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用11張照片帶你看透攝影史

2021-02-14 設就設了

轉載文章

請留言獲取授權哇


18世紀未,踩著工業革命與科技發展的尾巴,一些攝影先驅開始利用暗箱進行攝影實驗。一個密封暗箱,後面為聚焦屏,密封箱前方掏一個小孔或放上聚透鏡,神奇的事情就此發生,在屏幕上人們看到了清晰的圖像。於是機智的攝影先驅們在屏幕的位置裝上感光底片,這就拍出了清晰的照片。但是由於針孔很小,光圈係數非常大,所以曝光的時間就特別特別長,不經意的晃動,整個軌跡都被記錄其中,也就形成了圖中這樣特別的影像。

銀版攝影

.

.

.



銀版攝影法是法國巴黎一家著名歌劇院的首席布景畫家達蓋爾於1839年發明的。利用水銀蒸汽對曝光的銀鹽塗面進行顯影作用的方法。想想,在銀版上曝光啊,時間得多長,當時一張銀版照片光是曝光就要在30分鐘以上。用這種方法拍攝出的照片具有影紋細膩、色調均勻、不易褪色、不能複製、影象左右相反等特點。富人專屬,很是神奇。



1835年,英國科學家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名字真尼瑪長),用銀鹽在紙上定影成功,留下了攝影史上第一張紙質負片,取名卡羅法。此方法獲得了當時的英國專利,只要用一張負像底片就可以反覆印製多張正相照片。持續了一個半世紀的攝影法,簡直奠定了現代的攝影技術。


1851年,英國倫敦雕塑家阿切爾發現將硝化棉溶於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膠,再把碘化鉀溶於火棉膠後馬上塗布在乾淨的玻璃上,裝入照相機曝光,經顯影、定影后會得到一張玻璃底片。火棉膠調製後須立刻使用,幹了以後就不再感光,所以這種攝影方法稱為「溼版法」。這種方法操作麻煩,但成本僅為銀版法的十二分之一,曝光又比銀版法快,影像清晰度也高,玻璃底片又可以大量印製照片,所以在攝影行業中獨領風騷了三十餘年(1850-1880)。

35mm 徠卡 相機

.

.

.



20世紀20-50年代,德國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機王國的寶座。萊卡相機也是當時世界各國競相仿製生產的名牌相機。1930年生產的35mm 鏡頭被譽為準標準鏡頭,人們常常戲稱這支鏡頭對被攝物體而言,前進一步為標準鏡頭,後退一步為廣角鏡頭。

它幾乎是個神話,半個世紀不變的臉,極簡單的功能,絕不妥協的製作,它位居誰都想顛覆,但誰也沒有得逞的頂尖地位,它的優點、它的不盡人意,說不盡道不完,以至於只要談徠卡,場面就熱鬧了。說它好的,聲情井茂,說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辭。

這是紀念徠卡100年的廣告,

裡面演繹了百年裡徠卡相機記錄的經典影像,

你能叫出來這些攝影大師及作品的名字嗎?



寶麗萊最早以生產太陽鏡和發明其他光學技術為主,二戰以後才轉向照相設備。1947年,蘭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即時成相系統,一年後推出了一次成相相機和專用膠捲,當時轟動了整個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寶麗萊一路順風,成為美國紅極一時的企業。1972年,寶麗萊生產出SX-70,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可直接「吐出自印相片」的照相機。雖然寶麗來現在已經破產了,但是這種相機卻成了文藝青年,特別是軟妹的最愛。

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盟

.

.

.


LOMO一詞曾經用來指它生產的消費型產品LOMOLC-A,這是一種俄羅斯生產的小型機械自動相機,僅佔其產品線的很小部分。1992年,幾位維也納學生在發現了不可思議的俄羅斯相機LOMO LC-A後, 創立了一套新的攝影藝術。哦,Lomography藝術還有官網呢。在迪斯科盛行的年代,LOMO風格的影像可謂紅極一時,這種隨性、沒有任何束縛、回歸攝影本源的影象記錄方式迎來了大批追隨者。儘管在今天它已經成為了P圖中的一種濾鏡效果。

柯達克羅姆

.

.

.


為了擺脫一車巨大的器材,讓照相變成一件大眾化的事情,柯達創始人喬治·伊斯於1888年6月將自己發明的小型口袋式照相機「柯達一號」推向了市場。看著這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大家都不相信它會拍出好的人像來。面對這種局面,伊士曼別出心裁,想出了一個很好的創意,他在媒體上登了一則廣告:「你只要按一下按鈕,其餘的我們來做」的口號。不到一年,柯達家喻戶曉。

1935年,柯達公司推出了首款彩色膠捲-柯達克羅姆,一經推出,立刻橫掃全球市場。無論是甘迺迪總統遇刺的畫面,還是美國《國家地理》經典封面照《阿富汗少女》都被它記錄在內。但即便是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膠捲,也難抵數碼產品的蠶食,在75年後最終定格在攝影史中。

 

就是現在爛遍大街的數碼單眼相機前身。1936年,世界上第一臺單眼相機出生在德國。1948年,同樣是在德國的德勒斯登,世界上第一臺135單眼相機Kine Exakta誕生,隨後,單眼相機在世界範圍內逐漸開始普及。但以上兩種相機由於反光板不能自動復位,所以實用價值不高。直到1954年,日本旭光學工業公司才在賓得相機(Asahi-Pentax)上解決了反光板自動復位問題。

所謂的單鏡頭反光,其實是一種取景系統,反光鏡和稜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也就是可以準確地看見膠片即將「看見」的相同影像。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單眼相機與數位技術的結合,光學與復古美學的呼應,使得數碼單反成為了如今攝影愛好者的普遍器材。這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當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統了,大多數35mm照相機都採用這種取景器。

智慧型手機

.

.

.


自拍呀,你懂的!

.

.

.

‍附上視頻版,你會聽到相應時代的音樂呢

你最偏好以上哪種攝影風格呢?

快快在下面留言告訴我!

文 | 扯淡師:設雞醬

圖 | 攝影師:Leo Rosas(COOPH)




相關焦點

  • 11張照片帶您看攝影史
    攝影雜誌 COOPH 日前拍攝了一組照片,向我們展示了攝影歷史中的11個關鍵時刻。  1、針孔攝影(Pinhole)  針孔攝影,一種很早期的成像術。光線通過針孔,以直線方式抵達底片,沒有被鏡頭的玻璃扭曲,所以形成了獨特的成像特性。簡單的器材結構,簡單的拍攝方式,卻帶著複雜的可塑性,其變化隨著想像力而無窮蔓延。
  • 33張照片,讓你徹底讀懂世界攝影史!
    今天小編整理了33張照片,讓大家兩分鐘讀懂攝影史~1.克萊因回憶起這張照片時說道:「他只有11歲,卻已經學會了一切猙獰。」威廉姆·克萊因作為世界攝影史上著名的怪傑,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先後作為《Vogue》雜誌時尚攝影師,電影製作人而廣為人知。
  • 33張照片,簡讀世界攝影史!
    這張照片迅速在國際輿論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將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推至頂峰,該照片被認為間接影響到了尼克森政府對越的決策,使越戰得以提前結束。起初,美聯社曾因為照片涉及女性兒童正面裸露等原因拒絕將其發表,最終圖片編輯Hal Buell堅信圖片的新聞價值無可取代,頂住壓力刊載了這張改變歷史的照片。
  • 三聯松果 x 三影堂 攝影史系列課程:「換個角度,用攝影看世界」
    圖像時代,拍照信手拈來,我們手機中的照片離攝影師的照片到底有多遠?翻翻家裡收藏的壓箱底的老照片,裡面可能有你沒聽過的傳統攝影工藝。如果你不了解,沒關係,這一次,三聯松果與國內最權威專業的攝影機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合作,邀請了影像收藏家、攝影史學者仝冰雪、藝術家程新皓、美國賓漢姆頓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周鄧燕三位老師,在11月的最後一個周末,試圖為大家構建一個世界攝影發展的基本面貌,看看那些經典的照片為什麼能被那麼多人記住。我們歡迎每一位對攝影、圖片好奇的你。
  • 35張照片,重現攝影史.《徠卡100年》
    儘管並非所有照片都是使用的徠卡相機拍攝,但徠卡足夠有資格為之代言。1.克萊因回憶起這張照片時說道:「他只有11歲,卻已經學會了一切猙獰。」威廉姆·克萊因作為世界攝影史上著名的怪傑,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先後作為《Vogue》雜誌時尚攝影師,電影製作人而廣為人知。
  • 36張照片,濃縮了百年攝影史!
    (這話很耳熟有沒有)人們帶上相機可以走得更遠,離得更近,轉瞬即逝的更容易被記錄下來,這就是徠卡重新定義攝影的根本原因。這張照片被譽為《生活》雜誌史上最為經典的封面之一,他的創作者 安德烈亞斯·費寧格同時也是《生活》最知名的攝影師之一。當然,這位被拍的模特 丹尼斯·斯多克也是一位知名的攝影師。這張充滿科技感與視覺衝擊的影像,也是最為著名的非正式徠卡相機平面廣告。
  • 必看|你一定要了解的攝影史就濃縮在這11張照片中
    關於攝影的歷史你了解多少?攝影術從19世紀初發明至今,又經歷了多少個轉折點呢?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下攝影術自發現至今最為重要的11個轉折點,並從中選出了一些代表作品和大家分享。用這種方法拍攝出的照片具有影紋細膩、色調均勻、不易褪色、不能複製、影像左右相反等特 點。又稱為達蓋爾銀版法。
  • 徠卡100年:35張照片,讀懂世界攝影史!
    這張照片迅速在國際輿論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將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推至頂峰,該照片被認為間接影響到了尼克森政府對越的決策,使越戰得以提前結束。起初,美聯社曾因為照片涉及女性兒童正面裸露等原因拒絕將其發表,最終圖片編輯Hal Buell堅信圖片的新聞價值無可取代,頂住壓力刊載了這張改變歷史的照片。
  • 視頻︱徠卡100周年宣傳片,【35 張照片,重現攝影史!】
    這張照片迅速在國際輿論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將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推至頂峰,該照片被認為間接影響到了尼克森政府對越的決策,使越戰得以提前結束。起初,美聯社曾因為照片涉及女性兒童正面裸露等原因拒絕將其發表,最終圖片編輯Hal Buell堅信圖片的新聞價值無可取代,頂住壓力刊載了這張改變歷史的照片。
  • 攝影史筆記丨彩色攝影的探索
    ©peter.stubbs@edinphoto.org.uk Photograph taken 21 August 2004第一章 攝影術的發明第3節 彩色攝影的探索1、英國人詹姆斯·克拉克·馬克斯韋爾( James
  • 攝影史筆記丨攝影術的發明與早期攝影技術的探索
    1835年,塔爾博特想岀了一種用氯化銀來使紙張感光的辦法。他把這種紙放亼暗箱裡,施以長時間曝光,獲得一張底片。1841年,塔爾博特為他發明的卡羅版攝影術( Calotype)申請了專利。特點:卡羅版攝影術得到的首先是一張底片,從理論上說,通過這張底片可以複製岀無數張照片。現在通行的攝影方式基本上就是以卡羅版攝影術為原理的。沒有達蓋爾版攝影術的影像那樣清晰。
  • 作為新學科領域的攝影史:歷史、現狀與反思
    ……我們已經不再有必要為一種明白無誤的攝影史的確立而爭論了。在學院裡,攝影研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已經獲得接受。其結果是,(攝影)這個媒介現在已經擁有了一份給予像攝影實踐者與熱心於攝影這樣的人從中獲得靈感與身份認同感的官方家譜。」
  • 數碼專家 | 7.9 你這張照片有故事啊!
    時光流轉,從針孔到現在快速更新換代的數位相機,攝影由19世紀發明至今已經拍攝過無數經典、不可思議的照片,這些見證著人類文明與攝影歷史的變化。9:50-11:40   《百年攝影史》11:40              講座結束12:00-14:00  自由午餐休息時間(午餐自理)
  • 攝影史筆記丨運動中的身體
    拍攝對象:大自然風景照片,連續動體照片。①、「奔跑中馬的四條腿是否同時離地」的問題。經過反覆實驗,麥布裡奇終於在1877年以他拍攝的12張連續動體照片給這個問題提出了明白的答案。麥布裡奇的照片證明,馬有四腿同時離地的瞬間。
  • 十天帶你Latex入門_Day1_Latex簡介
    和航哥吐槽,他說了一句話被我收藏了:「如果你覺得不夠好,就努力去改變它,不讓後來人一樣就行。」也許我們只是非常渺小的普通人,但還是希望能堅持心中善良和正義的微光,去做些什麼我們能做到的。我倆都是工科的學生,能做的不多,就希望可以把我們學到的,覺得大家可能需要的想學的東西分享一下。
  • 決定性瞬間:攝影史上最偉大的美學概念
    這是攝影史上最動人的照片之一,瘦弱的小狗,眼神膽怯的男孩,組成了一幅令人過目不忘的傑作。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4張是柯特茲的早期經典,包括這張《小狗》。但最初它是這樣的——「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這話太長,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叫「決定性距離」,因為這同樣屬於「決定性瞬間」的範疇。「決定性瞬間」是一個有關時間空間和瞬間美學的概念,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決定性瞬間」的具體化,就是「決定性距離」、「決定性構圖」,甚至「決定性裁切」,如果你真「決定」想得到一張好照片的話。
  • 尤金·阿傑特《巴黎攝影》導讀 | 世界攝影史不朽之作
    沃克·埃文斯說,從阿傑特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一種詩意,就算只是一截樹根,他也能拍出更深的意味,這是許多攝影家無法企及的。」森山大道在《我的寫真全貌》中說,「阿傑特的攝影第一次輕撫過人類的眼睛時是全新的,直到現在依然是全新的。」約翰·薩考斯基說,「這些照片是完全精確的,它們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在照片上看到這些場景在現實世界裡再也不會出現。」
  • 11張3D照片,不用眼鏡就能看
    我提交的這張3D攝影照片,是先用手持式相機拍的,然後轉換成兩個不斷交替的幀。 ——丹·馬克·摩爾(Dan Marker-Moore)2. 小車我把Nikon D40相機架在三角支架上拍攝,設置的參數是1/125秒的快門速度,光圈f5.3,感光度是ISO 200,鏡頭用的是18-55mm。我的焦點是紫蘭花,只用了兩幀來製作抖動立體照片。在製作成動畫之前,我把曝光度、飽和度和對比度分別都提高了一點點。 ——史黛西·列賓(Stacy Repin)5. 聖伊莉莎白的噴泉
  • 拍花11大技巧,秋天拍花看這就夠啦!用28張攝影照片詳細講解
    拍花11大技巧,秋天拍花看這就夠啦!用28張花朵攝影照片詳細講解本文中有的花朵照片,是菊花的,有的不是,但拍花的技巧都是相通的,不受季節限制。下面介紹,今天為大家準備的秋天拍花技巧11個,涉及到拍花的方方面面!一、拍花,怎麼用好光影?
  • 用你的代表作迎新年!100張照片海報列印送
    為了爭奪向你拜年的第一名微信君邀請你參加我們新年第一個活動「用你的代表作迎新年!」我們也備好了各項獎品由「傳給雅昌」製作提供的◉ 20套個人作品集(12張/套)輸出◉ 100張訂製照片海報輸出讓你將2015年拍得最好的照片印出來!