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太愛自己,其實也是一種病!

2021-01-10 萬家慧

01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太愛自己,其實也是一種病!

攬鏡自照,你是否常常會覺得鏡中的自己才是最美麗的那一個?撫胸自問,你是否常常會覺得自己才是卓爾不群、才華出眾的那一位?面對別人對你的批評,你是否認為這只是別人嫉妒你的結果?如果是這樣,那你就患上了一種叫做「自戀」的病了。

02

李志峰高中成績非常好,高考以後,他抱定「非清華不上」的心態,在高考志願填報表的各個志願欄都寫上「清華大學」,還寫上幾個大大的「不服從分配」。

交到老師那裡後,老師有些擔心,勸他合理利用各個志願欄,他說:「我一定能考上,要是考不上清華,我就復讀一年,反正我是非清華不上!」

一些正巧在那裡的老師聽了,有的誇這孩子學習真好,有的投去懷疑的目光,還有的說:「你就生在浙江,要不,也報一個咱浙江的名牌大學,兜著底,不比你這麼報好。」

但李志峰最終也沒有聽取他們的意見,還覺得這是別人嫉妒他的才能,仍然照自己的想法報了,李志峰的父親也支持他這麼報。分數線一下來,他離清華分數線只差一分。李志峰垂頭喪氣的選擇了復讀。

03

在英語中自戀這個詞——Narcissism,直譯成漢語是水仙花。這來自一個美麗的古西臘神話:一位英俊的少年叫納喀索斯。一天,他於水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見傾心,再無心戀及他人他事,在水邊依依不忍離去,終於憔悴而死,變成了一朵花,後人稱之為水仙花。心理學家借用這個詞,用以描繪一個人愛上自己的現象。

李志峰由於平時學習好,他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誰都比不過他。這種「我最優秀,誰也比不上我」的心理,正是一種自戀的表現。

自戀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難於理解別人的感受,也難於接受別人好心的建議。他們有一個「無限膨脹的自體」,自我表象像大象一樣,很大。但這樣的人,往往也會有自我表象變成一隻小老鼠的情況,李志峰到最後「垂頭喪氣的選擇了復讀」,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承受失敗,成功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更加偉大,而失敗會使他們覺得自己一錢不值。

04

自戀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把自戀分成一般性的自戀和病態的自戀。一般性自戀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一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自戀的情形。很多人在櫥窗、車窗、電梯裡,甚至在寫字樓的玻璃門前,認真端詳自己,其實就是一種最簡單的自戀。

一般性的自戀不一定總是壞事。像藝術家、政治家的某種程度上的自戀,有時候不僅不是問題,反而可以增加他們的個人魅力。但適度很重要。自戀是人格的菜餚中的鹽,少了則寡淡無味,多了便難以入口。

05

自戀的人格特徵:

1.認定自身的優越

自戀型人格最主要的特徵是:認定自身的優越,有種特權者的感覺,堅信自己值得別人無條件的愛和幫助,以獲得一切為理所當然。缺乏共情能力,無欲望去認識或認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2.受到挫敗則倍感抑鬱和絕望

如果他們受到挫敗,沒能及時實現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就會倍感抑鬱和絕望。

3.早期條件優越

自戀型的人,常常是些從小家境寬裕,受到寵愛和羨慕的孩子,具有超乎常人的天賦、智商或者漂亮的外貌。

06

自戀是人類無法避免的一種心理,這很正常。人人都應該愛自己,但是愛得過了火就危險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呢?

1.我們要給自戀一個健康的基礎

好的自戀來源於自信而不是自大。源於自信的自戀,處處都會閃現美麗的神採,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動力,而過於自大的自戀則會引起周圍人的不滿甚至憎惡。

2.要消除自我中心觀

自戀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徵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為自我中心的階段是嬰幼兒時期。因此,要治療自戀型人格,必須了解那些嬰兒化的行為。你可把自己認為討人嫌的人格特徵和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羅列下來,看看有多少嬰幼兒期的成分。例如:

(1)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一旦不被注意便採用偏激的行為。

(2)喜歡指使別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3)對別人的好東西垂涎欲滴,對別人的成功無比嫉妒。

明白了自己的行為是童年幼稚行為的翻版後,你便要時常告誡自己:

(1)我必須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績來吸引別人的關注與讚美。

(2)我不再是兒童了,許多事都要自己動手去做。

(3)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好東西,我要爭取我應得到的,但不嫉妒別人應得的。

還可以請一位和你親近的人作為你的監督者,一旦你出現自我中心的行為,便給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時改正。通過這些努力,自我中心觀是會慢慢消除的。

3.學會愛別人

我們既要愛自己,也要學會愛別人。生活中最簡單的愛的行為便是關心別人,尤其是當別人需要你的幫助時。當別人生病後及時送上一份問候,病人會真誠地感激你;當別人在經濟上有困難時,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對他人的愛心,你便不會陷入到自戀型人格障礙中去。

- The End -

每日更新,只為了你的享閱。

感謝你的點讚、關注、評論。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說:總是看不慣別人也是一種病
    有的人說,是因為人性當中醜陋的一面在作怪。也要人說,眼裡看到的世界,就是內心的投射。這些說話都比較準確。用心理學家的話術來說,就是看不慣,是一種投射效應,是按照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覺知他人。看不慣別人,是一種將自我喜好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表現,所謂結果不一致,於是產生一種心理落差,便從言行中暴露自己的不成熟。處處挑刺,也只是因為自己的境界不夠。
  • 心理學家:總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有些人很喪的時候,會給自己「洗腦,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哪哪兒都不好,學習、工作、戀愛、健康,好像沒有一樣東西是拿得出手、值得稱讚的。總之,就是不喜歡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經常以這樣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說明他的自尊極低,是非常危險的。
  • 總是覺得自己丑,可能是得了一種病!
    總是覺得自己丑,可能是得了一種病!審美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是審視美好。是人們與外界形成的一種形象與美好的狀態。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想要實現審美,就需要審美者和審美對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這裡的心理距離並不是指實際的距離,而是一種心理狀態;需要個體拋開功利性的外界因素,不關注價值和外在條件,而是用一種超脫的、純粹的態度去看待事物,才會產生真實的體驗。
  • 思念是一種病,也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也是一種有緣無份的愛
    人最痛苦的事,就是在不懂愛的年齡選擇了婚姻,在懂愛的年齡又遇到了一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有的感情是進一步沒資格,退一步又捨不得,有的人愛而不得,有的人愛而不惜,有的人忘而不舍,有的人讓人舍而不忘。明知不能相愛,卻偏偏是深愛,明知沒有未來,心卻收不回來,明知該放下,卻又捨不得……你知道嗎?這種有緣卻無分的感情,一想你,心就有種想要窒息的感覺!你把我的心掏空了,光剩下了軀殼,每天神情恍惚,眼裡心裡到處都是你,想你到失眠,每時每刻都特別煎熬,睜眼是你,閉眼也是你,何時才能放下你?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
  • 覺得自己丑,也是一種病?
    不少人都對自己的外貌缺陷相當在意,在社交網絡上,各種扮靚小貼士和有關「醜」的自嘲內容也總會贏得相當熱烈的回應。最近,在微博上又有一條流傳甚廣的消息稱,覺得自己丑可能還是一種病——「想像醜陋綜合症」,學名叫「軀體變形障礙」。在這條消息的評論轉發中,網友們紛紛表示自己大概已經不幸中招。不過且慢,這「軀體變形障礙」究竟是什麼?覺得自己難看真是心理疾病的表現嗎?
  • 一個人喜歡孤獨,沒有朋友,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是不是一種病?
    而有些人,天生就喜歡獨處,不愛熱鬧。這正如那位哲學家梭羅先生,年紀輕輕,一個人跑到了荒無人煙的瓦爾登湖畔,修建木屋,種地生活一樣。顯然,森林、湖水、鳥鳴、魚蟲的世界,比人世間多出幾分寧靜和淡然。其二,人都有攀比心,都有貪慾,都有種種人性利已的一面,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裡,人與人的交往,變得越來越功利性,越來越目的性。
  • 心理學家說:博弈的結果,其實有3種可能性,早知道早受益
    心理學家說:博弈的結果,其實有3種可能性,早知道早受益1何為博弈?心理學家說,博弈其實就是為爭奪利益而進行的一場遊戲。而遊戲的結局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有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者得-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在博弈中,這種情形被稱為「零和博弈」。
  • 心理學家:一個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麻煩別人,是危險人格
    在英國心理治療師雅基·馬森的著作《可愛的詛咒》中明確表示,如果一個人不拒絕別人,因為拒絕他人會讓自己感到內疚,即便委屈自己也不願意愧對他人,這類人屬於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 夢見一個人,意味著他正在想你?心理學家這樣說
    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而夢境通常都是光怪陸離的。 關於夢境的意義,民間流傳著很多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你夢見了某個人,說明那個人也在想你。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 有人唱歌「要命」,其實這也是病
    俗話說這個時代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病,這些病既有慢性咽炎、胃炎、鼻炎等傳統意義上的,還有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社交恐懼症等不易察覺的。如果你說:哎,上面這些病,我一個也沒有,生理心理都很健康。那你臉盲嗎?那你唱歌跑調嗎?
  • 所謂的愛,其實也是一種習慣而已
    愛,其實是一種本能而已。兩性相吸,兩情相悅,如此簡單罷了。
  • 心理學家: 徹底忘記一個人, 只有一個辦法, 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是否受困於過去的感情,想要徹底忘記一個人,卻反覆嘗試無果。很多人主觀認為,反覆嘗試遺忘的過程會增強你對這個人的印象,結果是記得更清楚了,事實如何呢?其實真正的遺忘方法就隱藏在其中,今天我們對這種方法進行心理學解釋。
  • 愛「冷戰」的星座,不是不愛,是太在乎,在等一個人,等一種篤定
    ,也是在等一個人其實很多人不懂摩羯,只知道他們很冰冷,很難相處,無趣呆板,一點都不可愛。很多時候,摩羯座覺得自己的內心受傷了,他們不會歇斯底裡,只會用沉默來應對一切,默默地蹲在角落,毫無聲息。在別人看來,他們可能已經進入了冷戰的狀態,其實又何曾不是,摩羯座在自己療傷呢?很多的話,他們說不出口,但不代表他們的心裡不痛。
  • 開戰第6天,美國心理學家,深刻分析了希特勒和德國人所患的病
    在一場研討會上,他對一群社會心理學家做報導,說有個最近從德國回來的頂級研究型醫生,給了他一份報告——他補充到,你們也可以說這是誹謗——希特勒患有偏執型躁鬱症。寫到此處,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樣,都想起了那個已經被玩壞的元首在地堡裡的片段——他那樣子,不是躁鬱症是什麼?
  • 夢見一個人,意味著他正在想你?心理學家:事實並非如此!
    夢見一個人,意味著他正在想你?心理學家:答案並非如此!很多人會在夢中夢到自己喜歡的人,她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對方在思念自己,其實並非這樣,你夢到的人根本沒有想你。人不曾外放的潛意識通過夢在意識表層表現出來,這就有了夢,夢是一個人內心潛意識的延伸,是對自己內心的最好解釋。有時會做美夢、有時會做噩夢、有時還會做一些稀奇古怪從未見過的夢,那麼我們做的夢都代表了什麼呢?夢到過去。如果我們夢到過去,或許是過去經歷過的某段一直在我們腦海中念念不忘的回憶,這是確確實實經歷過的事兒。
  • 「想念是一種病」(憶外婆)
    「想念是一種病」,特別是對於已故的親人(外婆),是一種很難過很痛苦的感覺!曾幾何時,當我還只是個朦朧初懂的孩子,那時親愛的外婆就永遠的離開了。也許有人會說,那是人之常情,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多愁善感,也許有人還會說,那是自作矯情。但是我想說的是,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在已故的外婆身上,有一種最難得的寶貴精神,她就像一道光,照耀著我,閃亮著我。讓我學會了什麼是勇敢堅強!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始終如一!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甘於奉獻!為什麼呢?
  • 外貌暴露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心理學家:以下長相的,多半有出息
    對我,有點愛答不理的。更絕的是,快回去的時候,一位發傳dan的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張整容院的宣傳單。還說了一句:您好,請看一下,感覺您蠻需要的。額,雖然說的是實話,可我還是被氣得不輕。怎麼,我的外貌已經暴露出我是一個窮人了?暴露出我買不起衣服了?
  • 心理學家:真正喜歡一個人,會有四種感覺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是會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感情的,做任何事情都會想到對方,接下來我們將會從心理學層面分析喜歡一個人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以及這種感受如何產生。 2.掩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對方的每次活動你都抓在眼裡,比如動態,朋友圈,甚至是籤名的改變你都會第一時間發覺。 3.希望了解對方更多一些,也因此會注意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想要在ta面前表現得很完美,其實真實的你才是最好的你。
  • 太漂亮竟然也是病?醫生說伴隨這種特徵的「漂亮」才是病!
    導 讀太漂亮也是病?網友紛紛表示:「好想得這種病」「好想病入膏肓」「不好意思瞞了大家這麼久,其實我有病,我真的有病」「我的高智商終於找到依據咯咯咯噠噠噠」「太漂亮就是病,太帥沒毛病!」......
  • 「愛」是一種病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杜豐予的創作才華已經枯竭了,從頂級編劇淪落到只能寫寫三流劇本,但他卻不願面對,仍相信於自己總有一天能重回巔峰。但他又是妻子口中的好面子,即使自己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子賺錢了卻仍然大手筆企圖在客人面前維持著曾經虛榮的浮華。  妻子望著家庭一點點敗落,想復出賺錢補貼家用,但丈夫不同意,認為自己一個人足夠支持家用,卻從不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