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句佛教禪語,讀後醍醐灌頂、心神寧靜

2021-01-15 文博天下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土,經過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在我國不斷地繼承並發揚,從古至今,誕生了眾多令人敬仰的佛教禪師,他們智慧通達,才華橫溢,留下了不勝枚舉的經典禪詩。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智慧就在我們身邊,就蘊含在生活中。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那些經典的佛家禪語,看一看哪一句說到了你的心坎裡。

1、佛曰:我執,痛苦的根源(放下心中那份執念,人生自會坦然)。

2、一念離真,皆為妄想。(想法如果脫離了現實,那就是痴心妄想)。

3、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佛理是廣大的無量的,沒有語言可以表達出來或傳授,一切只能依靠自己覺悟)。

4、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無相而無不相,無為而無所不為)。

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人不要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6、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心境雙忘就是放下,心就是無心,境是緣起空性,放下才是真法)。

7、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放下念頭、思慮,靜下心來,天真本性就會顯出來)。

8、地藏王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只有將所有眾生都度化完,才說明印證了我的佛果。地獄不空,說明還有未被度化的眾生,如果沒有把眾生度化完,我是不會成佛的)。

9、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若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轉,隨心自在,處處真如,則是如來)。

10、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拋開語言和思維,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11、諸行性相,悉皆無常(有的性相所呈現的,最後都將進入涅盤)。

12、真心應物,不生分別(我們要以真正本心對待萬事萬物,不能因為自己的偏好或者外相迷惑產生分別心)。

1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心是(心大徹大悟了,完全解脫了,這顆心就是佛)。

14、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要是想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應該要忘記自己的主觀願望。主觀的心願沒有了就沒有外界環境的影響了。外在世界的影響失去了,心就死了,也就沒有願望和動機了)。

15、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所有的表象都是不真實的,是虛無的、不存在的,生與死也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

16、觀法如化,三昧常寂(萬法皆空,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一切法都不可以掛在心上)。

17、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借住佛力加持,往生到極樂國,一直修到成佛,永無退步)。

18、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這個意思很深奧,需要大家自己頓悟)。

19、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的一切是前世造成的,所以今生就沒有自主權了,既然這樣,那麼來世果也是前世造成的)。

20、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世間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心滅了,一切就都會成為虛無)。

相關焦點

  • 感悟人生的佛教禪語,句句讓你大徹大悟!
    一、感悟人生的佛教禪語,句句讓你大徹大悟!二、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因為那是睡覺的地方:不要把怨恨帶到明天,因為那是美好的日子:不要把不良的情緒掛在臉上,因為那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表情!「自己跌了跤,埋怨門檻高」,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百無一用是抱怨,喜也一天,怨也一天,何不棄怨就喜,享受每一天呢!早上好三、你說要敬往事一杯酒,再愛也不回頭。
  • 佛教:這幾句佛家禪語,讀懂了受用一生
    當然了,佛法是很深奧的,佛經又是浩如煙淼,想要了解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一篇我們就一起來分享幾句禪語偈言,如果您真的懂了的話,絕對會受用一生。好了,話不多說,咱們馬上開始。02第二句: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這一句是淨宗著名的回向偈,表明了所有淨宗師兄們的最大願望——那就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 18句佛家經典禪語,句句醍醐灌頂!
    少壯舍家,盛修佛教,是照世間,如月雲消。7. 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深佛理,悟無為法。8. 你的痛苦終究來自於你;你的快樂終究來自於你。9. 吃西瓜時不要因為有籽而感到麻煩,你要多想吃果肉時的甜美就快樂了。10. 在結局沒有打開之前,人生只有一個態度:鼓足自己的勇氣,努力一些去活。11.
  • 修身養性的21句佛心禪語,醍醐灌頂,讓人心靜!
    九、事在人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順其自然是一種達觀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種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寧靜是一種超脫的生活態度。十、人很多時候,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心過不去。總是太在乎,可真正在乎你的並不多;總是怕失去,當真正失去時又能奈何。十一、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會變的,就是這個世界隨時都在變。
  • 佛教5句偈語,蘊藏無上智慧,說透世事天機!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時也是對我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宗教,佛教自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時至今日已經與最初傳入之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如今我們所說的佛教多是指中國佛教。
  • 佛經中8句經典禪語,句句直指人心!
    佛經中有很多經典的禪語,句句直指人心!讓修行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悟道。其中有惠能大師在大街上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也有舍利弗聽到馬勝比丘誦念「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而開悟,等等不一而足。
  • 漢語中的這些詞彙都來源於佛教
    漢語中的這些詞彙都來源於佛教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清音 正文 來源:鳳凰佛教 時間:2017-06-30 10:41   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許多佛教典籍也陸續被翻譯成漢語。而讓你想不到的是,時至今日,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詞語也都來自佛教用語。
  • 禪語佛畫、鳥蟲篆、鐵線篆
    作品遍及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深受廣大書畫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特別是禪語佛畫系列作品,以其亦書亦畫的獨特表現方式,深得閩、浙、粵等省(市)佛門弟子喜愛、收藏。其作品已被東南亞各國佛教人士收藏。秦(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書同文,車同軌『』。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僅20個字,讀之令人心神寧靜
    王維像二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huáng)裡,彈琴復長嘯。首句「獨坐幽篁裡」照應題目,「幽篁」指幽深的竹林,一個「獨」字既點明該房屋處在遠離鬧市的幽深竹林裡,又表明詩人獨自位於該廣闊的空間內。開篇便塑造出一個悠然獨處的哲思者。詩人獨自在這片幽靜的「竹館」幹嘛呢?「彈琴復長嘯」,一邊彈琴,一邊唱和。我們不難想像王維披散著頭髮,迎著風,衣袂飄揚,彈著琴放聲高歌,隨性隨意,不怕吵著誰,也不在乎有沒有知音。
  • 你知道嗎,原來這些詞都來源於佛教!
    「臭皮囊」這句俗語源於《四十二章經》:「天神獻玉女於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以可誑俗,難動六通。去,吾不用爾。天神愈敬佛,因問道意。佛為解釋,即得須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視為盛滿汙穢之物的皮袋子,這叫做「不淨觀」,專用以破除淫慾。【夢幻泡影】比喻人生無常,世事虛幻。《金剛經》「六如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一生不吃虧的10句箴言,看完醍醐灌頂
    今天,有書君為大家帶來了10句醍醐灌頂的箴言,越早知道,吃虧越少。01誠然。做事,乃立命之本;做人,乃處世之基。兩者一字之差,方法卻截然不同。做事最忌盲目蠻幹,理清事情裡外的因果曲直,才能高效地完成。家人讀後,深感愧疚,便主動讓出幾尺,鄰居見此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好幾尺寬,房子蓋成便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不可否認,這個世界常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情發生。人一輩子,難免遭遇各種苦難,但每個人面對苦難的態度迥然不同。「坦然面對生活中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努力付出那些你可以改變的事情。」深以為然。
  • 淺談盧綸與佛教淵源
    文人所處時代不同、心境不同,對佛教的信仰態度也不同,在創作中也便大有差異。盧綸的一生兼容了儒、佛、道三教,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唐代佛教文化環境有關係,進一步看,也體現了外來佛教對中土文人思想、創作及生活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 《六祖壇經》8句經典禪語,句句醍醐灌頂,讓人大徹大悟!
    作為禪宗的宗經寶典,《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在中國佛教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絕無僅有的一本被稱是「經」的由中國僧人撰述的佛典。一、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誑染;從前所有惡業驕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 關於盧綸和佛教的起源
    不同時代、不同情緒的文人對佛教有不同的態度,這使他們在創作上有所不同。盧綸的生活與儒、釋、道的三教兼容,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唐代的佛教文化環境有關,此外,他還反映了深度和廣度對母語為漢語的人的思想、創作和生活的影響。
  • 佛家十大經典禪語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佛家十大經典禪語,願能讓你多思慮一番自己的人生。  禪語一:一切皆為虛幻  句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意指世間萬物有種種生滅變化,存在的只是一個個過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脫離其他外界條件和關係而獨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現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謂的一切皆流,無物永駐,這其實是佛法中「空」的一個概念。
  • 來自佛教的十個智慧成語,令人大徹大悟
    佛教自西漢傳入我國後,隨著佛經的大量翻譯和流通,逐漸融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漢語詞彙更加豐富多彩,生活中常用的成語,很多都是來自佛教,充滿人生智慧。一,八風不動佛教中常說「八風吹不動」,八風分別指的是「利益、衰耗、毀謗、榮譽、稱讚、譏諷、受苦、受樂」,這八種生活境遇,像風一樣隨時隨地吹動人的身心,所以叫「八風」。佛教認為,八風不動,是對一個修行人的基本要求,遇到任何境界,都要不為所動,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內心不會為外境所轉。
  • 「禪定」是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
    【禪】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
  • 佛教正能量經典禪語,讓人大徹大悟
    二十、抬頭時,便看雲;低頭時,便看路。淡泊寧靜,自然從容,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的苦樂,不在於碰到多少事情,而在於心裡裝著多少事情。清空心裡的陰霾,心淨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安。二十一、現在中國人有個誤區,以為擠垮了誰,超越了誰,就是比誰強,以這種邏輯在成長著。
  • 張敏曬出自己住的房子,為了讓自己心神寧靜,全屋只刷個白牆而已
    張敏曬出自己住的房子,為了讓自己心神寧靜,全屋只刷個白牆而已張敏這個人,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的,她可謂是一代男影迷的"夢中情人",她在《賭聖》這部電影中的"綺夢"一角,更是讓人驚為絕世美女,是在90年代的當紅女星,參演過的經典作品有《賭聖》和《鹿鼎記》,以及《九品芝麻官》,在1995
  • 華夏上古道家修真之心神合一通玄入道的奧秘
    我今天所說的是華夏上古修真的修道仙術之「心神合一」,修習者要多研一下醫道,醫學和仙學是相關聯的,你們可以去觀察,所有長壽的人,莫不是醫家或懂醫道。下面便是」心神合一術「:欲學」心神合一術「,先學中醫的探脈。 學會探脈,用手搭脈自已的你會知道脈搏的跳動,這時將你的意識隨脈搏一起跳動,進入禪定。很快你就進入」心神合一「的狀態,讓你的意識和整個人體經脈一起跳動,一個周天,一個周天運轉,你就是丹,丹就是整個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