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幾句佛家禪語,讀懂了受用一生

2020-12-24 紅塵若鏡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大家都知道佛法代表了整個世間最圓滿的智慧,不管是世俗還是世外,任何問題都能夠在佛法中找到答案,而且都是最究竟的。

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多多讀誦佛經,這就像是一座座寶庫一樣,哪怕從裡面取得一點點東西都會受用不盡,就像是阿里巴巴進入了四十大盜的老巢一樣,隨便拿一些財寶出來都變成大富豪了。

而且佛法這座寶庫之中的寶物還是取之不盡的,一個人拿不光,一百個人拿不光,就算一千一萬,恆河沙阿僧祇的人來拿都拿不光,而且來拿的人越多佛陀也越高興,因為他老人家留下佛法,本來就是布施給一切眾生的。

他從不怕別人來學法最後境界也和他一樣高了——要是也有嫉妒這種情感在的話他也就不是佛陀和世尊了,他發下的大願本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都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無上正道,最後究竟涅槃。

當然了,佛法是很深奧的,佛經又是浩如煙淼,想要了解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一篇我們就一起來分享幾句禪語偈言,如果您真的懂了的話,絕對會受用一生。

好了,話不多說,咱們馬上開始。

01第一句: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這一句話來自於大集地藏十輪經,是對地藏王菩薩聖號的讚嘆。

這兩句偈言分別是在敘述「地藏」這兩個字的妙處,分別以這兩個字來結尾。

所謂的地,其實代表的就是大地,這裡可以生養萬物,而且蘊藏著許許多多的寶物,像是金,銀,鑽石,水晶,各類寶石一般都在地裡埋著。

而且大地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包容性,不管是什麼汙穢的東西,大地都不會拒絕,然後把它們都分解消化,最後變的潔淨。

此外大地還有一個特性就是踏實穩重,不會輕易為人所動,因此才有「安忍不動」的說法,然後安則靜,靜則深,如如不動。

看到這裡大家就該明白了,「地」並不只是大地,同時也代表我們的心地,地藏王菩薩的聖號也就是教導我們要法向內求,明白各種寶物都在自己的本心中,而不是去外面找,那就是心外求法的外道了。

02第二句: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這一句是淨宗著名的回向偈,表明了所有淨宗師兄們的最大願望——那就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有人總認為淨土法門非常簡單,只要隨便念念「阿彌陀佛」就能一切如願了,其實這是極大的誤解,因為這道法門易在修行,卻難在信願

像是很多師兄都在念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真的相信西方三聖和極樂淨土的存在呢?

恐怕並不會太多,或者說不少師兄只是嘴上相信,但是心中卻還是懷疑的,不然讓他把現在的財富,家人,名聲都放下,或者不再貪婪,嗔怒,愚痴,甚至連生死都看開,又有幾人能毫不猶豫的就一口答應呢?

但這個才是淨土宗最重要的東西,由信導願,再由願導行,念佛只是行,但前提一定要正信和發願才行

願各位修淨宗法門的師兄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以極樂為家,以蓮花為父母,以菩薩為道友,花開見佛,永不退轉,而不是嘴裡念阿彌陀佛,也號稱想去極樂世界,但心中卻散漫慌亂,而且貪戀娑婆世界,這樣就太可惜了。

03第三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這一句偈言是告訴我們時間的寶貴,以及生命和時間的關係,讓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佛陀曾經問過眾弟子們生命究竟有多長,第一個弟子回答道,只有幾天那麼長,佛沒有說話。

第二個弟子又說道,只有吃一頓飯那麼長,佛還是沒有說話。

第三個弟子回答道,生命只在呼吸之間,佛陀這才微笑道,你已經明白了生命的真諦。

這裡佛陀並不是說人的一生真的只有一呼一吸那麼短,而是告知我們生命無常的道理,只有把每一秒都當做最後一秒來過,才能全力的精進,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會留下什麼遺憾。

而當每一天結束的時候,您的生命也就少了一天,就像是一天活在水缸裡的魚一樣,眼看水越來越少,還能悠然自得的遊來遊去嗎?

04第四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最後一句來自於六祖惠能大師。

相關焦點

  • 佛家十大經典禪語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許多時候,佛家的訓誡是不顯山不露水,需要我們自己來參悟。  佛家十大經典禪語,願能讓你多思慮一番自己的人生。  禪語一:一切皆為虛幻  句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 二十句佛教禪語,讀後醍醐灌頂、心神寧靜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土,經過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在我國不斷地繼承並發揚,從古至今,誕生了眾多令人敬仰的佛教禪師,他們智慧通達,才華橫溢,留下了不勝枚舉的經典禪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智慧就在我們身邊,就蘊含在生活中。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那些經典的佛家禪語,看一看哪一句說到了你的心坎裡。
  • 佛教5句偈語,蘊藏無上智慧,說透世事天機!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時也是對我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宗教,佛教自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時至今日已經與最初傳入之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如今我們所說的佛教多是指中國佛教。
  • 18句佛家經典禪語,句句醍醐灌頂!
    少壯舍家,盛修佛教,是照世間,如月雲消。7. 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深佛理,悟無為法。8. 你的痛苦終究來自於你;你的快樂終究來自於你。9. 吃西瓜時不要因為有籽而感到麻煩,你要多想吃果肉時的甜美就快樂了。10. 在結局沒有打開之前,人生只有一個態度:鼓足自己的勇氣,努力一些去活。11.
  • 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
    如今看來,陳忠實先生確實做到了,這本書就是——《白鹿原》。當年莫言讀到這本家族史小說時,一下子怔住了。足以見得這本書到底有多傳奇。今天,我們摘抄了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世事就倆字:福禍。
  • 淺談盧綸與佛教淵源
    文人所處時代不同、心境不同,對佛教的信仰態度也不同,在創作中也便大有差異。盧綸的一生兼容了儒、佛、道三教,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唐代佛教文化環境有關係,進一步看,也體現了外來佛教對中土文人思想、創作及生活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 範仲淹十句千古名言,受用一生
    範仲淹十句千古名言,受用一生範仲淹字希文,諡文正,亦稱範履霜,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但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他的文學素養很高,著名的《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
  • 十句佛家經典禪語語錄句子,句句充滿智慧
    這世間,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生活中,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自然而然留在身邊的,才是最真的,最長久的。相遇最美,今生能遇見,就是難得的緣分,就是幸福,請永遠珍惜這份修來的美好吧。4. 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身心。若時光陰暗,那就多些歷練。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沒有放棄,怎能擁有。不守寂寞,豈見繁華。曾經再美,不過一紙空談。腳下艱難,卻是直指明天。
  • 認識佛教——綠度母心咒的正確念法,綠度母心咒念多少遍合適.
    如果還比較執著時間相,則可以先規定一個時間來念。另外出聲念時間久了傷氣,默念時間久了傷血。所以要出聲念和默念交替使用。對度母作贊誦,以敬信心早晚誦二十一度母禮讚文,常念度母心咒,可離六道之苦,解脫一生中所有災難及病痛,去除修道的障礙及煩惱毒、亦特別可去除世間中毒、怨敵、墮地獄等等之苦,壽命財產、眷屬、僕役俱皆增長,得俱胝佛之灌頂,功德無量無邊,於究竟上可迅速成佛。
  • 星雲法師:一生最受用的「十句話」
    人要有表情、音聲、笑容,才會有人情味我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學院就讀時,有很多人的話影響了我的一生,今天就將對我一生受用很大的「十句話」轉送給大家,但願大家也一樣受用。不做佛教的焦芽敗種,激勵我一定要做個有用的人,對佛門要發揚光大,對社會要有所貢獻。才能非上天所賜,未來成就與前途,要靠自己去成就,發揮自己的光與熱。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人生之所以能有成就,來自於父母、師長、親朋的助緣很多,靠我們自己成就的很有限。二、你可以沒有學問,但不能不會做人:人不僅要知道讀書,更要學以致用,尤其是做人。
  • 佛家——經典語錄
    "菩提本無樹"是我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說明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經典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裡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感悟人生的佛教禪語,句句讓你大徹大悟!
    一、感悟人生的佛教禪語,句句讓你大徹大悟!二、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因為那是睡覺的地方:不要把怨恨帶到明天,因為那是美好的日子:不要把不良的情緒掛在臉上,因為那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表情!「自己跌了跤,埋怨門檻高」,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百無一用是抱怨,喜也一天,怨也一天,何不棄怨就喜,享受每一天呢!早上好三、你說要敬往事一杯酒,再愛也不回頭。
  • 10句關於勤勉的名言,經典勵志,一生受用!
    10句關於勤勉的名言,經典勵志,一生受用。1.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好的玉石不加以雕琢,藏在匣子裡,這怎麼可以呢!比喻雖有良好素質,如不勤勉學習,那就如同良玉不加雕琢一般。5.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禮記》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勤下苦功,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使愚笨的人也能獲得成功。6.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詠史》。歷:遍,逐個地,一個接一個地。
  • 「禪定」是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
    【禪】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
  • 佛經中8句經典禪語,句句直指人心!
    佛經中有很多經典的禪語,句句直指人心!讓修行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悟道。其中有惠能大師在大街上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也有舍利弗聽到馬勝比丘誦念「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而開悟,等等不一而足。
  • 眾生好度人難度,佛家如是說
    佛教語,謂停止作惡,立成正果。後成為一句勸人改惡從善的俗諺。佛教認為殺生屬於應受地獄報應的最大惡業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殺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惡業。不造一切惡業,就能得到種種福報,進而擺脫輪迴,直至成佛。禪宗好談立地成佛,同慧能所傳頓悟之法有關。「立地」是唐宋時的口語,猶言立刻,當下。佛家稱出家人為「僧」,在家人為「俗」。
  • 雍正皇帝與佛教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之隆盛,在中國歷史上可比於漢唐盛世,後人大多知道漢唐盛世得益於帝王內用黃老之術,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帝王深通於禪宗心法,尤其是這三代盛世中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更有融法王兼人王之尊於一身的殊勝風採。雍正在禪宗上的修證主要得益於章嘉呼圖克圖的教授與印證,章嘉呼圖克圖是聖祖康熙皇帝敕封的「灌頂普慧廣慈大國師」。
  • 《紅樓夢》中暗藏的3個做人智慧,讀懂一生受用
    此婦人身上,真的是飽含著生活大智慧——《紅樓夢》中暗藏的3個做人智慧,讀懂一生受用。01智慧之一:知道生活中想要什麼,要做什麼。《紅樓夢》中,七十五歲的劉姥姥,活得通透明白,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 魏晉時期佛教何以備受尊崇,非本土文化如何一步步成功
    一句禪語影響了中國人民幾千年,它見證了中國佛教文化在華夏大地上的糅合,擴大,以及源遠流長。不是本土教派的佛教是如何屹立於華夏的沃土而不倒的呢?公元220年,天下三分,中原大地一片焦土,戰火紛紛,百姓流亡失所。從漢武帝時期樹立起來的儒學思想也處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一種全新的思想出現在中國的西域——那就是佛教。佛教源自於印度,由釋迦牟尼創設,目的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衝擊種姓制度。
  • 靈鷲山佛教教團首座:文學家比佛家,更多添一點塵世間的淡淡愁憂
    靈鷲山佛教教團首座:文學家比佛家,更多添一點塵世間的淡淡愁憂 2020-06-29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