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也是分季的,一般都會提前兩個月左右公開企劃。內容包括製作團隊、播出時間、主演陣容、改編原作、導演編劇等等,因為製作工藝的成熟以及演職人員對自己生涯的責任心,僅憑這些公開的人名就能大概對一個劇有個最初的印象,並以此作為自己要不要追此劇的重要支撐——基本上每個電視劇的第一集的收視也仰賴於此。
比起役所廣司這個段位的咖和山崎賢人這樣的流量偶像,《陸王》更值得矚目的是它的幕後團隊:原作池井戶潤、,導演福澤克雄、田中健太,編劇八津弘幸——《半澤直樹》原班人馬。
說來也巧,《半澤直樹》是嚴格意義上我追的第一個日劇,儘管之前也看過不少日劇,但每當別人問起入坑作,我都會提起這個。這個劇在當年無論是國內還是日本都拿下了巨大的成就——突破各種壁的那種。可本質上,只是變個形式的甄嬛傳,核心還是政治鬥爭,旁白總會不厭其煩地科普各種日本銀行業的專業知識,其實沒有它們也絲毫不影響觀看。如同國內總把所有職業劇拍成這個職業的人談戀愛的劇。
但無可爭議,那部劇紮實出彩,非常耀眼。
對比之下,《陸王》就是徹頭徹尾的商業劇,所有橋段都圍繞著企業進行,反派是競品企業,每個人都切切實實地從自己公司的利益出發,所有矛盾理論上都站得住腳。可這種題材的問題就在於它一直試圖營造一種真切的真實感以增強說服了和情感渲染力,但稍微有些社會經驗的人都能看出它的輕薄。「營造真實」這個詞本身就不會真實。理論上所有作品都會有這個問題,但是現實題材的創作就極其缺乏天然的正當性。即便某些衝突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可總是無可避免地回感到刻意和造作——更不用說靠人性化解的那些矛盾了。最終的結果,是整個觀劇過程中都無法深入沉浸,擰巴感無論如何都消除不去。
是我的原因,我可恥地成熟了。
整部劇看起來特別的套路——「套路」本身其實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代表的是被市場反覆驗證是行之有效手段,只要處理得當,基本上萬試萬靈——套路到甚至你自己都知道「這個時候BGM該起了」,然後「everyday,I listen to my heart」便被召喚一般地準時響起。非要找出最不套路的地方,大概就是直到第九集,這家企業都還在苦苦掙扎,看不見希望。不知道這麼做是為了突出實業不易還是努力地使這部劇看起來更真實。好在最後一集鹹魚翻身,所依靠的邏輯在商業上也站得住腳。
這其間自然不乏那些不市儈、不犬儒、不功利的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行為,這時候劇情的表現力和說服力,考驗的主要就是演員的臺詞功底了。至少竹內涼真老師是非常過關的,超乎想像。
這一整年我一個新番都沒看,原因就是對現在的動畫題材和觀賞環境極度疲勞,古老的內核換個包裝形式就能再度引爆彈幕,這些年b站上那些推崇備至的神番無一例外我都覺得是辣雞。
大概明年開始日劇也停了吧,今年追完的似乎只有《四重奏》、《COLD BLUE》和《陸王》,七月追了三四個,都是因為什麼事兒斷了一下後面就再想不起來看了。由b站下架日劇帶來的觀影成本提高應該重要原因之一。
無論怎麼說《陸王》都是部很好的作品,找不出來缺點的那種。只是我心態變了。
《半澤直樹》起,《陸王》止,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有始有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