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蓋爾是公認的攝影術發明者,與他合作的好友是尼埃普斯等人。在他們合作的這些年裡,難道真的就沒有其他人在研究「攝影術」嗎?還有一個人也在研究攝影術,因為種種原因,錯失成名機會,但他的技術至今仍在使用。
塔爾博特的卡羅法
1834年,塔爾博特發現了滷化銀的感光性能以及濃鹽水的定影作用,他將一張強度較高的紙浸泡在氯化鈉溶液中浸泡,晾乾後放入硝酸銀溶液中,令氯化鈉與硝酸銀髮生反應,在紙上會出現可感光的氯化銀。
這張可感光的紙就相當於是膠片,放入暗箱後進行曝光就能得到負片,再將負片與另外一張可感光但未曝光的紙疊加在一起,再一次曝光定影后就能得到正片。
由於早期的這種攝影技術並不成熟,最早拍攝的影像資料早已褪色殆盡,沒有很好的保存下來,只有他自己的籤名留在上面。
卡羅法攝影術可以複製、修飾(早期的PS)、印刷、負片印樣可以獲得正像,缺點是表面粗糙、負像是紙質的、感光性能低、曝光時間就、製作時間長,總之,非常麻煩。
由於塔爾博特選擇的紙張表面不夠平整,他所拍攝的照片就顯得非常粗糙,成像效果極差,就連他的朋友赫謝爾都否認了他的作品,並將他的作品和達蓋爾進行對比,稱他和達蓋爾相比,簡直就是天上和地上的區別。
達蓋爾用碘化銀,畫質細膩,器材昂貴,無法複製。
塔爾博特用氯化銀,畫面粗糙,細節不好,成本低廉,容易複製。
赫謝爾幫助塔爾博特,尼埃普斯幫助達蓋爾,尼埃普斯的碘化銀不夠穩定,赫謝爾提供的氯化銀影像穩定。
下圖為達蓋爾所攝
赫謝爾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化學家及攝影師,他的興趣包括化學和照相術,發明了很多有關照相的技術,提出了「正片」與「負片」的概念和技術,至今未被徹底淘汰,仍有許多膠片攝影師在使用。塔爾博特與他的關係非常密切,給了他許多中肯的建議和方法,也就是說,塔爾博特能成功是離不開赫謝爾的幫助。
1835年的夏天,塔爾博特用這種方法拍攝了窗外的風景,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張負片,這張照片目前保存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內。
1839年,1月7日以後,法國和英國的報紙都在報導達蓋爾的攝影術,遠在英國的物理學家塔爾伯特聽到後大為震驚,覺得達蓋爾是基於他在1834年的研究才完成了攝影術,同時也非常後悔、苦惱。因為他也發明了攝影術,覺得他自己才是攝影第一人,但卻被達蓋爾捷足先得,成了攝影之父。
達蓋爾成了第一個發明者,但這則消息並沒有讓塔爾伯特放棄研究,繼續改良。
1840年,繼續改進攝影技術,開始使用含碘化銀的顯影液,縮短了曝光時間,加固了負片上的圖像,其實,早在很多年前,他的好友赫謝爾就已經發現了這個現象,但為什麼在後來才用在攝影術上,就不得而知。
1841年,他將這種改進的攝影術申請專利,正式命名為「卡羅法」,又稱「塔爾博特式攝影法」,與達蓋爾攝影術一樣,都是以人名命名。
達蓋爾的銀版法與塔爾博特的卡羅法是兩種有區別的攝影術。銀版法是正像拍攝,卡羅法是負像-正像的拍攝過程,他們兩個人走的路線完全不同,但卡羅法走得更遠。
1839年之前的塔爾博特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發明,他非常重視自己的研究成果,不願意提前對外公開技術,其主要原因還是好友對他的否認,影像成像質量較差,而且也非常容易褪色,工藝操作複雜,錯失成名機會。
1839年,達蓋爾公布銀版法,政府為達蓋爾等人支付專利費用,讓公眾免費使用。
塔爾博特繼續研究至1841年才對外公開,申請專利,但卡羅法誕生沒有引起公眾的關注和政府重視。
此外,塔爾博特的一個操作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和爭議,若要用卡羅法攝影,就必須支付4英鎊的專利費用,而專業攝影師就必須以年來付費,每年費用約為300英鎊。
這在當時是飽受爭議的一個問題,塔爾博特覺得自己收費合理,因為在研發初期投資了5000英鎊,想要收回本錢,而其他的科學家和群眾則認為收費會阻礙科技的進步。
因此,「達蓋爾法」的流行和普及程度要大大超過「卡羅法」。
塔爾博特沒有獲得政府的獎金,但他的技術影響卻是深遠的,當時的人們並未意識到「卡羅法」才是引領後世的攝影技術,而其實達蓋爾的技術已經走向了末端,到達了頂峰,所以被後世淘汰。
卡羅法,是第一個負片攝影術,也是第一個向公眾收費的一項技術。
1843年,塔爾博特前往法國巴黎購買了銀版法在英國的使用權,回到英國後,做起了印刷廠的生意,並出售卡羅法的使用權,因此受到了印刷業同行們的抱怨。
1844年-1846年,與荷蘭人尼古拉斯. 亨尼曼開設照片工程,用卡羅法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本攝影書《自然的畫筆》,這本書是一張一張的照片,由人工將照片粘合在一起,書中解釋了有關攝影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這就印證了前面所說的卡羅法便於複製,可以批量印刷,這是卡羅法的優點。
1877年9月17日,塔爾博特離世,享年77歲。
由於塔爾博特的卡羅法操作繁瑣且收費,更主要的是,沒有得到政府和群眾的支持,被世人所遺忘,因此,他在攝影史上並沒有取得他所希望的成就和名譽,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