雲。
  • 24年前,在京城夜總會,怒扇向華強兩耳光的那個人,後來怎麼樣了
    其實,早在90年代的時候,向華強就在北京開了一家名叫「演歌臺」的夜總會。那時,是他的第一次試水。憑藉著雄厚的財力以及人力,時常帶旗下的藝人去撐場面,當時演歌臺的生意非常紅火。好景不長,演歌臺只開了一年時間就已經銷聲匿跡。
  • 「放心黑豬肉系列」火爆京城,「超島」在搞什麼?
    「超島」推出的串串火鍋新品「放心黑豬肉系列」因其鮮嫩多汁的口感及其與多種菌類果蔬的繽紛搭配,引來了帝都時尚人群的強烈追捧。黑豬肉包裹著各類新鮮食材燙入鍋中,帶著香味的霧氣從鍋裡升騰起來的那一刻,整個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極大滿足。「超島」黑豬肉,豬肉界的「愛馬仕」生態成長與普遍圈養催熟的方式不同,「超島」選用的小黑豬在川藏美好的自然環境下放養長大。川藏地區是我國的黑豬產地之一。
  • 穿越千年,赴一場宋朝飯局
    杭幫菜博物館復原張俊家宴圖金庸筆下的這一頓飯,一度引得人想重回宋朝。然而黃蓉連點的這42道菜,在張俊(沒錯,就是那個跪在嶽墳前的臭名昭著的張俊)家宴菜單面前,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周密《武林舊事》第九卷《高宗幸張府節次略》記下了清河郡王張俊接待高宗的這場宴席,這次家宴共上了196套菜,光看菜名就忍不住要食指大動。
  • 宋朝為何會毀在文官手裡,導致宋朝積貧積弱300年?
    而京城裡的供需更混亂,急需的東西往往運不上來,過剩的貨物卻源源不斷的一直供給。 可見,雖然朝廷官員很多,但辦事效率卻不高。以運輸業為例,針對我們剛才提到的發運司的冗官問題,王安石提出給發運使增加權力的方式,讓他們有權知道京城裡到底需要什麼、各地都出產什麼,由發運使來決定用什麼價錢買什麼東西。
  • 如果你熱愛美食,那就到宋朝去吧
    作者:李開周摘自:《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開場白:饕客應該去宋朝身為資深饕客,我一向奉勸其他饕客:如果你能回到過去,最好到宋朝。假如到其他朝代,會吃不慣,甚至吃不消。比如例如漢朝,先不說烹飪手法多麼單一,吃飯時沒有椅子就夠難受了。
  • ✿ 印尼 · 巨港夜生活,5個最好的夜總會
    如果您正在巨港旅行或在工作,這裡有我建議的夜總會(老實說,只有前4個適合大多數人):01、CenterStage ClubCenterStage Club是巨港夜生活最有名和昂貴的夜總會之一。這是相當簡單:有一個主要的大房間,高架DJ舞臺和背後的大屏幕。
  • 半藏日式燒鳥居酒屋
  •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的汴京煙火,看宋朝的夜市文化
    就是該部電視劇中很好地復原了宋都汴梁的繁華景色,特別是樊樓的復原,更是讓我們目睹了一千多年前,宋朝人的夜生活,究竟是一副什麼樣的場景。在《知否》中,顧挺燁常帶盛明蘭,去樊樓吃大餐,有時候還帶點外賣回來。宋朝的時候真的可以這樣,還是編劇沒有歷史常識自己瞎編的呢?
  • 朱立挺專欄 回到宋朝 吃肉喝酒
    宋朝是個什麼樣子呢?宋朝的陝西是個什麼樣子呢?那個時候吃是怎麼回事呢?我非常想知道。
  • 宋朝的和尚有多享受?吃肉喝酒可以娶妻,難怪濟公會生在宋朝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宋朝和尚們其實過著比很多古代人都要享受的生活。就拿吃肉來說,我們都知道在解放之後,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尚有糧、肉緊缺的情況,古代的農民家庭想要吃一頓肉更是難得。宋朝的和尚有多享受?根據史料的記載,宋朝的和尚們,尤其是在東京(宋朝都城,既開封)相國寺的那些和尚,經常能夠吃上肉。《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宋朝大相國寺有一個下屬的「燒豬院」。
  • 夜店、夜總會和酒吧傻傻分不清,三者有何區別?長見識了
    在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之下,人們感受到的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比較大,晚上偶爾出去嗨一嗨可以很好地放鬆放鬆身心。至於過夜生活的場所,也是種類繁多,就比如說夜店、夜總會和酒吧,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這三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長見識了!首先來了解一下三者的定義。
  • 豬肉為什麼突然上漲這麼多?會回到十元左右嗎?
    豬肉從9月份開始緩慢下降,大多數農貿市場的豬肉已經達到每斤20元左右,最近突然價格又開始漲價了,一般每斤漲價2—3元,是出欄肥豬減少了嗎?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豬肉為什麼突然上漲這麼多?會回到十元左右嗎?
  • 浙江溫州一女子在超市買的新鮮豬肉,竟燒出疑似白色塑料結晶體……
    近日,市民施女士向溫州晚報全媒體新聞熱線88908890反映,自己在超市裡買了新鮮豬肉,不止一次燒出疑似白色塑料的結晶體。這些白色物質究竟是什麼?這肉還能吃嗎?施女士介紹,上個月,她在永嘉三江立體城攬江閣北面二樓「綠碼生鮮超市」購買了一些豬肉和排骨,放鍋裡燒後,鍋底出現疑似白色塑料的結晶體,用手去摳也摳不下來。起初,她以為誤入了塑膠袋,然而,後來又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肉有問題還是佐料有問題?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蘇東坡是個有名的饞人,但他愛吃的好象只是豬肉。他稱讚「黃州好豬肉」,但還是「富者不解吃,貧者不解煮」。他愛吃豬頭,也不過是煮得稀爛,最後澆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裡咕嘰的,可以解膩。有人「忽出新意」以山羊肉為玉糝羹,他覺得好吃得不得了。這是一種什麼東西?大概只是山羊肉加碎米煮成的糊糊罷了。當然,想像起來也不難吃。  宋朝人的吃喝好象比較簡單而清淡。
  • 老四劇說歷史之一千個細節還原宋朝
    據說對慶曆新政非常支持的宋朝理學家、國子監直講石介寫了封信給當時任樞密副使的改革派領袖富弼,曾建議富弼行「行伊、霍之事」,就是效仿商朝的名臣伊尹和西漢的權臣霍光。西漢權臣霍光曾廢立皇帝,石介豈不是讓富弼廢掉宋仁宗嗎?據說石介甚至連廢帝詔書都寫好了。此事洩露,造成人心惶惶。富弼、範仲淹壓力太大,均被外調,離開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