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是來改變世界的,商人是來賺錢的,這是二者本質的區別。
作者:何加鹽,來源:何加鹽(ID:ihejiayan),經授權發布
那天下午,公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接受批判的,正是史玉柱。傳單上,是深圳《投資導報》的一篇報導:《「巨人」史玉柱深陷重圍》。巨人集團早已糜爛不堪的內裡,就這樣被曝光在世人面前。史玉柱看完文章,狠狠地把傳單摔在地上,半小時說不出話。
為了省錢,他沒有去租房或找賓館,而是借住在深大的學生宿舍裡。一是M-6401雖然作為測試版已經可用,但是作為商用版,還有很多地方要繼續完善;由於他在深圳沒有電腦,只好每天冒充學生去蹭學校的機房,但是很快被管理員發現,給攆了出來,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獲得了借用教師辦公室電腦的機會。每天晚上,等老師們都下了班,史玉柱才開始一晚上的工作,就這麼黑白顛倒地搞了一個月,終於把M-6401完善到可以售賣的程度。當時註冊公司,手續非常麻煩,史玉柱既沒錢也等不及,就找了一個老師幫忙,掛靠在天津大學深圳科貿發展公司,以每月交掛靠費的方式,解決了身份問題。下一步,要推銷產品,需要一臺電腦向別人展示,但是當時一臺電腦要8500元,史玉柱根本就買不起。口袋空空的他,在商店門口徘徊了好幾天,眼看著誘人的電腦就在面前,卻無法得到,心裡感覺無比壓抑、憤懣,恨不得找個人打上一架。最後,他拿著軟體到電腦商店給經理演示,並告訴經理:我這個肯定能賺錢,你先把電腦給我,我一個月以後再付款,到時給你加一千塊。史玉柱先是整理了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列舉了M-6401的15條優點,後來覺得字太多,效果肯定不好,就不斷刪減再刪減,一直修改了半個月,才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結果。日後的人們重新檢視這份文案,會發現,這在當時無異於一份天才之作。史玉柱的營銷才華,在第一次賣東西的時候就已經顯露無疑,甚至用「出道即巔峰」來形容,都不為過。但問題是,有了天才文案,沒錢在媒體上投,也是白搭。他找到《計算機世界》廣告部主任,要求先投廣告,半個月之後再付款。當時的廣告市場,還是渠道為王,乙方才是「爸爸」,主任二話不說就拒絕了史玉柱的賒帳請求。史玉柱軟磨硬泡,並表示願意用M6401的版權作為抵押,主任才答應先給他投,延期15天付款。於是,1989年8月2日,《計算機世界》上出現了這幅廣告:原載《計算機世界》,央視經濟半小時畫面,截屏於騰訊視頻廣告上面的「辦公自動化的歷史性突破」和「同時替代雷射排版和中英文打字機」這樣的表述,無疑對於當時剛剛用上電腦,卻怎麼都不順手的中國用戶,有著無比的吸引力。手裡有了錢之後,史玉柱把妻子和女兒從安徽接過來,安頓在寶安大廈。
M-6401的銷量上來後,很快就碰到一個勁敵:求伯君的WPS。WPS是那個年代真正的天才神作,一經推出,就震動全國,比M-6401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於是,他和一位同事再次住進深圳大學學生宿舍,開始研發M-6402。在長達5個月的時間裡,史玉柱靠著每天吃方便麵度日,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電腦上,甚至連衣服都來不及換洗——150多天的時間裡,他就是4件襯衣換來換去,每次都從中挑出相對乾淨的穿上。5個月後,M-6402研發成功,史玉柱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巨人漢卡」。可是,等待她的,是一間人去樓空的房子,和一封離婚信。原來,在史玉柱封閉研發的時間裡,董春蘭一人帶著孩子,過得十分艱難,期間生了一場大病,在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史玉柱都沒有好好關心她。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小小的孩子,在重病的時候,盼著見到自己的丈夫,卻怎麼都盼不來,會有多麼傷心和絕望。史玉柱試圖挽回婚姻,但董春蘭堅決要離,他只好孤身一人,黯然回到深圳,此後,他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事業上。當時IBM是計算機領域的老大,被稱為「藍色巨人」,史玉柱希望未來能做成中國的IBM,做東方的巨人。他本來想把公司註冊在深圳,但深圳當時要求開具一個未參與某活動的證明。史玉柱找了原單位,原單位說,那段時間你已經離職,我們無法給你證明。正當史玉柱一籌莫展的時候,珠海市的官員聞風而來,請史玉柱去珠海成立公司,並承諾給與諸多便利。於是,史玉柱把公司註冊在珠海,但人還是在深圳辦公。直到1992年,史玉柱才帶領團隊把總部正式搬到珠海。此時的巨人,已經是一家資產過億,員工過百,下轄8家分公司的集團。如果就像這樣發展下去,巨人也許真的有可能成為中國的IBM,但歷史沒有假設。當時,他去美國考察,正好見證了曾經無比輝煌的王安電腦破產。業界研究這家知名企業倒下的原因,說是因為產品太單一,不夠多元化。在90年代初,「企業多元化」是熱門的研究領域,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主流聲音,都是說多元化好,專業化不好,要避免「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王安電腦的命運,引起史玉柱的唏噓,也讓他心生警惕:未來的巨人,會像王安電腦一樣轟然倒下嗎?除了文字處理軟體M-6403以外,巨人又開發了財務管理軟體、酒店管理軟體等多種軟體,並上馬了巨人手寫電腦等硬體業務。如果說這些還和原來的業務有點關聯的話,那麼其他的業務條線,就完全不搭界了,例如服裝生產、化妝品,以及,保健品和房地產。1993年,巨人挾著此前高速增長的慣性,業務依舊在騰飛,銷售額達到3.6億,成為僅次於四通的全國第二大民營科技公司。史玉柱本人也被評選為珠海市「第二屆科技重獎」特等獎得主,獲獎奧迪轎車一輛,三房一廳住宅一套和獎金63萬元。與此同時,風光無比的巨人集團,終於開始邁出最輝煌,同時也是最危險的那一步。
早在1992年,史玉柱就想建造一座大樓,供巨人集團辦公之用。
大樓預計修建18層,資金預算為2億元。
這個設計方案,很實用,很穩健,很符合當時巨人集團的需要。前來視察的領導說:你這塊地這麼好,為什麼不蓋高一點呢?於是,在各級領導的殷切期待之下,史玉柱先是把大樓改為了38層,後來又增加到54層,再改為64層,最終定為70層,高度260米。按照房地產項目運作的慣例,建設費用很大部分是依靠銀行貸款。但在當時,巨人集團每個月都有大量回款,史玉柱覺得錢放著也是放著,去銀行貸款還要利息,不划算,決定不向銀行貸款,就憑公司自有資金,加上預售樓花獲得的部分資金,把樓蓋起來。1994年,巨人大廈的樓花賣了一個多億(港幣加人民幣合計),而公司新推出的「腦黃金」等保健品業務,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一個戴黑框眼鏡的長者專程視察了巨人集團,並留下「中國人就應該成為巨人」的題詞;年底,按照銷售額計算,巨人已超過四通,成為中國最大的民辦高科技企業;建設中發現,巨人大廈處於三條斷裂帶上面,施工難度比預計的要高得多。而珠海又連續遭遇兩次超級大暴雨,把施工現場連同地基、設備全部淹沒,工期整整耽擱了10個月。接著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變化,房地產開始遇冷,巨人大廈的樓花賣了一個多億之後,就賣不動了,大樓建設只能靠其他業務不斷補血。在初期各種極具創意的廣告狂轟濫炸之後,腦黃金、巨不肥、鯊魚軟骨等產品先是經歷了一個飛速增長期,但很快卻因為產品效果沒有宣傳的那麼明顯,加上國家對保健品市場的規範,而開始放慢增速。這幾年做什麼都能成功,已經讓史玉柱產生了一種自己「無所不能」的感覺,在他看來,公司錢不夠了,再去賺更多就是。於是,他發動了浩浩蕩蕩的「三大戰役」,以一個億的資金,去全國各地打廣告。剛開始,哪些創意十足的廣告確實造成了全國性的轟動,但是各種負面意見也如潮水般湧來。例如,有一個廣告,是一架巨大的轟炸機,扔下一枚枚重磅炸彈,炸彈上寫著巨人集團不同產品的名字。這個廣告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尤其是在重慶等曾經在戰爭年代遭受過敵機轟炸的地方,廣告遭到了強烈抵制。又如,一個廣告是第一排七個巨人手挽手往前走,第二排四個巨人都只露出半個腦袋,其中有一個居然是希特勒。在香港的一個廣告,則顯示出了史玉柱非同一般的狂妄。這個廣告也是「巨人手拉手朝前走」的形式,其中有思想巨人馬克思、軍事巨人拿破崙、政治巨人孫中山等,而經濟巨人,赫然是「巨人大廈」。這些廣告除了引起爭議以外,幾乎沒有給巨人集團帶來什麼實質上的好處。巨人的業務太多元,看了廣告的人,只記住巨人這個名字,卻記不住巨人有什麼產品。廣告費幾千萬幾千萬地往外扔,根本就沒有多少轉化效果。據日後柳傳志回憶,他看了香港的那個巨人廣告後,對史玉柱非常反感。當時,雖然他和史玉柱都是泰山會的成員,但是每次開會,他都對史玉柱繞著走,根本不屑於搭理他,他斷定史玉柱太飄了,必然會失敗。泰山會的其他人,如華怡芳、段永基、馮侖等,都勸史玉柱謹慎一點,但史玉柱不以為然。華怡芳當時對史玉柱有個私下的評價,說他:「不顧血本,渴求虛榮;惡性膨脹,人才兩空;大事不精,小事不細;如此寨主,豈能成功?」果然,到1996年,巨人大廈就像黑洞一樣,源源不斷地把公司的錢往裡吸,後來甚至連原本要用於保健品推廣的錢,都不得不挪用過來,緩解工程上的燃眉之急。直到此時,史玉柱才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找銀行貸款,但是銀行都已經看出,巨人集團早已成為一個大坑,避之唯恐不及。1996年底,按照當初賣樓花的合同,收樓的時間到了。當那些小業主興衝衝地跑到工地時,發現巨人大廈才剛剛蓋到第三層。直到今天,巨人大廈依然爛尾/圖源:百度地圖
恐慌的情緒迅速在小業主中間蔓延,他們憤怒地衝到巨人公司,要求賠償。而巨人集團的資金已經到了最緊張的時候,在咬著牙賠付了一部分後,就再也拿不出錢來了。由深圳《投資導報》第一個開火,全國媒體蜂擁而至,巨人集團的狀況被曝光於天下。需要付給供應商的款,是按照「收二付一」的方式,延後一期支付,周轉壓力尚可承受;公司在外面還有3個億的應收款,其中1.2億是預計可以收回的;公司內部還在正常運轉,利潤雖然增長不如以前,但畢竟還在源源不斷產生現金流……在史玉柱看來,當前資金缺口也就是一千多萬,對巨人這麼大的公司來說,完全不算什麼。供應商一看巨人可能出事,就都跑來要求馬上付款,形成了恐怖的「擠兌」;而那些原本可以正常收回的應收款,對方一看巨人出事了,就儘量拖著不付,等著巨人破產;公司內部的管理也出現了極度的混亂,人心浮動,貪腐頻發,幾乎走到失控的邊緣……史玉柱多方奔走籌資,但是已經沒有一個人願意往這個窟窿裡砸錢。雖然有些忠誠的員工願意湊錢讓公司度過難關,但對於公司整體需要的資金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他也試過出讓巨人大廈的股權,來換取救命的資金,但是最終因條件沒談妥而未果。此後,巨人大廈停工,公司業務停擺,史玉柱帶著2.5個億的債務,消失在公眾視野中。一夜之間,史玉柱從全國最富的人之一,變成全國最「負」的人,沒有之一。好不容易聽說美國有個人要投資,興衝衝地跑過去,發現是個騙子。躲供應商的日子裡,沒有其他事情可幹,史玉柱便昏天黑地地玩遊戲,只有在那個虛擬的世界中,他才能找到短暫的快樂。以前他出門,還開著一輛奔馳,後來奔馳車加不起油了,只好改為打車;但除了鋪天蓋地的指責以外,史玉柱還是能感受到一些人間的溫暖。雖然公司已經分崩離析,但依然有不少部下,情願不領工資跟著他;去住小旅館時,有時候會被前臺小姑娘認出來,祝福他們「儘快站起來」;更讓他感動的,是一封來自母校浙大的信,信是四個浙大學生聯名寫的,說你要是不站起來,就傷害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感情。1997年8月,他和幾個一直不離不棄的部下,為了實現去一趟西藏的夙願,湊了最後一點錢,一起到西藏去散心。在爬珠峰的過程中,由於出不起800元的嚮導費,他們迷失在海拔6000多米的風雪之中。史玉柱體力嚴重透支,氧氣即將耗盡,眼看天色又將黑,他第一次感覺離死亡如此之近。在瀕臨絕望之際,他們終於在50米開外找到了一條路。他吸著同伴的氧氣,兩步一歇地挨到營地,撿回了一條命。第二天醒來,當看到朝陽升起時,史玉柱不禁感嘆:「我又賺了一天。」但沒高興多久,他們在回程的路上,車子遇到山體滑坡,差點被集體長埋在青藏高原。經過這兩次瀕臨死亡的經歷,史玉柱的心態終於變得平和了。他放下了焦慮,也放下了驕傲,決心從低谷開始重新奮發。1997年冬,同樣是太平湖,巨人團隊再次在這裡開會。人少了很多,但還有二十多個,出事以來,他們大半年都沒有領過工資,住著最差的賓館、擠著公交車、吃著最便宜的盒飯,也不知道未來前途在何方。但這些人,從來都堅信,史玉柱一定會東山再起,跟著他沒錯。第二階段,債務清零之後,才算是自己事業的重新開始。之所以選擇保健品,是因為此前做「腦黃金」的時候,史玉柱已經發現,保健品投入本錢最小,但是賺取利潤最快。在呂最困難的時候,史玉柱曾經借給他500萬元,所以史玉柱知道,如果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找他,他一定會借。順便說一句,這位呂松濤,發家致富靠的是一款名叫「中華靈芝寶」的產品。其號稱可以抗癌,通過誇大功效、冒用權威、假借名人等廣告方式,把成本極其低廉的原材料,賣出幾百元的高價,讓無數患上癌症的老年人,乖乖地把錢送到他的手上。例如,山東滕州一位老太太邵澤蘭,為了治癌,花了6萬多元購買中華靈芝寶——要知道,那可是2001年。這位老人最終還是因病情惡化而去世,臨終的遺願,就是讓兒子去法院告中華靈芝寶。史玉柱和呂松濤,不僅是在危難之際可以借錢的朋友,後來還可以稱得上「生死之交」——1999年,他們曾經共乘一輛越野車,在黃山附近的高速上,以120公裡的時速衝出路面,掉下7米深的溝裡,但都活了下來。我們不知道史玉柱和呂松濤,到底是誰啟發了誰,誰學習了誰。只知道,日後腦白金的商業模式與推廣方式,有不少地方和中華靈芝寶有異曲同工之妙。史玉柱從呂松濤這裡借得50萬元,用5萬給團隊補發了工資,15萬給某工廠貼牌生產腦白金,15萬做市場推廣,還剩15萬作為備用金。史玉柱帶著團隊,在居委會、農村、藥店,做了細緻的調研。由於他自己很內向,對於跟陌生人打交道很憷,都是助理程晨上前打招呼,「破冰」之後他再插進去交談。有一回打車,把行李箱落在計程車上,史玉柱沮喪地說:「我的辦公室沒了。」在充分掌握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上,腦白金團隊策劃了各種宣傳軟文,投放在媒體上,或作為傳單發給消費者。這些軟文,看似客觀的新聞報導,充滿科學名詞,但又通俗易懂,一字一句直指老年人最深的恐懼和最深的欲望,洗腦效果極強。腦白金體是人腦中央的一個器官,印度2000年前就稱之為"第三隻眼"。近幾年美國科學家們發現,它是人體衰老的根源,是人的生命時鐘。這項發現如同強大的衝擊波,震撼著西方國家。《紐約時報》報導:「2000年前中國秦始皇的夢想,今天在美國實現了";《華爾街日報》發表"一場革命」;《新聞周刊》居然以「腦白金熱潮」為標題,於8月7日、11月6日封面報導,闡述飲用腦白金的奇蹟:阻止老化、改善睡眠,倒撥生命時鐘。美國政府FDA認定腦白金無任何副作用,腦白金的價格在美國加州迅速被炒到白金的1026倍。不過,在大規模生產的今天,消費者每天的消費僅1美元,在中國不過7元人民幣。腦白金體的衝擊波迅速波及全球,日本《朝日新聞》、NHK電視大肆報導,臺灣人從美國瘋狂採購腦白金產品,香港政府不得不出面公告:奉勸市民飲用腦白金要有節制。中國內地也不例外,1998年4月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放"人類有望活到150歲",詳細介紹腦白金體的科技成就,《參考消息》等各大媒體也都相繼報導。如果人人都活到150歲,從外表分不出成年人的年齡,會出現許多社會問題。世界老化研究會議主席華特博士在其科學專著中指出,飲用腦白金明顯提高中老年人的性慾,於是評論家們擔心,性犯罪率必將上升。後來,史玉柱乾脆找人編寫了一本名為《席捲全球》的小冊子,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宣稱腦白金可以降壓、抗癌、調節內分泌、提高性快感、推遲更年期等,並稱:「臺北市政府醫療機構每年利用大量外匯從美國進口腦白金,以供李登輝連戰等要員長期服用」……從書的封面語,我們可以看出其用語有多麼煽動和離奇:「世紀末重大發現」、「美國人瘋了」、「性趣倍增」……腦白金席捲全國,既帶來了如潮的鈔票,也帶來了如潮的罵名。很少有人知道,那家名叫「健特」的上海公司,原來就是在史玉柱的主導下,由原巨人團隊打造的。但他做的另一件事情,卻一下子又讓全國媒體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按道理,之前欠下的債,屬於巨人公司,而不是史玉柱個人。巨人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公司按照正常程序破產清算,史玉柱只不過是以其投入的股份為限承擔責任,完全可以不管公司的債務。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史玉柱都堅持巨人公司不破產,並承諾所有債務他會全部償還。在2000年前後,2.5個億的現金,絕對不是小數目。如果手裡有了這筆錢,不管是到國外去生活,還是繼續隱姓埋名做別的事業,都可以過得無比滋潤。可能很少有人會用這麼多錢,去償還一個從法律上來講自己本可以不承擔的債務。他把之前買樓花的人一個個找出來,把錢還了回去,把其他的債務也都一一結清。一些商界知名人士如柳傳志等,對此表達了敬意,媒體也把這當成一種「義舉」。用《羊城晚報》一位記者的話說:「還債這件事上,史玉柱扮演了一種很仗義的角色,滿足了人們對江湖人格的一種期待。」很多人問史玉柱:「為什麼你這麼堅持一定要還這個債?」第一,是欠老百姓的錢必須還,這是天經地義,沒有什麼好說的;第二,雖然從法律上講,他可以讓公司破產,不還錢,但這樣他的信譽也會破產,如果未來想要幹成別的大事業,就再也沒有可能了。不論對史玉柱的爭議有多少,從「還錢」事件以後,人們對史玉柱至少達成了一個共同的認識:這個人重承諾、守信用,說到的事情,一定會做到。2001年,史玉柱重新在名片上印上了「巨人」兩個字。
2003年,史玉柱已經形成了「腦白金+黃金搭檔」雙組合的保健事業,賺得盤滿缽滿。其中腦白金是中國保健品市場銷量第一,黃金搭檔是第二。史玉柱覺得,這個市場已經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就算是再花功夫,也不過是把營收再推高一點點,對他來說沒有多大意思。而此時,公司的一切都已經進入正軌,不怎麼需要他來管了。他把保健品業務75%的股權賣給了老朋友段永基,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柜。他害怕的是,自己有了錢,又會頭腦發熱,幹出幾年前同樣的蠢事。於是就開始尋找穩妥的投資項目,想給不斷湧來的現金找一個安全之所。由於之前被巨人大廈的失敗嚇成了驚弓之鳥,史玉柱做投資,首先想的是,如果遇到最極端的困難,公司能不能撐過來,其次才是看收益率高低。他把可能的風險設想到什麼程度呢?地震、水火災害這些自不待言,他甚至把發生核大戰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了。最終,史玉柱選擇了銀行業,成為了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的前幾大股東(通過公司持股),其中,民生銀行是史玉柱投資最多的項目,也是賺錢最多的投資項目。但投資只是花錢,不花多少時間,平均起來,史玉柱每年投的項目不超過一個,耗時非常有限。其他時間,他主要用來遊歷世界、看美女、和朋友喝酒聊天,以及——打遊戲。最後這個愛好,又在史玉柱手裡折騰出花兒來,成就了他人生的又一次輝煌。2003年,由於大部分時間無事可幹,史玉柱每天都沉浸在網遊之中。2004年,機會來了,當時盛大網絡的一個團隊和公司鬧得不愉快,想另謀高就。得到消息的史玉柱找到團隊負責人,說服了對方和自己合作。就這樣,史玉柱以2000萬元的風險投資,切入了網路遊戲業務,公司起名為巨人網絡,主打的遊戲,名叫《徵途》。當時,網遊行業賺錢的主要模式,是賣點卡,而史玉柱一上來就顛覆了這個模式。他給《徵途》設置了最低的進入門檻,不僅遊戲上手不要花錢,甚至還能「領工資」,這樣就把很多原來不玩遊戲,或玩不起其他遊戲的人,拉入到他的遊戲中來。而賺錢的環節,則設計在花錢購買裝備、購置遊戲服裝、收買小弟、加快升級等環節。在《徵途》中,只要捨得花錢,就能快速升級,當老大,享受遊戲世界中的尊崇,如果沒錢,可以投靠那些有錢人,當他們的小弟,幫他們去跑腿和打仗。史玉柱充分洞悉人性,通過設計仇殺、劫掠、戰爭、虛擬婚姻等環節,以精心設計的套路,刺激人性的虛榮、貪婪、暴力、嫉妒、仇恨等,讓玩家欲罷不能,一擲千金。例如,他曾經設計一個情節,讓遊戲中的男生給女生買玫瑰花,一塊錢一朵,公司的製造成本接近於0,但是玩家是要真的花一塊錢付給公司。如果僅僅是一塊錢,買個雙方高興,這也沒什麼,但史玉柱的精明之處在於:他專門設計了一個攀比的場景,把誰花錢最多,變成了「誰最愛遊戲中的女孩子」的證明。最後,玩家們在互相攀比中,不斷去買999朵、9999朵甚至更多玫瑰,一夜之間乖乖地把五千多萬的現金,雙手捧給了史玉柱。除了遊戲中充分挑撥人性的弱點外,史玉柱還把自己營銷上的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用做腦白金地推的方法來做遊戲,派出兩千人的推廣團隊,深入到三四線城市和小鄉鎮的每一個網吧,搞定了一個又一個網吧老闆,讓成千上萬無所事事的鄉鎮青年,把青春消磨在徵途之中。更厲害的是,雖然國家明文規定,網路遊戲不能在電視上打廣告,但史玉柱就有本事,楞是把「徵途網絡」的廣告,堂而皇之地弄上了中央電視臺。就這樣,《徵途》同時在線人數很快就超過百萬,進入世界前三,其給史玉柱印鈔的能力,甚至遠遠超過了腦白金。2007年11月,巨人網絡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高達50億美元,不僅在公司造就了21個億萬富翁,更是讓史玉柱本人的財富,直接暴增了260億。他的總財富(部分放在女兒名下)則超過500億,再次進入中國最頂級富豪的行列。此時,史玉柱45歲,離巨人大廈出事10年,離他成立遊戲公司,則僅僅過去了3年而已。2007年,史玉柱擔任了央視創業真人秀節目《贏在中國》的評委。他的點評和提問,都一針見血,提出的建議也非常有水平,顯示出他對商業的深刻洞察,和深厚的創業積澱。十年前,史玉柱是中國最著名失敗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創業者避之不及的教訓;十年後,史玉柱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功者,他所做的一切,又成了創業者學之不及的經驗。2009年底,史玉柱開通了微博,取名為「史玉柱大閒人」。他在簡介裡主動給自己貼上三個標籤:好色、黑心、大嘴巴。理由是:我知道很多人會罵史玉柱,我比你們還先罵,罵得更狠,行了吧?他在微博裡展示自己的生活,透露和馬雲等朋友的密切交往,點評時事,追述往事。由於風格直白、大膽,言語幽默,「史玉柱大閒人」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到一年時間就突破了100萬粉絲,兩年半突破600萬,成為知名大V。值得一提的是,粉絲每增長百萬,史玉柱就會捐助一筆與粉絲數量相等的錢做慈善。也就是說,從2010年12月到2012年6月,他就一共捐出2100萬元。這種增長速度引起了史玉柱公司財務人員的擔憂,說你這樣做,很快就會破產的。史玉柱說:破就破吧,至少沒有上次破得難看,破了就回來第三次創業。好在,財務的擔心是多餘的:史玉柱的微博粉絲經過前幾年的暴增,後來就不怎麼漲了,直到今天(2020年12月6日),也才855萬。除了微博上的捐款之外,他2008年在汶川地震捐款1000萬,2017年給母校浙大捐款5000萬,這些都沒怎麼宣傳,低調得完全不像史玉柱的風格。他曾經公開表示,退休以後會辭去一切職位,只保留一個:巨人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專心做這一件事。2015年,馬雲牽頭成立了湖畔大學,史玉柱是校董之一,同時也負責挑選、面試學員和上課,所以這幾年來,史玉柱在社會上露面較多的,大多和湖畔大學有關。他上課和接受採訪的一些視頻,也在網上流傳,講述著他曾經的成功與失敗,傳授著營銷、策劃、投資的經驗。史玉柱從不忌諱談論自己曾經的失敗,並且坦然把當時的失敗,全部歸因於自己,告誡學員們不要犯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不得不說,史玉柱老師講得真好,無愧於創業導師的名號。中年後,變得胖了點,臉越來越圓潤,竟顯出幾分「慈眉善目」來。你很難用某一個標籤去定義他,貼在他身上的任何一個標籤,都是錯的。也許,這種複雜,才是真實的人,才是真實的企業家,才是真實的人生。30歲,他是舉國歡呼的科技明星,產業報國的典範,在媒體的民意調查中,名列最受中國年輕人崇拜人士第二名,僅次於比爾·蓋茨。35歲,他是中國最著名的失敗者,最嚴重時,每個月罵他的文章有一千多篇。40歲,他還清了債務,獲得了尊重,但是「腦白金」這個產品和營銷手法,又讓他得到新的非議。45歲,他帶領遊戲公司上市,再一次站到了事業巔峰,但是同樣再一次,他的遊戲也讓他收穫了很多的罵名。50歲,他是微博紅人,坐擁600萬粉絲,在評論裡,贊他的人佔了一半,罵他的人佔了另一半。55歲,他是湖畔大學的導師,向新時代的企業家闡述著他的生意經,剖析著自己的失敗。我不知道60歲、65歲、70歲……乃至100歲(如果能活到那時),史玉柱會是什麼樣子?到時的人們,又會怎麼看待他?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在某些時候,會糾結於下面兩個問題:我活著,究竟是過好自己就行,還是應該為世界做點什麼?我創業,究竟是只想賺點錢,還是也想為世界創造一點價值?起初,他想做一個巨人,後來摔得很慘,覺得做巨人太難,於是作出了最終的選擇:大閒人。曾經有人如此評論:(史玉柱)最大的本事是銷售一些不值錢的玩意兒,同時掙得盆缽滿盈。史玉柱自己說:「商業的本質,就是在法律法規許可範圍內獲取最大利益。我是一個商人,做的事情就是在不危害社會的前提下,為企業賺取更多利潤。」能夠把稻草賣上黃金的價格,能夠利用人性的弱點讓人把錢乖乖地獻給你,這也是一個人的本事。但這個本事,可以得到很多人的佩服,卻絕不會得到社會的尊敬。史玉柱本可以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家,但他選擇了做一個充滿爭議的商人。企業家是來改變世界的,商人是來賺錢的,這是二者本質的區別。世界上少一位企業家,是人類的損失;但是少一位商人,不會有任何變化。如果說,史玉柱創造的M-6401、M6403、巨人手寫電腦,曾經改變過這個世界,那麼腦白金和《徵途》,改變了世界的什麼呢?它們並不創造財富,只不過是把財富從這個人口袋裡轉移到那個人口袋裡。不過,對於史玉柱來說,他早已不在乎別人怎麼評說,而只在乎自己的內心。
或許你還想看
馬雲的擺渡人
那一年,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
看不透的曹德旺,才是真實的人生
王健林和許家印的事,我只能說這麼多
62歲許家印: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抱歉,兩個幕後資本大佬的事只能說這麼多
對不起,「賭王」何鴻燊不是你朋友圈的樣子
看完大佬們的35歲,才明白什麼叫大器晚成
你知道捐款5000萬的胖東來,到底有多牛逼嗎?
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作者簡介:何加鹽,曾在政府工作,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為諮詢顧問,公眾號寫手,全網閱讀超千萬,專注於思維與認知提升,寫作人生成長的方向、動力和技巧,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出版新書《持續進化》,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發布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商務合作微信:fushusz(備註品牌),知乎@富叔,頭條號、微博@富書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富書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富書生活館,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
你若喜歡,為富叔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