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第6天,美國心理學家,深刻分析了希特勒和德國人所患的病

2021-01-09 騰訊網

1939年6月1日,德國軍艦炮轟但澤自由市波蘭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打響。

6天後,紐約時報發布文章稱——

《「有報告稱」希特勒精神失常》。

拋出此說法的是聖地牙哥州立學院的哈裡·施泰因梅茨教授。

在一場研討會上,他對一群社會心理學家做報導,說有個最近從德國回來的頂級研究型醫生,給了他一份報告——他補充到,你們也可以說這是誹謗——希特勒患有偏執型躁鬱症。

寫到此處,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樣,都想起了那個已經被玩壞的元首在地堡裡的片段——他那樣子,不是躁鬱症是什麼?

(希特勒 劇照)

扮演希特勒的布魯諾·甘茨——他在2019年去世——為此還專門到瑞士一家醫院,研究了帕金森病人。

儘管這個病跟哈裡醫生所說的偏執型躁鬱病並非等同,但無疑說明,就算幾十年後,甘茨亦相信,當時的希特勒,就是病態。

在哈裡醫生的描述裡,這種病的症狀主要是——

這是一種幾乎不可治癒的精神疾病,會使患者產生交錯性突發抑鬱或者喜悅,並伴有受迫害的妄想。

但顯然,如果只是希特勒一個人病了,哪怕病入膏肓,也不可能給世界製造那麼多的苦難,真正有病的,是那個時代的德國人。

哈裡醫生分析,德國人所患的,則是民族偏執狂。

這種病,是所有民族都可能感染的。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族群,卻有不同的表現。

1890年代,這種病在甲午戰爭的日本人身上。

黃鐘先生《帝國崛起病》裡,引述明治時代外交官陸奧宗光的話——

全國民眾……只知進攻,其餘的都聽不進去了。此時如有深謀遠慮之人,提出穩健中庸的主張,就被目為毫無愛國心,膽小卑怯之徒,將為社會所不齒,勢不能不忍氣吞聲,閉門蜇居。

1930年代,德國人就是這種病的典型患者。

哈裡說,這種病存在於集體思考和行動中,長期處於非比尋常的壓力下時,尤其容易罹患。

(狂熱分子)

這種壓力可能會導致人們通過妄想,「合理化」或製造藉口或啟動「心理防禦機制」來尋求庇護。「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用來抵抗預想麻煩的精神傾向。

他還說,這種感染因素,會導致偏執狂在人群中大肆蔓延,使整個社會日益依賴個別該症患者。

最後,他說,偏執狂的特徵包括,宏偉的幻想,瘋狂的被害妄想和懷舊型假想。後者是一種慢性的病理過程,患者好猜疑,愛幻想且防範心很強。

看完他的分析,我們細想一下,德國人是否如此呢?

其實一切的一切,都要歸根於瘋狂的被害妄想之下的宏偉幻想。

此話怎課?

被害妄想,是針對《凡爾賽和約》的。

作為一戰的挑動者,德國割地賠款,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他們覺得,歐洲其它國家就是想德國滅亡。

這是否事實呢?

如果真有此想,他們乾脆像當年普魯士俄羅斯奧匈帝國瓜分波蘭一樣,不就行了?

(1939年看守猶太人的德軍)

當然,其他國家沒有這種想法,不代表德國人就相信,所以,他們又生出了宏偉的夢想。

那就是重現德意志帝國的輝煌。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們不惜發動了對外戰爭。

看到這裡,朋友們覺得哈裡分析得是不是有些道理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德國閃電戰擊敗英法兩國,希特勒為何不進攻英國,而與蘇聯開戰?
    是什麼原因促使希特勒在1941年6月依然解除《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戰爭呢?:「我們會告訴英國人,我們將給予你們所需的大炮和船隻,只要你們答應戰後把這些租借的艦船和大炮還給我們就行。」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援助,那麼英國將無法持續作戰,一旦英國戰敗,德國控制整個歐洲後,必將會與美國開戰,到那時美國將不可避免的捲入戰爭。 但是,若希特勒進攻英國本土,美國人一定不會袖手旁觀。希特勒本人也不願意過快地與美國發生正面對抗,所以,他暫時捨棄了進攻英國本土。
  • 二戰日本一直很努力,就等德國為它轉身,希特勒:我忘了
    二戰時候,在無數人分析德國戰敗的根源時。都會說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盟友不給力,意呆利,從未有過正面作用,只會拖後腿,日本,從未有過聯合行動,就喜拉仇恨。一個退後腿,一個拉仇恨,超神發揮的德國面對不給力的盟友,看上去的聯合作戰,實質上卻幾乎用一國敵世界。
  • 審判希特勒:啤酒館政變和納粹德國的崛起
    藉由深刻而吸引人的文字,他敘述了希特勒如何將一場官司變成一個舞臺,用來展示自己惡毒的煽動手段——以及將一段短暫的牢獄時光變成他的政治跳板。——《全美書評》(The National Book Review)金用充滿活力的節奏詳述了1923年那場失敗的政變,以及此後的審判。
  • 惡魔的崛起:希特勒是如何「重塑」德國的?
    1924年,一位支持納粹黨的作家這樣寫道:「佔據德國人靈魂主導的精神正在以真人的形式成型……那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他就是德國希望的化身。」02希特勒的忠實擁躉在這段時間,圍繞在希特勒身邊的人開始成為未來在納粹發展和黨內扮演重要作用的人。
  • 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頭子,可是德國人真的記恨他嗎?
    希特勒有多少國人會恨徵戰四方的成吉思汗,又有多少法國人會恨徵服歐洲的拿破崙,還有多少日本人會恨靖國神社裡的戰犯?說到這裡,有多少德國人會恨希特勒,應該不言自明了吧。接下來就讓作者給大家分析一下吧!二戰前德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組成的同盟國,敗於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組成的協約國。
  • 希特勒是如何看待日本人的?看完這些後,對希特勒又有新的認識
    提到德國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得不說一位重要的風雲人物,這個人就是希特勒。希特勒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很多人都會為德國的失敗而感到意外,但是看看他的兩位盟友,或許應該就能明白他們為什麼失敗了。有這兩位豬隊友和德國在一起,希特勒有再大的能力也無力回天了。其中一位就是日本了,那麼,希特勒是如何看待日本人的?
  • 希特勒,曾經的終極惡魔,現在就是個笑話丨文化觀察
    1945年,希特勒飲彈自殺,根據德國版權法,版權保護將在作者死後70年失效。1924年,希特勒因為一次失敗的政變被關進了巴伐利亞監獄。在獄中,他口述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未來德國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看法,其中包括雅利安人的純種性和反猶太人的觀點。這些內容於1925年發表在《我的奮鬥》第一冊中,1926年該書出版了第二冊。
  • 老照片:罕見的二戰後期德國影集,希特勒給納粹青年團成員授勳
    1945年4月,在德國一個森林裡,一名美國第12裝甲師士兵站在被俘虜的德國士兵面前。 1945年4月25日,柏林,大臣伯克爆料,希特勒正在給納粹青年團成員授勳。4天之後,希特勒自殺。
  • 日本人是如何評價希特勒的,看完這些,終於徹底明白了
    圖為希特勒會見日本外相二戰中的軸心國其實沒能形成一個緊密的聯盟,因為有日本和義大利兩個豬隊友,因此就算希特勒的能力在厲害也最終是失敗的。日本人對希特勒是刮目相看的,認為他是一個有能力的有野心的有抱負的人。
  • 在1940年夏季假如希特勒這樣做,德國有可能贏得二戰
    此刻,希特勒的個人聲望達到巔峰,不僅徹底洗刷了《凡爾賽和約》的恥辱,還取得了比肩拿破崙一世的成就。在擊敗法國後,整個歐洲大陸上除了東面的蘇聯和退守孤島的英國外,德國再無對手,而在此後的一年中英國是唯一對抗德國的大國。然而,德國也站在一個戰略十字路口上,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全力擊敗英國,二是調頭向東進攻蘇聯。
  • 死亡賦格:希特勒時期的德國音樂
    當希特勒見到魏瑪國立劇院院長卡爾·馮·席拉赫時,在談話中對《女武神》做詳盡的分析,拿當時在魏瑪的演出和他在維也納聽到的歷史著名演出進行對比。席拉赫很快便邀請希特勒一同飲茶。希特勒迅速從一個區域性人物躍升到具有全國性聲譽,這些上層關係起了關鍵作用。華格納家族深深陷入了希特勒的魔力之中。溫妮弗雷德·華格納為她心目中的德國救星打開了華格納故居旺弗利德的大門。
  • 德國百科 希特勒當年沒死?
    當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秘密檔案中記載著這麼一句話:「在柏林淪陷10天後,希特勒和其50個關係甚密的同伴乘坐潛水艇逃往阿根廷南部。希特勒躲在了一個農場中,並剃掉了鬍子。他同時患有哮喘和胃潰瘍。」希特勒真的逃出了德國?德國犯罪生物學家貝內克認為:不可能!貝內克說:「希特勒要是逃到了南美,那麼他就沒帶著他的下巴!」貝內克作為第一個外國專家被允許在莫斯科國家檔案館對希特勒的頭蓋骨進行研究。他確信,屍體正是希特勒的。
  • 以理性著稱的德國人,為何支持希特勒屠殺猶太人?
    從詞源來看,「反猶主義」來自於1879年一位名叫威廉·馬爾的德國記者所出版的一本小冊子,名為《猶太教戰勝德意志精神》。他在書中將 anti(反對)和Semite(閃米特人)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反猶主義」(antiSemitism)一詞。這個帶有強烈種族主義色彩的專有名詞出現,對猶太人來說預示著更大的災難即將來臨。
  • 當年德國那麼窮,希特勒哪來的資金髮展軍隊和發動戰爭?
    一戰德國戰敗了,雙方在法國凡爾賽宮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談判,最終籤下了一份《協約國和參戰國對德合約》,即著名的《凡爾賽合約》。 苛刻的凡爾賽合約也給德國人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但此時的德國也只能打碎牙咽下肚子。
  • 《希特勒回來了》:電影裡的今日現實!
    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其所代表的納粹主義也被認為是現代資本主義歷史中最黑暗的一頁。二戰後,對希特勒及納粹主義的興起西方社會進行了徹底而深刻的自我反思,但是冷戰的歷史使得西方陣營無法真正直面希特勒的崛起內在於資本主義危機的事實。
  • 爆炸的巴爾幹火藥桶,是如何炸掉希特勒的計劃,對德國影響如何?
    另一方面,德國也積極的聯絡希臘和南斯拉夫加入軸心國。 但是義大利入侵希臘,導致了德國拉攏希臘的計劃流產。不僅希臘和義大利打的勢成水火,英國人更是和希臘締結了盟約。 這導致希特勒不得不考慮派兵援助義大利,擊敗希臘,以防止英國在巴爾幹取得突破。
  •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美國最先走出低谷,其次是希特勒領導的德國
    在羅斯福總統的帶領下,美國實行新政,之後逐漸擺脫危機,國家走向正軌。沒有是當時第一個走出經濟危機的國家,不過我們不知道的是第二個走出危機的國家居然是德國,而且這個國家是在德國的領導走出經濟危機的。我們看一下當時的狀況。
  • 二戰德國是如何從一戰戰敗中崛起的?希特勒就是金融巨頭的打工仔
    希特勒也確實很有能力!但他是美國的棋子,或者說是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打工仔!沒有美國的巨額資本輸入,哪有後來二戰中所向披靡的德國!二戰從新洗牌,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希特勒的第一筆啟動資金是美國的那些財團推動的結果,因為大蕭條後經濟疲弱,工人失業,政客們想不出什麼辦法來擺脫經濟危機,而戰爭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國外的戰爭會直接刺激國內的工業生產,工人失業問題就自然解決了,而一旦局面發展起來,其他人全打起來了,互相削弱,到時候收拾殘局也比較容易!
  • 德國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影片一開始就是希特勒從沉睡中醒來,然而眼前的柏林卻已經不再是他熟悉的柏林。沒有他曾經的總理府並且發現德國現在被一個女人統治著希特勒慢慢摸索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註冊郵箱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人敢用自己的名字與此同時,希特勒被電視節目製作人相中。他們認為他太「像」希特勒,所以開始邀他上節目。希特勒在節目中瞬間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