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的罵人藝術

2021-02-13 悅讀課



許錫良

 

中國傳統文化據說博大精深,幾千年來修煉出來的迎逢拍馬的高超本領就不用說了。但是我們很少提及的中國古人罵人的藝術,其實也是堪稱一絕的。在一個不講邏輯,沒有理性的民族,唯獨這方面的發展總是那麼發達,並且歷史源遠流長,藝術境界又是那麼高超。

 

我國史料上最早罵人的記載是在《尚書·堯典》和《史記·五帝本紀》裡。當時放齊推薦丹朱,堯罵道:「籲,兇頑。」這三字作為中國最早的國罵,光榮的載入了我國的歷史史冊。否則的話,怎麼連魯迅這樣尖刻潑辣的批評家也要特意撰文說「古人並不純厚」,並自嘆不如呢?

 

那麼古人究竟純厚不純厚呢?魯迅的根據也是很充分的,他舉例說中國古人早在孔子之前罵人的藝術就很高超。並不是我們今天所想像的那樣「溫柔敦厚」,比如在《詩經》裡就有「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這本是非常狠毒的罵人的話,大概意思是什麼時候太陽毀滅啊,那時我好與你一起滅亡啊。看這陣勢,大概是準備同歸於盡的。而且有一點,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式的不負責的詛咒。這樣的人心該是多麼可怕啊。

 

但是,孔子看了以後居然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竟說這是純潔無邪的。如果不是罵的藝術高超矇騙過了孔子的眼睛,那麼只能說孔子也並不純厚了。但是孔子講仁,並說仁者愛人。難道這也是假的嗎?其實我們不用為尊者諱,為聖者諱的。

 

我們從一部《論語》來看,這孔子其實也是喜歡罵人的,不過他的罵人藝術還不是很高超,說來說去就是幾個字「小人也」。什麼「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哉,樊須也!」,「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聽來聽去也沒有什麼特別高明的。孟子罵人就藝術一些,他不喜歡楊朱與墨翟,就罵他們:「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你看這樣的罵就是既有對比,又有節奏感,還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在這種氣勢中,讓你不能不承認楊朱只能無君,墨翟只能無父,當然也只能是禽獸了。這就是罵人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沒有罵人這個金剛鑽,怎麼敢攬「孔子嫡傳」這樣的瓷器活呢?

 

如果說孔子之前的無名古人的罵人,還略嫌有點粗糙的話,那麼孔子之後的三國袁紹討曹操時,叫陳琳起草的那份檄文裡的罵人就近乎有點奇蹟了。當時陳琳奉主子之命,無名火起,搜腸刮肚,殫精竭慮,對曹操用盡罵詞,還覺得不夠狠毒,順便又把曹操的祖宗八代也捎帶上了。

 

從曹操的爺爺「與徐璜等並做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到其父的「因髒假位,竊盜鼎司,傾覆重器」,一路罵到曹操的「好亂樂禍,殘害忠良」。直把老曹罵得毛骨悚然,冷汗如雨。不料曹操因禍得福,冷汗一出,反倒治好了久治不愈的頭風病。中國古人的高超罵人藝術居然還可以治病!

 

當年的華佗先生有沒有記載這個藥方現在是無從考據了,因為華佗的藥方據說都付之一炬了,不然說不定又可以給舉世聞名的中醫事業又添一顆明珠了。在「丸、丹、膏、散」之外再增加一個「罵」的藥劑。據說後來我國中醫裡還真的有人用過這「罵」來治癒過積食不消的頑症,把人罵的吐血三升,卻能治好頑疾。也是一件意外的功德無量的好事了。這要是讓洋人聽了,不目瞪口呆才怪呢。

 

到了唐代駱賓王,可能覺得很難罵出新花樣了,就在《討曌檄文》裡大罵武則天的私生活,什麼「洎平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其他的不過是「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到底也沒有罵出新異。

 

在才德上無詞可用時,就來一個專攻人的下三路的私生活。這樣的罵詞就比美國的萊溫斯基的什麼「藍裙子事件」或者「拉鏈門事件」要來得露骨多了。可惜的是在現實中的效果與力量卻遠遠不如人家的有用。駱賓王兵敗之時,只有出國東遊,以保性命。才有了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裡描繪的「東遊記」。這是後話。

 

唐代是讓我們中國人最自豪的一個朝代,也是最給中國人掙面子的一個朝代。及至今日,全世界都還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唐朝。以至知道中國有唐裝,卻不知道中國的民族服裝是什麼。從這個朝代開始了大規模的科舉考試,而且考的就是這樣的詩詞美文。

 

相應也就出現的一大批數不勝數的大詩人。可見考試的引領作用還是很大的。不考詩詞,唐朝是不可能出那麼多的大詩人的。在唐代的許多詩文裡當然總是大量表現唐代人的溫柔敦厚性格與自然流出的真誠友愛之情了。

 

但也不盡然,就是杜甫這樣憂國憂民,正直善良的大詩人,有時作詩罵人的藝術也是一絕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你聽聽,多麼狠毒!卻又不帶半個髒字。再看看今天,那些喜歡在博客上罵人的人,相比之下就太沒有水平了。可惜了,那些經常喜歡在我的博客上罵我的人怎麼就不學學我們古人的罵人的高超的藝術呢?罵也要罵出點學問來才是啊。

 

2006-6-9


相關焦點

  • 古人是怎麼「口吐芬芳」的?來看看古人都怎麼罵人
    現代人罵人基本上就是一句話:「以你媽為中心,以你家人為半徑,畫圓開操。」實在是簡單暴力又有效,基本上一句話就能讓對方發怒立馬動手。但是在古代的古人又是怎麼罵人的呢?又是怎麼把罵人這種事罵的那麼藝術的?這在把傳宗接代看得很重要的古代來說可是很惡毒的罵人的話了2.不沒不沒的意思就是不得好死的意思,古人同時把壽終正寢看得很重要,罵你不得好死也是很惡毒的話3.禽獸也就是字面意思,就是罵你不是人,現在被人罵不是人這樣的話感覺心裡一點波瀾都沒有
  • 為何說古人罵人也很文雅,殊不知他們是這樣罵人的
    實際上,罵人也確實是個發洩的方式。再文雅再安靜的人有時候也會爆發的,不過古人的罵人當時比如今來說那可是文雅得太多了。 比如說《小雅·巧言》中就有罵人的話,這個內容實際上是這樣的。「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尰,爾勇伊何。
  • 古人如何罵人?沒想到孔子的詛咒也這麼毒!
    都氣到罵人沒有後代了要知道古人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他實在是氣得太厲害了 這罵人的戰鬥力可真是爆表啊!古人對於墓葬的重視是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的畢竟那時候講究入土為安於是很多古代人的墳墓裡都刻著對盜墓賊
  • 盤點古人的文言文「髒話」,罵人變得文雅了,對方都不知如何回應
    而且,用文言文罵人特別過癮,聽的人如果文學功底不夠深厚,可能還悟不出其中罵人的精髓來,大家知道哪些用文言文罵人的經典句子呢?圖片:文言文劇照一、孔子罵人經典句收藏說到用文言文罵人,孔子排第二,世界上就沒人敢排第一,孔子一生學生無數,桃李滿天下,教化了那麼多的人,肯定會碰到一些讓他捶胸頓足的學生,比如宰予就是其中一個。
  • 古人用詩詞優雅罵人,看看這3首詩,第三首罵得也夠狠的!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人不開心就罵人,不僅僅如此,我們與朋友之間也可能會這樣做。朋友之間的謾罵還會含蓄一點,不過要是不當朋友了,那可是惡言盡出。許多人覺得古人看上去都更君子禮儀,應該不會不開心就罵人吧,其實並不是,古人也是會罵人的,只是他們罵人也許比較優雅一些,下面我們看下這三首詩詞,看看古人是怎麼用詩詞罵人的。第一首是詩經裡面的小雅巧言,這首詩主要是揭露讒言禍國讓人悲憤的行徑。你看,「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 古人「罵人」都如此優雅,看看這3首詩,最後一首罵得夠狠!
    在生活中,肯定有很多小夥伴在生氣的時候就會罵人,但是語言就比較的粗俗了,今天小編來和大家學習一下怎樣優雅的罵人!孟子曰: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連持不同見解的讀書人都要罵,可見中國自古有讀書人罵人的傳統。真的是長見識了!1.荏染柔木,君子樹之。
  • 古人罵人都不帶髒字,盤點十句古詩詞,以後罵人別人都聽不懂
    所以說,這些文人罵人實在是充滿高級範兒。他們甚至能夠寫詩來罵你,罵得文化低的人心裡樂顛顛的。那麼古代詩句中到底有哪些罵人不帶一個髒字的呢?這裡給總結了一些。1.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2.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第一句話是大詩人蘇東坡寫的,先給大家解釋一下。
  • 古人罵人總是「匹夫,老匹夫」的,「匹夫」是啥意思?
    古人所說的「匹夫」,有三個含義。最早,「匹夫」與「匹婦」相對,指「一對夫婦」中的男人。逐漸,「匹夫」用來指非貴族,就是「平民」、「庶人」,有「微賤」之意。再後來,「匹夫」用來罵人,意為「獨夫」,表示輕蔑。「匹夫」這個稱謂何時有的呢?
  • 王開東:中國古代的罵人文化
    有一段時間,我總在思考,為什麼中國現代鮮有血性的女子;快意恩仇的男人,答案也許就是中國沒有倡導罵人的藝術。做人當然要堂堂正正,至真為誠,至誠為善,至善為美。然而,面對奸詐之人、兇惡之徒、不平之事,我們決不能充當好好先生,而要做性情中人,路見不平,拔地而起,挺身而出,放聲怒罵,最好罵得敵人狗血噴頭,七竅流血。其實,中國的罵人藝術,源遠流長,蔚為大觀。
  • 史上4句罵人的「狠話」,罵人從不帶髒字,沒有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現代人罵人的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什麼樣的字眼都有,罵人的時候很爽快,過後就覺得粗俗無比,有的人還暗自後悔,自己怎麼會說出這樣的字眼。在一般人眼中,古人都是文雅的,說話文縐縐,也沒見過說「狠話」的,最多就是諷刺兩句。這諷刺也是一種藝術,古人不是不罵人,也不是不說「狠話」,而是他們罵人從不帶髒字。說是「指桑罵槐」,還有些直白,真正的「狠話」,沒有點文化,罵起來的時候還以為是在誇讚。
  • 古人也會有說髒話的時候:罵人不帶髒字,乍一聽還以為是在誇人!
    古人也會有說髒話的時候:罵人不帶髒字,乍一聽還以為是在誇人!因此作為古人也會有說髒話的時候,而當你知道筆者下面羅列的一些罵人的文言文後,可能你就再也不想和古人展開罵戰了,畢竟他一句看似文雅的話,卻可以將你罵得體無完膚,並且還毫無髒字可言。
  • 《罵人的藝術》:一個評論何以能引發熱議?
    網上關於這件事情發表的意見太多了,小編我今天不去談論女人到底該不該生兒育女的問題,就想單針對這個評論來和大家討論一下「罵人的藝術」。剛好最近迷上了梁實秋的書,看到一篇關於《罵人的藝術》的文,梁實秋先生提到:「罵人,是一種發洩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種怨怒的感情。」
  • 疫情雖不能遠處旅行,發現原來近處依然有風景——讀梁實秋文集《旅行》《罵人的藝術》《健忘》(2)
    在今天的【閱讀視界】裡,主持人林可徽和周彩雲繼續與您一起分享梁實秋的三篇散文:《旅行》《罵人的藝術》《健忘》。   古人云,「一生能著幾雨屐?」這是勸人及時行樂,莫怕多費幾雙鞋。但是旅行果然是一樁樂事嗎?其中是否含著有多少苦惱的成分呢?   出門要帶行李,那一個幾十斤重的五花大綁的鋪蓋捲兒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難關。要捆得緊,要捆得俏,要四四方方,要見稜見角,與稀鬆露餡的大包袱要迥異其趣,這已經就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所能勝任的了。關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開看看,看完之後便很難得再復原。
  • 錦灰堆——古人的「垃圾」藝術
    還有一說,「錦灰堆」起於明代,最早出現在明代的鼻煙壺上,它源自中國傳統本身,並受到西方物質文明的影響,非常真實的描繪古代文人雅士書房所常見的雜物,是具三維視覺藝術特點的寫實畫法。這就是錦灰堆的由來,也算是當代波普藝術的前前前世吧,好一個跨越中西的前世今生。
  • 諸葛亮最經典的一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古人裡的士大夫階層,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舉手投足、字裡行間之內,用詞文雅。《論語-為政》中記載,「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意思是說,對於普通民眾的教化,要善於從「德」和「禮」兩個方面去引導。這裡的「禮」字,蘊含著中國儒家的最高思想之一,即「仁義禮智信」的思想。
  • 上海話方言罵人大全 癟三等罵人的話意思解析
    福、祿、壽三星君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神道,其中壽星的形象是根據道教鼻祖老子而設計的。據《史記。爭議》中講:"老子長耳、大目、廣額、方口、厚唇,額由三五達理紋。""廣額"即額頭高聳寬廣,即相書中講的"天庭飽滿",是智慧的象徵;"三五達理紋"即額上的皺紋,上海人稱之謂"電車路"。
  • 日本人罵人用的詞讓人難以接受,和中國的罵人不是一個等級
    日本人罵人用的詞讓人難以接受,和中國的罵人不是一個等級相信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00後,都應該看過抗日的電視劇,在這些電視劇中,我們常常聽到日本人在對中國人發火的時候都會說「八嘎呀路」這個詞,那麼大家也都應該這句話是罵人的,但是真正的含義我們不是很了解,那我們今天就來探索一下
  • 「兔崽子」一詞是怎麼變成罵人的話的?
    因為古人認為,兔子難辨雄雌(或者不分雄雌?),所以,兔崽子可能沒有爹。連爹是誰都說不清,不就是私生子了嗎?在講究血統傳承的封建時代,可以肯定,那些兔崽子們的日子不好過呀。久而久之,兔崽子就成為了一句典型的罵人的話了。這中間,也體現出了科學、民俗以及迷信三者之間的激烈爭奪。
  • 「眼睛長在屁股上」是罵人的髒話嗎?文映江:你們都理解錯了
    批評是一門藝術,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是很有素養的,往往通過巧妙的比喻來諷刺人或者批判時事,既委婉又妙趣橫生,與罵人不同。反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批評藝術卻大不如古人,甚至不懂得批評,動不動就爆粗口,將一些汙穢的語言常常掛在嘴邊,顯得很粗俗。
  • 魯迅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26字,罵人不帶髒字,你都不知道是罵你
    中國兩漢之際,儒家思想逐漸佔據統治地位。儒家思想中,非常講究仁義禮智信,其中的禮,就包含有禮貌和尊重之意。因此,遍覽中國古代歷史文獻書籍,雖然有許多罵人言語,但幾乎見不到一個髒字。古人也是人,也有情感,也會憤怒,憤怒了自然也想罵人,但儒家思想鉗制著古人,即便真要如此,也不能有半個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