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的一件事引起了全社會的軒然大波,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一款來源於中國寶島臺灣的恐怖遊戲由於宣揚臺獨且辱罵國人而遭到了全平臺自發的封禁。
我一時間錯愕於這令人震驚的消息,卻又再也找不到與它有關的任何線索,即便是關鍵字般的隻言片語。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從未存在過的一樣。
但我在此並不想談這件令人憤慨的事情,而是回歸故事,復盤一下背後所敘述的令人發自內心的恐怖故事。
故事發生在80年代的臺灣,主人公杜豐予是一個青年才俊,年紀青青就已經是個受人追捧的天才編劇,而妻子鞏麗芳更是個廣受讚譽的名歌手,還有一個乖巧可愛女兒杜美心,真是令無數人羨慕的一家。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杜豐予的創作才華已經枯竭了,從頂級編劇淪落到只能寫寫三流劇本,但他卻不願面對,仍相信於自己總有一天能重回巔峰。但他又是妻子口中的好面子,即使自己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子賺錢了卻仍然大手筆企圖在客人面前維持著曾經虛榮的浮華。
妻子望著家庭一點點敗落,想復出賺錢補貼家用,但丈夫不同意,認為自己一個人足夠支持家用,卻從不節制。夫妻間關係日益緊張,常常為瑣事而爭吵。
然而這一切,女兒杜美心都看在眼裡,心痛卻什麼也做不了。杜美心是夫妻倆的掌上明珠,更是被兩人寄予厚望。近乎苛刻的期望使一個年幼的小女孩承受著遠超那個年齡的壓力。美心的夢想是成為像媽媽一樣的歌手,參加少年組的成為明星的那首「碼頭姑娘」讓人動人,卻最終以一分之差失之交臂。
但一切似乎在向著更糟的方向傾斜,美心一日突然暈倒,得了怪病,去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結果,診斷為:建議去精神科。
「我女兒才不是神經病!」杜豐予憤然拒絕,另謀他法。
這時何老師的出現並神奇得治好了美心的疾病,這讓杜豐予欣喜若狂。在何老師的引導下,杜愈發相信教會供奉的慈姑觀音的神力並為了祈福女兒每月繳納功德金,祈福畫咒,這讓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
妻子注意到了丈夫的意識已經被教會控制,盲目相信神靈。她竭盡所能想要拉回丈夫,但在杜豐予的精神世界裡阻撓他的妻子成了女鬼,在迷宮中追逐他,只有慈姑觀音能救贖。於是心灰意冷的妻子離開了他,三口之家只剩父女。
很快美心再次犯病,比以往更為嚴重。心急如焚的杜豐予再次請求何老師,何老師說杜的心不夠誠懇,要讓慈姑救女兒需要獻祭自己的靈魂。
他在幻境中看到了巨大的慈姑觀音的身影,先後在巨大的痛苦中挖去了自己的右眼,扯斷了自己的舌頭,戳穿了自己的手心。(觀音長著一對巨大的黑角和鬼魅的雕紋,相信了解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此刻便已略知一二了,張角的可不是什麼善類。)
做完一切祭祀後,何老師告知他要將美心浸泡在裝有靈蛇的酒裡七天七夜且不可被打擾,而杜豐予竟然真的做了,他為了救女兒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任憑房間那掙扎與嘶吼也未曾打開那層薄薄的房門。七天後望著浴缸裡的美心才恍然卻為時已晚。
鏡頭的最後,廚房門前堆滿的黑色塑膠袋滲著早已凝固的黑血。
這個家,沒了。
說杜不愛美心,我是不同意的,
在觀落陰的那一段,杜雖然在幻覺裡,但他本人的視覺是真實的,疼痛也是真的,三個自殘願望都與自身無關。要說虎榮面子,挖眼拔舌心頭血後,他已經是個嚴重的殘疾人,一個虛榮愛錢勝過愛女的人,會作出這樣的決擇嗎?他還不如許願讓自己劇本大賣,東山再起更簡單。
他信慈姑的契機,也是因為美心病情好轉。
追問何妖婆的電話裡,也沒有提及過【為什麼我供你這麼久我沒發財,劇本沒賣出去】,只問美心的病情。他為了自己低落的事業很憂愁,但願意為之獻出一切的,還是女兒。
美心本人也想當大明星,被大家聽見自己唱歌很自豪,只是她還小,不知道當大明星隨之而來要面對的是什麼。
美心的病並不是邪教慈姑觀音治好的,而是她的病就是心病,正是因為在治病途中有了父親的陪伴才會好轉,她需要的正是父親的陪伴而杜卻最終也沒有明白,家破人亡。
如果杜不愛女兒,整個故事就不會這麼意難平了!
杜豐予是愛女兒的,他願意為她獻出生命;杜美心是愛父親的,她到死前也堅信著父親是在為自己治病。
這是愛的悲劇嗎?
杜豐予是可憐的,但他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