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寂寞就是庸俗!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承認的天才

2020-12-28 李青談史

任何一個無意接受歷史的人也會推翻小人物的心。

很多人說學哲學的人都瘋了。他們非常偏執。他們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個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說每個精神病人都是哲學家。當你進入他們的內心,你會發現每個精神病人都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由他們自己構建的秩序。世界上有許多人學習哲學。學哲學的人,總是會讀黑格爾和叔本華的著作,反覆閱讀,最後發現世界是如何不同的?事實上,不是世界變了,而是當我們讀完這些偉人的作品後,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在哲學史上,除了這些非凡的著作外,還有許多名人,叔本華就是其中之一。

1788年叔本華出生在德國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資本家,母親是作家。他從小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富家也給叔本華帶來了良好的教育基礎。儘管叔本華的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但他最終還是因為精神問題自殺了。叔本華和母親的關係並不好,最後甚至分手了。大學時代,年輕的叔本華愛上了哲學,認為自己可以在哲學上與自己的靈魂進行更好的對話。沒有人知道在那之後世界上會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30歲時,叔本華出版了他的著名著作《世界如意志與外表》。然而,在這個時代,他的作品很少有人能理解。這種現象也註定了,這種天才孤獨的生活。此外,叔本華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一方面,叔本華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家庭,另一方面,他也受到他的成長過程的影響。這使叔本華有時極端憤世嫉俗,覺得上帝不公平,但他忘了有些人是後進生。

當時叔本華憑藉這部著作成為柏林大學的教授,甚至與黑格爾同時執教。然而,黑格爾名聲很好,叔本華班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柏林大學。1833年,叔本華選擇住在法蘭克福。他在那裡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27年。

《作為意志與表現的世界》於1859年第三版出版,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本書的第一版和第二版被忽略了,直到第三版才引起轟動。一年後,叔本華死於肺炎,這真是諷刺。人活著的時候,沒有發現叔本華對哲學的深刻理解,也沒有準確地解讀叔本華的思想。當人們快要死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了彼此的巨大價值。世界上許多哲學家對叔本華的看法模稜兩可。叔本華死後的60年裡,許多人仍然不理解他的思想。有人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但也有人認為他很膚淺。

我相信每個研究哲學的人都認真對待自己對哲學的理解。然而,近年來,哲學一直被認為是最困難的學科之一。因為哲學不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收益,與近年來流行的學科不同,它能在短時間內給人們帶來成就和財富。哲學和叔本華一樣,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叔本華之所以有時間和金錢學習哲學,是因為他繼承了父親的財產,一生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即使在他死後,他的財產也可以捐給慈善機構。如果一個普通人說他想學哲學,他就得考慮有錢吃飯。大多數人吃不起飯,需要做點什麼來維持基本生活。這樣,就沒有多餘的錢來學習哲學了。

說起來很遺憾,現在如此知名的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前半段卻無人問津。

直到他63歲,出版了一本《人生的智慧》,也正是靠了這本書,才讓他從歐洲火遍全世界。

《人生的智慧》這本書闡述了叔本華對人生諸多問題的看法,包括幸福、為人、處事、修身、財富。

很多內容,聽起來或許會很難受,因為直戳戳的說到你心裡去了,但卻又無力反駁,因為說的太準確了。

這樣接地氣,見解又深刻的內容,使得這本書在近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哲學經典。

今天分享的句子,都來自於這本書。

我讀了這本書,感覺像給自己的心靈洗了個澡,智慧變得通體透亮了。

尼採看到他的書,說:「我仿佛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

人生的智慧,無論你在哪個年齡段,都是必須要去了解的事情。

現在這本書也非常便宜,僅需75元,一頓飯的錢,便能讀到宗師級大哲學家叔本華的這本通俗易懂、充滿哲理的書,讀完之後,你在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問題,或許都能被解決。

相關焦點

  •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認可的天才
    世界上有很多人學哲學,學哲學的人總會讀到黑格爾的著作、叔本華的著作,讀來讀去,讀到最後卻發現這個世界怎麼不一樣了呢?實際上並不是這個世界改變了,而是當我們讀完這些偉人著作的時候,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眼光不一樣了。哲學史上,除了這些非凡的著作,還有眾多的名人,叔本華就是其中之一。
  • 名人星盤丨雙魚座 亞瑟 · 叔本華——孤獨的悲情主義哲學家
    ——對於現代社會孤獨喪著的年輕人來說,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它便是出自於著名的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之筆。雙魚座的叔本華,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意志哲學、悲情審美、崇高的孤獨,成為了貫穿他一生的關鍵詞。這位孤獨的天才哲學家,誕生於1788年2月22日德國但澤的一個銀行家庭。父親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為什麼有「厭女症」
    叔本華是19世紀著名的德國哲學家。看叔本華的著作,能寫出如此悲觀的文字,他本人一定是個悲觀主義者吧?其實,叔本華是悲觀的,但同時也是樂觀的。他看透了人生的同時,也很熱愛生活、樂觀向上。他一生有「厭女症」,終身未婚,也無固定情人。
  • 背景圖‖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叔本華
    使我們快樂或者憂傷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觀、真實的事物,而是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by 叔本華)
  • 叔本華:一個人在大自然中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
    尼採曾寫過這樣一個句子:更高的哲人獨處著,不是他們享受孤獨,而是在他們身邊找不到同類。那尼採口中所指的更高的哲人又是誰呢?該不該叫叔本華由於叔本華是尼採的精神導師,他對尼採的哲學思想給予了極大的啟發和幫助。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享受孤獨的哲人。誰是叔本華呢?他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著名德國哲學家。他本來是學醫學的,但卻對哲學感興趣。在哲學史上,他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是唯心論的創立者和主要代表之一。
  • 尼採迷信,薩特自戀,叔本華不孝,哲學家們都有哪些「黑歷史」?
    關於說一套做一套的典範,哲學家盧梭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盧梭喊出了:「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樣振聾發聵的口號。在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書裡面,他猛烈抨擊18 世紀或更早期的歐洲文明,渴望回到田園牧歌式的原始生活中。
  • 叔本華: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其本性平庸
    但是少部分人例外,這種人一輩子就如同沒長大的孩子,他們到老依然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心地單純,不願意被世俗同化。這種人就是叔本華認為的具有高貴本性的人,而那些一長大就諳於世故的人,就是他所認為的本性平庸的人。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叔本華認為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痛苦和無聊。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叔本華坦言,只有那些知道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人才算得上是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魯迅先生說:「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魯迅的這句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如果我們老是在說我們輕蔑什麼人、什麼事,那肯定不是真正的輕蔑,因為我們那麼說著的時候,已經是在十足的重視那個人、那個事了。我們真正輕蔑一個人、一件事、一件物的時候,我們對這些人或者事情就保持沉默,不再進行任何談論,因為這些人或者事已經不值得我們談論。
  • 叔本華:人的後半場
    前者並不讓人舒服,這是對人生不了解所致;後者卻令人愉快,這得之於對人生有了認識。這樣的結果就是:人生的後半部分,猶如一個樂段的後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減少了奮鬥和追求,但卻包含了更多的安寧和平和。對手並不以「對事」的方式來反駁我的說法,而是提出了「對人」的論據:「你不是讚揚那些寂靜主義者嗎? 他們不也寫了不少胡說八道的東西!」這點我承認,不過我糾正對方,我並非稱頌寂靜主義者是哲學家或作家,換言之,我讚揚他們並非基於他們在理論方面的成就,只是基於他們的所作所為,以人來稱頌他們,只是基於實踐方面。相反地,我談論黑格爾的是他理論方面的成就。
  • 「毒舌男」叔本華的名言,寫入作文都能成為亮點
    善於戳穿美夢、道破真相的叔本華無疑是一個「毒舌男」,「毒舌男」的話語可能不討喜,但往往一針見血、深刻有力。素材君整理了一批叔本華的名言,大家不妨感受一下。如果你能準確地把握這些句子的含義,然後把它們引用到作文中,它們都能成為點睛之筆。01.
  • 叔本華:音樂是最具哲學深度的藝術
    音樂,在貝多芬的眼裡,不只是情感的表達,具有超凡的力量。作為哲學家的叔本華,則從哲學的高度評價了音樂的藝術價值。音樂與哲學有關嗎?在一般人看來,音樂似乎與哲學風馬牛不相及,不應該是哲學家研究的問題。中世紀以來的西方哲學家,關注的是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問題。笛卡爾以「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論題,打下了西方近代哲學的基礎。近代西方哲學家,高揚人的價值和尊嚴及主體地位,以理性思辨的方式表達著對世界的理解。叔本華卻建立了一套迥異的哲學體系。他認為,支配整個世界運轉的不是理性,而是生命意志。
  • 叔本華、尼採與音樂
    以前哲學和藝術是不搭界的,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裡,哲學家應該做王,而藝術家應該被趕出去,因為藝術家還不如工匠,工匠是按照哲學家能夠看到的理念來製造東西、來makecopies,而藝術家則是對copy的copy。一個畫家是根據工匠所做出的桌子來畫一個桌子,藝術家離真實差了兩個層次,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裡面沒有藝術家的位置。
  • 從康德到尼採,哲學家真的是不適合結婚的物種嗎?
    在很多人心中, 孑然一身、與書籍相伴的哲學家們,似乎是離愛情最遙遠的一群人。康德終身未婚、尼採愛過一次後就瘋了、疑似狂躁症的叔本華等一大票哲學家,紛紛刻畫了哲學與愛情格格不入的悲情畫面。就連結過婚的蘇格拉底也說:「娶到一個好妻子,你可以得到幸福;娶到一個壞妻子,你會成為哲學家。」哲學家的確有很多方面超越了普通人,又有著讓人難以理解的一面。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就是為了一條命,認清這個理才能不苦於生計
    引言叔本華是現代西方非理性哲學的開山鼻祖。代表著哲學一個新的派系的萌芽與發展,之所以說叔本華掙破了西方哲學的牢籠,開始了屬於自己哲學的研究與塑造,是因為在叔本華之前,西方哲學一直被理性主義哲學主導著。甲說,我救他是因為不忍心他淹死,同情可憐他。乙說,我救他是因為生命可貴,我們要向每一個陷入災難之中的人施出援手。其中甲的理由很大眾平常,就是生命對生命垂憐。乙的理由則是經過一種思考,認識到了一種關係後做出的判斷。這裡,甲就是非理性哲學的認識,乙是理性哲學的認識。這是很通俗地去理解。
  • 叔本華:人生之所以痛苦,因欲望,和追求。當欲求不滿,就會痛苦
    亞瑟·叔本華(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歲),德國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叔本華,人們稱之為悲觀主義者。
  • 十大著名哲學家,經典名言
    擴展資料據史書記載確實是死於霍亂,這其實也有他的必然性的,因為霍亂是一種傳染病,他一定是和政客與其他哲人相互交流太過頻繁,不過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畢竟那個年代醫學還不那麼發達。3.叔本華1788—1860,德國哲學家1.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一個洞察人事,深諳世故的人註定是本性平庸?
    我也許不懂叔本華的哲學,但是淺薄的人生道理我還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叔本華的思想更像是苦行僧,心理上有個極端。叔本華說:人的欲望不滿足就會感到痛苦,滿足就會感到厭倦,真的沒有第三種狀態嗎?人們總是能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或內心的平衡點,不像叔本華所描述的那樣悲觀,那人世間豈不可悲?人生的境界,還是要自己去體會。
  • 跟叔本華訓煉思維的藝術——如何與人辯論
    對手並不以「對事」的方式來反駁我的說法,而是提出了「對人」的論據:「你不是讚揚那些寂靜主義者嗎? 他們不也寫了不少胡說八道的東西!」這點我承認,不過我糾正對方,我並非稱頌寂靜主義者是哲學家或作家,換言之,我讚揚他們並非基於他們在理論方面的成就,只是基於他們的所作所為,以人來稱頌他們,只是基於實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