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精神空虛的庸人喜歡社交,而有智慧的人則用孤獨富養精神

2020-12-23 兔區小八卦

許多人都說哲學家是瘋子,內心對世界有很深的偏執,用與世人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宏大的世界。有些人甚至認為哲學家就是瘋子,他們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擁有一個經常無法被普通人理解的自我存在的世界。

有時,在閱讀一本由某個哲學家寫成的書時,你會覺得自己突然頓悟,仿佛自己能夠理解某個哲學家的思想,能夠進入他們的世界,感受到不同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這樣就擴大了自己的視野,增長了知識。世上有許多這樣的哲學家,也有許多這樣的哲學。說到哲學家,也許人們會想到一個在大陸很受歡迎的「悲觀派」哲學家——叔本華。

這個世界是我的意志力,這個世界是我的形象,叔本華說。在他看來,生命意志是支配世界運行的力量。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是唯物論的創立者和主要代表之一。像尼採,華格納,託爾斯泰這樣的名人是他的信仰者。

「悲觀」哲學家與心靈對話

大家都知道,叔本華作為一個哲學家,一直被貼上了「悲觀」的標籤,甚至有人說他提倡「自殺」。其實,叔本華並不提倡自殺,他只是認為死亡不是一件壞事,他認為:我雖然已經死了,但世界仍在運轉,那麼它仍然存在於這個世界。死也並非歸於無,只是以另一種狀態存在於表象世界。

這種悲觀情緒的形成,不僅有其家庭因素,也有其成長環境所致。

一七八八年,叔本華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資本家,母親是作家,並和歌德成為朋友。小時候受過良好教育的他,卻因父親的自殺和母親的冷漠而產生心理問題,為後來的悲觀主義哲學奠定了基礎。

在大學裡,年輕的叔本華熱愛哲學,母親的朋友歌德也發現了他的天分,鼓勵他向哲學學習。這時候,叔本華忽然在暗淡的日子裡,抓住了一絲希望。

到了30歲,叔本華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在當時,這並非一種主流哲學思想,因此賣得很慘。只是在第三版出版後才引起了轟動。只是遺憾的是,一年後叔本華因肺炎惡化而死亡。而且人也在這時,才忽然明白叔本華思想的價值,只可惜,昔人已逝。

叔本華,一種很少人能理解的孤獨

孤獨者對優秀的精神品質有兩方面的益處:一是他能成為自我,二是他不必與他人相處。--叔本華

看了叔本華的這句話,許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孤獨仍有益處?孤單是個偏激的詞嗎?事實上,叔本華所說的「獨處的雙重益處」有一個對象,那就是那些具有優秀的靈性的人。

他們的思想如奔騰的河流,片刻不停,隨時都有噴薄而出的靈感。她們思想成熟,胸懷寬廣,不懼世故,她們給自己的樂趣和別人給她們的一樣多。然後,他們也不必與世界有太多交往,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

反之,如果某些領域和思想相對平庸,則會渴望與人交往。因其精神世界空虛,內心迷惘、無助。不想做什麼,也就不能做什麼。它們會覺得無聊。想想排解孤獨的方法,即社交。試著讓世界的喧囂麻痺自己的內心。

叔本華對幸福的看法

使叔本華聲名狼藉的是他晚年所著的《人生的智慧》一書。總之,這本書是一本教人如何獲得快樂的書。他以前的「悲觀主義」似乎在這本書裡看不到。他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獲得幸福的三條途徑:

自我:健康,品性,情緒,脾氣,外表,個人修養等等。所擁有的:財富,家人,朋友。聲譽:外部對自身的一種評價。

自知之明決定了我們看到的世界。通過玩牌,他證明了精神空虛的人,因為不能互相交流思想而互相交換牌,結果就是無聊。因此,要想生活得幸福,就必須從自身出發,加強自我意識和精神修養,充實自己的內在品質。

在此刻,我們要愉快地迎接;這樣,才能自覺地享受每一個可以忍受的、沒有直接的煩惱和痛苦的短暫時光,不為過去嘆息、悔恨,也不為將來操心,把幸福屬於那些容易得到滿足的人。

也許,現在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不快樂、不如意的地方。還不如多讀讀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如果想更多地了解人生的道理,可以多讀讀叔本華的書,這樣對於自己的疑問,也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哦。如您喜歡叔本華的教義,可考慮出一本《人生的智慧》,有興趣的朋友請點擊上面的商品卡片購買。

相關焦點

  • 叔本華:一個人在大自然中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
    「生命的智慧」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著名的哲學著作。因為,他在《生活的快樂》中寫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少數人以外,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庸俗的,一個是寂寞的。叔本華毅然選擇了後者,成為一名超脫世俗的孤獨的人。
  • 於凡諾說:現在的人精神空虛,有這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
    二實際上,在今天的大都市裡,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不少人確實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第一是孤獨。典型特點是,缺少靈魂伴侶,常常孤身一人。這樣的人,常有一種深刻的心靈的寂寞。有的人或是孤獨,有的人或是空虛,有的人亦或者兩者都有。當然並非說孤獨就不好,關於孤獨,有些叱吒風雲的商業領袖,也曾刻骨銘心地孤獨過。比如任正非曾說:我個人的私人生活很痛苦,非常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和基層員工離得更遠一些。
  • 叔本華50句智慧名言,句句直指人心!
    ——叔本華04,真實不虛的友誼有著這樣的一個前提:對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種強烈的、純客觀的和完全脫離利害關係的同情。 ——叔本華05,智慧不僅標示了理論上的完善,而且,還包括實踐中的圓滿。——叔本華06,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它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藉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叔本華07,要求讀書人記住他所讀過的一切東西,就像要求一個人把他所吃過的東西都儲存在體內是一樣的荒謬。人靠進食維持物質生活,又通過閱讀過著精神生活。
  • 社交疏離、精神孤獨與身體炎症
    最基本的就包括,口罩不能隨便摘除,不同程度的社交疏離還要繼續進行。 但在疫情與社交疏離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應該引起更多人的關注。畢竟,疫情目前還看不到結束的時間,那些希望疫情快速徹底結束然後完全恢復以前的生活的想法,不夠現實。人是社會化的生物,社交是人的一項基礎性的需求。
  • 名人星盤丨雙魚座 亞瑟 · 叔本華——孤獨的悲情主義哲學家
    ——對於現代社會孤獨喪著的年輕人來說,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它便是出自於著名的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之筆。雙魚座的叔本華,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意志哲學、悲情審美、崇高的孤獨,成為了貫穿他一生的關鍵詞。這位孤獨的天才哲學家,誕生於1788年2月22日德國但澤的一個銀行家庭。父親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 叔本華:出身貧窮的女人,對丈夫會有更多要求,花錢更大手大腳
    叔本華:出身貧窮的女人,對丈夫會有更多要求,花錢更大手大腳我們許多人對窮人和富人的看法與哲學家叔本華完全不同。我們通常認為,一個在富裕家庭長大的人,長大後會花更多的錢,不懂得節約,不懂得吃苦。我們也會錯誤地認為「窮人的孩子才是家庭的主人」,出生貧困的人長大後會懂得存錢,不會亂花錢,依然會過著簡樸的生活。
  • 叔本華:智慧愈發達,痛苦的程度就愈高
    智慧愈發達,痛苦的程度就愈高,彼此之間成正比例。一個人越具超凡的智慧,越有清晰的認知,他就越痛苦。天才者,最痛苦之人也。然而空虛無聊,人們會流露出絕望的表情。這就說明,人這種在根本上並不互助互愛的生物,為什麼居然會喜愛社交之根源所在。精神上的空虛無聊是上流社會之通病;而市井小民,除了精神空虛無聊外,便是物質的貧乏了。於是,究其根本,舉凡人生,皆消耗殆盡於欲望和達到欲望這兩者之間。慾念在根本上即是痛苦。
  • 背景圖‖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叔本華
    無所事事,就會躁動不安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一個洞察人事,深諳世故的人註定是本性平庸(by 叔本華)
  • 叔本華將人的「本質」分為三個層次,看你處於哪一層?
    即使有一天,人不在了,人格還在,魅力還在。」——陳果思考是人生快樂的源泉,精神世界越豐富越快樂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煩惱。在叔本華看來,人生煩惱的根源有兩個,一是痛苦,二是無聊。叔本華給出的答案是,學會思考。他認為,思考是人類快樂的源泉。叔本華認為,世界上有兩類人,一類熱愛思考,一類不愛思考。不愛思考的人,喜歡「向外部世界尋求快樂」,比如吃喝玩樂、逛街購物等。當外部條件消失時,不愛思考的人就會感到精神空虛。
  • 《人生的智慧》:讀完叔本華這本書,能幫我們化解人生大部分煩惱
    叔本華以為,世界上有兩類人,一類酷愛考慮,一類不愛考慮。不愛考慮的人,喜歡「向外部世界尋求快樂」,比方吃喝玩樂、逛街購物等。當外部條件消逝時,不愛考慮的人就會感到肉體空虛。04心靈自在,就能具有幸福的人生大多數人關於幸福的了解,都停留在對物質財富的追求上,比方有錢有權有位置,等等。而叔本華以為,「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兇猛。名望實踐上也是如此。」在叔本華看來,幸福是一種客觀的體驗,它與物質世界沒有關係,卻與肉體世界關係嚴密。
  • 郭晶晶夫婦帶娃下田插秧獲網友好評:孩子就得窮養物質,富養精神
    說到富養孩子,有人會覺得是在孩子吃穿用度上的大手筆揮霍,但事實上,那只是一些淺層次的物質賦予,並不是真正的富養。富養,作為當今人人追捧的育兒方式,不是拼命的在物質上滿足孩子,而是儘可能地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教會他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人生。
  • 如何看待叔本華說的:愚蠢的人才會尋找快樂,聰明人都避免災禍
    PEA是一種精神興奮劑,它能讓人感到一種極度興奮的感覺,使人覺得更有精力,信心和勇氣。它還會讓人呼吸和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顏面發紅,瞳孔放大。就好像一些明星和富人,為了讓自己快樂,費盡心思的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物,有的沾染上了「性癮」,有的染上了「毒癮」,不止他們,任何一個在生活中想方設法尋找快樂的人都是如此。這些人剛開始也許是快樂的,但當這種快樂消逝之後,留下的只有滿地的空虛,和再也難興奮起來的精神狀態。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人的一生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阻礙。叔本華認為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痛苦和無聊。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叔本華坦言,只有那些知道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人才算得上是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
  • 郭晶晶霍啟剛為河北運物資,教育子女,他們窮養生活,富養精神
    後來她下嫁霍家,之所以說「下嫁」,是因為「豪門有許多,但是冠軍只有一個。」郭晶晶霍啟剛夫妻還參加了一檔真人秀綜藝節目《極速前進》,並被大家稱為「金(晶)剛夫婦」。他們相處很融洽,相敬如賓,遇到問題也是協商解決。最後,獲得了冠軍。時刻關注公益自從嫁入豪門以來,郭晶晶就顛覆了豪門闊太的形象。日常生活的她,並未珠光寶氣,奢華無比。
  • 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承認的天才
    任何一個無意接受歷史的人也會推翻小人物的心。很多人說學哲學的人都瘋了。他們非常偏執。他們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個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說每個精神病人都是哲學家。當你進入他們的內心,你會發現每個精神病人都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由他們自己構建的秩序。世界上有許多人學習哲學。學哲學的人,總是會讀黑格爾和叔本華的著作,反覆閱讀,最後發現世界是如何不同的?事實上,不是世界變了,而是當我們讀完這些偉人的作品後,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在哲學史上,除了這些非凡的著作外,還有許多名人,叔本華就是其中之一。
  • 一個人精神世界有多豐富,就看他怎麼利用閒暇時間
    作者:泡芙(富書專欄作者)閒暇時間來之不易現代人迫於生計壓力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的生活,奔波於兩點一線之間,忙碌於嘈雜市井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盡著相應的義務。塞內加說愚蠢的人飽受無聊之苦。大千世界精彩紛呈,可供我們品味思考的東西太多了,一個人閒下來如果對這些都熟視無睹,那他的腦子裡也就裝不下什麼有營養的東西,更不用談精神。
  • 郭晶晶攜子女「蝸居」豪宅:最好的富養莫過於精神上的富足
    1.最好的富養莫過於精神上的富足近日,香港富豪霍英東之孫霍啟剛和郭晶晶夫妻攜子女入住1.6億的豪宅被曝光,引發無數網友們紛紛圍觀。作為平常人家出身的郭晶晶,她深諳一個道理:物質的富裕填補不了思想上的匱乏,而最好的富養莫過於精神上的富足!
  •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認可的天才
    很多人都說學哲學的人是瘋子,內心非常的偏執,對這個世界有不同的看法,而且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甚至還有的人曾經說過,每一個精神病人都是一位哲學家,當走進他們的內心的時候,就會發現每個精神病人都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他們自己構建的秩序。
  • 娛樂圈中富養與窮養的對比,相比於物質,更要注重精神培養
    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那麼在娛樂圈中,明星們的經濟狀況都比較樂觀,他們是窮養還是富養孩子呢?對孩子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房祖名成龍在採訪中說過,以前對房祖名過於保護,到哪裡都有保鏢跟著他,後來兒子用一首名叫《人工牆》的歌打動了他,他選擇給兒子自由
  • 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如何減少無效社交,充實精神世界?
    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如何減少無效社交,充實精神世界?拼命的想往外跑,這個時候,就會去迎合一些沒有質量的社交。只是因為不想一個人待著。其實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精神世界太匱乏了。總是這樣的惡性循環,我該怎麼辦?求老師指點。李銀河:(文字根據李銀河錄音編輯整理)根據你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給你提幾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