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語故事——即使下地獄,只要能夠拯救眾生,那我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2021-02-16 金玉觀音閣

有一回,一個衣衫襤褸的窮人來到榮西禪師面前,向他哭訴:「我們家已經好幾天揭不開鍋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師父慈悲,救救我們吧,我們一家人將感激不盡,永遠記得師父的恩德……」


榮西禪師面露難色,雖然他想救這一家人,可是連年大旱,寺裡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讓他如何救這家可憐的窮苦人呢?


束手無策的榮西禪師突然看到了身旁的佛像,佛像身上是鍍金的,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將佛像上的金子颳了下來,用布包好,然後交給了窮漢:「這些金子,你拿去賣掉,換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窮人看到禪師這樣,於心不忍地說道:「這是我的罪過啊,逼得禪師如此為難!」


榮西禪師的弟子們也忍不住說:「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師父怎麼可以拿去送人呢!這不是冒犯了佛祖嗎?這不是對佛祖的大不敬嗎?」


但榮西禪師義正詞嚴地回答:「你說得對,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願意用自己身上的肉來布施眾生,這正是我佛的心願啊,更何況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這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即使把整個佛身都給了他,也是符合佛的願望的。如果我這樣做要入地獄的話,只要能夠拯救眾生,那我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積德行善就是佛,私慾過盛就是魔。佛之所以成為佛,是因為佛能先人後己,普度眾生。


相關焦點

  •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十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致敬消防員...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十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致敬消防員烈士 2020-11-14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家十大經典禪語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如果人能夠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畢竟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禪語二:不可說  出處為《大品般若經》。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傳不可意會,所謂的不可說意思就是不能說的意思。佛家認為,「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而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故曰不可說,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也是這個道理。
  • 文 | 茨維塔耶娃:赴湯蹈火,我在所不辭
    (即使本可以寫成:「我從海上給你寫信」,我也不:)——我在海上寫你,在你從未見到也不可能再見到的海上。沿海,主要在島上,生活著許多黑眼睛。水手們知道。 「她笑得像哭——或哭得像笑,——雖然我不記得見過她涕泗滂沱的樣子。可以說:她的眼睛太過熾熱,淚剛淌出,即刻就被燒化。由此這雙美目,雖則總是欲泣欲涕,卻始終不是淚水盈盈。
  • 孫臏兵法謀略解讀:讓他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中華管理科學!
    兵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讓他人為我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孫臏作為兵法大家,對此他是深有體會的,他把管理學中的激勵手段形象地概括為「延氣」(即精神力量的開發與使用),並根據實施流程分階段做了解釋。那「激氣」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用團隊(集體)意識來逐漸取代個人意識,給大家造成一種為自己團隊出力就是為自己爭氣的景象。什麼拉歌比賽,什麼團建活動,其實就是「激氣」的常見方式。
  • 依靠文殊菩薩的威力來遣除地獄眾生的苦難
    願地獄眾生正在受苦時,能見到文殊菩薩而歡悅呼喚、互相轉告:「文殊菩薩來了!」有關經典中說,地獄眾生除了哀號、謾罵以外,實質性的語言根本表達不出來。但在這個時候,依靠諸佛菩薩的智慧總集——具五冠髮髻的文殊菩薩之威力,它們卻可以彼此攀談。文殊菩薩的身體發出燦然光芒,照亮了整個地獄,以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遣除無量眾生的痛苦。
  • 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因果關係
    而傳說中通往「地獄」是沒有路的,可是地獄的外面金碧輝煌,特別是傳說故事裡,詳細介紹地獄是沒有大門的,可是一些人去世變成「鬼」以後,卻紛紛往「地獄」裡面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傳說故事中,雖然沒有提「貪婪」,可是這一切都是由貪婪者咎由自取。
  • 願意為戀人赴湯蹈火的星座
    片中的女主人公小玉為了能夠重新點燃馬力的生命之火。從來不喝酒的她,跑去和馬力的前女友拼酒,一杯一杯地挑戰著自己身體的極限。旁人跟她說:很多人的酒量是天生的,你拼不過她的。她答道:誰要跟她拼酒量啊,我是跟她拼命。
  • 成語故事 | 赴湯蹈火
    【相關故事】東漢末年,劉表佔據著荊州,手下的官員韓嵩勸他投降曹操。劉表沒有同意,他要韓嵩到許昌探聽一下曹操的虛實,以圖有機可乘。韓嵩表示,就是讓我去跳滾燙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決不推辭。嵇康,字叔夜,譙國銓(今安徽宿縣西)人。
  • 二十句佛教禪語,讀後醍醐灌頂、心神寧靜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那些經典的佛家禪語,看一看哪一句說到了你的心坎裡。1、佛曰:我執,痛苦的根源(放下心中那份執念,人生自會坦然)。2、一念離真,皆為妄想。(想法如果脫離了現實,那就是痴心妄想)。3、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佛理是廣大的無量的,沒有語言可以表達出來或傳授,一切只能依靠自己覺悟)。
  • 下地獄真的很容易
    阿闍世王后來因為極力懺悔,及親聞 佛陀開示並且歸依三寶,發願大力護持正法,而改變了業果,免下地獄。所以眾生得善惡業果報,都是由於自己所造的業行,而不是因為年宿、時節或天神所導致。如果是因為年宿的話,假使有某一年宿出生來當國王,那麼造惡業的國王,年宿舍報之後,應該還是可以回到天上去啊!為什麼卻還要下墮地獄呢?沒這樣的道理啊!
  • 了解佛法中的地獄、餓鬼眾生,以及佛法救度惡趣眾生大悲至願
    在六道輪迴中,餓鬼與地獄是兩類受苦眾生但在佛法經論中,地獄與餓鬼,是與民俗文化截然不同的兩類眾生。地獄,原本叫做「泥犁」,是「苦器」的意思,意味著地獄眾生要忍受極其難受的痛苦。這是附屬於大地獄的存在,從大地獄出來的眾生,要在這些小地獄中,一一遊歷受苦,所以總名為「遊增地獄」。八寒地獄:是地獄中極其寒冷的苦處,其中眾生都要忍受寒冷悲號,受寒者的身體凍得變成種種難受的顏色。孤獨地獄:這種地獄潛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其眾生過著孤獨痛苦的非人生活。
  • 地藏菩薩為幽冥教主,手下十殿閻王掌管地獄,那到底什麼是地獄?
    首先,在剛剛小編所介紹的那幾種大的宗教裡面,對地獄的定義和描繪是這樣的一個世界,當我們的靈魂一旦墮入到地獄世界以後,那我們就真的是永遠得不到超生,也就是我們不會再有翻回來重生的一個可能性。因此,這樣的事實由於太令人畏懼、太過於黑暗。所以,天主教才會在後來發展出一個煉獄世界。
  • 下地獄的罪業,地藏菩薩都給你免除
    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大的加持力,有什麼下地獄的罪業,他都給你免除。在地獄門口守著說:「這是我的弟子,他信仰過我,不讓他下。」你那個業就消失了。但這還是你自己消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求過他,若沒念過他名號,沒求過他,就是再有心來度你也沒緣。 就像我們這屋子安好多燈泡,但電流不通,插上電源才有電。
  • 地獄見聞系列5寒冰地獄
    其壽量若以頞部陀地獄眾生為例,譬有二十斛之麻,設復百年除其一,如是除盡二十斛麻易有盡期,生頞部陀壽量難盡。尼剌部陀以下諸寒地獄則依次增二十倍壽量。又,《順正理論》載,墮八寒地獄之有情,乃由多謗賢聖,故招如是果。
  • 《地獄客棧》:即使身在地獄,亦可以嚮往天堂
    那麼今天,我要安利的是一部僅僅出了一集,豆瓣評分就高達8.8分卻沒什麼人知道的美國動漫:地獄客棧。1.故事背景人們死後究竟會去什麼地方呢?善良的人去往天堂,而作惡多端的罪人自然是下地獄了。然而,隨著人間作惡的人數不斷增加,下地獄的人數也是成爆炸式的增長!你敢想像嗎,地獄竟然有一天也會因為人口大爆炸而產生一系列的麻煩和騷動?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一定會把你從地獄裡再拯救出來
    那可得耐心點,先看完我的故事再說吧你說,要送我個種滿牽牛花的花牆,一面是白色,象徵你我純潔的愛情。一■面是彩色,象徵你我五彩的未來。牽牛花發芽了,生根了,再然後,全糾纏在了一起,它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然後,它們吐蕊開放,可是,我卻把你弄丟了,一場車禍奪走了你的生命。花開燦爛,可是我卻迅速憔悴,臉上皺紋縱橫,斑痕點點。真真確確二十歲的年齡、四十歲的臉。
  • 我體驗了銅柱地獄,一瞬間的感受,卻讓我刻骨銘心!
    再想想我們在世間時,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殺了多少眾生?吃了多少眾生?烤了多少眾生?它們所承受的你想過嗎?它們的嗔恨有多少你想過嗎?你所吃的每一口肉,它們都會記得!你所咬的每一口它們都會銘記在心,即使變成鬼了,也要找你報仇!這就是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虛!犯邪淫者,在世間如果你只為了那短暫的快樂,到時候就要在地獄遭受的苦就是幾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如同燒烤般的酷刑!
  • 禪語 | 阿彌陀佛在心間
    眾生總在「迷」與「悟」之間。迷者將佛法與生活截成兩段,萬法森然對立,於是煩惱不斷,生死流轉;悟則煩惱即菩提,此土與淨土不異,覺悟奉獻,歡喜和樂,此即近世所謂「生活禪」。禪,就是要人在生活中,緣來惜緣,緣去隨緣,培養一種「得不喜、失不悲」的豁達胸懷。杭州靈隱寺微信從今天起推出「禪語」專欄,精選佛言禪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 農曆七月二十九地藏王菩薩誕辰,為何只有地藏王去度地獄眾生呢?
    我們都知道,地藏王曾經發過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一方面,此言可見其宏願比其他菩薩高出許多。我們可以想像得出,地藏王菩薩能夠默默無聞地在地下度地獄的眾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地藏王菩薩的原因。歸根結底,度地獄裡的眾生是在做地下工作。而我們熟悉的四大菩薩裡,觀音菩薩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
  • 電影《八佰》被管虎拍出了人間眾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而《八佰》則是結合前兩者的特點,更多的是表達「眾生成長」的特點。電影中那便是燈紅酒綠的租界,這邊是槍林彈雨的戰爭。雖只有一線之隔,卻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像魏晨在劇中為了信仰可以奉獻自己的精神,像歐豪這種有懦弱變得堅強的故事。每個人物都有自己一個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