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丑,也是一種病?

2021-02-10 果殼

(文/Dalles_Chen)顏值抱歉、身材不好、拍照不上相,外貌形象的問題似乎總是困擾著很多人。不少人都對自己的外貌缺陷相當在意,在社交網絡上,各種扮靚小貼士和有關「醜」的自嘲內容也總會贏得相當熱烈的回應。最近,在微博上又有一條流傳甚廣的消息稱,覺得自己丑可能還是一種病——「想像醜陋綜合症」,學名叫「軀體變形障礙」。在這條消息的評論轉發中,網友們紛紛表示自己大概已經不幸中招。不過且慢,這「軀體變形障礙」究竟是什麼?覺得自己難看真是心理疾病的表現嗎?

圖片來自: 新浪微博

軀體變形障礙是什麼?

「軀體變形障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概念,它在1987年被美國心理學會(APA)寫進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從屬於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這一類型。也就是說,與「密集恐懼症」這樣尚有爭議的概念不同,它確實是一種專業人士認可的、貨真價實的心理疾病。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上的定義,軀體變形障礙的診斷標準主要有以下4項[1]:

過度關注一處或多處自認的外表缺陷,但實際這些缺陷並不會被外人所觀察和注意到;

在發病的過程中,處於對外表的考慮,個體會表現出重複性行為(如:通過鏡子檢查自己、過度修飾自己、抓撓皮膚、詢問他人自身形象)或是重複性心理活動(如:對比他人形象與自身形象);

這種過度關注對個體的社會功能、職業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等造成了顯著的困擾或損害;

以上症狀並不是由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所導致的自然體重增加所引起。

不少人也許會在前兩條中找到共鳴,而事實上,真正辨別這種情況是否屬於病態的是第三條標準,也就是對形象的煩惱是否對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很多人可能都為自己相貌的缺陷鬱悶過、抱怨過,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還可以客觀評價自己的長相,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社交。而真正的軀體變形障礙患者則會把自己的外形缺陷放大,並陷入焦慮和強迫行為的泥潭。他們往往要面臨強迫性整容、強迫性以第三視角觀察自己的外表和舉止,以及強迫性懷疑他人注視自己等不適應行為。

有人可能會覺得,既然外貌不完美是軀體變形障礙患者痛苦的來源,那麼通過整容、健身來改善外表不就萬事大吉了嗎?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即使在接受整容手術之後,絕大多數患者的焦慮症狀也依然無法得到緩解,甚至反而加重[2]。對自己外貌的懷疑和貶低使他們的生活陷入混亂,這些行為和想法也難以得到控制。其說軀體變形障礙患者因為外貌不完美而痛苦,不如說他們真正苦惱的是那些在大腦中揮之不去的、對自己外貌強迫性的批判。

雖然「覺得自己丑」的人裡心理健康的佔了大多數,但軀體變形障礙症確實並不罕見。有數據顯示,軀體變形障礙症在人群中的流行率約為1%~3%[3]。由於患者常傾向於掩飾自己的苦惱,它實際的發生率可能還會更高。這種心理問題主要發生在青少年時期。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Stanley Hall)將青春期描述為「暴風驟雨」般的時期:生理髮育使得青少年的身體逐漸變化;同時,他們對外貌身材的審美方式也在逐漸鞏固和加強。在對美的理解較為單一的社會中,青少年(尤其是少女們)可能會出現由控制自身形象而產生的認知扭曲,逐漸形成不可控制的行為及思想模式。在面臨衰老時,對自己外貌的過度憂慮也可能發生。在男性和女性當中,軀體變形障礙的發生頻率並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它在兩性中的表現有些差異:女性患者可能更執著於減肥,因此出現進食障礙的比例也較高;而男性患者則更多地為肌肉不夠健美而感到焦慮。

目前,科學界對於軀體變形障礙的成因還缺乏完整、清晰的解釋。有研究認為,這種疾病可能與一些生理因素有關[2],遺傳因素在發病中也起了一定作用[4]。而另一方面,童年經歷、文化因素也是重要的誘因。

削弱外貌自信,大眾媒體也有責任

對於多數人來說,對外貌的不滿並不會達到「軀體變形障礙」這樣嚴重的程度。不過,在普通人當中,「我很醜」的想法也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阻礙。經常產生這樣想法的個體往往要面對低自尊、不自信、缺少安全感的困擾,他們也有更高几率出現抑鬱、焦慮等問題。有統計顯示,10名女孩中有6名會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而不去做某些事,31%的青少年因為害怕別人關注到自己的外貌而不願意在課堂上發言。還有數據顯示,對身材的焦慮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外貌的不自信也會成為一些女性放棄面試機會的理由[5]。

人們貶低自己外貌、產生心理負擔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而在這其中,流行文化與大眾媒體是一個值得一提的因素。

我們的審美標準是在與環境交互的過程中形成的,「美」與「醜」的界定,很大程度上也依賴與外部信息的對比,而各種形式的大眾媒體則是普通人接觸這些信息的主要來源。

以女性形象為例,下面這張圖片展示的是在網上搜索「美女」相關信息時得到的結果,當我們打開電視、翻開雜誌時,所看到的「美人」形象也大致如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圖片中的女性都有著纖細的肢體和層層修飾的精緻妝容。這種「美」的形象其實是非常單一的,而且與現實生活相比更加誇大了對精緻容貌、纖細身材的追求。在看過了這些「完美形象」之後,人們會更容易對現實中不完美的自己產生不滿。有研究發現,在看過了雜誌中的模特照片、化妝品廣告中的「完美面孔」之後,被試會對自己的面容產生較低的自我評價[6]。

網絡上常見的「美女」形象

不僅成年人的世界如此,在面向未成年人的動畫片和玩具中也常常會傳遞這樣的審美信息,迪士尼公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迪士尼在各種不同的故事背景中創造了十幾位公主的形象,她們的性格、膚色各異,但無一例外地有著精巧的瓜子臉,纖細的腰身,細長的小腿,以及豐滿的胸部[7]。

在兒童時期,孩子們會吸收來自各種渠道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內化,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由於尚且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兒童也很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迪士尼公主之類的形象也就成為了兒童在社會中定位自己的強有力教材[7]。研究者指出,這樣毫無例外的公主體像(body image) 的輸出被心智上尚未健全的兒童欣然接受,並以「公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而達不到標準的兒童可能會面臨自我責備以及同伴嘲笑等負面結果[8]。

迪士尼公主形象

對自己的長相產生不滿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很多這樣想的人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態。偶爾抱怨下自己的身材長相,這不過是生活中正常的小插曲,與「軀體變形障礙」這樣的字眼扯不上什麼關係。不過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了解,頻繁、過度地貶低自己的相貌確實會給人們帶來痛苦,並阻礙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大眾媒體中片面的「美麗」形象也給這些問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應該倡導多元化的審美觀念,並嘗試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我們周圍的信息,主動思考周圍的世界正在傳遞給自己怎樣的信息,拒絕一味地迎合「主流」觀念。

最後,如果「我很醜」這個想法真的在你的腦內揮之不去,使你感到沮喪、困擾,並且失去控制的話,請不要繼續折磨自己,向專業心理諮詢師和醫生尋求幫助吧。(編輯:窗敲雨)

參考資料: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91182-overview#showall

鄭錚, 張寧, & 何倫. (2007). 軀體變形障礙研究進展.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4(6), 612-613.

Monzani B, Rijsdijk F, Anson M, Iervolino AC, Cherkas L, Spector T, et al. A twin study of body dysmorphic concerns. Psychol Med. Sep 2012;42(9):1949-55.

Body image plague hurts self-esteem. (2014, October 23). UWIRE Text, p. 1.

Choi, Y., Leshner, G., & Choi, J. (2008). Third-person effects of idealized body image in magazine advertisement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Giroux, H. A. (1996). Animating youth: The Disneyfication of children’s culture. In Fugitive cultures:Race, violence, & youth (pp. 89–113). New York: Routledge.

England, D. E., Descartes, L., & Collier-Meek, M. A. (2011). Gender role portrayal and the Disney princesses. Sex roles, 64(7-8), 555-567.

本文為果殼網原創,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edia@guokr.com

相關焦點

  • 總是覺得自己丑,可能是得了一種病!
    總是覺得自己丑,可能是得了一種病!審美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是審視美好。是人們與外界形成的一種形象與美好的狀態。體驗是人的一種自主的能動意識。而審美體驗就是對於自然界,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形成的高級情感體驗,是自由意識的一種體現。審美體驗是一種心理過程,把自己的感情投射於某件事物之上,在把自身置換於該事物之上,展現了內心豐富的情感體驗狀態。
  • 老覺得自己丑?是病,得治!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丑,那麼可要當心了,中科博愛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總覺得自己太醜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想像醜陋綜合症」,學名叫「軀體變形障礙」。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病?戳文長知識吧↓
  •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太愛自己,其實也是一種病!
    01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太愛自己,其實也是一種病!攬鏡自照,你是否常常會覺得鏡中的自己才是最美麗的那一個?撫胸自問,你是否常常會覺得自己才是卓爾不群、才華出眾的那一位?面對別人對你的批評,你是否認為這只是別人嫉妒你的結果?如果是這樣,那你就患上了一種叫做「自戀」的病了。
  • 思念是一種病,也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也是一種有緣無份的愛
    你把我的心掏空了,光剩下了軀殼,每天神情恍惚,眼裡心裡到處都是你,想你到失眠,每時每刻都特別煎熬,睜眼是你,閉眼也是你,何時才能放下你?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若問相思為何苦,只因相思已入骨。相愛之需一時,相忘卻要一生。為什麼走入我的心裡?也許沒有當初的添加,就不會有後來,不之前世修的什麼樣的緣分,讓我今生與你有這樣的緣,哎呀,難受啊!
  • 總看自己不順眼,是一種病
    文/孔念嫃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這種人讓人覺得自高自大。與之相對的,還有一種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是錯的,這種人讓人覺得無奈又可憐。01.一個姑娘和我抱怨和室友的糾紛。她和一個女生平時關係很不錯,不過那女生是從別的寢室後搬進來的,那女生和以前室友的關係也不錯。
  • 金瀚到底是醜還是帥?網友:「我覺得是醜帥」!
    娛樂圈的鮮肉男神們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帥,醜,醜帥。前兩個可以很自然的理解,那如果你問我醜帥到底是什麼意思,小編就要給大家安利一下金瀚這位明星了。單看金瀚的面相,相信很多人第一眼都不覺得他帥甚至覺得他醜,路人則完全get不到他的任何美點。乍一看也不知道怎麼說,看著有點奇形怪狀的,莫不是外星人降臨啦!小編細細分析一下,感覺臉型還OK,主要是他的大鼻子太搶眼了,就像是假的一樣,給人一種十分不自然的感覺。
  • 前女團藝人遭老闆羞辱,長得醜也是錯?
    說女藝人長得醜,非常醜,超級醜……還來回強調很多遍這是事實。並且逼迫大家來認同他的觀點——「這事實嘛!有誰不認同這件事請嗎?」每次來公司都穿的像個刺蝟,簡直有病。她覺得自己穿什麼都好看,但其實她穿得像個刺蝟。她覺得自己就是最漂亮的,但其實她已經醜得全公司都達成了共識。這就是自我認知出現問題。???活生生的,把安徒生都給氣笑了。
  • 思念是一種病
    也是父親的忌日。一大早和小姑、堂姐、表哥,還有弟弟兩口子上墳。寒風刺骨,內心悲涼,添墳燒紙磕頭倒酒點菸,想說些什麼,又覺得頓口無言。在父親離開的730天,經常會從夢中驚醒,感覺自己責任重大,壓力無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總會感嘆,若是您在,那該多好。偶爾會因為一首歌一部劇一個畫面而莫名流淚,這種傷心,是失去之後才體會到的愛與溫暖。
  • 讓兩個蝶骨美人席追了兩世的人,楚晚寧覺得自己丑!我無顏了
    二哈與白貓:求楚晚寧有點自知之明,您要是醜,鏡子都哭了。鏡子內心OS:我裂開了。真的,有些人美而不自知,愁人,又好笑又心疼,楚晚寧就是如此。楚晚寧眼中的自己:又老又醜,配不上喜歡的人,在感情中毫無競爭力,不會有人喜歡自己。
  • Maeya是人妖,也是全世界最醜的模特!因醜而出名,醜到不忍直視
    她在國外不僅知名度高,而且也是獲得了特別多的榮譽。作為模特,本身就是吃青春飯的,但是呂燕是模特生涯迄今為止最長的模特。更是在2009年被封為中國十大影響力女性。有人說,如果連呂燕都沒有聽過,那就意味著你對中國的超模界一無所知。在大家的印象中,模特應該是長著一張漂亮的臉蛋和完美身材結合的美女。
  • 他們覺得失眠不是一種病,而我一直在努力治療
    這一次我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稍微打聽一下,我知道了有一種專門的醫院叫精神衛生中心,其中有一個專門的科室叫睡眠科。我在一個心血來潮的日子馬上請了假,讓男朋友陪我去科室門診,掛了那天頭銜最大的一個醫生的號,是一個副主任。這是我第一次來「這種地方」。在老區的一棟舊樓,門口的石階,茶色的玻璃門,亞克力紅字的告示,白熾燈慘澹的光。
  • 獨家放送 | 罵徐明朝的第四天,還是覺得yamy醜怎麼辦?
    但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就你的外貌長相說你「非常醜啊」「超級醜」「所有人裡最醜的」,因為穿著打扮被人說成「不時尚」「是有病」,你能受得了嗎?這樣說話的人才是真正的「醜不自知」。我們能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能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Yamy。
  • 沒有朋友、知己,喜歡孤獨,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是不是一種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孤獨是一種完整的狀態,是自成世界的一種獨處。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一個人並不代表這個人是孤獨的,一群人也不代表他們是不孤獨的。喜歡孤獨、沒有朋友、沒有知己、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就一定心理不健康嗎?喜歡孤獨是一種病嗎?
  • 公認的世界醜畫,第三幅賣了1.5億美金,以醜為美是誰有病
    確實,很多在大眾看來醜到爆表的藝術作品,卻是拍賣行裡的香餑餑,屢屢刷新拍賣記錄。這到底是有錢人思維清奇,還是我的腦子有有病?這人和人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下面小唐就帶大家看看10張世界公認的醜畫,看看到底是他們自欺欺人還是另有玄妙。
  • 《我不是藥神》名句:窮也是一種病,細細的品味,其道理值得深思
    作者:途知君|圖片來源:電影《我不是藥神》有一種病叫做窮病按照電影的意思,世界上其實沒有治不了的病,有的話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你之所以治不好,就是因為窮,當你錢多了的時候,一切病也就迎刃而解了。回歸到生活,換一種方式看待窮,窮病比一切的病都更加可怕,因為它會摧毀一個人的精神,從而將人慢慢的腐蝕,最後回歸到身體之上,從而徹底毀滅一個人。
  • 歌曲《思念是一種病》
    《思念是一種病》最早收錄在齊秦1989年發行的專輯《紀念日》裡,後經張震嶽翻唱才廣為人知,王祖賢也曾演唱過一版。但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如今這孤獨的歌詞成了她的真實寫照。我還是最喜歡張震嶽的演唱。為何總是在犯錯之後才肯相信錯的是自己他們說這就是人生試著體會試著忍住眼淚還是躲不開應該有的情緒很多歌迷都不知道《思念是一種病》這首歌的演唱技巧
  • 樸智宣生前受訪陽光積極:從沒覺得自己長得醜 下輩子還要做自己
    韓媒公開她生前的訪問,當中樸智宣曾直言沒有覺得自己長得醜,更直言下輩子也想做自己。原來樸智宣學生時期是考第一名的學霸,考入名牌大學後,準備參加教師聘用考試之際,發現自己的夢想並不是做老師,於是選擇了做搞笑女藝人。
  • 別人都說我長得好看,但我就是覺得自己丑,這是怎麼回事?
    可是,有些人明明長得很好看,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很醜,沉迷於整容呢?一、 從小因長相被嘲笑,內心很受傷網友超愛血腥瑪麗:小學裡班級要抽八個女生表演節目,當時報名8位,我以為十拿九穩了。但沒想到,我是唯一一個被退貨的,原因是:不夠漂亮。
  • 一開始覺得醜爆了,後來覺得很不錯的角色
    或欣喜,或悲傷,或雀躍,或黯然,或堅定,或迷茫,或含情脈脈,或痛斷肝腸……你覺得他顛倒眾生嗎?局長是覺得的。一直沒有公開嫌棄呢,是因為局長覺得這個演員身上有一種很溫柔的氣質,就忍不住地想要很溫柔地對待他。可能就是這一開始的一點點的捨不得,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司鳳,你看你過的是什麼日子!來媽媽這裡,媽媽疼你。
  • 牙列不齊、越長越醜?34%的孩子都有這種病!
    孩子越長越醜,到底是什麼原因? 孩子變「醜」,與「腺樣體」脫不了干係。 頜骨變長、顎骨高拱、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是典型的「腺樣體面容」,是指由於腺樣體肥大導致面骨發育發生障礙導致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