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的德國人如此迷戀崇拜納粹和希特勒?

2021-01-08 雲石

1914年,在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維持了四年之久的世界性大戰,共有三十多個個國家,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作為戰爭的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都不是非正義戰爭,雙方損失巨大,特別是作為戰敗方的德國,一度將其打入到萬丈深淵。

戰後的《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割讓13.5%的領土,損失12.5%的人口,喪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紐幾內亞),丟失了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並對德國制定了嚴厲的軍事制裁。同時,高達1139.5億金馬克的賠款,期限是59年,因金融危機、二戰等影響,這筆賠款被延遲到2010年還清了最後的賠款。

原本德國發動一戰時想趁機重新瓜分世界,掠奪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可是,事與願違,德國不但沒能將觸手伸到更多地方去,反而,成為了別人的待宰羔羊。一戰後,在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下,德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倒退了20年,國力陡降,新生的,魏瑪政府,難以應付國內國外尖銳的矛盾,政治動蕩,經濟低迷,墜入了萬丈深淵。

而在這樣的局勢下,法西斯主義抬頭,納粹勢力在德國迅速擴張開來,並於1933年取得了政權,以此來重振德國。

那麼,為何納粹會在德國迅速發展壯大?德國為何要走向法西斯?

很多人疑惑:為何一戰後納粹會在德國迅速崛起?在推翻君主制後,德國為何會走向法西斯?雲石君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德國以普魯士人為主,利於增強國家凝聚力和認同感,普魯士精神利於軍國主義的滋生發展。

一個國家,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強大的民族 凝聚力才能發展經濟、振新國家。1871年,德意志實現了大一統,而德國又是一個以日耳曼人為絕對主體的國家,普魯士精神深入民心,以民族情感為紐帶,增強了國家凝聚力和認同感。這為軍國主義的滋生成長提供了前提。

說到普魯士精神,不得不說一下普魯士,其前身是條頓騎士團。普魯士有「不是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個有國家的軍隊」之稱,是軍國主義的發源地,和戰爭的策源地。正是靠著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普魯士先後在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取得勝利,並最終促成了德意志的統一。自此,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在德國生長蔓延開來。

一戰後,德意志帝國覆滅,德國第一次走向共和體制,魏瑪共和國誕生。但是,魏瑪政府是對對西方強國政體的效仿,在帝制瓦解之後,魏瑪政府只是摸著石頭過河,想靠新政體來挽救德國。只是,它畢竟是舶來品,沒有多少根基,也沒有從德國本身國情出發,對經濟的發展起不到明顯效果,也無法有效壓制社會動蕩。另外,一戰後,法國重奪歐陸霸權,因不完全滿意《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制裁,和對法國的賠償,難免會將德國視為眼中釘。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魏瑪政府無力反抗,只能認慫。魏瑪政府無法帶領德國走向振興,激發了民憤民怨。

於是,通過極端國家民族主義來增強國家凝聚力,依仗新興的納粹黨,來帶領德國走向振興成為了德國民眾的選擇。

第二、一戰後,德國受到嚴厲制裁,生存空間遭壓縮,在內部矛盾和外部威脅下,納粹主義受到民眾的追捧。

一戰後,德國慘遭協約國的壓制,特別是來自法國,一度欲斷德國振興之路。領土、殖民地喪失,巨額賠款,使得德國背上了沉重的枷鎖。一戰本身是非正義的戰爭,而協約國對德國的制裁本身就嚴重失衡,這必然會導致德國民眾的怨憤,對於普魯士精神而言,這種恥辱必定會尋機報復。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在嚴重的內部矛盾和民族危機的雙重壓力之下,普魯士人走向極端,大爆發的可能性就會越高。正是利用了這樣的民族心理,使得法西斯主義迅速抬頭。

一方面,納粹主義,高度強調極端中央集權,強調民族和國家凌駕於所有人之上。利於發動底層民眾,在國家民族的情結下,一致對外。

另一方面,納粹黨所宣揚的種族優越論,主張回歸德意志民族的傳統,找回德意志民族的尊嚴,對於德國民眾而言,就像一顆強心丸,很合飽受經濟危機,渴望民族富強,能過上好日子的基層民眾的心意。而這種種族優越感與備受欺凌的猶太人相比,顯得更加的高等。

第三、經濟危機成為了納粹上臺的契機。

1929年,起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波及到英法德日等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經濟大蕭條時代。

一戰後的德國,國力跌倒谷底,在大蕭條之前,還處在恢復期內。1923—1928年,德國靠向美國借的200億馬克貸款,來發展本國工業生產。可是,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後,這筆貸款也隨即被收回。本身就很單薄的德國,在冰天雪地裡,又被人拿走了外套,其窘迫程度不言而喻。在這場大蕭條中,德國工業生產直線下降,煤炭、鋼鐵、機器製造業等下降迅猛,失業人數也從1929年9月的130萬,上升到1932年2月的800萬。國家和民眾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階級矛盾越演越烈。這已大大超出了魏瑪共和國的能力範圍。

面對動蕩不安的社會,只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整合集中資源,才能重振國家、拉升經濟,有效壓制內部矛盾和抵禦外敵。而共和制的政府顯得無力,就算民眾有很多的自由和權利,但連飯都沒得吃,溫飽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自由和權利就算一場白日夢。本著務實的態度,德國民眾更願意先將麵包握在手裡。

怎樣才有足夠的麵包呢?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希特勒的納粹黨所宣揚的極端集權治理模式非,得到了民眾廣泛的支持。而登上政治舞臺中心的希特勒,最終並不是開的空頭支票,而是將承諾付之於實際的。比如,為失業者、復員軍人和無家可歸者建立「食物施捨所」,提供住房,發放衣服和食品。德國民眾也開始對納粹黨越來越有信心。

希特勒上臺後,僅用了三年的時間,納粹德國創造了「經濟奇蹟」,失業近乎絕跡,經濟增速超過20%,各種百廢俱興,一度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經濟強國。

對於德國民眾來說,納粹黨是為國民貢獻的政黨,希特勒猶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萬眾擁戴。

那麼,是什麼將希特勒送上了德國救世主的位置?

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相關焦點

  • 以為二戰德國只有男納粹?女納粹比你想像的還兇殘!
    一提起納粹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希特勒,海因裡希等男性,但其實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有許許多多的女性納粹,而她們的手法更是比男人還毒辣!
  • 希特勒從未對中國人抱有好感,我們不必美化和崇拜他
    在民間的網絡上,很有一些崇拜二戰時期德國元首希特勒的聲音,認為他是一個「高尚的政治家」,反抗強權的民族英雄,只不過是時運不濟「敗者為寇」而已。這些觀點代表了很多一部分國人的心聲。蓋因我們在近代積貧積弱,常常處於被欺凌的階段,人們呼喚一位超級強人出現振奮士氣,而希特勒為打破一戰條約的束縛,以堅強的意志推行納粹政策,在短時期內打造出空前強大的帝國,神擋殺神不可一世,符合一部分被壓迫者的期盼。其實,在二戰爆發之前的30年代,希特勒就已經被部分亞洲國家和東方民族確立為效仿的「奇蹟」,連蔣某人都對他極為崇拜。
  • 二戰時,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如何洗腦,把德國人變成一部殺人機器的
    二戰期間,德國軍隊成為一部殺人機器,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當年德國人之所以變成那個樣子,是因為他們被徹底洗腦。而給他們洗腦的那個人,就是德國的宣傳部長,有著「納粹喉舌」之稱的戈培爾。
  • 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頭子,可是德國人真的記恨他嗎?
    二戰前德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組成的同盟國,敗於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組成的協約國。
  • 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
    希特勒曾是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人,但是我卻比較欣賞他,倒不是欣賞他的戰爭狂魔的一面,而是欣賞他改變德國窘境和愛國的那一面。戰爭總計動員德國士兵高達1200萬,而德國士兵死亡人數也是達到了500多萬人,而德國的民眾死亡人數也超過了300多萬,僅僅一個德國在二戰中就犧牲了800多萬人,但德國給其它國家帶來的傷害更加的多,一個蘇聯就有2600多萬人犧牲,再加上其它歐洲國家,這個數字是可怕的。二戰中,希特勒徹底成為了歐洲大陸的「劊子手」。
  • 納粹德國彩色圖片,希特勒在民眾面前進行激情演講
    希特勒正在檢驗軍隊 二戰爆發前夕整個德國對於希特勒的個人崇拜已經到瘋狂地步,戰爭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納粹萬字符 納粹黨的標誌是由文字組成的圖案,它的來源是由德語的Schutzstaffel(親衛隊)縮寫成SS再轉化為兩個閃電型的字母S合併而成,這個傾斜45°的右旋卐字圖案被稱為Hakenkreuz(德語直譯為鉤十字),用於納粹黨的旗幟、徽章及臂章。希特勒的演講 希特勒是20世紀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演講家之一。
  • 曾被希特勒深耕的拉丁美洲大地,至今仍有二戰時期德國的影子?
    文/王凱迪 從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國會大廈那一刻起,當希特勒在地下室飲彈自盡之時,曾經風光一時納粹德國便宣告進入了歷史的故紙堆。戰後的德國經過蘇聯與美國的東西並立時代後,基本肅清了當年納粹時代的時代烙印,呈現出一個現代的新德國氣象。
  • 德國納粹萬字標誌是希特勒設計?這個符號究竟包含了什麼意義?
    如果納粹組織的象徵出現在公開場所,始作俑者將會被德國政府部門處以高額罰款或者最高三年的監禁。  要知道現代德國是個多元、包容的國度;但唯獨不能使用納粹標誌,由此可見德國人對納粹的警惕和痛惡。  因此德國人深刻反省歷史,根除法西斯流毒,的確被整怕了,心有餘悸;他們不僅對希特勒要徹底否定,還要將法西斯的標誌打入冷宮,以防納粹捲土重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希特勒是靠納粹起家的,納粹標誌跟希特勒是無法分開的,納粹的黨旗「萬字旗」,讓無數德國人熱血沸騰,喪失理智,對人類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 不向希特勒敬禮的德國人,聲稱為了愛情,納粹最終如何對待他
    而就在1936年的一天德國漢堡布羅姆·福斯造船廠有一艘船要下水,希特勒親自來視察,當時的希特勒可是「元首」。在加上其上臺採取的一系列強硬措施。他表示,「不會容忍公民的對他的指令不服從」,任何敢反對他的人都會受到懲罰。而納粹黨也全力的執行了他的命令,導致了在當時幾乎沒有人敢公開反對希特勒——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保命更重要!
  • 希特勒之謎新發現,納粹西班牙逃亡的必經之路
    由於西班牙地處歐洲重要的戰略位置,無論對於撤退還是攻防,都是一處無與倫比的戰略寶地,儘管當時的佛朗哥採取中立立場,但會時刻受到來自國際的政治壓力,現實證明不允許他對眾多的納粹長期提供政治庇護,這就會造成一個另外的結果,一些重要的納粹高層分子會離開西班牙,希特勒如果在其中更加如此。
  • 德國人怎麼評價希特勒的?
    提起一戰、二戰,你能想到什麼,肯定是那個狂熱的戰爭分子——希特勒。他是這次戰爭的發起人,在他的帶領下,世界被點燃了戰爭之火,他還因為種族大屠殺,被打上惡魔的標籤,在外界眼裡,他就是一個戰爭狂魔,是一個罪人。
  • 希特勒為何要發動二戰?看看當時德國人的生活,讓人無比揪心!
    其實無論一戰還是二戰都是德國發動的,不過發動這兩次戰爭的歷史背景卻有很大的不同,一戰時德國國力和軍事實力都很強大,而二戰時期德國人早已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希特勒發動二戰也是為了轉移國內的社會矛盾壓力,在希特勒上臺的時候,德國已經有六百萬失業人口,而且失業率越來越高。
  • 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全錯了!
    但是在拿破崙和所有法國人心裡,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國人。 這個來自科西嘉島的青年從參軍入伍開始,一直就是一個法國軍人,他從名不見經傳一直成為一代名將,最後登上帝位,為法國開疆拓土,所做的一切,無不是出於法國的利益,即便流放之時,他也心心念念想要回到法國,最後更是希望葬在屬於法國的土地,拿破崙心中對於法國的歸屬感,可見一斑。
  • 他是希特勒專屬裁縫,為納粹打造頂級軍服,戰後創建頂級奢侈品牌
    雖然二戰時期的德國納粹令人望而卻步,但不得不說,德軍的軍服是所有二戰國家裡最好看的。在不少關於二戰的影視劇裡也可以看到,德軍軍服筆者挺拔,加上德國軍人修長的身材。拋開時代背景不談,確實是戰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這一切華麗的外觀,離不開一個德國裁縫。他是希特勒的專屬裁縫,名叫雨果·博斯。
  • 希特勒為何如此「仇視」猶太人?
    為何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會如此仇視猶太人他們究竟做錯了什麼會慘遭「抹殺」呢? 用專家的話來講猶太人的歷史就是一部被驅逐和迫害的歷史,儘管他們有著聰明的頭腦和銳利的眼光,甚至可以左右世界局勢,但也正是因為這種能力讓許多人對其非常忌憚。而德國人在此期間對猶太人的反感表現尤為突出,在一戰結束後相當一部分的德國人認為是猶太人在它們背後「捅了一刀」最終導致德國在戰爭中落敗。
  • 二戰美女間諜:希特勒被最鍾愛女影星出賣
    直到二戰結束,希特勒都不知道自己被最鍾愛的「納粹女影星」出賣了。奧爾加·契訶夫娃生於俄高加索地區,移民德國後,以每年8部的數量接拍電影,成為眾多德國人心中的偶像,其中包括阿道夫·希特勒。奧爾加·契訶夫娃1898年生於沙俄高加索地區,她的姑媽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妻子,同時也是莫斯科藝術劇院中最著名的女演員。
  • 完結 | 希特勒死了,但納粹還沒有
    筠蛋文筆尚稚嫩,感動你們的包容和鼓勵~謝謝親愛的讀者盆友一路上不離不棄,你們的留言是我讀過最甜的故事~今天是大結局,我們來盤點第三帝國的覆滅和二戰結束後的狼藉。1945年5月1日,德國人民終於從廣播裡聽到了他們偉大領袖希特勒為了祖國「壯烈犧牲」的消息。
  •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下令活捉克拉克·蓋博?
    然而蓋博深深地迷戀她,無法自拔!恩斯特·劉別謙本身就是個德國人,在那個年代在銀幕上盡情嘲諷納粹,完全忽略自己家人、朋友有可能被納粹黨徒迫害!由於導演在世界影壇無上的地位,電影從草創起便引起了方方面面的極大關注。當然,還有來自德國本土的關注。
  • 納粹敗亡,二戰剛結束時的世界影像
    文/後沙月光未日來臨之際,希嫂愛娃在聆聽樂隊為她演奏曲子時,若有所思。幾天後,她與希特勒雙雙在地堡服毒自盡。
  • 希特勒的納粹符號揭秘
    卻又很少有人知道,在品牌運作上,希特勒也絕對是至今無人超越的大師。他在品牌符號方面的傑作,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創造的納粹「卐」字標記,現在看了還讓人不寒而慄! 希特勒的納粹標誌是他本人親手設計,不是因為省設計費,他本人就是一個設計專家。希特勒出在奧地利鄉下,童年時代便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天分,那時候他的理想是成為「小素描畫家和水彩畫家」。雖然考取美術學院未遂,但18歲的希特勒仍可以畫為生,在維也納市場出售他自己繪製的水彩畫。他的繪畫現在被博物館收藏,不少作品拍賣的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