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是如何從一戰戰敗中崛起的?希特勒就是金融巨頭的打工仔

2021-01-18 歷史塵封

一戰後德國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可是誰知道不到30年,德國就又可以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殘酷程度要遠遠大於一戰的時候,那麼德國是如何在戰敗中再度崛起的呢?

看英法兩國當時的政策就明了,英法不想在捲入戰爭但是面對蘇聯的威脅只能也是支持德國發展,但沒想到德國發展的太快太猛控制不住了!希特勒也確實很有能力!但他是美國的棋子,或者說是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打工仔!沒有美國的巨額資本輸入,哪有後來二戰中所向披靡的德國!二戰從新洗牌,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

希特勒的第一筆啟動資金是美國的那些財團推動的結果,因為大蕭條後經濟疲弱,工人失業,政客們想不出什麼辦法來擺脫經濟危機,而戰爭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國外的戰爭會直接刺激國內的工業生產,工人失業問題就自然解決了,而一旦局面發展起來,其他人全打起來了,互相削弱,到時候收拾殘局也比較容易!所以在美國的縱容下,希特勒就把德國的戰爭機器重啟點火啟動,然後希特勒又通過搶劫國內被他說成是猶太人的沒有什麼反抗能力富人,得到了不少錢。正是由於大量的經濟援助與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納粹才能發展經濟,降低失業率增加福利,才能獲得德國民眾的支持。

多說一點就是德國在二戰前興建高速公路網絡對軍事的意義極大!遍布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絡把國家每個地方都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戰時方便軍事動員和物資調配,所謂的要想富,先修路!連交通都不便利,還扯個毛人力物力的動員和調配?

戰爭期間,德國動員了一千七百萬人參戰,這麼浩大戰爭對於物資的需求達到天文數字,高效的交通網絡讓國家戰爭機器快速運轉起來,為德軍裝甲部隊閃擊戰服務,路都沒有哪來的快速閃擊戰!德軍在蘇聯戰場就飽受蘇聯糟糕的道路折磨,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成了沼澤地,汽車坦克都陷進泥裡動彈不得,曾在西歐屢試不爽的快速閃擊戰在蘇聯實現了,德軍舉步維艱!就像如今物資運輸和客運也有鐵路,但並不能完全替代高速公路的作用,誰說有了火車,高速公路就荒廢了?去看看高速公路上照樣車滿為患!甚至有時候高速公路比火車更便捷更靈活!

德國經濟從希特勒上臺那一刻起,說白了實行的就是軍事管制制度,一切都圍繞著戰爭而運作!整個國家就是個大兵工廠!希特勒目標也很明確,就是為了戰爭!德國戰前經濟成就說白了就是透支未來,透支未來的戰爭收益,先畫張大餅,構築未來藍圖,舉債的方式來給經濟提供動力!如果沒有戰爭,德國經濟機會立刻熄火的,以前的各種投資就全都打了水漂,因為壓根就無法通過戰爭裡獲得投資回報!

本質上德國選擇的發展方向與其它國家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但是在工業社會裡不可能所有的原材料都能自給自足,但是別人不認同你,不賣給你 ,這樣就會產生衝突,問題不解決自己的路走不下去,其它人又不配合我走路,怎麼辦?徵服是最直接最能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辦法,徵服靠什麼?武力又是最能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戰爭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平面的,他是有深度的,是一連串的問題導致的。

相關焦點

  • 惡魔的崛起:希特勒是如何「重塑」德國的?
    而促使希特勒上位的因素也是複雜的:由於「一戰」導致的人間悲劇;戰後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混亂;在尋求新開始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極端的國家環境;因為希特勒就是一個歇斯底裡的人;因為納粹成員將國家復興的憧憬販賣給聰慧、文明程度高但同樣因戰爭而傷痕累累的人民。
  • 惡魔的崛起:阿道夫·希特勒
    為何曾經默默無名的小鬍子可以變成發動二戰的罪魁禍首?為何一個種族主義的戰爭狂人變成了德國的「元首」?這究竟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    1913年,希特勒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國家-德國。作為一名民粹主義者,希特勒立馬加入了德國的軍隊,成為了一名一戰的德國士兵。可是,好景不長。德國的戰敗也慢慢的成為了必然。
  • 【軍武遊戲】一戰遊戲中沒有德國劇情就是因為這個!
    (這篇就是「【軍武遊戲】軍隊之國:遊戲中的條頓、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下)」)不管在任何遊戲中,講述任何一戰的遊戲中;同盟國尤其是一戰時候的「德意志帝國」在劇情似乎總是和主角打不上邊。不管是《戰地1》還是《忠勇之心:偉大戰爭》、只要是一站題材而且帶劇情的遊戲中的德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明顯的普魯士特點(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是普魯士的延續),第二個就是幾乎都是以敵人或者是反派的形象出現。
  • 德國一戰後到底賠多少錢?難怪二戰入侵法國
    在戰爭中,戰爭的發起國必須對戰爭的結果負全責。德國作為戰敗國在一戰後面臨的是各國的審判,其中除了放棄殖民地以外,最重要的便是賠償各國直接的經濟損失,也就是戰爭賠款。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但是德國的賠款卻是在2010年才還清。雖然戰爭帶來的苦難以經濟賠款方式不能抹去,但是德國的賠款時間未免讓人吃驚,以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一戰的賠償金竟然賠償了近一百年,到底賠了多少錢?
  • 一戰中德國把猶太人當做自己公民,為什麼二戰中要將其趕盡殺絕?
    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公然發動的,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均已失敗告終,雖然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高層對待猶太人的態度出現了兩極分化,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原子彈就是猶太人愛因斯坦製造出來的,那是什麼原因讓德國在一戰中把猶太人當做自己的公民
  • 二戰時,德國的工業有多強大?沒有軍工的支持也許二戰就不會發生
    似乎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阻礙德國前進的步伐,德國的重建能力,是世界各國發展的標杆。一戰和二戰都曾是德國挑起的,對於一戰中的德國來說,其挑起一戰的原因很簡單,人類發展至今,總是難以擺脫這樣的歷史規律,新興帝國在崛起以後,就想著要打破老牌帝國的壟斷,因此不斷爆發戰爭。
  • 二戰閃擊戰所向披靡,為何說不是德國一己之力?放鬆警惕幫了大忙
    二戰時,德國的閃擊戰為什麼能以一敵眾?因為其它各國飽受一戰的戰亂痛苦,又沒有希特勒那樣的擴張野心,讓德國閃擊戰突然襲擊得逞。一方面,德國的以一敵眾說明其它各國放鬆了警惕。德國作為歐洲經歷過一戰二戰全都失敗的國家,說明在當時並不受人待見,試想一個經常與鄰居打打殺殺的國家,怎麼可能有眾多盟友呢?即使勉強拼湊起來的幾個僕從國,也都是逼不得已和三心二意罷了。實際上,德國雖然在二戰前迅速崛起,也是趁著其它國家嚮往和平,把主要精力放在振興經濟上面發動二戰的。
  • 希特勒罕見彩色照片,每一張都見證了惡魔的崛起之路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希特勒的彩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看看希特勒的那段「輝煌」時期。在一戰之中,希特勒還僅僅只是一個小兵,他親眼見證了德國的戰敗,也親眼目睹了德國戰敗之後的屈辱。
  • 納粹德國戰敗後, 希特勒的「黃金列車」駛向了哪裡?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希特勒從侵略的國家掠奪了多少寶藏呢?戰敗後的他又將這些寶藏怎麼處理呢?德國在二戰期間以「閃電戰」侵略歐洲諸國時,都有周密詳細的相對應計劃和安排,在德軍的編制中,還存在著一支特別的部隊,他們被稱為「林茨特遣隊」。
  • 為什麼二戰時的德國人如此迷戀崇拜納粹和希特勒?
    作為戰爭的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都不是非正義戰爭,雙方損失巨大,特別是作為戰敗方的德國,一度將其打入到萬丈深淵。戰後的《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割讓13.5%的領土,損失12.5%的人口,喪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紐幾內亞),丟失了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並對德國制定了嚴厲的軍事制裁。
  • 在戰爭中崛起的「鋼鐵家族」,二戰時與希特勒做生意,結局如何?
    不知道是應了那句俗語「隔行如隔山」,還是所謂「富不過三代」等等,克虜伯家族在他之後開始沒落,甚至淡出人們的視野,當它再次回到世人的視線中,已經是第七代掌門人弗雷德裡希·克虜伯時期了。1810年,弗雷德裡希創辦了「克虜伯煉鋼廠」,克虜伯家族企業誕生,而鋼鐵這個標籤從此印在了克虜伯家族的靈魂中。
  • 二戰結束後,德國支離破碎,人民恨希特勒嗎?
    通常來說,一個國家的國王在穩定發展的情況下,還要去挑起戰爭的話必定是會讓人民不滿的,如果戰爭勝利了還好,如果沒有勝利還連累到本國,估計領導者會受到無盡的唾罵和詆毀,一生英明極有可能毀於一旦,而同樣的,二戰時的希特勒就是這樣的情況,他挑起戰爭,最後不僅輸了,德國也是戰爭摧毀得支離破碎,那麼這時候人民對於希特勒的看法是怎麼樣的呢?
  • 一戰和二戰,同樣是法國與德國,為何戰爭的結果截然相反
    導語: 作為一戰和二戰中的兩個主要國家,德國與法國的戰爭結局卻不盡相同,一戰法國獲得勝利,而二戰德軍獲得了勝利。 對於這個截然結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從這個角度看,那就是一戰和二戰中的德法兩國,互換了角色,勝負也就互換了。
  • 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頭子,可是德國人真的記恨他嗎?
    二戰前德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組成的同盟國,敗於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組成的協約國。
  • 二戰德國屠殺猶太人,希特勒人種計劃中表示:中國人是特殊人種!
    眾做周知,二戰是由納粹德國發起的殘忍式的,屠殺般的慘劇。
  • 德國投降後,歐洲人是怎麼報復德國的?蘇聯人的報復簡直慘無人道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生靈塗炭的戰爭終於結束,然而瀰漫在歐洲上空的除了終戰的喜悅,還有殘酷的清算,希特勒原本想帶著德意志民族走向世界大統,卻最終給本民族帶來的是滅頂之災,那麼,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特別是由於其在二次大戰時給歐洲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戰敗投降後是怎麼遭受歐洲各國的報復呢?
  • 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我們總是被這個瑣碎的問題所吸引:在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喜歡吃什麼?這一次,我們來探討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習慣和喜好。一、如何得知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當然,沒有人記錄他的飲食。
  • 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
    1914年至1939年:奮青與偉人出生在奧地利的希特勒,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高傲的日耳曼人,他參加了一戰,並在一戰中立下軍功,甚至還為此負傷,在德國戰敗之後,他也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19年開始擔任德國工人黨(納粹黨前身)的主席團委員,這就是希特勒的正式生涯第一步,而在加入工人黨之後,希特勒也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工人黨的工作中。1921年,他成為了德國工人黨的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利,但是在1923年的暴動失敗之後,希特勒被抓,但是他在獄中寫的著作《我的奮鬥》,卻成為了當時的暢銷書籍。
  • 二戰時期,猶太民族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德國一定要針對猶太人?
    對於猶太民族來講,二戰是一段永遠不會忘記但也是不願回憶的歷史。因為納粹德國對猶太民族進行慘無人道滅族迫害,在二戰期間,差不多有600萬的猶太人被納粹殺害,佔到歐洲猶太人總人數的2/3,其罪行罄竹難書。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描寫冷酷無情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就成了一個典型奸商形象流傳至今。當時的德國經過一戰後,由於是戰敗國,德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這時的希特勒還沒有登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猶太商人把牛奶倒掉,也減價賣給生活貧困的德國人。這在希特勒心裡留下很深的陰影,那就是猶太奸商根本沒有憐憫之心。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在沒錢沒人那種窘迫的情況底下,有一種思想自然抬頭了,就是「綏靖主義」。就是儘可能不去跟德國發生軍事衝突,儘可能把軍事衝突的時間點往後去推,這就導致一戰之後法國國內充斥著這樣的一種思想。一戰結尾的時候坦克有了,飛機的功能性變得更豐富了,在海上作戰當中航空母艦也出現了,所以二戰的打法跟一戰是完全不同的。當法軍在二戰開端的時候,以一戰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儲備,以及訓練水平、裝備水平去應對現代化德軍的時候,那就是有代際差距的。完全就是「降維打擊」,德國人在六周之內就把法國人打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