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用自己的想法解說成語
大腹便便這句成語是由後漢書·邊傳中「邊孝先,腹便便(便讀pian篇)」一語引伸來的。
東漢時,有一個教書先生叫邊部,字孝先,沒儀(今南開封附近)人。邊韶讀過不少孔孟之書,前後收過很多學生。據記載,邊韶肚子肥大,行動遲鈍又比較懶,經常在大白天躺著睡大覺。有幾個調皮的學生便編了首歌謠來嘲笑他。歌謠中寫道: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邊部聽到這首歌謠以後很生氣,但其中寫他大腹便便,好睡覺的情況又是事實,不好當面訓斥學生。於是他也編了幾句,作為解釋和回答。邊部寫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筒(s飼),但欲眠,思經事。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邊是我的姓氏,孝先是我的字,肚子大是因為裝滿了經書,睡覺也是在想著經書上的事。(五經簡:五經,是春秋時孔於編訂的五部書,即:《詩經》、《書經》就是《尚書》《易經》、《禮記》、《春秋》,這五部書被儒家奉為經書。邊部曾熟讀這五經,時人稱他為五經笥。笥是古時候用竹子編成的用來裝書用的箱子。)
「大腹便便」即肚子肥大。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肚腹肥大突出的樣子。多含貶意。例句:門開了,進來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他就是東亞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經理吳吳。大殺(煞)風景這句成語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雜纂》中列舉的幾種損壞景物,破壞人的興致的事情。見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二引《西清詩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他曾任過縣尉、秘書郎、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李商隱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其詩揭露和批判了當時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糜爛,有不少著名的詩篇。在《雜纂》中,他列舉了幾件事情,認為是「殺風景」的例子。這幾件事有:一、清泉濯足——在清澈的泉水中洗腳;二、花上曬棍—在美麗的花枝上曬褲衩;三、背山起樓一背著山蓋樓房,打開前窗看不到山色;四、焚琴煮鶴—一把琴當柴燒,把仙鸛煮了吃五、花間喝道一在幽靜的花園中大聲呼喊;
六、看花淚下一賞花時突然傷心落淚。
李商隱認為,這些都是有捉美景,敗人雅興的事情。處據此,人們引伸出「大殺(第)風景這句成語,比喻本該令人高興的美好事物或環境,意外地遭到了破壞。例句;在這綠水青山之間,不知什麼時候建起了這座化工廠,兩個幾十高的大煙呼呼地冒著黃煙,著實有點大殺風景。
小巫見大巫這句成語見於<三國志·吳志·張洪〔hong〕傳》裴松之注引《吳書》:「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東漢末年,有一位文學家叫陳琳,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很有才學,在軍中所起草書檄甚多。他寫的詩、賦也很不錯。當時,東吳有個叫張的文學家,讀到陳琳寫的《武庫賦>和《應機論》後,很敬佩陳琳的文學才華,便寫信給陳琳大加讚賞。陳琳覆信給張觸說:「我寫的賦很一般。東吳有您和張昭(字子布)這樣的人才,我和你們二位比起來,那是小巫見大巫,法術便顯不出來了。」
「巫」,是裝神弄鬼替人析禱為職業的人,常以求神來事取錢財。「小巫見大巫」原意為小巫見到大麗,就不能施展他的法術了。後來,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能力高下相差很大,不能相比。常用作貶意。例句:「僅僅十五萬人口的雙橋鎮何足以供迴旋,比起目前這計劃來,真是小巫見大垂了!」(茅盾《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