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謀略解讀:讓他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中華管理科學!

2021-02-16 謀略與兵法

上一期在微信公眾號「謀略與兵法」上,我們給大家剖析了令人孫臏總結出來的令人「不寒而慄」的兵家用人權謀。不過大家不要在這裡產生誤解,認為兵法謀略是陰暗的,其實兵法謀略是中國先賢們從血與火地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管理科學。兵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讓他人為我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孫臏作為兵法大家,對此他是深有體會的,他把管理學中的激勵手段形象地概括為「延氣」(即精神力量的開發與使用),並根據實施流程分階段做了解釋。

第一, 用團隊意識代替個人意識。

       領導者把形形色色的成員從五湖四海招聘過來聚集在一起,怎樣才能把各懷異心的烏合之眾訓練成萬眾一心的威武之師呢?其關鍵就在於孫臏所講的「合軍聚眾,務在激氣」。那「激氣」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用團隊(集體)意識來逐漸取代個人意識,給大家造成一種為自己團隊出力就是為自己爭氣的景象。什麼拉歌比賽,什麼團建活動,其實就是「激氣」的常見方式。

第二,通過慣性動作來引導成員的所思所想。

         精明的領導者總是希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贏得下屬的衷心擁戴和追隨。然而人心隔肚皮,大家都不知道對方心理到底是怎麼想的,特別是在組織經歷一些波折之後。孫臏指出:「復徙合軍,務在治兵利氣。」那怎麼通過「治兵」來「利氣」呢?就是通過慣性動作來引導成員的所思所想。在平時通過反覆培訓,使組織成員對很多動作形成習慣,從而在關鍵時刻產生下意識的「條件反射」。比如保險行業要求業務員熟記銷售話術,以至於他們一旦見到客戶完全本能的就能夠脫口而出進行銷售。

第三,誇大潛在威脅從而正視現實威脅。

       無論是打仗還是上班都是大家原本所不願意去做的事情,作為領導者怎麼才能讓大家反而欣然接受呢?孫臏指出:「臨境接敵,務在厲氣」。那我們怎麼來實施「厲氣」這個動作呢?就是,通過誇大潛在威脅從而正視現實威脅。「兩害相權取其輕「,只有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壞的選項,大家才能夠欣然接受當前面對的事實。陳勝說得好「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其實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厲氣」動員。

第四,限定痛苦時間才能使大家坦然地接受痛苦。  

        然而對於組織成員來講,再強有力的激勵措施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喪失效力。對此,孫臏對各位領導者做了提示:「戰日有期,務在斷氣」。怎麼理解「斷氣「呢?其實就是讓大家看到黎明不遠了,我們受苦的時間不長了,這樣就能使大家坦然地接受痛苦。

(歡迎想系統學習兵法謀略的朋友加入「臥龍讀書會」,我們每周定期有語音分享等互動活動,具體情況可以添加微信了解:zhimakamen5918 或 長按下方二維碼。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你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相關焦點

  • 《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的區別?它們是怎麼流傳的
    《孫臏兵法》的著錄和流傳比較簡單。孫臏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後,名播天下,其兵法也流傳於世。《韓非子●五蠹》所說「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的「孫」既指孫武,也指孫臏。先秦至秦漢,孫武與孫臏都被稱為「孫子」。《漢書》著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這是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孫臏兵法》著錄,也是在歷史上能夠見到的唯一著錄,此後的官私目錄書沒有《孫臏兵法》的蹤影。
  • 孫武,孫臏和《孫子兵法》是什麼關係
    吳王闔廬仔細閱讀後,大加讚賞,起名《孫子兵法》。這就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孫臏是戰國時期,也就是孫武之後的百年間,才橫空出世。是齊國大臣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的。所以歷史上,孫武和孫臏是兩個人,一個在春秋時期的吳國參政,一個是戰國時期的齊國效勞。著名的成語「田忌賽馬」、「圍魏救趙」、「增兵減灶」等都說的是孫臏的故事。
  • 龐涓對孫臏表面手足,暗裡痛下殺手,孫臏如何報仇的?君子之道也
    有這樣一對同門摯友  如果你是一位對中華歷史頗有興趣的人,那你一定聽說過這樣兩個人物,他們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孫臏和龐涓。孫臏和龐涓同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士,因為拜師學藝而在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鬼谷子門下結緣。
  • 【走進臨淄】 名著流芳——《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亦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由戰國中期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與其弟子所著。原著89篇,圖4卷。後來失傳。
  •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十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致敬消防員...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十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致敬消防員烈士 2020-11-14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臏被挖膝蓋一點不冤?山東挖出一竹簡,揭開孫臏遭遇的真相
    導語:提起孫臏我們都不陌生,他和龐涓年輕時就一起學習兵法,而根據一些野史記載,他們更是拜鬼谷子為師。
  • 戰國東方八大名將:其中一人與孫臏齊名,是兵謀貴後的鼻祖
    其中,孫臏是兵家亞聖,在古今軍事領域地位崇高,在現代人看來,與孫臏齊名的應該是吳起,兩人都可以算是兵家亞聖。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先秦古人看來,孫武與吳起不足論,春秋戰國時代最豪的軍事家是孫臏、倪良、王廖。那麼,倪良與王廖是何許人也?
  •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孫臏兩次力克龐涓 活用兵法圍魏救趙、韓
    這兩次戰爭不僅僅是齊、魏之間的對決,更是兩國將領孫臏和龐涓之間的對戰,雙方兵法對決,同樣讓孫臏的成為了名滿千古的兵法家。孫臏,是兵法家孫武的後代,山東省陽穀縣人。孫臏年幼的時候父母雙亡,靠叔父撫養長大。當時孫臏的叔父是齊國大夫,但因為擁戴姜齊公室,被田氏殺害。這種政治站位上的問題非常嚴重,也是要牽連家人的,於是孫臏逃離了齊國,逃離路上遇到了魏人龐涓,結為兄弟。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
  • 孫臏被割骨,龐涓自刎,這個人竟被五馬分屍!
    對於鬼谷子,道教祖師之一,兵法大成者,縱橫家創始人、創建鬼谷門派,一生徒弟眾多,多達500多名,不少人在歷史上留名,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關於鬼谷子四大弟子的故事,咱們一起往下看! 一、孫臏:兵學亞聖 孫臏,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齊國的軍事家
  • 孫臏:一個人能成大事的3種跡象
    身在絕境時,要堅忍孫臏是鬼谷子的學生,專研兵法,一同修習的還有龐涓。學成之後,龐涓先行一步,去了魏國發展,很快就當上了大將軍。於是他寫信,邀請孫臏到魏國共同奮鬥。讓孫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是龐涓設下的局。原來,龐涓嫉妒賢能,此舉就是為了除掉孫臏。到了魏國後,孫臏先是被誣陷私通齊國,接著又被挖去了膝蓋骨。不僅如此,孫臏還處在龐涓的嚴密監視之下。此刻的孫臏,可謂陷入絕境。雙腳殘廢,行動不便;困在牢籠,隨時有危險;想脫離險境,又十分困難。
  • 龐涓和孫臏到底有什麼仇,要對他施以臏刑,出土的竹簡解釋了這些
    可是後來這對同學反目成仇,據相關史料記載,龐涓因為妒忌孫臏的才能,怕他日後不利於自己,所以設計陷害孫臏,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使孫臏終身殘疾,孫臏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那麼孫臏龐涓之間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僅僅是為了妒忌也不至於下如此狠手,殘忍地挖掉老同學的膝蓋骨,這其中還有沒有其他隱情呢?
  • 孫子兵法:攻其必救,孫臏圍魏救趙,擊潰龐涓
    這種策略在中國戰爭史上被廣泛的運用,就是「圍魏救趙」之策,孫子的後代孫臏,對此也有自己的見解:「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意思就是想要解開紛亂糾結的繩子,並不用握緊拳頭去發起攻擊,參與爭鬥,只需要尋找到要害之處,趁虛取之,便能使雙方都受到制約,從而解決紛爭。
  •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本劇通過戰國時期兩位著名軍事謀略家——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向人們形象展示最為傑出的兵法與計謀。戰國時期,世外奇人鬼谷子有兩個得意弟子——孫臏和龐涓。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傳於孫臏。龐涓率魏國大軍在方城與楚國軍隊相持不下,孫臏引用《孫子兵法》上的「上屋抽梯」之計,大敗楚軍。龐涓因此嫉妒孫臏的才能,用「笑裡藏刀」之計栽贓孫臏,孫臏被處以臏型。
  • 2021初中語文人物作文素材:孫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考作文素材:孫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獲獎名片】   才志雙全   【評價】   在艱難裡,他從不放棄,用銳利的智慧打開一道道塵封的門,終於迎來了人生的道道曙光。龐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華的釋放,臏腳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腳步。
  • 龐涓將孫臏害成瘸子,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對他的復仇有多狠辣?
    讀《史記》,說《史記》,今天讓陶陶為大家解讀《史記·孫臏列傳》。而在其中,孫臏、伍子胥的復仇都可謂酣暢淋漓、令人痛快。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相傳是兵聖孫武的後代。他與龐涓一同求學,拜在鬼谷子王詡的門下。經過多年學習,龐涓率先學成出山。其後,龐涓在魏國找到了工作,並在魏惠王手下擔任大將。由於龐涓深得鬼谷兵法的秘傳,因此在作戰中立下很多功勞,可謂官運亨通。不久後,孫臏也學成下山。龐涓聽聞此事後,立即派人盛情邀請孫臏來魏國任職。
  • 禪語故事——即使下地獄,只要能夠拯救眾生,那我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但榮西禪師義正詞嚴地回答:「你說得對,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願意用自己身上的肉來布施眾生,這正是我佛的心願啊,更何況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這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即使把整個佛身都給了他,也是符合佛的願望的。如果我這樣做要入地獄的話,只要能夠拯救眾生,那我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積德行善就是佛,私慾過盛就是魔。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155個經典戰例,將《孫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詳盡透徹。同時援引兩千多年來,解讀《孫子兵法》的傳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註解,從不同角度還原兵法原意。全書通俗易懂,案例教學生動形象。雖說沒有完全按照翻譯來解釋,但最後都能夠讓人理解含義和背後的緣由,不失為一本了解孫子兵法的優良讀物。
  • 謀略 | 《孫子兵法》的13種人生大智慧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經營商業的參考書。現在與大家分享其中的13條大智慧。1、戰爭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戰爭是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孫子兵法一開始就強調軍事的重要性,是想讓我們知道,打仗不是兒戲,而是關乎國家人民命運的大事。
  • 鬼谷子的兩大徒弟孫臏龐涓,為什麼要自相殘殺?終於懂了!
    」(zhentingwx),給皇上講一個特別的人物故事蘇秦刺股,張儀困楚,縱橫列國,捭闔王土……戰國大爭之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漸漸失去了市場,但許多人並沒有悟出,道,無處不在,它只是在特定時代改換了一個面貌,滲入到紅塵之中,在人與人、國與國、軍隊與軍隊、權位與權位之間存在著,最精明的那個人看透了這一本質,成了一代宗師,也是謀略家的代表人物
  • 夏老師講故事——孫臏和龐涓鬥智
    (音頻在故事下方)    孫臏和龐涓鬥智    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曾經和龐涓一起跟著著名的謀略鬼谷子學習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