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無意接受歷史的人也會推翻小人物的心。
很多人說學哲學的人都瘋了。他們非常偏執。他們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個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說每個精神病人都是哲學家。當你進入他們的內心,你會發現每個精神病人都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由他們自己構建的秩序。世界上有許多人學習哲學。學哲學的人,總是會讀黑格爾和叔本華的著作,反覆閱讀,最後發現世界是如何不同的?事實上,不是世界變了,而是當我們讀完這些偉人的作品後,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在哲學史上,除了這些非凡的著作外,還有許多名人,叔本華就是其中之一。
1788年叔本華出生在德國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資本家,母親是作家。他從小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富家也給叔本華帶來了良好的教育基礎。儘管叔本華的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但他最終還是因為精神問題自殺了。叔本華和母親的關係並不好,最後甚至分手了。大學時代,年輕的叔本華愛上了哲學,認為自己可以在哲學上與自己的靈魂進行更好的對話。沒有人知道在那之後世界上會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30歲時,叔本華出版了他的著名著作《世界如意志與外表》。然而,在這個時代,他的作品很少有人能理解。這種現象也註定了,這種天才孤獨的生活。此外,叔本華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一方面,叔本華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家庭,另一方面,他也受到他的成長過程的影響。這使叔本華有時極端憤世嫉俗,覺得上帝不公平,但他忘了有些人是後進生。
當時叔本華憑藉這部著作成為柏林大學的教授,甚至與黑格爾同時執教。然而,黑格爾名聲很好,叔本華班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柏林大學。1833年,叔本華選擇住在法蘭克福。他在那裡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27年。
《作為意志與表現的世界》於1859年第三版出版,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本書的第一版和第二版被忽略了,直到第三版才引起轟動。一年後,叔本華死於肺炎,這真是諷刺。人活著的時候,沒有發現叔本華對哲學的深刻理解,也沒有準確地解讀叔本華的思想。當人們快要死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了彼此的巨大價值。世界上許多哲學家對叔本華的看法模稜兩可。叔本華死後的60年裡,許多人仍然不理解他的思想。有人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但也有人認為他很膚淺。
我相信每個研究哲學的人都認真對待自己對哲學的理解。然而,近年來,哲學一直被認為是最困難的學科之一。因為哲學不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收益,與近年來流行的學科不同,它能在短時間內給人們帶來成就和財富。哲學和叔本華一樣,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叔本華之所以有時間和金錢學習哲學,是因為他繼承了父親的財產,一生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即使在他死後,他的財產也可以捐給慈善機構。如果一個普通人說他想學哲學,他就得考慮有錢吃飯。大多數人吃不起飯,需要做點什麼來維持基本生活。這樣,就沒有多餘的錢來學習哲學了。
說起來很遺憾,現在如此知名的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前半段卻無人問津。
直到他63歲,出版了一本《人生的智慧》,也正是靠了這本書,才讓他從歐洲火遍全世界。
《人生的智慧》這本書闡述了叔本華對人生諸多問題的看法,包括幸福、為人、處事、修身、財富。
很多內容,聽起來或許會很難受,因為直戳戳的說到你心裡去了,但卻又無力反駁,因為說的太準確了。
這樣接地氣,見解又深刻的內容,使得這本書在近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哲學經典。
今天分享的句子,都來自於這本書。
我讀了這本書,感覺像給自己的心靈洗了個澡,智慧變得通體透亮了。
尼採看到他的書,說:「我仿佛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
人生的智慧,無論你在哪個年齡段,都是必須要去了解的事情。
現在這本書也非常便宜,僅需75元,一頓飯的錢,便能讀到宗師級大哲學家叔本華的這本通俗易懂、充滿哲理的書,讀完之後,你在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問題,或許都能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