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亦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由戰國中期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與其弟子所著。原著89篇,圖4卷。後來失傳。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一批孫臏論兵的竹簡。經專家整理、編纂為《孫臏兵法》,分上、下編,各15篇,共收364簡,1.1萬餘字。1985年版《孫臏兵法》定為16篇,共收222簡,近5000字。
1975年出土的竹簡鉛印本《孫臏兵法》
修正後的《孫臏兵法》內容主要包括:
《擒龐涓》篇主要記述孫臏在桂陵之戰中,用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等辦法,迷惑敵軍,誘使魏將龐涓棄其輜重,兼程追趕,最終乘其方虛,在桂陵大破魏軍,俘獲龐涓。
《見威王》篇主要記述孫臏初見齊威王時,陳述自己對戰爭的看法。
《威王問》篇主要記述孫臏與齊威王、田忌關於用兵之事的問答。齊威王問九條,田忌問七條,孫臏都給以圓滿的解答。前一部分就敵我兵力對比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作戰方法。後一部分主要指出用兵最重要的是「必攻不守」。
《陳忌問壘》篇記述田忌與孫臏之間的問答。簡文殘缺,現存部分主要說明在未能構築壁壘時,如何組織配備各種兵力來進行作戰,總結了馬陵之戰的戰法。
《選卒》篇主要從國家政治的宏觀角度,論述關係戰爭勝負的一些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強調了選卒、有德行、明賞罰等等。
《月戰》篇談到戰爭勝敗與天象的關係。強調了天時、地利、人和對於用兵的重要性。
《八陣》篇強調將兵必須知「道」。
《地葆》篇從軍事上論述各種地形的優劣與用兵的關係。
《勢備》篇提出戰爭不可避免,因而主張要「自為備」,完善兵器裝備,形成必勝之勢。
《兵情》篇論述了治軍方法,並以矢、弩、發者分別比喻士卒、將帥和君主之間的關係,認為只有三方面都合乎要求,才能勝敵。
《行篡》篇論述了如何使士卒和百姓在戰爭中為統治者盡力。
《殺士》篇中,「殺士」意謂善於用兵的將帥能使士卒勇於為國捐軀。
《尉繚子·兵令下》說:「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與本篇主旨相近。
《延氣》篇列舉激氣、利氣、厲氣、斷氣、延氣五事,主要是強調將軍如何激勵士氣、鼓舞鬥志。
《官一》篇主要論述各種軍事措施及陣法的作用或適用的場合。
《五教法》篇提出了教育、訓練士卒的五個方面;論述了如何提高軍隊素質。
《強兵》篇記述了齊威王與孫臏之間關於富國強兵的問答,內容重要,故列為上編之末。
銀雀山一二號漢墓
孫臏繼承和發展了孫子的軍事思想,總結了戰國前期和中期的戰爭經驗,圍繞著新形勢下的戰爭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主張,豐富了齊國兵學理論的內容,促進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發展。
一、「戰而強立」的戰爭觀。《孫臏兵法·見威王》篇中明確提出了「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的指導思想,認為依靠「仁義」、「禮樂」無法「禁爭奪」,只有「舉兵繩之」,即通過戰爭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達到「天下服」的目的。這是孫臏戰爭觀的核心思想,它揭示了戰爭的政治目的。同時,它區分了「有義」和「無義」戰爭,初步揭示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的性質。該書深刻闡述了政治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民心向背對於戰爭勝負的巨大影響。還闡明了戰爭勝負對國家安危、存亡的關係,指出:「戰勝,則所以在亡國而繼絕世也;戰不勝,則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孫臏兵法》主張慎戰,即不得已時才進行戰爭。
二、「事備而後動」的備戰觀。孫臏認為要進行戰爭並贏得勝利,還必須做好充分的戰前準備。《見威王》篇提出了「事備而後動」的備戰方針和戰爭指導原則,要求戰前做好戰爭的各項準備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無把握之仗。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兵出而有功,入而不傷」(《客主人分》)。並強調把戰爭準備的重點放在「有委」、「有義」上。「有委」,就是要有充足的戰略物資儲備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有義」,就是要有正義的理由進行戰爭,以取得軍民的支持,得道多助。在《勢備》中又提出了「旦暮服之」的備戰標準,要求國家、軍隊做到常備不懈,有備無患。
三、富國強兵的治軍觀。《孫臏兵法》發展了前人富國強兵的理論。認為在諸侯紛爭的形勢下,只有「富國」才是「強兵之急者」,國家富了,才有條件使軍隊強大起來。把富國作為強兵的當務之急,揭示了軍隊、國防、戰爭對國家經濟的依賴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而主張變法革新,發展經濟,提高生產,以此建設強大的軍隊,奪取戰爭的勝利,促進統一的事業。
四、以人為主的制勝觀。《孫臏兵法》重視人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把提高人的素質視為強兵制勝的關鍵。它在軍事史上首次揭示了人是戰鬥力諸因素和戰爭制勝諸因素中第一位的因素,認為「間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月戰》)。講人是戰鬥力的第一要素。因此,對將帥修養不僅提出德、信、忠、敬等一般要求,而且提出要有駕馭戰爭的能力,「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見勝而戰,弗見而諍」。「甲堅利兵,不得以為強」,光靠武器精良,還不算強大;強調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依靠人為,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創造一切條件,才能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孫臏兵法》曾廣泛流傳於戰國末和秦漢時期,在歷史上頗有影響。特別是孫臏提出的「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早已成為軍事史上的著名戰法,歷來為兵家所仿效。其影響與日俱增,越來越受到中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溫馨提示:
【聯繫方式】電話:0533—7220579,郵箱:lzqwlwhbgs@163.com
【分享收藏】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一起關注。
【如何訂閱】
1、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臨淄
2、打開微信—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掃一掃: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