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哲學:人活著就是為了一條命,認清這個理才能不苦於生計

2020-12-28 壺山居士

引言

叔本華是現代西方非理性哲學的開山鼻祖。代表著哲學一個新的派系的萌芽與發展,之所以說叔本華掙破了西方哲學的牢籠,開始了屬於自己哲學的研究與塑造,是因為在叔本華之前,西方哲學一直被理性主義哲學主導著。

理性主義唯吾獨尊

理性主義哲學是西方哲人在笛卡爾的哲學理論基礎上展開的思想研究與拓展,代表人物有泰勒士、畢達哥拉斯,以及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理性主義哲學其實很好理解,通俗地講說就是「正經哲學」。

理性主義哲學創始人笛卡爾

打個比方,一個人掉入了河裡,另一個人去救。甲說,我救他是因為不忍心他淹死,同情可憐他。乙說,我救他是因為生命可貴,我們要向每一個陷入災難之中的人施出援手。其中甲的理由很大眾平常,就是生命對生命垂憐。乙的理由則是經過一種思考,認識到了一種關係後做出的判斷。

這裡,甲就是非理性哲學的認識,乙是理性哲學的認識。這是很通俗地去理解。如果一本正經地去解釋的話,理性主義哲學認為人的判斷是由知識出發的,任何事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規則邏輯,我們認識一種事物也要依據這種規則去推理、判斷。在這裡理性主義哲學很單純地將人的理性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感性。

柏拉圖講學

叔本華劍指一方

與理性主義哲學截然不同的是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哲學。他徹底否定了理性主義哲學的認識。雖然在此之前,許多哲學家也對此有過認識,比如黑格爾,遺憾的是黑格爾終究讓他的理性主義哲學顛覆了非理性主義認識,因此也不成氣候。其它的哲學家雖然也有過表達,但很零星,很片面,僅僅是一些思想上的火花,沒有成系統地進行闡述,所以也夠不上非理性主義哲學的貢獻者。

叔本華

叔本華則不同,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並且成體系地給出了研究與認識,他的重要哲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是對此最好的證明。在這本哲學論述中,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認識是獨立成體系的,而且一舉掙脫了過去宗教和神秘主義對哲學的滲透,認為非理性主義是人類的真正生命哲學,不是過去的經驗熟知,而是現在的對生命意志的真認知。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也就是說,人是感性的動物,他的言行而有感性的,是為了某種目的達成而去努力的,或者做出相應的行為的。在此之前,理性主義哲學太強調人的理性至上了,而叔本華則認為那樣的認識未免太局限虛偽了,將人塑造得太死板了,沒有了靈性,缺乏生命的張揚。

尾言

這也是哲學第一次真正開始了對人的認識,讓人成為了哲學中重要的樞紐,這個功勞不得不歸功於叔本華。下回我們繼續解讀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喜歡的謝謝關注。

相關焦點

  • 叔本華:音樂是最具哲學深度的藝術
    貝多芬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音樂,在貝多芬的眼裡,不只是情感的表達,具有超凡的力量。作為哲學家的叔本華,則從哲學的高度評價了音樂的藝術價值。音樂與哲學有關嗎?
  • 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認可的天才
    很多人都說學哲學的人是瘋子,內心非常的偏執,對這個世界有不同的看法,而且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甚至還有的人曾經說過,每一個精神病人都是一位哲學家,當走進他們的內心的時候,就會發現每個精神病人都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他們自己構建的秩序。
  • 叔本華:人的後半場
    前者並不讓人舒服,這是對人生不了解所致;後者卻令人愉快,這得之於對人生有了認識。這樣的結果就是:人生的後半部分,猶如一個樂段的後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減少了奮鬥和追求,但卻包含了更多的安寧和平和。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青春年少時認為:這個世界充滿著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樂,人們只是苦於找不到門路獲得這些幸福、快樂而已;但到了老年,人們就會知道,在這個世界本就沒有什麼幸福、快樂可言。他們因而心安理得地咀嚼、品嘗著那得過且過的現狀,甚至於從平淡無奇中找到樂趣。
  • 不是寂寞就是庸俗!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承認的天才
    任何一個無意接受歷史的人也會推翻小人物的心。很多人說學哲學的人都瘋了。他們非常偏執。他們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個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說每個精神病人都是哲學家。當你進入他們的內心,你會發現每個精神病人都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一個由他們自己構建的秩序。世界上有許多人學習哲學。學哲學的人,總是會讀黑格爾和叔本華的著作,反覆閱讀,最後發現世界是如何不同的?事實上,不是世界變了,而是當我們讀完這些偉人的作品後,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在哲學史上,除了這些非凡的著作外,還有許多名人,叔本華就是其中之一。
  • 克洛克 ▏「隨心所欲」地活著
    這個時候,依舊是忙,一年忙到頭不知所以然,如果生活就像港片裡說的「做人最主要就是開心啦!」 ,你發現就連快樂也沒有以前來的那麼簡單。終於有一天,某一個時間,你停下來問自己:忙忙碌碌的這是幹什麼?為了掙錢嗎?掙錢幹什麼? 多少錢才算夠?怎樣過才能更開心?怎樣活著才有意義,不至於愧對於自己的一生? 而且這樣的時間和疑問越來越多。
  • 哲學大師叔本華,孤僻一生,品味這10句哲理名言,醍醐灌頂
    雖然叔本華被稱作唯意志論哲學的始祖,但早期他的思想並沒有太多的聽眾,即便他最重要的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問世後幾乎無人問津。在那個年代,叔本華的思想有多不入流,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由於叔本華孤僻性格讓他與社會格格不入,不與他人交流,不向任何人表示友好的一面。他一生唯一走入社會與大眾溝通是在1822年。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他的生活因為脾氣火爆而受人詬病。就連國外作者也說:「假若根據叔本華的生活來判斷,他的論點顯得一點也不真誠。」可以看出,當時的文界並不看好叔本華。可是本人卻毫不在乎,並且認為做人就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 叔本華:人生之所以痛苦,因欲望,和追求。當欲求不滿,就會痛苦
    叔本華幸福的結論僅此而已!在他的眼睛 裡,人生徹頭徹尾就是一場悲劇,人類的生存本身就毫無價值,受痛苦支配的人生絕對 沒有自由。就連國外作者也說:「假若根據叔本華的生活來判斷,他的論點顯得一點也不真誠。」可以看出,當時的文界並不看好叔本華。可是本人卻毫不在乎,並且認為做人就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 叔本華 | 人最應該追求的東西是什麼?
    點擊上方「開心世界」關注更多精彩叔本華說有一門理論可以作為安排生活的藝術,它能夠幫助我們最大可能地獲取快樂並贏得成功,教會我們怎樣去創建幸福的人生,這門藝術的理論稱為「幸福論」。為了論述這個問題,他寫了《人生智慧》一文,提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 叔本華、尼採與音樂
    這個唯意願主義不僅是作為一個新流派出現,而且是一種看待哲學和世界的新方式、 看待人生的新角度。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他們提出了一種新的思維範式。傳統哲學的論述在這一派面前顯得蒼白、膚淺,而不只是不夠正確。所以我認為這個唯意願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的開端。我們知道西方唯智主義哲學傳統從古希臘開始,經兩千多年,在黑格爾那裡達到一個高潮。黑格爾之後就出現了這個唯意願主義。
  •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魯迅先生說:「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魯迅的這句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如果我們老是在說我們輕蔑什麼人、什麼事,那肯定不是真正的輕蔑,因為我們那麼說著的時候,已經是在十足的重視那個人、那個事了。我們真正輕蔑一個人、一件事、一件物的時候,我們對這些人或者事情就保持沉默,不再進行任何談論,因為這些人或者事已經不值得我們談論。
  • 什麼樣的人才能去讀哲學
    哲學給人自由,但自由是有代價的。哲學破壞性巨大,極易摧毀人的價值觀,摧毀人賴以生存的意義感,甚至成為虛無主義者。哲學讓人承認自己的無知無能—對於追求至真至善的人來說,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因而,痛苦成為哲學的主旋律,甚至沒有深刻的痛苦無法領悟哲學的精髓。
  • 《叔本華人生哲學》走近大師的心靈之旅,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
    《叔本華人生哲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基本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哲學是人生觀的學問,哲學是心靈的完善,哲學是生命的詩。 1、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個人表現出聰明和思想只能激起別人對他的憎恨和反感。顯示自己的聰明智慧其實就是間接地指責別人愚蠢和無能。對於人來說,最值得我們引以為豪的莫過於精神思想素質,因為人正是基於這方面的優勢才優於動物。
  • 39個哲學金句裡,隱藏著活出精彩人生的秘密
    這位德國哲學家用詞直白地講道:「不想太過悲慘的話,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開心。」真是大愛「太過悲慘」這幾個字,叔本華都不屑於採用伊壁鳩魯所說的「不高興」一詞。從這兒開始,叔本華的哲學開始一路下坡,還是很陡的那種。
  • 阿圖爾·叔本華的「悲觀論」和「唯意志論」,有何開創意義?
    在悲觀論方面,幾乎所有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向善、向上、向尚的,都是勸人「天天向上」的,但是叔本華卻與眾不同、特立獨行、我行我素,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成為這一新哲學體系的「開山祖師爺」。叔本華認為,人生無法擺脫悲劇命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會痛苦;人的欲望得到滿足了,人就會無聊。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兩者之間。
  • 叔本華:人的這些本質,和他外在表現恰好相反,不小心就看錯人
    叔本華:人的這些本質,和他外在表現恰好相反,不小心就看錯人讓叔本華教我們如何正確看人,是個不錯的選擇。叔本華哲學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尼採寫過一本專門著作《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由此可見尼採哲學受到叔本華影響之深遠。叔本華哲學還對弗洛伊德、馮特等人的心理學產生重大影響,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大師,其心理學的許多根基性的東西源自叔本華,這本身得到了弗洛伊德的承認。
  • 名人星盤丨雙魚座 亞瑟 · 叔本華——孤獨的悲情主義哲學家
    ——對於現代社會孤獨喪著的年輕人來說,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它便是出自於著名的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之筆。雙魚座的叔本華,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意志哲學、悲情審美、崇高的孤獨,成為了貫穿他一生的關鍵詞。這位孤獨的天才哲學家,誕生於1788年2月22日德國但澤的一個銀行家庭。父親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 叔本華:精神空虛的庸人喜歡社交,而有智慧的人則用孤獨富養精神
    許多人都說哲學家是瘋子,內心對世界有很深的偏執,用與世人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宏大的世界。有些人甚至認為哲學家就是瘋子,他們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擁有一個經常無法被普通人理解的自我存在的世界。世上有許多這樣的哲學家,也有許多這樣的哲學。說到哲學家,也許人們會想到一個在大陸很受歡迎的「悲觀派」哲學家——叔本華。這個世界是我的意志力,這個世界是我的形象,叔本華說。在他看來,生命意志是支配世界運行的力量。
  • 跟叔本華訓煉思維的藝術——如何與人辯論
    ——張汝倫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正如叔本華所說的,爭論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發現客觀真理,另一種是為了獲勝或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張志平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叔本華的辯論藝術》正是哲學對我們的實際生活發揮作用的明證之一。在叔本華的鋪陳與舉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特性以及人與人互動時可能的反應與局限所在。通過本書的哲學分析與觀照,我們可以從思辨的層面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他者、認識群眾——簡言之,我們可以從其中讀出「人性」。
  • 叔本華:欲望永遠不能滿足,意志永遠是饑渴的意志!
    此外,叔本華家族有精神病史,他奶奶瘋了,他的二個叔叔也是瘋子,叔本華他爹後來也因為飽受抑鬱症自閉症的折磨,自殺了。叔本華將父親的自殺歸咎於母親成天浪在外面不體貼照顧父親,母子間,嫌隙遂生。從此後,缺乏家庭溫暖的叔本華在悲觀主義哲學裡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叔本華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繞不過三件事:一《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二詆毀女人;三罵黑格爾是坨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