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欲望永遠不能滿足,意志永遠是饑渴的意志!

2021-03-03 哲學之路

大文豪歌德過膩了萬花叢中過,葉子總沾身的日子後,終於心定了來:他老人家娶了一位名叫烏斯庇爾斯的姑娘。這位姑娘年輕貌美可惜出身卻非常貧賤,那時的德國上流社會虛榮成風,極其講究門第出身,於是乎,歌德和烏斯庇爾斯就慘遭封殺。

就在歌德一籌莫展之際,有一位玲瓏八面長袖善舞的上流社會交際花向他打開了大門,這位交際花正是當時風頭正旺的宮廷顧問兼言情暢銷書作家:約翰娜·叔本華。

感謝約翰娜·叔本華,因為她生了一個兒子叫亞瑟·叔本華;感謝約翰娜·叔本華,她的自私冷酷虛榮,使得他的兒子成為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厭惡憎恨女人的唯意志論大師悲觀主義者亞瑟·叔本華。

當歌德參加完約翰娜家的各種party沙龍,並與小叔本華交流之後,曾對約翰娜叔本華誇道:「您的兒子日後會有驚人成就的!」這句溢美之辭要是被別的母親聽到,定會涕泗橫流:「華華呀,為娘高興呀,你好好學習,媽咪這就給你去買腦白金補補腦。」

可惜,約翰娜這位強勢精明又自私的極品母親,聽完之後反而怒從心頭起:哼,一山不容二虎,何況還是公和母!於是在一次爭吵中她殘忍地將兒子推下樓梯,屁股摔成三瓣的叔本華眸中含水,牙咬雙唇:「死老太婆,你給我等著,終有一天你會因為我才留名青史!」

叔本華說對了。很久之後,世人早已記不得還有位叫約翰娜的言情小說家,卻會在提到叔本華時,順便提下叔本華他媽約翰娜。

毒舌男叔本華是個富二代,他生在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他的家族和曹雪芹家一樣富甲一方,全盛時都曾接駕招待過國王。然而,叔本華卻沒有像寶玉一樣成為紈絝公子哥常年混跡於粉脂堆,出人意料的是,金堂玉馬公子哥叔本華卻成為了厭惡女人尖酸刻薄的悲觀主義哲學家。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還要從他爹和他媽那不幸的婚姻談起。

老少配向來隱患多,叔本華他爹比他媽大20歲,他爹是精明商人冷酷寡言,他媽是文藝女作家愛幻想愛浪漫,二人婚後性格極度不合,約翰娜不愛丈夫,也不愛兒子,她熱愛觥籌交錯的交際花生活。

此外,叔本華家族有精神病史,他奶奶瘋了,他的二個叔叔也是瘋子,叔本華他爹後來也因為飽受抑鬱症自閉症的折磨,自殺了。叔本華將父親的自殺歸咎於母親成天浪在外面不體貼照顧父親,母子間,嫌隙遂生。從此後,缺乏家庭溫暖的叔本華在悲觀主義哲學裡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叔本華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繞不過三件事:一《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二詆毀女人;三罵黑格爾是坨屎。

叔本華將對母親的厭惡之情很不理智地上升到對天下所有女人的厭惡,他說:「只有男人的智慧被性衝動所蒙蔽時,才會稱那些矮身材,窄肩膀,大屁股,小短腿的性別為美麗。」

在一次和女鄰居的爭吵中,他粗暴地將對方推倒,導致鄰居致傷致殘,法院判他給女鄰居支付一輩子的生活費,於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老婦死,重負釋。」

叔本華非常討厭黑格爾,正所謂人生何處不相逢,一旦相逢就抽風,叔本華到柏林大學當老師時,黑格爾正在柏林大學如日中天,他的哲學課不僅座位上坐滿了人,過道上還站滿了人。為了和黑格爾分庭抗禮,順便證明下自己,叔本華很自負地將自己的課程排在和黑格爾同一時間段。

於是乎,這樣的場景就出現了:上課時隔壁黑格爾班上門庭若市門都快被擠壞了,這邊叔本華班上冷冷清清兩三個學生。上課鈴一打,還有一個學生一臉通紅站起來說:「老師,不好意思呀,我走錯教室了。」叔本華徹徹底底淪為了黑格爾的手下敗將。從此後,叔本華罵黑格爾就罵上了癮:「江湖騙子,精神怪物,屁眼哲學……」

叔本華養了一條狗,他這一輩子和人處不來,和狗感情到挺好,他給狗起了個名字叫「世界精神」。後世很多不懂哲學偏又喜歡仰視哲學家的人們呼天搶地捶胸頓足:「差距呀差距,我家狗叫旺財,大師家狗叫世界精神,大師不愧是大師呀。」

對此,我很無語。「世界精神」是黑格爾的專有術語,在黑格爾那裡世界歷史就是世界精神的發展過程。試想下,當現實中黑格爾手下敗將的叔本華看到黑格爾的「世界精神」向自己搖尾乞憐,虛榮心終於能在YY中得到一番滿足。

叔本華30歲就寫出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寫完後,他出門旅了個遊,內心焦灼不安地等待著大家的讚美或是批評,可悲劇的是,竟然沒人搭理他,他的書完全賣不出動,最後都貢獻給村頭廁所當紙了。

其實,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歡叔本華的悲劇哲學觀,倒不是因為他們個個命運多舛感同身受,主要是他們太閒了,日子太平淡於是就有了大把時間和精力可以去抱怨生活,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唄。

除此之外,大家喜歡叔本華,是因為《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本哲學書,難得大家都能看懂。這本哲學書裡沒有康德學究式地概念,黑格爾的晦澀文筆,斯賓諾莎的高深幾何學方法,它風格清晰明了,偶爾還有個小幽默,全文都緊湊地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世界的本質是意志,人生就是鬥爭,就是一部悲劇的苦難史!

我建議喜歡哲學的孩紙們,千萬別錯過《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看完此書,你會內力大增。比方說,情人節到了,你妹紙撅起櫻桃小嘴向你抱怨:「隔壁實驗室的女生,情人節收到男朋友送的200歐的包,你送我200歐的電阻,你一點不愛我。」這時,你就要氣定神閒地回答:「來,妹紙,聽哥給你講講什麼是表象什麼是意志吧。」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Vorstellung」被翻譯為「表象」英文為「representation」,其實,這個詞在德語裡還有「劇本」和「歌劇表演」的意思,英文的翻譯不是那麼精準。叔本華認為印度教的概念「摩耶(maya)之幕」即「幻想之幕」才最符合他的原意,而「意志」與「梵天」最為匹配。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開篇第一句就是:「世界是我的表象」。在叔本華看來,整個世界首先是作為人類的印象而存在,對人而言,直接存在的不是這些事物本身,而是人們對事物的印象,花非花,霧非霧,人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花與霧。

然而,在所有的表象之後,還有另外一種東西,這個東西老宅男康德稱之為「物自體」,「現象」能為人所感知,而「物自體」不依賴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叔本華進一步指出,這種「物自體」就是「意志」,「所有生物都依賴它而出生,依賴它而生活,伴隨它直到死亡,直到他們加快步伐」。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意志的客體化,好比牙齒食道腸子是客體化的飢餓,生殖器官是客體化的性慾,意志總要把自己表現為可見的世界。

叔本華進一步指出世界就是意志,所以它充滿著痛苦和猙獰。意志即是欲望,欲望總是溝壑難填。一個欲望倒下去,十個欲望站了起來。

娶了紅玫瑰,白玫瑰成了床前明月光,紅玫瑰淪為牆頭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紅玫瑰成了心頭一顆硃砂痣,白玫瑰淪為一粒飯渣子。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範冰冰與李冰冰不能同娶,欲望永遠不能滿足,意志永遠是饑渴的意志。對於人生,痛苦才就是基本刺激,而快樂無非是痛苦的暫時中斷,如果你此刻沒有被痛苦所包圍,那很快無聊就會侵入。好比我們一開學就痛苦,一放假就無聊,「人生猶如鐘擺,搖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

如果你的痛苦比別人多,不是因為你感情豐富沒事幹悲天憫人,是因為你比別人聰明。「最低等的生命能感受到很小程度的痛苦……一個人越是有智慧,他的痛苦就越多。」草履蟲不怎麼痛苦,是因為它的感官系統還有待進化,而聰明人總是見多識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他們記憶力強,對感受的痛苦比一般人多,所以,天才其實最痛苦!

人生說到底,就是鬥爭!自然界弱肉強食,每個物種都在為物質空間時間而戰,螳螂捕蟬,自有黃雀在後;而人世間,也充滿著傾軋衝突,於是就有了那麼多的戰場牢房刑場。既然人生就是意志,意志就是鬥爭,意志就是痛苦,那如何消解痛苦,擺脫意志呢?

叔本華提出了兩條道路:一通過藝術審美來暫時遺忘痛苦;二通過理論和行動徹底擺脫痛苦。

在意志和表象之間有一個中介:理念,而認識理念世界的方式就是藝術。通過藝術審美,人類會暫時忘掉個體的物質利益,把心靈上升到對真理的無意志高度,藝術通過瞬間表現永恆和普遍來減輕人生的痛苦,在藝術的諸多表現形式中,音樂首推第一。

音樂直接複製意志,它是意志的直接寫照:「音樂絕不是表現著現象,而只是表現一切現象的內在本質,只表現著意志本身。」叔本華的音樂觀到後來深深影響了華格納和尼採。

藝術對痛苦的消除,猶如一顆止痛片,藥效有限,要徹底消除痛苦,還得通過理論和行動。在理論上,意志就是欲望,欲望引起苦難,只有扼殺欲望,提倡禁欲主義,才能否定意志。禁慾就要做到不近女色千金散盡,印度教中苦行僧就是對生命意志的徹底否定;在行動上,我們要學會同情和博愛,既然世間萬物都統一於意志,那萬物之間就應該消除界限,正所謂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親?我們要同情所有生命中的苦難,把一切生命的痛苦看做是自己的痛苦。

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其實就是三種理論的混合物:柏拉圖的理念論,康德的「物自體」理論與印度佛教的智慧。西方哲學從蘇格拉底開始,就提倡理性,黑格爾將理性主義推向了極致。在講究理性主義的西方哲學界,叔本華的唯意志論甫一出場,根本得不到任何重視。

然而,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人們的價值觀幻滅了,理性主義灰飛煙滅,絕望和憂鬱的唯意志論閃亮登場,哲學開始在理性背後發現本能,發現欲望,一種嶄新的哲學精神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

但是,如果此時的你正在為各種考試折磨的死去活來,倘若你感覺一學期碌碌無為必定要掛科,又感慨世之多艱還沒錢沒妹紙,你此時要是心理脆弱點,信了叔本華的忽悠,沒事幹跳跳樓投投湖耍耍刀子,多少人得跟著你心驚膽戰啊。儘管叔本華本人反對自殺,但受叔本華悲觀哲學的影響,自殺的人太多了。

如果各位真的認定人生就是悲劇,那不妨學馬克思吧,馬克思會告訴你,悲劇的根源不在於意志不在於欲望,問題的本質要回歸到經濟歷史階級層面上:不是妹紙太物質,不是高帥富太霸道,是愛情抵不住資本的誘惑,早已異化了。

當然,你可能也會說:「一提到馬克思就頭暈。」如果真是這樣,我啥也不多說了,含淚推薦你轉投尼採門下吧。尼採一定會搖頭晃腦地說:哼,悲劇又何妨?哥就是小強。想要消滅哥,門都不要想!妹紙不聽話,鞭子抽得響!(尼採名句「是去找女人麼?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

儘管尼採和叔本華都認為人生就是悲劇,但二者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卻不一樣,叔本華付諸於消滅意志,尼採付諸於強力意志,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於是,老舍那麼個老實厚道人,因為叔本華的消滅意志,一不小心連肉身都消滅了,投湖了;我所敬仰的大師——魯迅,無論面相還是文風都深深瀰漫著悲觀傾向,因為讀了尼採,不再為難自己個,轉而「為難」他人了:罵梁實秋罵胡適罵林語堂。

如果尼採也滿足不了你,你依舊對叔本華情深意重,依舊討厭這個悲劇的人生依舊想自殺,那我友情建議你把架在脖子上的明晃晃的刀,往下挪一點吧,對,再往下。好的,那裡,就是那裡了。好了,你可以盡情揮刀了。從此後,你身殘志堅,但你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機會:身體力行地去鑽研另外一部探討人的意志和行為關係的哲學曠世巨作《葵花寶典》。

叔本華一輩子活得很辛苦,除了嘴巴毒舌不招人待見外,他還是嚴重自戀症和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叔本華討厭所有人,但惟獨愛自己,只要自己做不成的事,那都是別人的錯,黑格爾費希特比我紅,那是因為他們是騙子;我的書賣不出去,那是因為別人看不懂。

叔本華永遠剛愎自用驕傲自負,有著一個接一個的理由為自己開脫。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叔本華還覺得世界上所有人都有可能謀殺自己,他時時處處提防著他人:睡覺時枕頭邊必定有一把匕首或者手槍;理髮時堅決不讓理髮師的剃刀靠近自己的喉嚨;值錢東西全部藏好,這個藏書裡,那個藏到墨水瓶裡,所以叔本華死後不僅為後人留下無情無盡的哲學精神寶藏,還留下了一封用拉丁文寫的財產藏寶圖。

皇天不負有心人,叔本華的惜命如金終於起到了效果,1831年,柏林鼠疫肆虐,叔本華的死對頭黑格爾不幸染上鼠疫,不治身亡。叔本華因為跑得快逃過此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叔本華在黑格爾死後不久,漸漸開始走紅起來,多年的媳婦終於熬成了婆!

通過學習黑格爾和叔本華的鬥爭史,我們可以輕鬆的得出一個結論:想當大師,一定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充分條件:有一定的學問;

必要條件:活得長。

等知道你底細的人全部掛了,你就掌握話語權成大師了。

1860年9月21日,毒舌男叔本華在吃完早飯後,安靜並永遠地閉上了嘴巴。

他這一輩子在某種意義上很幸福:繼承了大筆遺產可以心無旁騖地搞哲學,雖說垂垂老矣才聲名鵲起,但到底還是獲得了「大師」的稱號,生時就被世人敬仰。

然而,叔本華這一輩子在某種意義上又很不幸福:沒老婆沒孩子沒家庭沒朋友有媽等於沒媽舅舅不疼姥姥不愛,人緣極差。

儘管叔本華的一生落落寡合、神經敏感、乖戾暴躁、愛吵愛跳,不招人待見,可他在我心裡,其實就是一個小孩,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孩,一輩子缺的都是:愛。

思 想丨文 化   哲 學 之 路   詩 意丨哲 學

桃李春風一杯酒丨江湖夜雨十年燈

主 編丨劍 羽

相關焦點

  • 叔本華:性慾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點
    性慾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點,所以我把生殖器冠名為「意志的焦點」。不獨如此,甚至人類也可說是性慾的化身,因為人類的起源是由於交合行為,同時兩性交合也是人類「欲望中的欲望」,並且,唯有藉此才得以與其他現象結合,使人類綿延永續。
  •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讀懂這本書會很幸福
    這個表象世界,也就是康德所說的「物自體」或者「自在之物」,康德認為「物自體」不可知,叔本華則認為,「物自體」是可以把握的,它就是所說的「意志」。第二部分:世界作為意志初論通常認為,意志是高等生物才有的東西,但是叔本華認為,不管是生命現象,還是物理現象,都受到意志支配。
  • 叔本華:人生之所以痛苦,因欲望,和追求。當欲求不滿,就會痛苦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具有更深刻的哲學基礎,他從「我欲故我在」這一「秘密入口」開 始哲學思考,認為自己揭開了遮蔽世界本質的「摩耶之幕」。唯意志論定義的人生本 質,就是一股盲目追求生存的意志,而追求就意味著痛苦,所以人生是毫無存在價值 的一場悲劇!
  •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才真正明白悲觀的益處!
    叔本華的哲學之所以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或許更多的源於他的這個思想基礎,即從最低以至最高等的意志現象所顯現的各階段中,意志總是孜孜不倦的努力著,但並沒有最終目標或目的,因為努力就是意志唯一的本質,無所謂達到目標而告終。所以,它永遠無法獲得最後的滿足,沿途只有荊棘和障礙、痛苦和無聊、掙扎和焦慮,就這樣永無盡期地持續下去。那麼,叔本華為何對人生如此悲觀呢?
  •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知識星球開始更新了
    ,有很多朋友在後臺留言,希望慕容能夠錄製德國著名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的核心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是唯意志論哲學的創始人,他拋棄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辨傳統,力圖從非理性方面來尋求新的出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學體系,他在書中提出了生存意志。
  •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
    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借了很久,但一直沒有踏踏實實地看完,對於這種書,一定也不是我這種水平的人能夠理解全面的,然而叔本華帶給我的那種顛覆和震撼的感覺,應該一定可以從他的這本代表作中能找到。我想,讀這本書會產生許多想法,這為每日的寫作提供了極好的資源,在那些不便透露的日子,或是無事可記的日子,這樣一件純粹的事真的是很好的代替。
  • 叔本華: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其本性平庸
    這種人就是叔本華認為的具有高貴本性的人,而那些一長大就諳於世故的人,就是他所認為的本性平庸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叔本華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本性平庸,不是看這個人外在的成就,不是看他的財富和權勢,而是看這個人是不是心地純良,是不是永遠像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是不是願意一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秘密。
  • 叔本華:欲望得不到滿足,焦慮背後的聲音,其實是渴望被愛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早年貧困中年發跡的一位丹麥程式設計師,因為創作出一款受大眾喜愛的程序而一夜暴富,有錢後的生活自然更加優渥,他也不能免俗的買了房車等之前一直想要購買的商品。但狂歡過後,他卻慢慢冷靜下來。他發現,金錢並沒有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沒錢有沒錢的煩惱,有錢有有錢的煩惱,不管怎麼樣,都幸福不了。
  • 叔本華:禁慾的解脫
    作者叔本華節選自《叔本華說欲望與幸福》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2一、禁慾的禮讚當個體化原理的迷惘面紗高舉在一個人的眼前時,此人即無「人我」之別,對於別人的痛苦如自己的痛苦一樣寄予關心,他不但會儘自己的最大力量協助別人,並且,為解救大多數人甚至可以犧牲一己。
  • 人類是否有自由意志?量子物理學可給出答案
    它不能僅僅意味著擁有權力,因為一個人必須同時擁有權力和欲望。但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欲望呢?然後你就陷入了沒有自由意志或只有偽自由意志的困境,在這種意志中你可以改變你的行為,但不能改變你的欲望。 叔本華說過: Man can will what he wants but cannot will what he wills(我們控制自我行為是自由的,但我們控制自我意志是不自由的)。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世人很難能如此通透,而叔本華卻可以。在我看來,雖然叔本華天性敏感,6歲就在《寫給自己》中,訴說過「絕望」:「在6歲那年,一天晚上散步回來的父母發現我陷於極端的絕望之中,因為我固執地認為他們永遠將我拋棄了,在我的青少年時代,我經常臆想自己得了什麼病,或與人發生了爭鬥,這種情形折磨著我。」
  • 阿圖爾·叔本華的「悲觀論」和「唯意志論」,有何開創意義?
    在悲觀論方面,幾乎所有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向善、向上、向尚的,都是勸人「天天向上」的,但是叔本華卻與眾不同、特立獨行、我行我素,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成為這一新哲學體系的「開山祖師爺」。叔本華認為,人生無法擺脫悲劇命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會痛苦;人的欲望得到滿足了,人就會無聊。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兩者之間。
  • 叔本華、尼採與音樂
    我們都知道叔本華和尼採主張意願主義,他們認為最真的東西是Wille或will,就是意願 (有時也有「意志」的意思)。他們這一思想的提出震撼了西方哲學的基礎,在此以前西方哲學是以唯智主義為特徵的,到叔本華和尼採,就開始有了重大變化。
  • 叔本華:音樂是最具哲學深度的藝術
    叔本華卻建立了一套迥異的哲學體系。他認為,支配整個世界運轉的不是理性,而是生命意志。叔本華從康德的「物自體不可知」這一觀點出發,發展了康德的哲學思想,將「物自體」這一概念變成了「生命意志」。他認為,「生命意志」是不可能通過理性把握的,但是可以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這是理解叔本華哲學思想的出發點。
  • 加繆:表現的欲望,隱藏在平庸的意志後面
    表現的欲望隱藏在平庸的意志後面,反抗者總想成為不一樣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他甚至可以鋌而走險。詩人會反抗世界的限制,從世俗的規則中跳出。這種規則使得他在他要去的世界中成為他現在的樣子。詩人會把生活當作一個傷口來對待。一個永恆的藉口被我們使用著,那就是對人們的愛。
  • 【02.08生日特刊】不滅的意志,永遠的火影——猿飛日斬
    三代火影用生命詮釋了火之意志!猿飛日斬就是那樣一個讓人安心的人,即使他回不來了,但他的火之意志依舊被我們一代一代傳遞下去!火之魂,不會破滅!火之意志,不會消殞!那團熊熊燃燒的火焰,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永恆。
  • 哲學大師叔本華,孤僻一生,品味這10句哲理名言,醍醐灌頂
    叔本華被譽為人類發展中閃耀的恆星,他一生充滿著痛苦與孤單,這也造就了他的悲觀主義,創造出他獨特的哲學觀點。1788年2月22日,叔本華降生,今天是他232年誕辰,就用他最為經典的10句話來紀念這位德國著名哲學家吧!
  • 意志堅強的人 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馬克思說過:「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人生在世,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無論想做什麼事情,沒有堅強的意志,最終的結果,不是半途而廢,就是一事無成。在有些人的眼中,什麼事情都好做,什麼事情都容易做。
  • 自由意志和真實的力量
    並且,造物主賦予了每一位靈魂最珍貴的禮物 - 自由意志。正是因為有了自由意志,使得每個靈魂都能以自主的方向和意願探索這個宇宙,完全的自由。倘若沒有自由意志的賦予,靈魂對宇宙的探索也將變得索然無趣。為什麼?因為最初,在離開源頭探索未知之前,所有靈魂擁有的只是「神聖意志」,且與偉大源頭完全處於一致與和諧。
  • 電影新人與電影意志
    網絡在中國有巨大的發展,因為曾經這裡的現實欲望容易受阻、自我難以正常實現,在虛擬空間中獲得滿足的文化是一種宅文化,二次元也是一種宅文化,一種非現實性的人生形態,這個人群似乎改造了人類獲得快感的方式和通道,實行著一種非實體化的滿足,就如同福柯探索的那種「非性快感」。持有這種文化精神的新人對電影的影響,最近幾年才獲得電影學術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