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由於短視頻等新興行業的發展,不少人為了「求新鮮」和「吸引流量」,開始在寵物身上下功夫。近期,一條黑色產業鏈曝光,這些看似可愛的小動物有不少背後竟然隱藏著這樣的驚人秘密。在所謂的「活體零售」和「爬蟲批發」中混雜著不少所謂的奇特「異寵」,而這些「異寵」有不少都是甚至都是他國或者我國珍惜保護動物,並且往往都是通過走私等違法行為得來的。
報導指出,雖然目前的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執法環境異常嚴格,但由於寵物市場本身並不規範,有不少人藉助網絡玩「文字遊戲」,用「異寵」等名字來吸引「懂行」的買家非法買賣受保護的野生動物。這些人和團體往往潛伏在各種論壇、QQ群上,以「活體零售」和「爬蟲批發」等模糊的廣告語來吸引顧客,並且在交流中暗示有各種保護類野生動物出售,甚至還有不少專門用來教學飼育保護類野生動物的網站和貼吧。這其中數量較多的大概集中在綠鬣蜥、紅鬣蜥、豹紋陸龜等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上,由於其身體特徵等原因,普通人其實也很難分辨這些「寵物」是否是保護動物。
而在深挖這些交易之後,報導中指出了一條動物交易的「黑色產業鏈」。不少人用「玉米」、「翡翠」等迷惑性的暱稱從境外夾藏走私大量保護類野生動物入境;還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引進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甚至自己學習相關野生動物繁殖技術後無證售賣。隨後通過各種大量的線上「異寵」交流群進行交易,甚至還有「逃避追查」的相關方法教學,儘管中國的《郵政法》已經明確規定了禁止活物郵寄,但通過從各種監管並不嚴格的渠道郵寄活物也成為了大量野生動物販賣的方式之一,這同時也導致了不少動物的死亡。
首先要明確的是,保護類野生動物的走私和販賣都是違法犯罪行為,中國的走私珍貴動物、和珍貴動物製品罪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最少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和罰金,多次或大量走私甚至可以判處十年以上直至無期徒刑,由此可見,法律的這些嚴格規定說明了這是我國保護野生動物的「底線」。儘管動物可能很「萌」和討喜,但人類本身因為喜歡而誕生的捕殺和飼養的產業鏈對於這些野生動物的發展並沒有任何好處,購買和飼育的代價也是必須要知道並且無條件承受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絕大部分的走私動物可能並不是保護類的野生動物,相關法律的漏洞導致了取締走私一般野生動物的交易面臨著一定困難。但必須要知道是,這些行為是相當危險的,新冠之類致命性病毒尋根究底都是從大自然中來,而幾乎所有未經許可的野生動物買賣都是沒有經過任何檢測檢疫的,即便是被野貓野狗抓撓都需要擔心狂犬病毒的問題,更不用提各種各樣的未經研究的野生動物。飼養保護類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因為好奇心而飼養野生動物同樣也是危險行為。
在各大視頻社交網站上有很多人都喜歡看寵物飼育視頻,但大部分平臺對此監管都並不嚴格,不少觀眾由於好奇也會詢問購買渠道和相關信息,由此帶來的違法犯罪隱患相當嚴重。總的來說,這一市場目前的監管相對而言還是有很多的空白處,在新冠病毒的野生動物防疫工作宣傳上,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監管如果能更進一步,將那些「黑色產業鏈」從根源上進行打壓,相關工作的開展將會有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